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談縣館的地方文獻工作
縣館應該把搜集、收藏地方文獻資料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這也是衡量一個縣館能否充分地發(fā)揮其職能的重要標志之一。筆者根據(jù)目前縣館的一些情況,就如何做好地方文獻的搜集、整理工作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
就我們雙峰縣的情況來看,雙峰縣可謂人杰地靈,鐘靈毓秀,歷代名人輩出,如著名的蜀相蔣琬,清代重臣曾國藩,辛亥革命時期的著名活動家禹之謨,我黨早期卓越的領導人之一蔡和森,著名的婦女領袖蔡暢及當今的湖南省委書記熊清泉等都出生在這里,還有唐群英、秋瑾、向警予等著名人物也與雙峰有不解之緣(她們的夫家都在雙峰)。在這塊土地上,祖輩們留下了許多珍貴的地方資料和著述。雙峰縣館自建館以來,在藏書建設中,一段時期沒有把收藏地方資料擺在重要的位置上,因而在八萬多冊藏書中,地方文獻資料曾是寥寥無幾。如雙峰建縣后唯一的縣報《雙峰報》雙峰縣館都未收齊。
近幾年來,我館針對前段在這方面存在的問題,統(tǒng)一了認識,明確了應把地方文獻的征集、整理和利用作為縣館的重要工作來抓,經(jīng)幾年努力,特別是近兩、三年來,共收集到珍貴的歷史資料和地方人士著述400多種,達1800余冊(件)。其中有辛亥革命先烈禹之謨的有關(guān)文獻資料;有我國最早的兒童圖書館——青樹鎮(zhèn)兒童圖書館的原始資料;有曾國藩等人的手跡、著述及許多清末民初的珍貴雙峰地方史料等等。并對所收藏的文獻資料進行了整理,建立了專室保管,供查閱者利用,為編修縣志、編寫黨史和文史提供了一些可靠的資料,也為外地讀者研究的有關(guān)課題提供了所需史料,得到了有關(guān)領導和單位的好評。
我們搜集地方文獻的主要方法有:1、走出館門,了解新、舊文獻資料線索,及時征集。如我館負責輔導的同志(包括領導)經(jīng)常下鄉(xiāng)采訪,他們在青樹、十竹、荷葉、石牛等地征集到許多珍貴的古舊文獻資料。采編人員和其他同志也經(jīng)常外出,主動和縣城機關(guān)單位聯(lián)系,宣傳圖書館收藏地方文獻資料的意義,求得所在單位的支持,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如縣委書記趙世榮把自己收存的唯一的一套《雙峰縣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統(tǒng)計資料》和《曾國藩研究論文集》等二十多冊珍貴雙峰資料全部交給圖書館來保藏;縣黨史辦羅主任把他們編印的《雙峰黨史通訊》合訂本兩套送給圖書館,以及他的個人著述、手稿也全送到圖書館來收藏;此外,縣政協(xié)文史辦的《雙峰文史資料》,縣人大的歷屆會議文件匯編,縣調(diào)研室的《雙峰工作》,縣體改辦編印的所有體改資料,縣志辦所收的雙峰縣志各篇送審稿,縣農(nóng)業(yè)局的《農(nóng)業(yè)科技》,教委的《雙峰教育》,縣政府的《經(jīng)濟工作》,縣總工會的《雙峰工運》和《雙峰工運史》及縣花鼓戲劇團的創(chuàng)作劇本和曲譜都被我們一本一本、一件一件地收來。縣文聯(lián)副主席朱劍宇同志兩次贈給我館地方文獻資料46冊(包括他自己的著作),還主動給在外工作的雙峰籍作者寫信,動員他們把自己發(fā)表的作品贈給家鄉(xiāng)圖書館來收藏。2、訂購我們注意經(jīng)常翻閱有關(guān)訂單,隨時走訪書店,掌握出版動態(tài),一經(jīng)發(fā)現(xiàn)線索,及時和書店或有關(guān)單位聯(lián)系訂購。如《曾國藩全集》的新版本及《蔡和森文集》等書籍就是通過征訂而來的。3、交換。對那些留傳在世時間較長的稀有地方文獻,我們采用交換的方式而獲得。如縣衛(wèi)生局賀慶云老醫(yī)師保存下來的《疫癥治例》、《疾病和腦膜炎全書》等書都是目前在社會影響較大的雙峰人士的醫(yī)學專著,其內(nèi)容也與地方有關(guān),我們在書店買了幾本醫(yī)學書,和賀醫(yī)師交換,他還主動送給縣館另外幾種少有的地方醫(yī)書。4、復制。對那些留傳較少,史料價值較高,又無法購買和交換的資料,我們通過復印的辦法來解決。如我館收藏的《嘉慶湘鄉(xiāng)縣志》、《湘鄉(xiāng)曾氏五修族譜》等文獻就是通過復印而來的。5、發(fā)動干群獻書。在這方面,我們不僅發(fā)動在本縣工作的干群獻書,也去信給外地工作的雙峰作者,動員他們把自己發(fā)表的著作贈給家鄉(xiāng)圖書館,如成都大學的向熹教授、蘭州軍區(qū)創(chuàng)作組的朱光亞大校、省黨史委的譚冬梅主任等許多同志,都將其著作和作品贈送給我館。
