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析漢代《詩經》學與兩漢時期漢中文化的關系
淺析漢代《詩經》學與兩漢時期漢中文化的關系桂珍明a,楚寶陽a,尹學敏b(陜西理工學院 a.歷史文化與旅游學院;b.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陜西 漢中 723000)
摘 要:《詩經》與其他四經相比是“五經”中能夠更直接、全面了解漢中及其他地域文化的文本。以漢代《詩經》學中關于漢中所在地域的文化地理背景為基礎,著重分析其中涉及到漢中地域及其他與兩漢時期漢中文化特征形成、發(fā)展相關的政治、經濟、文化等多方面內容,探求漢代《詩經》學與漢中文化之間關系,并揭示漢代《詩經》學與地域文化之間的內在關系。
關鍵詞:漢代;詩經學;《韓詩外傳》;《毛詩正義》;漢中文化
中圖分類號:K232;G0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03-0078-03
“漢代詩經學”源于先秦儒家《詩》學,歷經秦火之后,漢代各家對《詩》的文本傳承、經義解釋、學術研究而形成一項專門學問,又因漢代“五經”地位定型,故稱“漢代《詩經》學”。《詩經》是中國古代文化的淵藪和地域文化之結晶,“其中匯集的傳說、神話、巫術、祭典、信仰、藝術原型、語言表象、名物制度、生活習俗、社會家庭組織形態(tài)等等”,都是文化人類學的研究重點。它像《伊利亞特》《奧德賽》《舊約》《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萬葉集》等民族原典一樣,是展開‘釋讀’方式的文化人類學研究的合適文本”[1]1,其中又包含了大量的地域民風民俗等文化因素,也是研究地域文化的重要文獻。學術界多從學術史、《詩經》學與宏觀文化層面進行論述,對于漢代經學中的《詩經》學與小區(qū)域文化的形成、流變關系研究,目前成果頗少,因而本文將以此為突破口,探求漢代《詩經》學與漢中文化的關系。
一、漢代《詩經》學視域下漢中文化地理背景
“漢中府,《禹貢》梁州之域”,①可知漢中在古“梁州”之域。“周、召者,《禹貢》岐陽之地名……至紂,又命文王典治南國江漢汝旁之諸侯!堋⒄僦,為周公旦、召公之采地”[2]8,再者《尚書·西伯勘黎》注云:“文王為雍州之伯,南兼梁、荊”[3]248,文王“兼梁、荊”與“文王典置南國江、漢”均證明漢中在南國王化之地。據《公羊傳》載:“天子稱三公……天子三公何?天子之相也,則何以稱三?自陜而東,周公主之;自陜而西者,召公主之……”[4]49,“陜東所統(tǒng)之南國為‘周南’,則今南陽、襄陽承天、德安、光黃、汝、穎是已,陜西所統(tǒng)之南國為‘召南’,則今漢中、商洛、興安、、順慶、保寧是已”[2]10,“十五國風首為《周南》,次為《召南》。周南地區(qū)在漢中盆地西部及漢水上游一帶,召南地區(qū)在漢中盆地東部及南陽一帶,號稱‘二南’!盵5]83可見“漢中”所在的地域必是《周》、《召》二南之地,故其文化地理基調必是《詩經》“二南”國風。
二、漢代《詩經》學視域下漢中與周邊地域的聯(lián)系
。ㄒ唬h中與周邊地區(qū)的政治聯(lián)系
十五國風中的《秦風》、《豳風》、《魏風》、《王風》、《檜風》、《陳風》與漢中所在的周、召“二南”在政區(qū)上有聯(lián)系!肚仫L》的地域“秦地……其界自弘農故關以西,京兆、撫風、馮翊、北地、上郡、西河、安定、天水、隴西,南有巴、蜀、廣漢、犍為、武都……故秦地于《禹貢》時跨有雍、梁,詩風兼秦、豳兩國”[6]306《秦風》所處地域和《豳風》在一起,南兼雍、梁,故漢中必與《秦》、《豳》二風有直接的地域聯(lián)系。《魏風》的地域“魏國……在晉之南河曲”[6]308,其地在山西南部、山西陜西交界處,即與《秦風》、《豳風》、《召南》地域相鄰!锻躏L》地域“周地……今之河南雒陽、城、平陰、偃師、鞏、緱氏!盵6]308,在今之河南,居《詩經》周南之北!稒u風》“檜者……國在《禹貢》豫州外方之北,滎波之南,居溱、洧之間”[7]105,“洧水出自河南密縣西南馬嶺山。水出山下,亦言出潁川陽城山,山在陽城之東北,蓋馬嶺之統(tǒng)目!⑺謻|流與黃水合”[8]333-335,其地域在潁川,今之河南登封市、寶豐以東,尉氏、郾城以西,新密市以南,葉縣、舞陽以北等地。《陳風》“陳者,太氏之墟;搓,古陳國,舜后胡公所封也。”[7]98,其地域“今河南陳州府治附郭淮寧縣,陳故都也”[9]462,《陳風》之地域在今河南南部且與《周南》之地毗鄰。以上這些相鄰區(qū)域與漢中在政治、地理上緊密聯(lián)系,故漢中“夏時,漢中地區(qū)屬梁州!笊虝r期,屬巴方。……西周時期,將梁州并入雍州!呵飼r期,本區(qū)是蜀國的一部分。戰(zhàn)國時期,為秦、楚、蜀、巴爭奪之地!盵10]8-9從先秦到兩漢,漢中郡先在東西方向上受巴蜀節(jié)制,后在南北方向上歸秦管轄,至漢代亦如秦置漢中郡。
