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道德情操論》讀后感1000字(通用9篇)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讀后感了。那么我們?nèi)绾稳懽x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道德情操論》讀后感1000字,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道德情操論》讀后感1000字 1
《道德情操論》深入的探討了現(xiàn)實生活中人所向往的和應具備的美德。斯密對人類豐富多彩的道德情操世界作了簡明扼要的說明。首先,同情、同情心是人類天賦的本性之一;其次,相互同情的愉快,同情既能增加快樂也能減輕痛苦;最后引出關(guān)于情感適宜性的原理:通過別人的感情同我們自己的感情是否一致來判斷它們是否合宜。這本書把我們最習以為常的東西用完整而嚴密的邏輯書寫了出來,令人為之嘆服。斯密認為在不存在嫉妒的情況下,我們對快樂表示同情的傾向比我們對悲傷表示同情的傾向更為強烈;同想象中產(chǎn)生的對痛苦情緒的同情相比,我們對令人愉快的情緒的同情更接近于當事人自然感到的愉快。而正是由于這種原因,即相比較于痛苦,人們更加愿意去同情快樂,并且表現(xiàn)出更容易表達在表情和表現(xiàn)在行為上。所以在蕓蕓世界,我們千方百計來炫耀自己的美貌、財富和地位,掩藏自己的丑態(tài)、貧窮和卑微。這就是形成社會秩序與等級差別的根源,人們更傾向于美者、富者和強者,而對與此形成的對立面的態(tài)度通常都是相差甚遠。對于這點的理解自然而然可以推導出一種往往在如今社會早已泛濫的道德缺失行為。在物欲橫流,到處充斥偏見的當今世界,我們通常會很輕而易舉地去欽佩一個成功人士甚至哪怕只是一個富人,雖然我們幾乎不了解他們的成功經(jīng)歷和發(fā)家史,但這卻并不影響我們將個人的敬佩冠于他們身上,而這種敬佩在斯密的眼中是應該屬于美德和智慧的;另一方面,我們對地位低下的窮人和小人物的'偏見更是嚴重,我們輕視怠慢貧者,鄙視厭惡弱者,將本來應該只適于無知者和丑陋罪惡的情感毫不留情地全部推給了別者。
現(xiàn)如今社會瞬息萬變,我們作為普通人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人們身處其中常常感到被自私、虛榮、妒嫉、仇恨、貪婪和背信棄義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圍,因而更加向往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儉、自我克制等人性的美德。人在追求物質(zhì)利益的同時,要受道德感念的約束。不要去傷害別人,而是要幫助別人。這種“利他”的道德情操永遠地種植在人的心靈里,而且,每個人對這種人類樸素情感的保有和維持對整個市場經(jīng)濟的和諧地運行、甚至民族的強盛都將起到十分深遠的影響。一本好書的作用在于,好書讓人讀得越多、得到的越多,通過閱讀獲得強大的精神力量,堅定自己的信念,消除自身的疑惑。《道德情操論》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一把梳子,我原本就有所了解,有所知曉的事物,在閱讀后有了一種豁然開朗并且找到脈絡的感覺。
《道德情操論》讀后感1000字 2
根據(jù)總公司黨委的推薦,我在工作之余讀完了《道德情操論》這本書,本書告訴我們市場經(jīng)濟應該是一個講道德的經(jīng)濟。沒有誠信、同情心這些最基本的道德觀念,市場經(jīng)濟就會引發(fā)災難。建設(shè)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時,應當按照《道德情操論》的要求,建設(shè)社會主義道德的市場經(jīng)濟。我們要特別重視社會公平與正義,把社會的經(jīng)濟發(fā)展成果真正分流到大眾手中,在道義上贏得人心,促進社會經(jīng)濟持續(xù)穩(wěn)定和諧地發(fā)展。
《道德情操論》這本書,對人類豐富多彩的道德情操世界作了簡明扼要的理論說明。本書指出,情感互動構(gòu)成社會生活天然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相互同情的愉快,同情既能增加快樂也能減輕痛苦。人的習慣和風氣對有關(guān)道德贊同和不贊同情感有直接影響。個人的品質(zhì),我們要從兩個不同的角度來考察它:一是它對那個人自己幸福所能產(chǎn)生的影響;二是它對其他人的幸福所能產(chǎn)生的影響?赐赀@本書給我的.感觸很深,大家都知道道德和法律一樣規(guī)范著大家的日常行為,而且弘揚道德美德是中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我們首創(chuàng)水務公司,一樣處處都能體現(xiàn)出人與人之間、社會與人之間、社會與社會之間的情感。