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英語專業(yè)本科翻譯教學理論與實踐的探討
英語專業(yè)本科翻譯教學理論與實踐的探討馮宏
[摘要]目前在我國英語專業(yè)本科翻譯教學中,仍然存在對翻譯理論重要性認識不足的問題,表現(xiàn)為翻譯理論教學的內容相對單一、翻譯課程設置不盡合理、翻譯課堂教學缺乏理論以范本為中心、翻譯測試以文本為中心、缺乏翻譯理論測試等。文章提出了結合“任務型”立體化英語翻譯教學的實踐,促進英語專業(yè)本科翻譯教學的全面良性發(fā)展,以及在本科翻譯教學中進行改革。
[關鍵詞]翻譯理論理論教學課程設置
[作者簡介]馮宏(1973一),男,陜西渭南人,渭南師范學院外國語言文學系,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翻譯理論。(陜西渭南714000)
[課題項目]本文系2009年陜西普通本科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地方院;趯W生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的‘任務型’立體化英語教學模式的實踐與研究”(項目編號:09BY65)和渭南師范學院科研基金資助項目“莎士比亞詩學翻譯研究”(項目編號:IOYKS024)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O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0)36-0141-02
在英語專業(yè)翻譯的教學中,翻譯理論教學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很少有對翻譯理論的考查,即使有,分值比重也無足輕重,另外還有缺少翻譯教材,全國專門開設本科翻譯專業(yè)的院校也很稀少,本科翻譯專業(yè)教學還極度匱乏。
一、重提翻譯理論教學的重要性
翻譯學科是對外語學習者的綜合應用能力的具體檢驗。外語綜合能力的檢驗是通過運用某種語言進行聽說讀寫譯等多項語言技能表現(xiàn)的,其中翻譯能力與其他四種能力密切相關,其他四種能力最終由翻譯能力體現(xiàn),由此可見英語翻譯在整個英語語言教學中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因此,加強英語語言的培養(yǎng)就不能不重視英語翻譯教學。翻譯教學不僅僅只是翻譯實踐教學,更重要的是翻譯理論教學也要加強,讓英語語言學習者從理論角度對翻譯本身有更理性的認知,把對翻譯的理性認知潛移默化地運用于翻譯實踐中。
另外,翻譯理論教學也是對外語語言學習者文化認知的強化。不同語言之間的交流存在大量的文化因素,其中不乏共性與差異。翻譯過程本質上就是不同語言文化之間的理解與轉換。翻譯教學承擔了培養(yǎng)外語學習者對于異質文化的理解與表達的責任。在對文化的理解與表達中,體現(xiàn)在翻譯教學上,絕不僅是對個別文化的理解與表達,而是對某一語言所承載文化的整體理解與表達。成熟的職業(yè)翻譯工作者可以不關心或者較少關心翻譯理論問題,而翻譯教師卻不能不重視這個問題,因為他們的工作并不僅僅是一種個人行為,它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許多今天身為學生,而明天將從事翻譯工作的人對這項工作本質的認識,并進而影響到他們未來的職業(yè)和工作水平。因此翻譯教學不僅是翻譯技巧的體現(xiàn),更為重要的是對翻譯理論的學習。
二、翻譯理論教學的內容
理論教學部分由宏觀與微觀兩部分組成,前者主要是中外翻譯發(fā)展概要,主要翻譯理論沿革與發(fā)展動態(tài);后者是翻譯基本方法與技巧。在具體的翻譯理論教學活動中,還應該把翻譯學與語言教學其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領域結合起來,英漢語言與文化對比理論的廣泛應用就是這一結合的明證,例如王治奎與陳宏薇主編的翻譯教材中就充分考慮到這一因素的重要性,設有專門章節(jié)進行細化探討。
