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被操天天被操综合网,亚洲黄色一区二区三区性色,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欧美zozo另类特级,www.黄片视频在线播放,啪啪网站永久免费看,特别一级a免费大片视频网站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wǎng)>文史論文>文學論文>試論中國帝王文學

試論中國帝王文學

時間:2022-08-07 23:38:41 文學論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試論中國帝王文學

從類群的角度來劃分中國古代文學,長期以來我們看到的有民間文
學、婦女文學、宮庭文學或者貴族文學等,還有臣妾文學和圣哲文學等提
法。然而,一個十分顯著的文學類群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這就是帝王
文學。不過,主要從經(jīng)濟效益著眼的世俗的看重如出版帝王詩集、文集的
現(xiàn)象也有一些,但都談不上深入的理論認識評價。在中國文學經(jīng)二十世紀
初開始質的大變革至今歷經(jīng)百年、正待飛躍發(fā)展為新的中國文學偉大形態(tài)
的今天,應當從文學自身本質規(guī)律出發(fā)來解析這一獨立于中國文學主流但
又起著特殊作用的文學類群。


一、一種獨特的中國古代文學類群

  中國古代帝王文學,作為一種文學類群是一種十分獨特而又悠久的客
觀存在。

  在先秦文學中,帝王文學的現(xiàn)象已經(jīng)非常突出。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
有名姓的文學作品竟然是帝王文學!豆旁娫础芬粫拈_頭,第一篇作品
就是舜帝的《南風歌》。還有這樣一種說法是,伏羲“仰觀天象,俯察地
理”,“畫”出了我國哲學和文學融為一體的最早作品——八卦。在我國第
一部政治議論散文集《尚書》中,收集了孔子這個偉大的教育家和編輯家
之前歷代帝王中產生的最有名的文章,如《堯典》、《大禹謨》、《秦誓》等。
而在孔子編輯的文學教材《詩經(jīng)》中,包含了不少帝王所作的詩歌。

  在中央集權制的封建社會中,皇帝重視“文武之道”,大都有一定的
文學創(chuàng)作能力。詩歌是中國人最重視的表情達意的工具,作為“萬物皆備
于我”的帝王自然也不例外。從中國文學史上看,封建專制社會自第一個
皇帝秦始皇起,漢高祖劉邦、楚霸王項籍、漢武帝、唐太宗、宋太祖等有
名的帝王,盡管“稍遜風騷”、“略輸文采”,但還是大都有詩歌創(chuàng)作傳世。
帝王之中,也應當包括農民起義領袖中自立為帝的黃巢、洪秀全等人。他
們大都是書生出身,有一些“詠菊”之類霸氣十足的“言志”詩作流傳于
世。

  封建專制社會全盛時期的清代的皇帝更是接受了嚴格的孔孟之道的教
育,講究“文治”,重視詩歌創(chuàng)作。據(jù)說乾隆皇帝是寫詩最多的人,有四
萬多首,不過他的詩作質量不高。漫長中國封建社會中唯一的女皇帝武則
天,可以說是秘書出身,詩作頗有可觀之處。至于那些“守業(yè)”的皇帝,
在接受教育時都學習了詩教課程,在政治生涯中也就寫出了不少的文學作
品。

  從上述認識已經(jīng)可以看出,中國帝王文學是一個不容忽視卻也沒有得
到應有重視的現(xiàn)象。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帝王文學還出現(xiàn)了中國文學中
出類拔萃的作品。

  中國帝王文學雖然大部分作品質量不高,但少數(shù)的一些文學精品卻在
各方面都達到一流的文學水平。特別突出的是魏晉時期三曹的詩歌散文。
魏王、后被兒子追封為“魏武帝”的曹操,所作詩歌和散文在帝王文學中
是非常顯著的。他的作品,胸襟闊大,蒼涼悲壯,其層次之高即使終生從
事創(chuàng)作的“專職”文學家也很少人可以企及。他的大兒子、篡漢稱帝的曹
丕,不但是一個詩人,而且文學評論文章更為知名。被封為王的曹植,詩
歌尤其哀艷凄絕,水平高超。更為難得的是,作為中國文學史上唯一的現(xiàn)
象——父子三人既是開基創(chuàng)業(yè)的帝王又是文名卓著的文學家,還竟然開創(chuàng)
了一個時代的文學——建安文學。