公司黨委推薦這本書給我們看自然有其作用,能夠讓我們的心靈得到啟發(fā),讓我們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讓我們學會互相幫助、互相體諒,讓我們學會面帶微笑的去對待每天工作,面對每天的生活。我們中華民族歷來崇尚道德。無論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還是以老子為代表的道家思想,無不都以高尚的道德作為他們的至高境界。宋代文人蘇轍就曾寫道:“轍生好為文,思之至深。以為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yǎng)而至!边@就說明,道德是做人的基本準則。怎樣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三國諸葛亮文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句話講的是做人的道理,只要是“惡”,即使是小惡也不做;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這句話告訴我們要從身邊小事做起,嚴于律己,做好每一件事情,我們的道德水平就會得到一次升華。
我們要善于由及大,從大處著眼,從小處著手,決不要以微小而不足道,細小而不足為。共產(chǎn)黨員要有"先人后己,先公后私"的思想覺悟,始終把黨的利益、集體利益、他人利益置于自己利益之上,好事、喜事首先想著群眾,不搞近水樓臺先得月。要做到艱巨任務搶在先,危難之際沖在先,改革創(chuàng)新闖在先。
《道德情操論》讀后感1000字 3
我終于讀完曾坤、李雪芬主編《論教師的道德情操》這本書,書中的每一個教育案例,使我獲益匪淺。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我奮斗的目標。
該書主要從教師修養(yǎng)、心育藝術(shù)、班主任工作、書香校園四大板塊,一一論述教師的道德情操。教師就是要為人師表。教師天職既要教書,又要育人。如何履行職責,這就是每一個教育人應該思考的問題。
古語云:“其身正,不令而行!蔽蚁:所謂身正是指教師應該具備高尚的道德情操,讓學生崇拜教師,從而模仿教師的品行。正如書中所說那樣:“一個教師若能擁有很高的道德素質(zhì),那么他的一言一行自是學生的榜樣和示范,這種示范對學生的人格健康發(fā)展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迄今為止,我已經(jīng)從事20多年的中小學教育教學工作。中小學生知識面狹窄,缺乏主見,盲從性比較強,老師的權(quán)威性相對比較高。然而,自去年調(diào)入職業(yè)學校,與義務教育階段教育教學模式具有天壤之別。
中職生是考不起普通高中的學生,成績相對比較差。他們不是愚蠢,而是自控力比較差,靜不下心來學習,手機不離手,導致成績下滑,最后順其自然。
面對這些學生,我曾一度不知所措。我不僅請教經(jīng)驗豐富的老教師,還向書本學習。特別是讀了《論教師的道德情操》這本書以后,使我從山重水復疑無路的`困境中走出來,才看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驚喜。
作為老師,對待學生就是要大人不記小人過。對于觸犯班紀校規(guī)的學生,我總是宰相肚里能撐船,循循善誘,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地引導他們,走入正道。雖然中職生叛逆,但是他們已經(jīng)有了自己的想法,基本上能夠明辨是非。
比如,沒有完成作業(yè)的學生,我首先了解他不交作業(yè)的原因。然后我故意自我檢討,是不是我課上得不好,使你聽不懂課,如果是這樣的話,我寧愿犧牲休息時間,為你查漏補缺。經(jīng)過一番以退為進,學生承認是他自己不聽課,導致不會做作業(yè),并表示,以后一定要認真聽課。
言傳身教,因材施教,是一個顛撲不破的真理。教師說話就要言之有理,教師行為就要舉止大方。一個班級的學生,就是一個小社會,形形色色的人都有,因此,我們就要根據(jù)不同學生用不同的教育方法。
因工作需要,我在辦公室從事文字工作。也是這本書指引我工作。它讓我明白:什么樣的教師就是好老師。也讓我知道,如何才能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是我追求的目標。
《道德情操論》讀后感1000字 4
抱著沉甸甸的亞當·斯密《道德情操論》在圖書館啃時,真為自己捏一把汗。我本不喜歡與學術(shù)有關(guān)的書籍,但慢慢的便投入其中。很多話都生澀難懂,很多句子也都深奧。但不能否認我確實受益匪淺!