傳統(tǒng)翻譯理論教學主要針對翻譯史,尤其是中國翻譯理論的介紹,對翻譯理論本身也僅如嚴復“信、達、雅”三字原則,奈達的動態(tài)對等理論等加以介紹。以上內容只是翻譯理論教學中的枝節(jié),不具有系統(tǒng)性。而與之相關的翻譯本體理論,專項理論以及當前最新的翻譯理論等研究成果沒有納入到翻譯理論教學中,使得翻譯理論教學缺少了必要的環(huán)節(jié)。
袁斌業(yè)在2003年對近翻譯教學的綜述中總結了2003年以前10年中對翻譯教學所形成的基本觀點:認為新世紀最引人關注的翻譯教學方法是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翻譯教學的結合。由此可知,翻譯理論教學還應該包括如何應用機器翻譯軟件,如何使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完成翻譯工作的內容。
三、翻譯教學中的幾個不足
1.翻譯理論教材極度匱乏!肮び破涫拢叵壤淦鳌,對于課堂教學來講,一本好的教材是必備的。然而到目前為止,在我國英語翻譯教學中可以說還缺乏像何其莘編著的《英語聽力教程》一樣為大多數(shù)高等院校所認可,并且長期使用的好教材。
據(jù)張美芳對我國從新中國成立以來到上個世紀末我國英漢翻譯教材的研究結果顯示,當代翻譯理論流派還未確定教學重點,翻譯教材至今還缺乏明確的方向。至今這種現(xiàn)狀仍未得到很大改觀,雖然出現(xiàn)了為數(shù)不少的翻譯理論書籍,但對英語專業(yè)的本科翻譯教學來講,卻不適合作為翻譯理論教材使用。英語專業(yè)本科教學中的翻譯理論教材編寫仍然是一大缺口。
2.翻譯課程設置不合理,課時嚴重不足,重筆譯,輕口譯。對翻譯教學中理論與實踐的課時分配,美國翻譯理論家E.A.尼達認為知識課程(content courses)需占40%,技巧課程(skill cours-es)需占60%。而筆者認為在翻譯課理論與實踐的課時分配上至少為1:1,然而翻譯課程的課時現(xiàn)狀僅為每周兩個課時,這樣根本無法保證完成翻譯理論與實踐的雙重講授(fwsir.com)任務。同時,因為高年級的理論課時與實際課時嚴重不符也導致翻譯教學課時不足,各大學本科學生進入高年級(即三、四年級),?茖W生進人三年級才開設翻譯課程。本科在高年級開設兩年的翻譯課程,?崎_設一年的翻譯課程,但是?茖W生一年的翻譯課程如今也只體現(xiàn)在教學計劃中,實際開課情況可能不足一學期,而本科分英漢與漢英翻譯教學,也難以保證三個學期的課堂學習,主要原因是因為實習和找工作給畢業(yè)班課堂學習帶來了嚴重的沖擊,以至于有些學校取消了畢業(yè)班第二學期的課堂學習。
3.師資隊伍急需加強。外語院系本科翻譯教學的師資隊伍極需加強,有了翻譯理論教學的要求后,講授翻譯課程已不再是從前一個課時完成幾個有準備的句子或者是一小段佳譯賞析就可以解決的,各院校系所翻譯專業(yè)的老師大都來自外國語言文學專業(yè),教師對某一語言文學知識還算了解,但面對如何適應翻譯專業(yè)新的教學基礎與課程與新的教學任務時難免難以勝任。翻譯依靠的不僅僅是對某一外語言與文學的熟諳,還應是對各個學科均有一定了解,又因為在翻譯實踐中一半要靠中文,漢語理解能力與表達能力差的“學者”很難想象能夠委以翻譯教學的重任,因此更為重要的是對漢語言文化知識的靈活運用,所以對翻譯課程的講授,絕非僅通英文的泛泛之輩所能勝任。
21世紀培養(yǎng)翻譯人才,絕不能只是單純重“器”,而忽視“學、識”。翻譯專業(yè)的學生起碼要有比較廣博的知識和相當?shù)乃急婺芰Γ@就需要有一定的翻譯理論來武裝他們。而培養(yǎng)具有能力的翻譯人才的任務在于翻譯專業(yè)師資的強化。
4.改變翻譯范本為主導的課堂。翻譯范本在翻譯課堂上往往成為參照與賞析而已,而絕不是標準。但在實踐翻譯教學中,常見的教學模式是給學生幾個句子或篇章進行翻譯練習,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完成后,翻譯教師會把準備的范本拿給學生,或逐字逐句進行分析,或讓學生自己對照自己的翻譯,找差距,把范本抄寫下來。這樣的做法首先在認識上便是錯誤的,與科學相悖,語言能力并非翻譯能力,語言教學絕不能代替翻譯理論教學。翻譯技能的訓練不是翻譯技巧所能代替的。技能需要長期的經驗積累與對翻譯理性認識的提高,不是課堂上幾個篇章能夠解決問題的。優(yōu)秀的翻譯者需要長期對翻譯認知規(guī)律的思考與大量的實踐。技能指標的達標,起碼應該具有10 - 15萬字(外譯中8 - 10萬,中譯外5。8萬漢字)。