(二)漢中與周邊地域的經濟聯(lián)系
漢中在中國南北方分界線上,又在荊楚、巴蜀地區(qū)的中點位置,《史記·貨殖列傳》:“棧道千里,通于蜀漢,唯褒斜綰轂其口!倍竽媳苯煌ㄒ,足見“漢中”為戰(zhàn)略交通樞紐。《后漢書·公孫述傳》記載:“蜀地……北據漢中,杜褒斜之險,東下漢水以窺秦地,南順江流以震荊揚”,足見漢中為其戰(zhàn)略核心。同時漢中物產豐富,故秦“西有巴、蜀、漢中之利”,蘇秦說:“取其(漢中)地,足以廣國;得其財,足以富民也。”漢高祖劉邦以漢中為基地,蕭何留守漢中源源不斷地將漢中、巴蜀物資運給劉邦,成為其開大漢四百年基業(yè)之先河,即“漢中開漢業(yè)”!白怨乓詠,(漢中)就是連接西北與西南、東南的通道和輻射川陜甘鄂的主要物資、信息集散地之一!盵11]兩漢時期漢中因商業(yè)發(fā)展與巴蜀、秦隴、荊楚保持了密切的聯(lián)系,而在本區(qū)域自西向東的漢水、溝通南北的秦巴棧道則起到經濟動脈之作用,因此漢中文化形成與發(fā)展必得益于與周邊區(qū)域的經濟交流。
三、漢代《詩經》學視域下兩漢時期漢中文化特征
《詩經》之中,《周》、《召》二南系直接產生在漢水流域的詩篇,《大雅》、《小雅》則從漢水流域外的視角來刻畫漢中文化,因而立足《詩經》來看兩漢時期漢中域文化之特征,則必從漢水流域內、域外兩大方面進行分析。
。ㄒ唬对娊洝贰岸稀眹L所體現(xiàn)的漢中文化特征
1.關雎之道,禮樂之行,彰顯女性之德行。觀“二南”之詩《關雎》、《漢廣》等十二篇皆言女性,《關雎》為國風之首,“‘《關雎》之事大矣哉!馮馮翊翊,自東自西,自北自南,無不思服。子其勉強之,思服之。天地之間,生民之屬,王道之原,不外此矣。’……《詩》曰:‘鐘鼓樂之!盵12]165孔子將“關雎”提升到“生民”、“王道”的重要地位,足見其意義之重大;而良士求偶,因“鐘鼓”禮樂之道為之,更著女性之尊,彰顯女性之德行!皯(zhàn)國時代,是一個封建政治解體,大一統(tǒng)專制尚未建立起來的過渡時代,婦女的地位,有相對提高!n嬰在上述各種背景之下,《詩傳》中特別注意到女性在社會、人生中的意義”[13]42-43。故晉代常璩在《華陽國志》中記載:(兩漢時期)“穆姜溫仁,化繼為親!╃鴩烂,世范厥訓!攀现蹋改甘亲。……禮肅穆,言存典韻!募簦陟氆@歆。……陳氏二謙,或智或仁。……禮修順姑,恩愛溫潤!瓨淠系糠颍p死重信。……祈祈令姬,如玉如金。允矣淑媛,齊德姜、任?傎澊司湃艘。述漢中列女”[14]607-609。
2.建功立業(yè)與寧靜守虛!吨苣稀ね谩罚骸懊C肅兔,之丁丁。赳赳武夫,公侯干城!耵裎浞颍罡剐!睗h地“武夫”為公侯之腹心,彰顯了士人建功立業(yè)開拓進取之決心。故漢中張騫萬里鑿空,立功絕遠之地,盡顯漢中士人建功立業(yè)開拓進取之精神。東漢末年,老將黃忠刀劈夏侯淵,諸葛武侯屯兵漢中,銳意北伐均體現(xiàn)了兩漢時期漢中文化中的“建功立業(yè)”的特征。漢中文化存在“建功立業(yè)”特征的同時,“寧靜守虛”又為另一特色,漢初張良歸隱紫柏山;鄭子真,“褒中人也。玄靜守道,履至德之行,……成帝元舅、大將軍王鳳備禮聘之,不應。家谷口,號谷口子真”[14]597上述材料展現(xiàn)了兩漢時期漢中文化“建功立業(yè)與寧靜守虛”共存的特征。
3.忠誠正直勤政!墩倌稀げ赊馈吩唬骸氨恢踪祝硪乖诠!陡侍摹犯桧炚俟谟谡⻊眨拭駪阎氨诬栏侍,勿剪勿伐,召伯所蘢”,《小星》:“彼小星……夙夜在公,實命不同!”《詩》曰:“‘夙夜在公,實命不同’,又曰‘彼小星’,喻小人在朝也”[9]103,為諷刺之詩。反映“召南”之人鄙小人與君子同列于朝,頗見忠直之義,更見政風淳樸,為漢水流域忠直勤勉政風之開端,故屈原與張儀、靳尚等人抗辯于朝堂;延及兩漢,漢中李固中正直行,與權貴、宦官抗爭,為“北斗喉舌”,最后為正道獻身;諸葛武侯,勤勤懇懇“夙興夜嘆”、“奔走驅遲,六出祁山”,告誡后主“親賢臣,遠小人”,更為歷史上忠正勤勞之典范,乃漢中漢魂中正人格之源。