亞當·斯密是這樣解釋“同情”的:人的天賦中總是明顯地存在著一些本性,這些本性使他關(guān)心別人的命運,把別人的幸福當成是自己的事情……這種本性就是憐憫或同情。正如書中他所舉的例子,年輕的詩歌初學者幾乎不能確定自己的詩歌是否優(yōu)秀,常因別人同情后的評論而“喜氣洋洋”……似乎同情是與生俱來的特性,與人性的善惡無關(guān)。
亞當·斯密是一個慎行慎獨的人。這在他的文字中表現(xiàn)的一覽無余。在對自己的一舉一動的`全部合宜性有充分把握前,絕不會輕易這樣做。因此,當《道德情操論》與《國富論》中的某些論點相抵觸時,他毅然推遲其出版時間。事情不是一層不變的,正如亞當·斯密所說當人類共有經(jīng)驗或感情轉(zhuǎn)變時,也會重新塑造出新的理由標準和“公正的旁旁觀者”。
從“同情”發(fā)展到“公正的旁觀者”是《道德情操論》最重要的邏輯轉(zhuǎn)換。讀到這里時,雖然亞當·斯密在不斷論證,我還是模糊了,或許是我見解不到位,敬請諒解!作者從互利原則中總結(jié)出:同情的產(chǎn)生帶來被認同的愉悅感,不認同則產(chǎn)生排斥感。累積原則認為由個人經(jīng)驗累積成為人類經(jīng)驗,因為人的天賦保證,使得經(jīng)驗成為理性。認為同情不同情已經(jīng)不僅僅是人際關(guān)系中的和諧或沖突,而是社會仲裁性質(zhì)的獎勵和懲罰了。很顯然,這與上文所說的本性偏離了。
也許是我頭腦中的墨水尚淺,還不足以理解。亞當·斯密認為美德“它是理性、道義、良心,心中的那個居民、內(nèi)心的那個人,判斷我們行為的仲裁,強迫著人們盡管在自利的狀況下還能維持公利的要求!睂υ撜擖c,他依次運用了互動原則、累積原則,以及公正的旁觀者的理論,最后指出公平的旁觀者保證了社會的價值觀,并預言在公正的旁觀者的監(jiān)督下,人類社會的理性標準與道德底線將長期保持穩(wěn)定,即使發(fā)生偏差,也不會完全扭曲。
讀完《道德情操論》已經(jīng)是距離借書的第四天。在花園里翻完最后一頁時?匆妷嬄涞臉淙~都產(chǎn)生同情心。我有了變化,不知你是否也一樣。推薦你也一起欣賞,你絕不會后悔!