  南唐末代皇帝李煜,詩詞達到一個高峰。作為退職的帝王卻抹不去帝
王的烙印,但在詩歌中也就沒有了忠君愛國的傳統(tǒng)和偏狹的政治志向,以
致于上升到人生悲劇的哲理境界。由于帝王大都是出類拔萃的人物,只要
他們認真去創(chuàng)作,其詩文同樣的超拔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了。

  盡管如此,由于種種原因,帝王文學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無意中形成
了一種被人們敬而遠之的現(xiàn)象。人們不大愿意也不大敢于玩賞和評議帝王
文學。帝王文學那股唯我獨尊、凌駕群倫的雄風和霸氣,使得處于弱者地
位的人們在本能上就已經(jīng)產生排斥拒絕的心理。而封建等級觀念重重束縛
的臣民更不敢公開地指點評論,須知“大不敬”的罪名是要受到株連九族
的處罰的。這就是帝王文學之所以沒有得到正視的突出原因。

  但是,模糊了帝王文學這一有機組成部分的中國文學,不是完善的文
學系統(tǒng)。因而中國人的心理世界的反映也就明顯地缺少一個重要組成部
分。僅拿創(chuàng)作觀念和主導思想來說,恰恰是帝王文學很少存在那種以孔孟
之道為指導的封建觀念。這樣,人們常用不同的稱呼的“龍鳳文學”、“天
子文學”、“政治文學”、“圣哲文學”,其實也就是帝王文學,就不能不引
起我們的正視了,進而還應認真地剖析它的本質。


二、畸形的陽剛文學的產生

  在中國歷史上,所謂帝王這些極其重要的幾百個人物,統(tǒng)治了世世代
代的億萬臣民。以他們的名字作為皇朝的代號,本身就是文學研究中的一
個重要的社會因素課題。而他們的文學作品,也成為一種獨特的景觀,需
要認真對待?梢哉f,不認識中國帝王文學,便無從把握中國文學,也就
無從深入地探究中國人的內心世界,無從建構新的中國文學和中國人的精
神世界。筆者認為,中國帝王文學是一種畸形的陽剛的文學,其產生是一
種中國社會特有的現(xiàn)象。

  帝王文學反映了一種人類個體和群體生命所獨有的精神現(xiàn)象。從精神
上進行心理分析,凌駕群倫的帝王文學表現(xiàn)了帝王作為個體對于群體無以
復加的高傲心態(tài),也集中反映了中國人心理深處本能極度膨脹而又與封建
理性高度統(tǒng)一的意識。古代中國政治心理的特點,是一種二律悖反,一方
面是常規(guī)的理性即儒家的教化——對于帝王來說只是治理他人的工具,另
一方面是政治中心首腦的權力的無限制發(fā)揮和本能的極度發(fā)泄。與之相
對,臣民只能有陰柔女性的態(tài)度,只能在自虐的俯首貼耳中產生“移情”
式的或者阿Q式的精神滿足。帝王則在俯視蕓蕓眾生中得到人生無與倫
比的快感。

  劉邦的回歸詩句“大風起兮云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xiāng)”,宋太祖的
詠月詩句“未出海底千山黑,才到中天萬國明”,曹操的“日月之行,若
出其中”,等等,都形象地說明了這一點。帝王都是要統(tǒng)一天下的,正所
謂“天下一家”,而且都憧憬著“系之萬世”!奥释林疄I,莫非王臣”,任
何他們所知道的大地上的生物都要受到帝王的統(tǒng)治和宰割。在人類歷史
上,他們居然也能長達數(shù)百年地做到這一點。這樣少見的古代文學所反映
的心理現(xiàn)象,難道不應當進行認真的分析嗎!須知,由中國特有歷史性條
件所決定的這種心理所影響的群體心態(tài),今天仍然在中國人的意識中根深
蒂固。

