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網絡安全市場分析
網絡安全在一般情況下是經濟利益問題,但在跨出國界后,就有可能涉及到國家和民族的安全問題,就可能成為一個政治問題。所以,網絡安全問題不僅僅是一種社會的、經濟的、技術的問題,而應該是更全面的、更深層次的問題。 一、市場成長快 在鋪天蓋地的病毒和黑客的攻擊中,網絡安全市場容量得到大幅度提升。2001年是網絡安全市場競爭格局突變的一年,安全產品供應商的規(guī)模已經從1999年不到10家、2000年300余家之后,猛增到了近千家。 2001年全球的網絡安全市場銷售額是179億美金,占整個IT銷售額的1.79%。而網絡安全服務在網絡安全市場中占了相當大的比重,達到了46.1%。從2001年到2006年的網絡安全軟件(含防火墻硬件)市場發(fā)展預測來看,2001年的銷售額是74億美元,而預測2006年會達到194億美元。2001年網絡安全軟件市場增長是22.6%,而整體的IT市場的增長僅僅是1.1%。網絡安全服務市場2001年的市場規(guī)模是83億美元,2002年整個安全服務的增長率為26.3%,到2005年,市場規(guī)模將達到210億美元,整個安全服務市場會以平均26.3%的增長率發(fā)展,高于整體的網絡安全市場。 從2001年我國的網絡安全產品市場規(guī)模來看,防火墻硬件占據38.9%,防病毒產品占25.6%,安全產品占23.6%,其次是防火墻軟件和加密軟件產品。根據我國用戶的使用習慣和心理,硬件將保持很高的增長率。而對于中國網絡安全軟件市場,賽迪顧問的調查結果表明:2001年中國網絡安全軟件市場銷售額為12.3億元,比2000年增長了61.8%,創(chuàng)歷史新高,而且也遠遠高于軟件市場23.9%的增長率。2002年國內的網絡安全軟件市場仍保持了高速的增長勢頭。由此可以看出,網絡安全是整個計算機市場中最為活躍的一個增長點。 據分析,我國網絡安全服務市場有2170萬美元的市場規(guī)模,有著非常高的市場增長潛力,預計到2006年能達到2.65億美元,平均增長率達65%,高出整個網絡安全產品市場的平均數(shù)。更多的廠商和用戶開始重視網絡安全服務,一些成熟的如金融、電信等行業(yè)在使用網絡安全產品時,也意識到要為網絡安全服務付費。截止到2001年底,中國信息安全相關的注冊就有1500多家,而有成熟產品的廠商只有近80家。整個市場80%的利潤,只來源于20%的廠商,由此可見,我國的眾多安全產品廠商舉步維艱。 二、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對于國內來說,網絡安全產品市場尚屬初期成長階段,安全產品以防火墻和殺病毒產品為主。國外廠商看準了我國網絡安全潛在龐大市場,加緊攻城掠地。微軟于2002年3月初推出專為內地企業(yè)設計的“中國安全服務計劃”,以幫助廣大企業(yè)用戶提高網絡管理水平、確保網絡安全。3月中旬,諾基亞公司在上海舉行的網絡安全產品巡展上表示了進軍內地網絡安全市場的堅定決心。而早在2001年就已全面進軍內地的以色列Check Point公司則先后為中國交通銀行、工商銀行等金融機構以及與中國移動等IT領域客戶提供網絡安全服務。2002年4月11日,全球第一個針對寬帶用戶設計的全能型寬帶網關安全設備防毒墻寬帶版X200 GateLock由趨勢科技公司在中國發(fā)布上市。來自國際數(shù)據公司IDC的調查顯示,思科、網屏、美國網絡聯(lián)盟、安氏、冠群等著名外資網絡安全廠商等均已進入中國市場。 面對國外公司環(huán)伺緊逼的態(tài)勢,激烈的市場競爭,國內信息安全廠商積極應對,一方面新品迭出,另一方面則以更快的速度進行產品的更新?lián)Q代。國內老牌殺毒軟件廠商瑞星在2002年初將網絡版殺毒軟件升級到2002版,江民于2002年4月初推出“殺毒王KV3000 6.0”,金山毒霸單機版則提出了嵌入式技術。國內知名軟件廠商東軟隨即發(fā)布了NetEye防火墻3.1、SJW20網絡密碼機及IDS2.0等系列安全產品。