《道德情操論》讀后感1000字 5
18世紀英國著名經(jīng)濟學家亞當斯密曾六次修改他的《道德情操論》。亞當斯密從人類的情感和同情出發(fā),探討了善惡、美丑、正義和責任等一系列概念,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賴以維系和和諧發(fā)展的奧秘。
這本書在促進人類福利這一更大的社會目標方面發(fā)揮了更根本的作用。是市場經(jīng)濟健康運行不可或缺的“圣經(jīng)”,堪稱西方世界的《論語》。
在當前急劇變革的市場經(jīng)濟大潮中,每個人面臨的變化多端的社會地位,貧富差距逐步擴、,企業(yè)改制改革成敗、股票市場非理性繁榮等各種問題,并且人經(jīng)常生活在權(quán)力,自私、虛榮、嫉妒、仇恨、貪婪和背叛不道德的情感包圍著,因此更渴望公平,正義,感恩,寬宏大量的,慷慨、正直、節(jié)儉、自制等的人性美德。
《道德情操論》想要告訴讀者的是——人在追求物質(zhì)利益的同時,要受到道德意識的束縛,不傷害他人,而是要全力以赴幫助他人。這種“利他主義”的道德情操始終根植于人們的心中。
每個人都必須保持這種樸素的人類情感,對于整個市場經(jīng)濟的和諧運行,甚至一個國家的繁榮至關(guān)重要。
作者在《道德情操論》中寫道:“一個社會的經(jīng)濟發(fā)展成果如果不能真正地向公眾分配,就會在道德上不受歡迎,也會有風險,因為它注定會威脅到社會的'穩(wěn)定!
亞當斯密這句話,對我們來說,在瞬息萬變的市場經(jīng)濟大潮中,確實有著非常重要的思考和借鑒。
亞當斯密在《道德情操論》中,對人類豐富多彩的道德情操論世界作了簡明扼要的理論闡述。
他認為同情心是人類的天性之一。換句話說,情感互動是社會生活中自然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后他引出了一個常識:相互同情的快樂,增加快樂,減少痛苦
他說:首先,它可以對一個人的幸福產(chǎn)生影響;其次,它對他人幸福的影響。
讀過亞當斯密的《道德情操論》后,我深受感動。眾所周知,道德和法律規(guī)范著人們的日常行為,弘揚道德美德是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在我們醫(yī)療保險中心的日常工作中,人與人、社會與人、社會與社會的情感無處不在。
亞當斯密的《道德情操論》,是值得我們學習、思考、感悟的,可以讓我們的心靈得到某種光明的啟迪,可以讓我們在當前的工作和生活中,獲得源源不斷的精神力量。
《道德情操論》讀后感1000字 6
不讀《國富論》不懂個人的致富之路、國家的富國裕民之道;但讀了《道德情操論》才知道如何使自己的的生命更有意義,人生更有價值,國家更公平正義。亞當斯密的《國富論》與《道德情操論》是不可分離的,正如溫總所言:正確的經(jīng)濟學同高尚的倫理學是不可分離的。
本科攻讀經(jīng)濟學,導師曾推薦我讀《國富論》,那個時候我知曉了自由經(jīng)濟學之神亞當斯密,而這本被奉為經(jīng)濟學圣經(jīng)的巨著卻讓年幼的我嗤之以鼻,其赤裸裸的利己主義利益觀固然有其道理,但我總覺得少了一點點道德與情感的氣息。
讀碩士的時候在人大學行政管理,剛剛涉及到行政倫理學,正好溫總來人大的時候曾向我校學生問及是否讀過《道德情操論》,好奇心驅(qū)使我接觸到亞當斯密的這本巨著。靜心潛讀,追隨大師的腳步,走進心靈的殿堂,去厘清崇高和卑鄙、簡單和復雜、善良與丑惡、真誠和虛偽。這時,我才意識到只讀大師的《國富論》會曲解大師的本意、誤讀大師的思想。
《國富論》說的是經(jīng)濟人,而《道德情操論》說的是道德人。它從道德的高度,闡述了以同情說為基礎(chǔ)的道德評價論和德性論,其中包含道德準則與道德評價的共同標準以及對社會整體利益的強調(diào)。亞當斯密指出,同情是人的本性,關(guān)心他人,設(shè)身處地為他人考慮,將他人的幸福視為自己的事情的牽掛,即是同情。其實,亞當斯密是說,同情(利他)與利己都是人的天性。所以他指出,惟有當整個社會的成員都具有同情心、以此作為行為的準則時,社會才會和諧、安定與進步。通讀全書我們可以看出,《道德情操論》的核心思想是:以自利為基礎(chǔ)的市場機制一定要用以利他為基礎(chǔ)的道德情感來協(xié)調(diào),人們之間不但要自利而且要利他,通過人的這兩種天性來達到利益的天然一致。
