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11篇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總少不了接觸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yǎng)我們的科學研究能力。那么,怎么去寫論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1
【摘要】近些年來,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日漸堪憂。目前,很多高校都存在一些心理健康存在問題的大學生,這些心理健康問題不僅對大學生自身有著非常不良的影響,同時對于其他大學生以及高校來說也產生了不良的影響。而造成高校大學生們心理健康問題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主要對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問題進行研究,并對其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從而提出更加有效的解決辦法或措施來促進民辦高校大學生們更加健康、全面的發(fā)展。
【關鍵詞】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影響因素;分析
1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
從整體上來說,目前民辦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還是較為健康和積極地。但是經過大量數(shù)據(jù)的調研、統(tǒng)計和分析,很多民辦高校的大學生們在心理上還是或多或少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的。大學生們面臨著很多的壓力,有的來自于家庭、有的來自于學習、有的來自于學校、有的來自于社會,其中生活經濟壓力、學習壓力以及就業(yè)壓力是當前民辦高校大學生們面臨的主要壓力。這些壓力都會對民辦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非常不良的影響。久而久之,很多民辦高校的大學生們在心理就滋生了很多的健康問題,如孤獨、自卑、缺乏自信、盲目攀比、有的甚至還會出現(xiàn)報復同學、報復社會或者自殺輕生的心理健康問題,這不僅對學生們自身會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這給民辦高校的大學生的家庭、高校都帶來了巨大的打擊。民辦高校的大學生們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對大學生們自身長遠的發(fā)展也是不利的。因此,無論是民辦高校還是大學生自身都要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分析導致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從而對癥下藥,尋求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辦法,從而更好的促進大學生們健康、全面的`發(fā)展。
2影響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因素
現(xiàn)如今,很多民辦高校的大學生都存在一些心理健康問題,對于大學生們的健康、全面的發(fā)展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而影響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因素有很多,下面主要對影響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因素進行研究和探討:
2.1家庭因素
民辦高校的大學生們來自五湖四海,他們來自不同的家庭,每個家庭的經濟狀況和條件都是不同的。有一些大學生們家里經濟條件比較優(yōu)越,在生活上習慣了家人的過分照顧,自理能力不強,當這些大學生步入大學校園后會非常不適用,內心會比較焦慮和壓抑,容易受到同學排擠,久而久之,很容易產生心理健康問題。此外,一些家庭經濟條件不好的同學由于步入校園后,在校園中存在很嚴重的攀比風,這使得一些家庭經濟條件并不是那么好的學生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很容易出現(xiàn)不合群、不愿意表達和溝通等心理健康問題。除此之外,民辦高校還存在一些其他由于家庭因素導致的心理健康問題。
2.2學校因素
很多民辦高校過分重視知識的教學和學生們學習成績與專業(yè)技能的提升,沒有重視對學生們德育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同時也沒有過多的去關心和聆聽大學生們的內心,更沒有去積極的幫助大學生們排憂解難,這使得很多大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產生的問題得到積聚,逐漸在大學生們心理形成了不良問題,制約了大學生們更加健康的發(fā)展。
2.3社會因素
現(xiàn)如今,互聯(lián)網科技發(fā)展的非常迅速,很多民辦高校大學生由于受到社會一些因素的影響,在待人接物以及生活價值觀念方面存在很大的誤區(qū),使得大學生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受到了扭曲,影響了大學生們的心理健康。
3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略
現(xiàn)如今,很多民辦高校的大學生們在心理上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健康問題。高校的老師們要重視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過程中與學生們進行互動。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輔導員老師也要經常與大學生們勤溝通、多交流,了解大學生們的思想動向,對于存在心理誤區(qū)和偏差的學生,輔導員與老師們要聯(lián)合起來對學生們開展個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積極引導和鼓勵大學生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念,幫助大學生們更加健康的發(fā)展。此外,高校要與學生家長們實施聯(lián)動機制,與家長保持密切聯(lián)系,了解每個學生的家庭狀況,對于存在經濟困難的學生,學校方面可以給予協(xié)調和提供一定的經濟補助,這樣一來減輕了學生的家庭經濟負擔,二來能夠鼓勵和引導大學生更加努力學習,長好本事,為將來報效祖國奠定基礎。與此同時,老師和家長們要對大學生們的日常行為進行密切的關注,一旦發(fā)現(xiàn)有心理偏差的苗頭,學校與家長都要齊頭共進的制定一些有效的解決方案和措施,共同對大學生進行科學、合理的引導,幫助大學生們解決心理健康問題,讓大學生們能夠以積極、健康、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去學習、去生活以及未來更好的投身于工作當中,為自己的將來而努力學習和打拼。
4結束語
綜上所述,民辦高校是我國高等院校的重要組成部分。目前,很多民辦高校的大學生們在心理上或多或少的存在著一些健康問題,這不僅是由于學生的家庭疏于管理,同時也是高校疏于教育的主要問題。因此,在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上,家庭和學校必須都要給予足夠、充分的重視,家長們要與大學生建立長效的信任機制,多與子女進行溝通。高校的老師和輔導員們也要于大學生們建立友誼長存的友好關系,不斷實施高效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將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耳濡目染的傳播給大學生們,不斷促進民辦高校大學生們能夠更加健康、全面的成長和發(fā)展。
參考文獻
[1]薛敏.試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問題與對策[J].文學教育(下),20xx(6):147.