4.多元兼容!皾h水流域位于我國南北方之間,是我國自然地理南北差異的過渡帶,既是我國南北兩大文化的結合部,又是南北文化交融、轉換的軸心”[15]3,“產生于黃河流域的《詩經》和發(fā)軔于南國楚地的《楚辭》風格迥異,前者尚實質樸,后者浪漫華麗,極其生動地展示了兩大地域文化風貌特質上的差異。但非常有意義的是,《詩經》和《楚辭》所描寫的地域文化恰好在漢水流域重合”[15]3《漢廣》與《楚辭》之風格甚近,漢水流域婚戀愛情詩亦多委婉,不似北方直率,而多南國柔和之美;而《楚辭·抽思》“有鳥自南兮,來集漢北”其氣度甚大,視野更開闊,于南方陰柔之中多了一份陽剛之氣。兩漢時期,特別在高祖二年,關中饑荒,下令遷民蜀、漢就食。這從移民的角度為漢中文化發(fā)展奠定了多元兼容的基因,在這之后,特別在東漢末年,外籍人士大量入漢,張修、沛國曹操、張魯、涿郡劉備、瑯琊諸葛亮、荊州魏延、西涼馬超、南陽黃忠、巴西宕渠王平等一大批外來人士均在漢中留下了輝煌的足跡,這對漢中“多元兼容”特征的形成與發(fā)展作用甚大。
。ǘ对娊洝菲渌滤w現(xiàn)的漢水流域文化特征。在《詩經》“二南”篇章之外,《大雅》、《小雅》亦有關于漢水流域之記載,即漢水流域外對“二南”和漢中地域文化的觀照
1.敬天保民,天人合一!洞笱拧ず怠分杏涊d周王,“瞻彼旱”,備“玉瓚、清酒、牡”祭祀旱山。其一體現(xiàn)了周人敬天,以敬天而求民之福祿,“周族世修后稷,公劉之業(yè),太王、王季申以百福干祿”[9]840;其二祭祀地點在“旱”,今之漢中漢山,從另一層面體現(xiàn)漢中之漢山是祭祀中心。此處重祭山,具有楚地“重淫祀”的特點,故在兩漢時期漢中“重祭祀”的文化背景下,五斗米道在漢中應運而生。拋開迷信成分,可以看出,人們“重祭祀”體現(xiàn)了此階段漢中文化“敬天保民,天人合一”的觀念。
2.漢水湯湯,南國之紀,朝宗于海——禮樂隆盛。《大雅·江漢》:“江漢潯潯,武夫滔滔。江漢湯湯,武夫恍恍!薄洞笱拧こN洹罚骸巴趼茫顼w如瀚,如江如漢。”以武夫與江漢相比,江漢氣勢之盛大以凸顯周宣王南征之師旅斗志高昂,也反映出漢江威武盛大之貌。另一方面,《小雅·四月》曰:“滔滔江漢,南國之紀”,《傳》曰:“滔滔,大水貌。其神足以綱紀一方”,漢水洶涌,其氣勢可威震南國,故可綱紀一方;《小雅·沔水》:“沔彼流水,朝宗于!保扒G及衡揚惟荊州。江漢朝宗于海。注:鄭康成曰:‘江水、漢水,其流湍疾,又合為一共赴海也。猶諸侯之同心,尊天子而朝事之’”[3]163,可見“江漢朝宗于!备狡浔玖x而具諸侯朝宗天子之大義。從禮、樂的角度看,“江、漢”之形象大矣,天下江河不獨“江、漢”,而以江漢喻之,足見其地位之隆尊。
四、結論
兩漢時期漢中文化多姿多彩,然據漢代《詩經》學可看出其文化具有“尊崇女性德行”、“建功立業(yè)與寧靜守虛并存”、“尚忠誠正直勤政”、“多元兼容”、“敬天保民,天人合一”及“禮樂隆盛”的地域文化特色。從文化發(fā)生學的角度看,首先漢代《詩經》學為兩漢時期漢中文化特征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文化地理基礎;其二,漢代《詩經》學與兩漢時期漢中文化的關系進一步體現(xiàn)在漢代《詩經》的基本思想與漢中地域融合,從淺層次文化逐漸影響到兩漢時期漢中文化的內在價值觀念的形成與發(fā)展。先秦時期,《詩經》中“風”、“雅”、“頌”三部分保存了大量的地域文化信息,而在經歷漢代儒家整理之后,則奠定了地域文化在漢代《詩經》學中的文化地理背景模式,便于人們充分發(fā)掘和研究地域文化。
參考文獻:
[1]王政!对娊洝肺幕祟悓W[M].合肥:黃山書社,2010.
[2]李勇五。《詩經》“周南”“召南”地域及時代考[D].太原:山西大學,2005.
[3][清]孫星衍。尚書今古文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6.
[4]李學勤。春秋公羊傳注疏[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
[5]潘世東。漢水文化論綱[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
[6][漢]班固。漢書[M].北京:中華書局,2007.
[7][唐]孔潁達。毛詩正義[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
[8][北魏]酈道元,著。[清]王先謙,校。合校水經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9.
[9][清]王先謙,著。吳格,點校。詩三家義集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7.
