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秦檜歸宋的討論|秦檜簡介|秦檜生平
近年來,對秦檜是奸細提出異議者,是何忠禮先生,他在《岳飛研究》第4輯《〈老學庵筆記〉中所見的秦檜》和《南宋史稿》第81至84頁中,主要是以陸游的《老學庵筆記》為證,他說,“秦檜南歸,事關重大,但人們對他所以能夠南歸的原因,且眾說不一,從而成了歷史的懸案。一種人以為秦檜自己設法逃歸的;另一種人則認為是金人為從內(nèi)部破壞南宋的抗金戰(zhàn)爭,故意將秦檜作為內(nèi)奸縱歸的”!胺治錾厦鎯煞N說法,我們認為,盡管秦檜南歸后,堅持對金屈辱投降的路線,犯下了種種罪行,其所作所為,在人們看來,確實很像是一個金人打入南宋內(nèi)部的奸細,但是平心而論,朱勝非在《秀水閑居錄》中所說的話,是頗多疑問的”!翱墒牵c秦檜生于同一時代的‘朝士’,且見多識廣,力主抗戰(zhàn),對秦檜又極無好感的陸游,卻作了與朱勝非截然相反的記載。應當特別指出的是,陸游撰《老學庵筆記》已是秦檜死后四十年以后的事,此時檜之冰山已倒,兇焰早息,揭露秦檜生前的種種罪行,已經(jīng)無所顧慮,陸游更無必要為他諱護。故與《秀水閑居錄》相比較,《老學庵筆記》和《中興遺史》所載秦檜由金方逃歸事,其可信程度確實要高一些”。今將《老學庵筆記》卷1載:
“秦會之在山東,欲逃歸,舟楫已具,獨懼虜有告者,未敢決。適遇有相識稍厚者,以情告之。虜曰:‘何不告監(jiān)軍(完顏撻懶)?’會之對以不敢,虜曰:‘不然,吾國人若一諾公,則身任其責,雖死不憾。若逃而歸,雖欲貸,不敢矣!煊闷溲,告監(jiān)軍,監(jiān)軍曰:‘中丞果欲歸耶?吾契丹亦有逃歸者,多更被疑,安知公歸,南人以為忠也。公若果去,固不必顧我!瘯x曰:‘公若見諾,亦不必問某歸后禍福也。’監(jiān)軍遂許之!雹佟秲伤问费芯繀R編·秦檜的親友》第145頁。
1
首先,從年齡上說,陸游與秦檜雖仍是耳目相接,卻不能算“同一時代的‘朝士’”。何忠禮先生認為陸游“無必要”為秦檜“諱護”,是有道理的;但說“與《秀水閑居錄》相比較,《老學庵筆記》和《中興遺史》所載秦檜由金方逃歸事,其可信程度確實要高一些”,就可以商榷。因為從時間上說,后兩書出現(xiàn)較晚,決非兩個作者親歷現(xiàn)場,了解秦檜歸宋的底細,無非是得之道聽途說。《老學庵筆記》的成書大約在秦檜死后三、四十年,①時間相隔不近。如果稍為了解一點金史的話,依金太宗時的政制,就元帥左監(jiān)軍完顏撻懶在“東朝廷”的地位而論,他放一個秦檜歸宋,絕對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事,根本無須承擔多少政治責任。上引記載的對話,如“公若果去,固不必顧我”之類,就是不合情理的。這就多少反映了道聽途說的不可信。
朱勝非與陸游不同,是與秦檜同時代的宰相,他與呂頤浩的私人關系不錯,而與李綱、趙鼎、秦檜等人都有嫌隙,這些在《秀水閑居錄》中所反映。但何忠禮先生說他“力主和議,政見本與秦檜一樣”,卻是不符起碼的史實。朱勝非任相期間,最重要的政績之一,是堅決主張并支持岳飛軍克復襄漢。紹興五年(公元1135),宋高宗依趙鼎的建議,命令前任宰執(zhí)上奏,條陳對金政策。從《三朝北盟會編》所載的朱勝非奏看來,他的主張是與李綱、呂頤浩等人相似的,而與他們相對立的正是秦檜和汪伯彥。今摘引朱勝非上奏的一段最重要的話如下:
“今內(nèi)外勁兵無慮三十萬眾。兵既眾矣,患無可作之氣,今則勇氣可作。氣既作矣,患無可乘之機,今則機會可乘。不于此時,速謀進取,使既作之氣復墮,當乘之機復失,以數(shù)年嘗膽之勤,為一旦噬臍之悔,可勝惜哉!”②