近年來,我們對入藏的地方文獻資料進行了簡單的登記手續(xù),并把它們集中在一處統(tǒng)一管理。目前還沒有統(tǒng)一的地方文獻分類表。按《中圖法》分類,各地的文獻就不好集中,不便于保管和利用。必須要有一個適用的、地方性很強的分類表來處理。 在實踐中,我們大膽地采用了“全國郵政編碼”的地名代號加《中圖法》的某些類號組配起來作地方文獻分類表使用,以此編制了《館藏地方文獻目錄》。 我們借鑒郵政編碼的前四位數(shù)作為地名代號,例如:雙峰的代號是“4115”、湘鄉(xiāng)是“4114”、婁底是“4170”,再加《中圖法》里的類號,就成為我們的“地方文獻分類號”。如我館最近收藏的新編《雙峰縣志》送審稿,按《中圖法》分類的類號是“K296,44”,《新化縣志》、《漣源縣志》的類號也是“K296,44”,湖南省內(nèi)的所有縣(市)的縣志類號都是這個號碼。而一個圖書館里收藏的地方文獻往往包括好幾處地域的資料,這樣就不易使人從類號上分出哪是本縣的或是其他縣(市)的資料了。雖說還可以通過種次卡來加以區(qū)別,但具體地說來,種次號只能區(qū)別同類文獻的種類,而對哪種文獻是哪個地方的卻還是不那么十分清楚。而我們使用的“地方文獻分類號”卻能使人一目了然。如《雙峰縣志》的號碼是“4115K29”,(《中圖法》 “K29”后面的“644”省略了、這是因為這個“644”和“地方文獻分類號”,前面的“4115”在意義上發(fā)生了重復。前面的“4115”是郵政編碼簿上的雙峰縣代號,“K29”是《中圖法》類號的地方史志。二者合并起來就是《雙峰縣志》的類號,不是很好理解嗎?按“地方文獻分類號”《新化縣志》則是“4176K29”,《漣源縣志》是“4171K29”,《雙峰黨史通訊》合訂本的分類號,則是“4115D235”?h館收藏的各種地方文獻資料通過這樣分編后,各地的資料就集中,它既便于排架保管,也利于檢索和利用。使用郵政地方代碼和《中圖法》的類號給地方文獻作為分類號,其好處還在于郵政編碼容易被大家所熟悉、接受,具有地方性強、適用的優(yōu)點。我們編制的《館藏地方文獻目錄》就是按照我們所采用的地方文獻分類號的索書號進行排列的。
縣館對搜集來的地方文獻資料,通過整理后,放入一個“專室”集中,也就是建立“地方文獻庫”,是切實加強地方文獻工作的一個方面。筆者就黃明同志在《地方文獻工作管見》(見《圖書館))1989年4期)一文中提出的關(guān)于建立專室的看法,結(jié)合我們縣館的實際情況,談點不成熟的想法。
筆者認為把地方文獻集中一處較好管理。雙峰縣館把地方文獻暫和文史工具書、古籍合在一起,分柜排列,作為資料室。資料室既是書庫,又是閱覽室。這樣做的好處是:①、地方文獻資料一般不是現(xiàn)藏現(xiàn)用,它的利用具有階段性,時間性。加之它的讀者相對地說也要少一些,一般只供查考用(如當今為修志服務,就是地方文獻盛用之時),存放一處,便于利用。②、出于歷史的原因,縣館目前所收藏的地方文獻資料普通較少,(復本不多,古舊文獻資料更為稀少),如果把它們混同在其他書刊中,不利于保管。而把它們集中一處,專架排列,這樣既便于管理人員熟悉它、管理它,也能及時發(fā)現(xiàn)所缺的資料,采取補充措施。③、由于文獻資料的集中,便于編制專題目錄、索引。 加強地方文獻工作不僅是當前的任務,也是長遠的需要,縣館應當把這一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把對地方文獻的搜集、整理和利用提到議事日程上來。
〔出處〕 圖書館 1991.(2)
【談縣館的地方文獻工作】相關(guān)文章:
縣地方政府性債務分析報告08-18
縣文化館免費開放工作匯報08-24
縣地方稅務局工作情況匯報08-12
縣地方稅務局辦公室半年總結(jié)08-16
在建縣28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08-15
在建縣28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08-16
縣地方稅務局“先進集體”典型材料08-16
縣地方稅務局創(chuàng)建省級文明單位匯報材料08-24
縣地方稅務局辦公室半年工作總結(jié)08-17
縣地方稅務局上半年公文處理運行情況的通報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