5.傳統(tǒng)翻譯教學轉向任務型立體化翻譯教學。“任務型”教學具有結構性特點,它由教學目標、信息輸入、活動方式、師生角色、教學環(huán)境等要素組成。任務型教學法與傳統(tǒng)教學法之間的差異在于前者注意信息溝通,活動具有真實性而且活動量大。英語翻譯課堂教學應具有交互活動的優(yōu)點,即配給學生一定的任務,在教學中進行對話性互動,進而產生語言習得。正由于任務型教學模式具有上述性質和特點,在英語課程改革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倡導選擇和運用任務型教學以期更好地完成課程目標就成為一種歷史的必然。傳統(tǒng)教學中有許多活動不是來自真實生活,因此最多只能稱其為“準交際”活動,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在真實的生活中參與和完成真實的生活任務。真實任務教學強調直接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完成各種真實的生活、學習、工作等任務,從而培養(yǎng)學生運用英語的能力。顯然,真實生活任務的關鍵在于任務要有真實生活的特征。運用在翻譯教學中,例如給學生提供適當難度的莎士比亞原劇本,讓學生結合自己對戲劇的感性認知,進行情境融人性薇譯并把翻譯文本聲情并茂地讀給大家聽,還可進行即情即景表演。另外還可以對已有的莎士比亞多個漢語文本進行評價,從而引導部分學生系統(tǒng)研讀莎士比亞戲劇的目標。
6.改變翻譯課時不足的現(xiàn)狀。承前所述,翻譯課程課時的不足也成為導致課堂練習材料單一,以文學文本的翻譯為主導的原因之一。這種翻譯范本為主導的課堂還對英語專業(yè)本科生的畢業(yè)論文中造成了很大影響,例如以翻譯方面為主題的論文,基本上是以翻譯實例填充論文,不符合論文基本的要求。這樣的結果證明了翻譯理論的重要性沒有被充分認識或是翻譯教學中教師忽視了翻譯理論的滲透,這是翻譯范本教學的后遺癥。因此增加翻譯課時已經成為一種必須解決的事實,但到目前為止這種現(xiàn)狀還未改變。
7.改變測試文本中心。任何一類測試對學習者都具有導向作用,英語翻譯課程考試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對學習者翻譯觀的形成帶來一定影響。長期以來,英語翻譯課程的考試以文本為中心,造成學習者對翻譯有某種偏見,認為英語翻譯的學習與實踐僅有文本而已,無規(guī)則可言,只要記住詞匯,有幾本詞典,就可做好翻譯工作。這樣一來,翻譯理論在課堂上的講授不能引起學習者的重視。要打破這種對英語翻譯理論的成見,必須讓翻譯理論的學習復歸它應有的地位,即在英語翻譯測試中增加翻譯理論這一環(huán)節(jié)。根據(jù)筆者多年的經驗發(fā)現(xiàn),對英語本科翻譯測試采取靈活多變的形式,以不同的側重加強對學生翻譯理論認知的考查均有良好成效。另外,在考試完結后的下一個學期開始,與學生進行交流,談談對翻譯理論的認識,學生大多表示能理解翻譯理論課在翻譯教學中的重要性,要重視翻譯理論的學習。
四、結論
理論知識是對事物本質的揭示?茖W的翻譯理論有助于學習者對翻譯本質的掌握,從而從理性與宏觀上指導翻譯實踐活動。對英語專業(yè)本科學生進行翻譯理論教學,其主要目標旨在提高學生對翻譯本質的把握以及對翻譯實踐的理性認識,這將是對意識的培養(yǎng)。翻譯理論教學中的這種信息意識有助于把學習注意力集中在操控翻譯行為的宏觀層面上,使學習獲得更加接近翻譯實踐的能力。因此,英語專業(yè)本科翻譯教學一定要注重理論教學,積極倡導“任務型”立體化翻譯教學模式,為學生以后的翻譯實踐打下良好的理論基礎。
【英語專業(yè)本科翻譯教學理論與實踐的探討】相關文章:
《理論力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探討08-04
探討高職院校課堂理論教學與實踐的教學方法08-18
關于實踐教學的理論探討及其在人才培養(yǎng)中的作用08-05
中學體育課理論教學探討08-05
中學體育課理論教學探討08-07
教育激勵理論探討08-17
地理課外活動理論與實踐的探討08-07
幼兒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的探索08-17
關于德育模式的理論探討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