身處急劇變革的市場經(jīng)濟大潮中,我們面臨著貧富差距拉大、企業(yè)改革、股市非理性繁榮等各種各樣的問題,人們身處其中又常常感到被自私、虛榮、妒嫉、仇恨和貪婪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圍,因此我們更加向往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儉、自我克制等人性的美德。而在這樣的情感和道德氛圍中,我們該如何自處的.確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20xx年5月12日發(fā)生在我國四川的汶川大地震幾乎天天上演可歌可泣的故事,即使不是身臨其境的人們也無法抑制淚水。災難面前,我們久違的同情的想象力重被激活,無需任何動員,人們就放棄狹隘的私利,自發(fā)組織起來幫助災區(qū)。正是因為這種仁愛、仁慈、天倫之情、友情、尊敬等發(fā)自內(nèi)心的感情傾向的倫理美德使得社會團結(jié)起來而不是一盤散沙,而這種最深沉的美德并不需要匹配華美的修辭,它只是能夠同情他人的想象力而已。我想,只要這種同情的想象力不從人們內(nèi)心深處消失,人類社會就永遠存有希望。
《道德情操論》讀后感1000字 7
被世人稱為“經(jīng)濟學之父”的英國作家亞當?斯密在其所著的《道德情操論》中說:貪心真誠地對待所接觸的每個人,踏實干好每一件事,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不要怨天尤人、心浮氣躁、好高鶩遠,更不要急功近利、盲目攀比、索取回報,從做事的過程中去享受快樂,從贊美中去尋找自己的不足,從值得贊美中去感受心靈的寧靜。人只能在社會中才能生存,人的天性使他能夠適應身處的環(huán)境。人類社會的所有成員都需要相互幫助,也隨時可能互相傷害。在人們能夠互諒互讓、互敬互愛、互相幫助的地方,社會就會繁榮興盛、充滿溫馨。溫情和愛將大家聯(lián)系在一起,仿佛生活在一個溫暖的大家庭中。
情感和內(nèi)心的感受是各種行為的產(chǎn)生根源,也是評判行為善惡的基礎(chǔ),人性的盡善盡美就在于多為他人著想而少為自己著想,在于克制自私心而放縱寬容和仁慈之心。只有道德高尚、心情安寧、充滿愛心的人的行為,對社會、對他人才是有益的,而且能夠經(jīng)受時間的長期考驗,他們的行為不計個人得失,不圖他人回報,在德行的過程中感受快樂,在施愛的行為中體味人生的幸福。但是我們的社會有一部分人的有些行為卻不是這樣,這些行為或是自私自利,或是短期看對社會、對他人
“有益”,但暗藏私利或個人目的,更有甚者不息損人利己或者損社會和他人的大利而獲取自己的'蠅頭小利,這些行為談不上道德高尚、這些人無愛心可言,他們終究必然被人們所認識,而自身也終日倍受正義、道德的折磨和良心的譴責。
作為一名國家公務人員和統(tǒng)計干部,我們不僅是社會的普通一員,更是一名執(zhí)法者,我們的工作行為代表國家,這樣就要求我們不僅要有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儉、自我克制等人性美德,也要有公平正義、忠于職守、真抓實干、嚴格執(zhí)法、銳意進取、敢于負責、清正廉潔、情趣健康的工作作風。意大利詩人但丁說過:
“一個知識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彌補,而一個道德不全的人卻難以用知識去彌補。’’我們暫且不去討論道德和知識誰更重要,但我堅信我們的國家和民族、我們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shè)最需要的是具有道德高尚的知識者。因此我們要不斷加強自身在政治理論、思想道德和作風的修養(yǎng),真正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甘于寂寞,富有愛心,要不斷學習,努力提高自己的業(yè)務素質(zhì),增強為人民服務的本領(lǐng)。