  中國帝王文學有著一致公認的理論基礎即孔孟之道。如果尋找中國帝
王文學在理論層面的東西的話,那么只能說孔孟之道是其集中的發(fā)展形
態(tài)。而反映帝王心態(tài)深處最本真的法家的帝王之道,在帝王的口頭上也在
文學的主張

中一般是不會被明白道出的。盡管孔孟之道實際上只是帝王教
育之道和輔弼帝王之道,但它確實是一種居高臨下的封建觀念系統(tǒng),如“內
圣外王”等。封建帝王是很樂于表白自己符合這一儒家教條的。其實,真
實的帝王之道是“道儒法并舉”、“霸王道雜之”。道儒法的理論深處都存
在著高人一等的統(tǒng)治、制約、教導民眾的圣王心態(tài),都屬于統(tǒng)治階級的意
識形態(tài)。

  中國封建社會特定的經(jīng)濟、政治、地理等條件產生了帝王文學。封建
社會的生產方式是自耕自足的小農自然經(jīng)濟,但因此也就需要一個中央集
權專制的皇帝來保障統(tǒng)一,消除戰(zhàn)爭。于是,帝王應運而出,他們的志向
都是統(tǒng)一天下,傳世無窮。他們的文學主要表達這種志向。在帝王之下,
一切人都成為被統(tǒng)治的和被宰割的,包括文學家。這些文學家,都只能在
作品中表達自己的臣服忠誠心理,或者只能在這種心理的前提下抒情言
志。尤其是男性的文學家大都是如此。倒是個別的女作家,由于沒有了政
治發(fā)展的可能而注重人生的欲望和情性,反倒寫出更多真實情性的日常生
活題材的作品。

  無論如何,應當承認中國古代帝王文學有充足的理由作為一種獨特的
文學類群受到重視。


三、帝王文學的特征

  中國古代帝王文學有著顯著的區(qū)別于其他中國古代文學的特質。當
然,有的特點和一般文學的特點有相同之處,如政治性,但即使是政治性
在帝王文學中也是更為突出的。


 。ㄒ唬┱位瘶O強的文學內容。

  這一點,與一般中國文學是相同的,只是帝王文學所反映的政治內容
處于最高層次,無人敢于摹仿效法。帝王文學是社會政治需要即中央集權
專制的政治愿望和統(tǒng)治內容的表達!捌仗熘,莫非王土;率土之濱,
莫非王臣!痹缭邳S帝時代就有了天下一家的政治主張!按箫L起兮云飛
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xiāng)!眲畹脑姼,是當時任何人也不敢唱出來的。
這種帝王政治,正如王夫之所說“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越是獨裁專制,
越是追求家族世襲,反而小農經(jīng)濟的社會越能長治久安,繁榮富強。因而,
帝王的吼叫成為歷史的巨響,這在文學中是獨一無二的。

  在文學和政治關系上的認識上,同孔孟之道出于一轍,帝王們完全把
文學當作政治的附庸。不過,文學家也大都是這樣認識的,正像孔夫子一
樣他們畢生最愿從事的是政治事業(yè)而不是“雕蟲小技”的文學。文學,對
他們來說是政治事業(yè)的一個工具,不可能是一種專門的事業(yè)。這一點,也
是中國文學和西方文學不同的地方。西方文學家將文學作為生命投入的人
生大事業(yè),這一事業(yè)在改造社會的人類大道上是和政治事業(yè)并駕齊驅的。