冠群金辰公司則通過與全球高速網絡安全解決方案的供應商Top Layer網絡公司合作,加強了入侵監(jiān)測領域的技術和市場地位。與此同時,國內IT企業(yè)亦不斷有后來者加入網絡安全陣營。2002年4月12日著名電腦廠商方正科技集團公司與世界四大殺病毒軟件公司之一的西班牙熊貓軟件簽署了方正科技入資熊貓中國的協(xié)議。2002年4月初才入股上海交大的交大銘泰即與交大在信息安全軟件方面進行了深入合作。 據軟件連鎖組織統(tǒng)計,目前在我國單機版殺毒軟件市場中,瑞星、江民和金山三家包攬了90%以上的份額,但整體信息安全市場國外企業(yè)仍然占據主流。在網絡版反病毒市場中,國際廠商保持了一定優(yōu)勢,目前國內廠商瑞星已打入這一市場。在防火墻產品方面,東軟、天融信在2001年中國防火墻市場銷售排名中位居民族品牌前茅,但與國外品牌相比尚處劣勢。而冠群、美國網絡聯(lián)盟、安氏則占據了入侵檢測市場的大部分份額。長期以來,國內軟件企業(yè)無法在技術實力、產品結構和市場競爭力上與國外同行同場競技,甚至在很多軟件領域主流品牌中根本看不到國產軟件的身影,這種情況信息安全領域比較突出,尤其是在信息安全企業(yè)級應用的高端市場上。要想很快追趕上在此領域精耕細作多年的企業(yè)如果沒有多年的技術積累是不行的。 三、向市場營銷轉型 我國的網絡信息安全存在著很大的缺陷,大多數(shù)的企業(yè)對此認識不足,沒有具體的網絡安全防范措施和防范意識。 有統(tǒng)計數(shù)字顯示:在防病毒市場,國內購買殺毒軟件的用戶中,只有一半的人進行了注冊并定期升級。這就意味著半數(shù)以上的殺毒軟件沒能達到功效。在反黑客市場上,用戶系統(tǒng)的安全狀況同樣不容樂觀。專家認為,在國內網絡安全市場上,能否有效地保護信息安全、合理地選擇及使用網絡安全產品、制定安全管理機制、解決遇到的問題,將直接關系到網絡安全企業(yè)能否切實為用戶提供安全的系統(tǒng)保障。 另外,我國的網絡安全設備大部分都是進口的,還沒有我們自己的核心產品,這就為我國的網絡安全留下隱患。因此,對我國的企業(yè)來說,利用網絡進行信息發(fā)展的同時,企業(yè)自己的網絡其實是并不安全的,在一般情況下應該采取積極的防范措施。 信息系統(tǒng)的安全狀態(tài)總是處于不斷的變化之中的。這一方面源于安全需求的變化,另一方面也決定于安全威脅的變化。如:用戶在使用系統(tǒng)時,如果不按照規(guī)范使用、操作,往往會破壞系統(tǒng)的安全狀態(tài);新的應用服務系統(tǒng)投入往往會產生新的安全漏洞,從而對系統(tǒng)的安全狀態(tài)造成影響。可以看出,安全產品并不意味著網絡安全,持續(xù)的服務與真誠的承諾才能帶來真正的安全。因此,要為國內用戶構建安全的網絡應用環(huán)境,加強市場教育及培育工作僅僅是一部分,更重要的
是轉變工作思路,完成企業(yè)由產品銷售向市場營銷的轉型。畢竟,隨著網絡應用的發(fā)展,對用戶而言,安全產品并不意味著網絡安全,而以產品為核心的銷售模式也勢必難以滿足市場的需求。 雖然國內企業(yè)早在一兩年前就提出以服務促發(fā)展的概念,但在究竟應該提供何種服務、如何提供、服務的質量標準是什么以及服務型發(fā)展模式能否賺錢等問題的困擾下,服務更多地成為了一種獲取注意力的噱頭,市場競爭主要圍繞著不同的產品而展開。事實證明,誰能更好地把握用戶需求,提供更貼身的服務,并確保服務的質量,誰就有可能成為明天網絡安全市場新的主導者。
【網絡安全市場分析】相關文章:
市場分析報告08-20
輪胎市場分析報告08-20
市場分析報告范文08-20
市場分析報告格式08-20
物流市場分析報告08-20
醫(yī)藥市場分析報告08-20
餐飲市場分析報告08-18
產品市場分析報告08-18
春季電力市場分析08-12
建材市場分析報告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