嚴格要求自己,愛崗敬業(yè),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努力提高工作質(zhì)量,把每項工作干好干實,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切實轉(zhuǎn)變工作作風,端正服務態(tài)度,真心實意地為人民服務,堅持以人為本,讓和諧充斥我們的每一個工作環(huán)節(jié),讓愛心在我們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釋放,讓我們以高尚的工作行為和一流的工作業(yè)績感恩回報社會。
《道德情操論》讀后感1000字 8
讀完這篇文章知道它的主要內(nèi)容是:身處千急劇變革的市場經(jīng)濟大潮中,每一個普通人都面臨著貧富差距拉大、企業(yè)改革、股市非理性繁榮等各種各樣的問題,人們身處其中又常常感到被自私、虛榮、妒嫉、仇恨、貪婪和背信棄義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圍,因而更加向往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儉、自我克制等人性的美德。而這些不道德和道德。以及衍生出以上種種人類情感的“同情感”正是00多年前現(xiàn)代經(jīng)濟學之父——亞當V斯密在撰寫《國富論》之前,甚至在寫完《國富論》之后一直不厭其煩反復思考的焦點。
他耗費畢生的心血把這些思考寫成了這本十分罕見的,也可以說是至今惟一的一本全面、系統(tǒng)分析人類情感的作品,他想告訴讀者——人在追求物質(zhì)利益的同時。要受道德感念的約束。不要去傷害別人,而是要幫助別人。這種“利他”的道德情操永遠地種植在人的心靈里。而且。每個人對這種人類樸素情感的保有和維持對整個市場經(jīng)濟的和諧地運行,甚至民族的強盛將是至關(guān)重要。
大家都知道亞當V斯密《國富論》的一句名言——市場是一只看不見的手,但他的另外一本著作《道德情操論》卻很少有人讀過。他在這本書里寫道,如果一個社會的經(jīng)濟發(fā)展成果不能真正分流到大眾手中,那么它在道義上將是不得人心的,而且是有風險的,因為它注定會威脅到社會的穩(wěn)定。對于我們來說,第一是發(fā)展。第二是協(xié)調(diào)發(fā)展。我們要特別重視社會公平與正義。
這本書中,斯密對人類豐富多彩的道德情操世界作了簡明扼要的理路說明。
首先,他認為同情、同情心是人類天賦的本性之一,換句話說,情感互動構(gòu)成社會生活天然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接著,他引出一個類似公理的常識,即相互同情的愉快,同情既能增加快樂也能減輕痛苦。
其次,第二卷中談到對優(yōu)點和缺點的感覺——確定無疑的贊同或反對的對象——從內(nèi)心情感同它意欲產(chǎn)生的或往往產(chǎn)生的結(jié)果之間的關(guān)系來研究——優(yōu)點(受賞)與缺點(受罰)。第三卷闡述了我們評判自己的情感和行為的基礎(chǔ),兼論責任感。第四卷:效用對贊同情感的作用。第五卷:習慣和風氣對有關(guān)道德贊同和不贊同情感的影響。第六卷:有關(guān)美德的品質(zhì)—當我們考慮任何個人的'品質(zhì)時,我們當然要從兩個不同的角度來考察它:第一,它對那個人自己幸福所能產(chǎn)生的影響;第二,它對其他人的幸福所能產(chǎn)生的影響(第7頁)。第七卷:論道德哲學體系。
看完這本書給我的感觸很深,大家都知道道德和法律一樣規(guī)范著大家的日常行為,而且弘揚道德美德是中國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我們行業(yè)一樣處處都能體現(xiàn)出人與人之間、社會與人之間、社會與社會之間的情感。公司推薦這本書給我們看自然有其作用,能夠讓我們的心靈得到啟發(fā),讓我們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讓我們學會互相幫助、互相體諒、,讓我們學會面帶微笑的去對待每一位顧客(顧客即是上帝)、去生活。