[10]楊起超。陜西省漢中地區(qū)地理志[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3.
[11]漢中市政府網。漢中概況[EB/OL].http://www.hanzhong.gov.
cn/hanzhonggov/72340168526266368/20051205/10738.h-
tml,(2005-12-30)/[2012-11-20].
[12][漢]韓嬰,許維。韓詩外傳集釋[M].北京:中華書局,2009.
[13]徐復觀。兩漢思想史(三)[M].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2.
[14][東晉]常璩,任乃強。華陽國志校補圖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15]梁中效。試論漢水流域的歷史文化特征[J].漢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2)。
The Shijing Xue in Han Dynasty and the Stage of Liang Han Hanzhong Cultural Relations
GUI Zhen-minga, CHU Bao-yanga, YIN Xue-minb
(Historical culture and Tourism School a.Lif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chool; b.Shaan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Hanzhong 723000,China)
Abstract: The book of songs Compared with other SiJing , are WuJing can more directly,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Hanzhong and other regional cultural text. Book of songs in Han Dynasty to learn about Hanzhong region cultural and geographical background for the foundation, focused on the analysis of which relates to the Hanzhoung region and the other with Hanzhong during the Han Dynasties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rmation, development of related politic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other aspects of content, explore the book of song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anzhong culture, and revealed the Han Dynasty book of songs and regional culture the inter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nnovation.
Key words: The Han Dynasty; Shijing Xue; Han´Shi WaiZhuan; Mao´Shi Zhengyi;Hanzhong culture
【淺析漢代《詩經》學與兩漢時期漢中文化的關系】相關文章:
淺析文化資源與旅游企業(yè)文化建設的關系圍繞文化08-15
淺談漢代儒學文化08-02
漢代政治文化中心的轉移08-11
漢代政治文化中心的轉移08-07
佚名:漢代政治文化中心的轉移08-17
淺析宋金元時期的中醫(yī)門戶流變08-17
先秦時期消費價值觀淺析08-15
兩漢經營西域和秦漢對外關系08-17
建安時期的文化裂變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