[2]張海帆.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與對策分析[J].西部素質教育,20xx,2(21):221.
[3]鹿秀娟.民辦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問題與對策[J].西部素質教育,20xx,1(14):42.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2
摘要:針對傳統(tǒng)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與教學效果等多方面問題,從主體性教學模式的角度進行研究,分析主體性教學模式運用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踐優(yōu)勢,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主體性教學模式的實踐路徑。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傳統(tǒng)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經無法適應時代和大學生的教育需求,尤其在當代大學生個性差異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完善現(xiàn)代教學體系,針對當代大學生特點,更新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是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的重要舉措。近些年,主體性教學模式成為高校教學的重要發(fā)展趨勢,也成為教育學界在理論和實踐方面探索的新課題。主體性教學模式更重視學習的自主性,強調教學管理的靈活性,更注重大學生的主體性和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實施主體性教學,主要是挖掘大學生自身的主體性潛力,把大學生培養(yǎng)成具有較強自主性、創(chuàng)造性的主體。[1]實施主體性教學模式,其最終目的不僅在于尋求有效的教學方法,更為重要的是形成新的教育思想和育人觀念,以更好地實現(xiàn)心理健康教育所承擔的使命。本文就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的實踐路徑進行探討。
一、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的內涵與特點
1.主體性教學模式的內涵
主體性教學模式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進行有計劃、有組織的指導性教學,發(fā)揮學生自覺性和主動性,積極參與教學和其他教育活動的教學模式。主體性教學模式的內涵主要包括以下幾點:一是強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主體性是現(xiàn)代大學生的典型特征,這就要求教學內容要豐富,教學形式要多樣化,教學環(huán)境要寬松自由,要求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作用。二是主體性教學模式的核心是自主學習。主體性教學模式的特點和任務決定了自主學習成為主體性教學模式的主要形式。三是以人為本是主體性教學模式的教學理念。主體性教學模式以培養(yǎng)大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主體精神為發(fā)展目標,逐漸形成促使學生形成健全人格的教學環(huán)境,充分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主體性教學模式的本質。在這個主體性教學的過程中,尊重學生所需是進行大學生主體性教學模式的必要前提。它強調教師的主導性作用和學生主動參與的主體性作用,還會激發(fā)學生的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由此可見,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同樣需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注重觀察與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和發(fā)展情況,適當?shù)夭捎貌煌闆r不同對待的方式組織和安排心理健康教學活動,讓學生養(yǎng)成自我調整心理狀態(tài)的行為習慣,實現(xiàn)切實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教學目標。
2.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特點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是指在對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以心理健康教學為載體,教師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發(fā)揮主體參與性,具體來說,就是讓學生自選心理健康教學內容,自主設計教學方式和方案,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自行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探討心理健康的相關知識,逐漸形成發(fā)揮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主體性的一種教學模式。其中,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的實施目標是培育、發(fā)展、完善人的主體性,達到心理健康教育雙方主體的自我實現(xiàn)。該模式主要包含以下特點:[2]第一,教學內容由學生自主選擇。把教學內容交給學生,根據(jù)學生的自身心理健康情況和對相關知識的渴望程度來進行自選。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指定教學范圍,縮小學生選擇范圍。同時,在教學過程中,穿插講述學生感興趣的心理教育內容和熱點話題,幫助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環(huán)境的豐富度和實效性。第二,教學方案由學生自主設計。在制訂教學方案方面,學生可以借助自身的人力資源和物質力量,提前準備好教學相關材料和教學方案,如教學案例、相關視頻、情景劇等。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做好學生的指導性工作,幫助學生搜集相關的教學信息,發(fā)散學生思維,學會多角度思考和分析問題,發(fā)現(xiàn)不足并及時閱覽指導。通過學生自主設計教案的方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同時結合教師的理性思維,共同合作促進教學的良好發(fā)展。充分發(fā)揮教學內容的主體性作用,讓教學方案滿足學生的求知點和心理健康所需。第三,教學主體由學生做主導。在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心理地位,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體驗教學的主體感,進而營造一個高效、舒適的教學環(huán)境和人際環(huán)境,讓學生在掌握心理健康知識的同時鍛煉自身的主體能力,為轉化為自身潛能提供適宜的外部條件。