  (二)唯我獨尊的個體精神心理現(xiàn)象。

  佛羅伊德認為,人的意識最深處存在著本能核心。這種本能具有擴張
性、殘忍性、盲目性,以追求快感為最高真理。帝王在封建理性的辯證統(tǒng)
一中,無限度地擴張其本能,以致明目張膽地認為自己——儒家也極力鼓
吹——是天下一人,唯我獨尊,凌駕群倫。宇宙萬物盡為所驅,狂妄到了
無以復加的地步。中國帝王成為一種畸形大寫的人。他們的詩歌,也表現(xiàn)
了這種妄自尊大而又是社會需要的心態(tài)。霸王項羽狂歌:“力拔山兮氣蓋
世……”魏王曹操吟誦:“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看來,此類人物都需要這樣一種自大到了近乎瘋狂的心態(tài)。而一般的文學,
誰人敢于如此狂妄!


  (三)主體表現(xiàn)的陽剛雄壯。

  中國文學,已經(jīng)有學者稱為“臣妾文學”和“陰柔文學”,筆者認為
用“秘書文學”來稱呼更為確切。秘書這種社會組織的特定職務,具有從
屬性、服務性和被動性。幾乎所有著名的文學家,都做過皇帝的秘書職務。
第一個有名有姓的文學家屈原,詩歌成就最高的“詩仙”李白,憂國憂民
的“詩圣”杜甫,道儒佛并舉的蘇東坡等,都有正式的秘書職務。一般文
學家,無不以秘書職務的獲得為進取之道。因而,他們也就帶上了秘書的
特性。再加上,封建社會遵從孔孟之道,將文學作為政治的附屬工具。這
樣一來,與歐洲文學家相比,中國文學家群體不能不表現(xiàn)出一種更為欠缺
獨立自主的弱勢來。

  就連稱為豪放派的登上詞作最高峰的辛棄疾都把自己比喻為受到皇帝
冷遇的美女。他在《摸魚兒》一詞中寫道:“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娥
眉曾有人妒。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年輕時自信“會當凌絕
頂,一覽眾山小”的杜甫也發(fā)出棄婦一樣的哀嘆:“日暮倚修竹,天寒翠
袖薄。”。大詩人被稱為“詩仙”、“詩鬼”、“詩圣”等,卻沒有像西
方詩人那樣被稱作“詩帝”或“詩王”。

  而帝王文學卻正好相反,其陽剛亢奮到了變態(tài)地步,為所欲為,不可
一世。以“天子一怒,伏巳百萬”的兇殘,以搶奪“天下之妻女,以奉我
一人之淫樂”的淫威,以“寧可我負天下人”的告白,傲視著匍伏在腳下
的臣民。自然而然,在文學中的表現(xiàn),主體性最為強烈,陽剛與雄壯就
“舍我其誰”了。


  (四)符合藝術本質的自我表現(xiàn)。

  帝王對于文學作品的理論認識以及藝術分析是很少的,但是他們流露
出來的理論主張和藝術手法卻往往符合藝術的本質,而文學成為他們的藝
術表現(xiàn)。帝王文學的一個最為明顯的理論主張是“詩言志”。 歷代帝王所
作詩歌,最突出的特點就是“言志”。這一理論出自于《尚書·堯典》,據(jù)
說從舜帝那兒流傳下來,為孔子所肯定并確定為正統(tǒng)詩歌的理論。言志說
成為我國古代最早的詩歌定義,至今仍然有不少人認可。人們廣泛認為它
是對于詩歌的準確的理論認識。尤其是豪放瀟灑的詩人們,無不以言志為
自己詩歌創(chuàng)作的唯一主旨。

  直至毛澤東在五十年代給陳毅的一封信中仍然認為這是詩歌理論和創(chuàng)
作的正宗,而他的詩歌也確實是“言志”的,氣魄雄偉,有著前所未有的
豪放瀟灑。言志說抓住了詩歌的一種重要內容,即志。