如果硬要將朱勝非歸之于投降派,豈非是太冤枉了。何宗禮先生引用《秀水閑居錄》,摘自《中興小紀》卷9,其實,此段文字經(jīng)清人修《四庫全書》時篡改,如將“撻辣”改譯為“達蘭”,“虜”改為“金”之類。他另在注中說:“《會編》卷二二0所載略同!边@里涉及一個如何用較原始的記錄和版本的常識性問題,即應當盡量避免使用《四庫全書》。今存較原始的《秀水閑居錄》有關摘錄正見於《三朝北盟會編》卷220,因為此段文字未經(jīng)清人篡改。然而何宗禮先生對此問題似乎并不在意,類似的情況在《南宋史稿》中并不罕見,這只怕有一個史學的基本素養(yǎng)問題。以下摘錄《會編》原文,從秦檜拜相開始:
“未幾,檜果相。次年,植黨以排呂頤浩,上乃悟,盡逐其徒,檜亦罷政。前一日,召當制學士綦崇禮,諭以檜二策,仍出其元奏云:‘以河北、河東人還金虜,以中原人還劉豫,如斯而已!钶d之制詞。至四年,虜使李永壽、王翊來聘,①參見中華書局標點本《老學庵筆記》前言注①。②《三朝北盟會編》(以后簡稱《會編》)卷176,按眾宰執(zhí)上奏時間,《會編》系于紹興七年,應以《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以后簡稱《要錄》)卷87紹興五年三月所載為準。
2
首言此事,正與檜語合。蓋檜自京城隨虜北去,為彼大酋撻辣郎君任用。虜騎渡江,與俱來,回至楚州,遣舟送歸。檜,王仲山婿也。仲山別業(yè)在濟南府,為取數(shù)千緡,贐其行。其后撻辣統(tǒng)兵犯淮甸,朝廷遣魏良臣、王倫奉使至其軍中,數(shù)問檜,且稱其賢。乃知檜之策出于虜意也。檜之初歸,自言殺虜人之監(jiān)己者,奪舟來歸。然全家同舟,婢仆亦如故,人皆知其非逃歸也。”
'p>
按何宗禮先生摘引的《中興小紀》文字無開頭到“正與檜語合”一段,亦無“其后撻辣統(tǒng)兵”到“出于虜意也”一段,“婢仆亦如故”的“如”作“無”,當然以“如”為優(yōu)。朱勝非的記錄旨在說明秦檜“北人歸北”的建議乃“出于虜意也”,這當然是證明秦檜身份重要線索。此外,“檜之初歸,自言殺虜人之監(jiān)己者,奪舟來歸”,這當然也是秦檜自己留下了重要的破綻。'p>
何宗禮先生說:“只要具體分析一下朱勝非的這段話,就會知道其攻訐成分多于事實,不足令人憑信!彼志唧w分析說:“勝非閑居八年,紹興十四年(1144)卒!堕e居錄》正是他晚年退居秀水(今浙江嘉興)時作。但是,本書既有不利于秦檜的內(nèi)容,在勝非生前是決不可能流傳于世的,反之很難說沒有后人附益之辭,這是疑問之一。楚州距濟南有上千里之遙,未知金人豢養(yǎng)秦檜為奸細,何必非從那里取王仲山別業(yè)之錢以贐其行?這是疑問之二。有宋銅錢,一緡重五斤。千緡則達五千斤,檜長途跋涉去南宋,讓他攜帶這么重的貨幣以行,未知為了達到什么目的?若謂并非銅錢而是金銀,勝非又安得而知之?這是疑問之三。宋代國史及秦檜《北征紀實》皆言檜借故逃脫,并未有“自言殺虜人之監(jiān)己者,奪舟來歸”之語,而勝非為何要作如此記載?這是疑問之四!闭撐年P于秦檜歸宋的討論|秦檜簡介|秦檜生平來自WWW.66WEN.COM免費論文網(wǎng)-JFebi-^H_03 rL\HNt!{ f0FbLH:k3財務管理論文 !)I8L{,|{H?K7A:~V6X
按《宋史》卷203《藝文志》著錄有“朱勝非《秀水閑居錄》二卷”。《文獻通考》卷217載:“《秀水閑居錄》三卷,陳氏(振孫)曰:‘丞相汝南朱勝非藏一撰,寓居宜春時作,秀水者,袁州水名也!贝硕问钦洝吨饼S書錄解題》卷11。今存《說郛》 41有此書殘編七條,類似筆記小說。按朱勝非最后“奉祠八年,寓居湖州僧舍”而病死,①并非寓居秀州,即今嘉興,何宗禮先生說他“晚年退居嘉興”,系誤。至于他何時寓居宜春縣,已難于稽考。宋人對《秀水閑居錄》的作者并未提出懷疑,如《三朝北盟會編》和《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兩大史書中都廣泛引用此書,李心傳又往往在《要錄》注中作了考辨和取舍。