- 相關推薦
尼克胡哲觀后感
尼克胡哲觀后感課上老師給我們看了部視頻,介紹了一位澳大利亞的傳奇人物——尼克胡哲。在1982年12月4日的那個清晨,尼克的父母原本懷著滿心歡喜迎接他們的頭生兒子,卻萬萬沒想到會是個沒有四肢的“怪物”。
這是一場艱辛的戰(zhàn)役,供應尼克所需的一切,是一場持續(xù)的掙扎,可以尋求幫助的對象和渠道并不多,這對夫婦只能獨自克服各種問題,在嘗試和糾錯中不斷摸索,找尋或設計合適的輪椅設備,籌集資金支付一切,甚至與社會的律例抗爭。由于尼克身體上的殘障,澳大利亞當時的法律規(guī)定不允許他進入正規(guī)學校,但他的母親力爭修改法律,經(jīng)歷萬般艱難,令尼克成為第一個進入正規(guī)學校就讀的殘障生。
在一次環(huán)游世界傳遞愛的演講中有臺下學生問尼克,什么是支撐他最大的力量。尼克毫不猶豫地說,“家庭”。“如果你有一個家庭,不停在撒下愛的種子,你怎么可能愿意離開你的家人,把痛苦留給那些愛你的人?”尼克感嘆。在尼克眼中,父母最讓他感動之處在于,他們始終是他最好的聽眾,聽他訴說一切煩惱和快樂,從不厭煩。從他6歲起,爸爸教他如何用腳趾往電腦里輸入文字,教他游泳,并鼓勵他學習踢足球、玩滑板。媽媽告訴他,在任何環(huán)境下都要微笑,告訴他,“別人再盯著你看,你可以主動去和別人搭話,以友好的姿態(tài)來面對這個世界,那樣世界也會對你友好”!拔覑畚业母改,比愛我自己更多。我不愿意把痛苦留給他們。”尼克說,這份對愛的回饋和感恩,讓他不輕言放棄。
正是這樣的家庭教育造就了樂觀的尼克胡哲,但是假如尼克胡哲出生在中國,那又會是怎樣的情形呢?也許當他在生下來的時候就被他的家長剝奪了生存的權利,或者被拋棄在社會的某個角落靜靜地等待死亡,又或許他“幸運”地存活下來但是他接下來的生活也不會很如意。
當想到這個問題時,我腦海里浮現(xiàn)出躺在街上乞討的殘疾人們用著他們殘破的身軀向路過的行人博得憐憫。當胡克尼哲在世界各地用他激情洋溢的演講打動著著所有聽眾時,同樣是身體上有著巨大缺陷的人,為什么他們的現(xiàn)狀差別是如此的巨大。尼克的父母從未放棄過他,無論是在身理上還是心理上,他們始終是尼克最大的精神支柱,他們給了尼克最好的教育,不單單給他提供學習的環(huán)境還教育尼克正確面對人生的方式,讓尼克重拾對生命的熱情。而當中國的父母遇到有著巨大身理缺陷的孩子時,絕大部分家長會拋棄這個孩子,即使當時一時憐憫接受這個孩子,但是在之后的養(yǎng)育中他們會把這個孩子當做他們的累贅,對這個孩子的態(tài)度很差,更不用提對孩子的教育了。他們不僅僅不會去給孩子創(chuàng)造學習的機會,也不給孩子進行生命教育和抗挫教育。反而可能在生活中不斷地用言語或者其他方式來刺激孩子增加孩子的自卑感。
最后,當很多人將目光投射到尼克胡哲的眾多優(yōu)點時,我們不能忽視他受到的家庭教育,正是這樣的教育使得他一步步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