  志,是一種人生對于事業(yè)、在大部分情況下是對于政治事業(yè)的遠大而
又執(zhí)著的追求。也就是說,是一種特定的明顯的心理活動。言志,對于詩
歌創(chuàng)作來說在許多情況下是可行的。 但是,整體的詩歌不僅僅言志,有
的是抒情的,有的是寫詩人其它心理活動如感覺的。因此,言志說雖然在
一定意義上是正確的,但對于詩歌整體來說又是片面的。特別是,一些政
治性強的“志”,是規(guī)范化的理性化的情感和認識,往往表現(xiàn)為社會化抒
情化的議論,顯得直白單調。我們所知曉的帝王詩歌,大都是“言志”的。
但這也就避免了純粹講究“反映”社會生活的誤區(qū),使得詩歌更加主觀化。

  隨之而來的是相應的表現(xiàn)手法。和一般文學相比,帝王文學在詩歌中
更加突出地使用象征手法。“言志”的詩歌,主觀性很強,所借助的形象

十分單調,常常是人們熟悉的傳統(tǒng)意象,例如日月、山河、草木等。帝王
詩歌中很少鋪陳式的細部描繪。

  與上述相聯(lián),帝王詩歌中的意象比較闊大。全部形象可以說是帝王意
志所統(tǒng)治、所“照耀”的萬物。從時間上看,往往是千年萬載;從空間上
看,常常是山河宇宙。不過如此一來,這些詩歌確實給作者和當時的人們
以斗爭的精神力量。

  但是,帝王是從事政治的,日理萬機的繁重政務使他們不可能將精力
和時間更多地投入文學創(chuàng)作。偶有所作,也常常是有所為而作。這就使得
帝王文學不能在藝術上產生突破。帝王文學屬于傳統(tǒng)的文學藝術,不重視
藝術的創(chuàng)新。好在帝王文學的本意大多不在使用藝術來從事教化,這倒使
得作品更多情性的表現(xiàn),更接近于文學本質。


四、帝王文學與今天文學發(fā)展的關系

  帝王文學,與今天的中國文學發(fā)展的關系是不容忽視的,然而卻也被
置之度外。中國文學的發(fā)展,需要批判地吸收帝王文學的一些寶貴的因素,
甚至可以說,帝王文學會在一個新的階段脫胎換骨,更生出來一個新的英
雄文學的樣式。在這21世紀古老中國仍然處于落后局面、忍辱負重、任
重道遠的時刻,我們需要這樣雄壯激昂的文學來鼓舞中國人民生存和發(fā)展
的心志,正像我們永遠需要原始神話及其英雄一樣。


 。ㄒ唬┑弁跷膶W中進取的自尊的極致個性在新的中國文學中可以辯證
發(fā)展。

  帝王文學中的精神特質,能夠更生為個體生命中的自由創(chuàng)造本質。這
種新生命培育的文學“屠龍技”正是我們所需要的。應當批判地吸收帝王
文學中進取有為的特質,映照其生命的大美。從“內圣外王”的傳統(tǒng)主張,
轉換為個體生命自尊自愛同時又是雄心壯志的博大精神。

  毛澤東詩詞是繼承創(chuàng)造中國古代帝王文學的一個最好的典范。毛詩中
的詩句成為千千萬萬人的人生警銘。在困難的時候,在輾轉奮斗的時候,
現(xiàn)在處于中老年的人頭腦中往往無意識地出現(xiàn)了毛澤東的詩詞,頓時感到
了精神的力量和生氣。就像帝王文學一樣,毛澤東詩詞中也有一些缺點,
如單調直白的語言,重復使用的數(shù)字,普泛化的意象,確有一些單調、“張
狂”和“霸氣”,甚至在晚年詩作中還出現(xiàn)了“戾氣”,但在整體上卻有著
前無古人的豪放瀟灑,有著橫絕千古的闊大境界。

  毛澤東的詩詞,可以歸屬為浪漫主義文學。這種浪漫主義,是非常寶
貴的精神財富,是中國人民世世代代所需要的。更可以說,毛澤東詩詞淵
源之一是帝王文學,它是一次帝王文學在新時代的迸發(fā)和新生,給我們后
來的文學以寶貴啟示。