據(jù)《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144紹興十二年三月乙卯注,可知《秀水閑居錄》中時間最晚的一條記載,可能是敘述當年科舉的舞弊:“是年有司觀望,所薦溫士四十二名,檜與參政王次翁子侄預選者數(shù)人。前輩詩云:‘惟有糊名公道在,孤寒宜向此中求!癫蝗灰!”李心傳在注中引用此說,是作為正文的依據(jù)。誠如何宗禮先生的①《要錄》卷152紹興十四年十一月乙丑,《宋宰輔編年錄校補》卷15。
3推斷,《秀水閑居錄》得以躲過當時很厲害的文禁,是很不容易的,但此書畢竟在文禁后傳世了。
何宗禮先生認為,“很難說沒有后人附益之辭”,作為“疑問之一”,是有可能的,但應當按照胡適先生早已提出的“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原則,進行求證。李心傳在《要錄》注中已經(jīng)對《秀水閑居錄》的記載正誤有所考辨,卻沒有提出“后人附益”的問題,八百年后的今天,只怕更難以作“小心的求證”。
至于何宗禮先生的第二、三條疑問,似并不涉及多大的實質(zhì)性問題,但據(jù)秦檜自撰的《北征紀實》,他從金人那里逃歸,是“許重賂”于“舟人”,到達宋軍寨中,“有副將劉靖者,宿議相圖,以取囊橐”。①此處不妨引用《三朝北盟會編》卷220《中興姓氏錄》的記載:
“建炎四年,大金攻楚州,乃使乘船艦,全家厚載而還,俾結(jié)和議,為內(nèi)助。檜至漣水軍賊丁 寨。諸將度曰:‘兩軍相拒,豈有全家厚載逃歸者,必大金使來陰壞朝廷,宜速誅之,以絕后患!’賊軍參議王安道、機宜馮由義力保護之!
按何宗禮先生說:“還有兩種是無名氏的《林泉野記》和《中興姓氏錄》,不過他們的說法與《秀水閑居錄》大同小異,基本上是沿襲《秀水閑居錄》而來的!贝苏f又是缺乏“小心的求證”的一例,說是“沿襲《秀水閑居錄》”,其實是難于拿出什么依據(jù)的。參對上引的兩書文字,顯然找不出“沿襲”的蛛絲馬跡。《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38建炎四年十月辛未注引《林泉野記》的文字與《中興姓氏錄》相近,此處不再重復摘錄。依據(jù)秦檜自述與另外三書的記載,可知秦檜歸宋時,確是“囊橐”甚豐,“厚載”本身就有可疑的成份。
關于何宗禮先生的第四條疑問,即“檜之初歸,自言殺虜人之監(jiān)己者,奪舟來歸”,確是一個重要問題,但要從秦檜自撰的《北征紀實》中,只怕難以尋找答案。因為從今存互相矛盾的記載看,秦檜前后說法不一,其實是謊話不圓,而不得不屢易其說,而《北征紀實》則是最后的定稿。據(jù)《建炎以來系年要錄》卷39建炎四年十一月丙午載:
“秦檜入見!瓩u自言殺監(jiān)己者,奔舟來歸,朝士多疑之,而宰相范宗尹、同知樞密院李回與檜善,力薦其忠,乃命先見宰執(zhí)于政事堂,翊日引對!
何宗禮先生說“宋代國史及秦檜《北征紀實》皆言檜借故逃脫”,其實,宋代的官史除會要外,都已佚失,但上引《要錄》的記載,應視為今存較原始者,何宗禮先生似不應視而不見。此外,《宋史》卷473《秦檜傳》大致是抄自南宋修撰的紀傳體《中興四朝國史》,此傳說:
【秦檜歸宋的討論|秦檜簡介|秦檜生平】相關文章:
莊子的生平簡介08-24
泰戈爾生平事跡簡介06-02
楊善洲同志生平簡介和先進事跡材料09-20
宋思明經(jīng)典語錄06-08
討論的作文03-12
蝸居宋思明經(jīng)典臺詞11-07
宋思明的語錄45條09-22
病例討論記錄08-24
討論優(yōu)秀作文09-14
列寧簡介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