《道德情操論》讀后感1000字 9
這本書我采用在喜馬拉雅FM上聽書+重點章節(jié)閱讀完成。這是一本由英國蘇格蘭哲學家和經(jīng)濟學家亞當﹒斯密(1723—1790)完成的倫理學經(jīng)典著作。說實話,這本書能聽完對我來說都是一個極大地挑戰(zhàn),由于翻譯版本與實體書版本不同,不同的思維方式,中外文化的差異,自己的知識面,論據(jù)來源等等……只能算馬馬虎虎應付性地聽完一遍。
《道德情操論》全書分七卷。憐憫和同情是人的本性,是人性中的一種原始感情。同情既能增加快樂也能減輕痛苦。同情是斯密同情思想的核心概念。作者用同情的原理來闡述正義、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產(chǎn)生的根源,說明道德的評價性質(zhì)、原則以及各種美德的特性,接著對各種道德哲學學說進行了介紹,進而揭示除人類社會賴以維系、和諧發(fā)展的基礎(chǔ),以及人的`行為應遵循的一般道德準則。
在人類發(fā)展的今天,世界時時在變,而人性未變。每一個人都要面對人和人關(guān)系,人和社會,人和事物的關(guān)系以及人和自然界的關(guān)系,社會里存在的貧富差距,發(fā)展失衡,企業(yè)改革,房市、股市非理性繁榮等各種各樣的問題,我們身處其中又常常感到被自私、虛榮、妒嫉,仇恨、貪婪和背信棄義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圍,因而更加向往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儉、自我克制等人性的美德。
在當今社會,大家都知道道德和法律一樣規(guī)范著大家的日常行為,弘揚美德是華夏文明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關(guān)心自己的幸福,需要我們具有謹慎的美德,這種美德約束我們避免受傷害;關(guān)心他人的幸福,要求我們具有正義和仁慈的美德,這種美德敦促我們提升他人的幸福。
按照完美的謹慎、嚴格的正義和合宜的仁慈這些準則去行事的人,可以說是具有完善美德的人……但是人自己的激情非常容易把他引入歧途——所以了解這些準則而得不到最完善的自我控制的支持,總是不能使他盡到自己的職責。
自我控制的美德就是遵循合宜性,就是對想象中的這個公正的旁觀者的情感的尊重。這些美德除了帶來令人愉快的后果外,不會產(chǎn)生別的傾向。這本書能讓我們心靈得到啟發(fā),從根源了解人類自身的情感,不會因為對同一件事每個人有不同的感情而詫異。在這個利益化功利化的現(xiàn)代大潮中,特別是中國改革開放四十余年,我們的經(jīng)濟得到迅猛發(fā)展,一些人為了一己私利造假,損害消費者的利益。
整個社會道德觀念淡薄,逐漸失去了道德對人的約束。如果人們把自我利益最大化,這種利益的最大化就會比同情心更加強烈,就會磨滅同情心和良心,也就磨滅了道德情操。
目前互聯(lián)網(wǎng)飛速發(fā)展,一些無足輕重的小事可能被吃瓜群眾津津樂道地演繹著。我們應該不了解真相就不要隨波逐流,隨意下結(jié)論,要有自己的道德情操。讀《道德情操論》對我們是一次心靈的反思,道德的重整。我們了解了為什么很多事如此丑陋,也懂得了如何去改變這種丑陋,這也為我們追求美德指明了方向,能更好地指導以后的生活和工作。
亞當﹒斯密的這本書理論性很強,也很深刻,因本人水平有限,只能理解皮毛,以上就是我膚淺的一些心得體會,請大家多多包涵。
【《道德情操論》讀后感1000字】相關(guān)文章:
《道德情操論》讀后感03-25
道德情操論讀后感09-19
道德情操論讀后感7篇12-04
道德情操論讀后感2篇11-21
道德情操論讀后感3篇03-25
道德情操論讀后感9篇03-09
《道德情操論》讀后感3篇12-26
《道德情操論》讀后感(3篇)12-26
道德情操論讀后感(通用14篇)05-17
《道德情操論》讀后感(通用19篇)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