  再如魯迅作品,也可以說是帝王文學的一種再生。不少人評論了魯迅
文學在心理本質上的“內圣外王”的潛意識情結。魯迅作品改造國民性的
偉大使命,的確是只有那種古代稱為“圣王”或者“素王”的人才能擔當
得起。讀了魯迅的著作,世世代代的中國人都會像參與了中華民族的某種
典儀一樣,感到一種靈魂的新生,羞恥于那種心靈扭曲的荒誕的“阿Q
精神勝利法”。

  透過“世紀詩人”毛澤東和魯迅的作品,我們看到天地間矗立著比起
帝王還要偉岸的身影,不由人不去有意無意地效仿。只不過正像對待帝王
一樣,新的時代會有新的人的特質和要求而已。例如,無論對什么樣的巨
人,都會有現(xiàn)代公民的民主政治、人格平等的更加科學理性的要求。


  (二)帝王文學的主體意識的吸取。

  當代文學自八十年代以來,出現(xiàn)了幾百年從未有過的繁榮和更生,但
是大家仍然認為沒有大師級的文學。其中一個原因,可以說是缺少那種“內
圣外王”般的主體意識。

  在外國文學中,人的主體性非常突出。自亞里士多德起,“圣哲文學”
獨立自尊,有意識地俯瞰、隔離一般政務,整個人生都清醒地從事著述,
與塵世君王比肩而立,耳提面命,甚至希望取而代之(柏拉圖表述了“哲
學王”統(tǒng)治“理想國”的政治幻想)的主體意識。這,確是中國文學所欠
缺的。而在我國當代文學中,就連“內圣外王”的一般要求也因為其陳舊
而被排斥。中國古代文學中主流的陰性化(表現(xiàn)為忠君)、作家最為追求
政治及地位的人生,在新的時期有了極其類似的表現(xiàn)?磥,對整個社會
的人文關懷、改造民族心理精神、人的個性自尊和公民權利等等認識,還
需要強化——不但在文學評論中,還應該更多地進入文學家的心態(tài)。


 。ㄈ┑弁跷膶W顯著地成為個體生命的表現(xiàn),這是今天的文學應該強
調的。

  十分可悲的是,文學創(chuàng)作最基本的理論還沒有澄清。文學究竟是反映、
再現(xiàn)還是表現(xiàn)?帝王文學對于這一問題的答案是明白清楚的,即“詩言
志”。今天的文學,不僅要“言志”,而且要“言”自己的內在世界、生命
本質及其投射下的外在世界。這樣,文學才能承擔起提高和美化個體生命
以及人類整體生命的層次的任務。文學可以商業(yè)化、產業(yè)化,但不能以金
錢為目的,要與人格化、理想化辯證統(tǒng)一。這就要求,作者要“善待”自
己的生命,首先提高自己的生命境界和人生追求,在生命的表現(xiàn)——作品
中自然而然地表現(xiàn)出來。


  帝王文學,作為中國古代文學中一個特有的成分,不能不引起我們的
重視了。與科學理性辯證一體的新文學,要想承擔起創(chuàng)造新的一代中國人
的偉大使命,就必須批判地繼承這一遺產。

來源:《中國研究》


【試論中國帝王文學】相關文章:

試論中國廣播的文化戰(zhàn)略定位08-11

中國企業(yè)家何時丟掉帝王思想08-17

試論當代中國意識形態(tài)建設08-17

試論中國審計文化的結構及其作用機制08-07

試論中國食品監(jiān)管的得失與破局08-18

試論中國學校發(fā)展的內生機制08-17

試論河南民間文學的動漫區(qū)域化特色創(chuàng)意08-11

丁彥平:從貞觀之治看中國封建帝王之君道06-06

試論領導與決策08-15

試論成本企劃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