二、主體性教學模式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實踐優(yōu)勢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體性重視教育者、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只有達到重視的高度,心理健康教育雙方的主體性才能充分發(fā)揮。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強調的是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關系。其中,學生作為教學活動的主體,需要轉變學生學習觀念,把學生從被動接受知識變成為主動汲取知識、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教學狀態(tài);教師作為實施教學的主體,主要發(fā)揮指導性作用,從原來的主動傳授知識轉變?yōu)閷W習過程的指導者,逐漸達到自主學習的教學效果。[3]
1.充分發(fā)揮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作用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是一個注重學生主體參與性的教學內容,它需要師生雙方發(fā)揮主動性積極參與。這種主體性教學模式的實踐應用,對于學生自身而言,主動參與就意味著主動學習,主動獲取有關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識,幫助學生更好地實現(xiàn)自己的學習目標。當代大學生學習心理健康問題應該是一個特殊的認識過程,學生作為認識的主體,在頭腦意識中通過感知、努力和實踐來進行;作為教師,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開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這種互動式交流既提升了教學藝術又展示出人格魅力。
2.強化師生合作學習的教學效果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雙方多向交流的互動關系,它需要在教學課堂上實現(xiàn)良好的`互動模式,達到相互獲取知識的目的。這種獲取知識的關系,不僅包含言語的溝通,還包括知識、經驗、思想和情感等方面的交流。在實現(xiàn)教學目標方面,它要求學生能夠配合老師,與老師產生更多的互動,是對學生意志力、合作精神等方面的展現(xiàn)。主體性教學模式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的運用,恰恰增強了合作學習的師生關系。同時,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是讓彼此看到對方的優(yōu)點,并共同認同接受的教學感受。因此,實施這種主體性教學模式的教師應增加交流的機會,集思廣益,以達成良好的師生合作關系的共識。
3.營造全面開放的教學環(huán)境
傳統(tǒng)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是以書本、黑板、多媒體為主的教學環(huán)境,采用以老師為主導教書、學生聽書的教學模式。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對教學環(huán)境進行了創(chuàng)新。在該模式中,學生作為主體,從頭至尾、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大學生可以從心理健康的問題出發(fā),主動安排教學內容,并創(chuàng)新思維,不是將眼光放在標準答案上,而是要擴大范圍;在教學形式方面,可以適當采用課內課外、室內室外等方式,改變現(xiàn)有的教學空間,引進現(xiàn)代化的教學理念,讓學生擁有自由、廣闊的教學環(huán)境,這些直接體現(xiàn)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的優(yōu)勢。
三、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的實施策略
1.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中,學生和教師是不能分開的主體,學生的主體性離不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的有效發(fā)揮。作為學生,需要教師針對其心理健康教育問題進行正確引導。一方面,在實施教學前進行指導,在教學內容設計方面,可以讓學生參與其中,做好深入分析、認真指導教案的工作,這是實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的基礎保障;另一方面,在實施教學過程中做好引導工作,在整體的教學課堂上,應該讓學生發(fā)揮主體性地位,同時教師要時刻掌握學生的參與尺度、課堂氣氛以及教學內容是否偏離主題等環(huán)節(jié),做好總體把握大局、定期引導、關鍵時刻及時補救等工作。
2.形成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
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中,教師和學生是兩個主要參與主體。在實施主體性教學模式時,容易產生學生過于主體性或教師過于主導性等不和諧的師生關系現(xiàn)象。因此,構建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實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的重要保證。實現(xiàn)師生關系的民主平等,具體來說,首先要把充分的時間交給學生自己。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上積極思考、討論,保證學生在教學時間內有效地獲取知識。其次,給學生營造思維空間。對于教學內容,學生要積極表達自己的見解,形成一種自學的氛圍。最后,教師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和原則。
3.采用適當、科學的教學輔助方法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不僅是知識、信息的交流過程,也是師生之間的感情交流過程。因此,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的實施過程中,需要注意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親身實踐,適當?shù)夭捎眯问蕉鄻、豐富多彩的教學輔助方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輔助性教學方法主要有兩種:一是情境感染法。情境感染,作為一種動力,能夠激發(fā)學生積極的學習熱情和學習的主動性,進而產生主動學習的行為。二是活動競爭法。在教學過程中,適當?shù)亻_展有關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心理實踐活動中獲取實踐經驗,強化理解,創(chuàng)新思想。
4.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性意識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主體的心理健康教育,它非常重視方式方法以及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性意識主要從兩方面著手:一是給予學生足夠的發(fā)展空間。在很多情況下,由于教師和學生的思維方式和生活經歷不同,在教學指導方面不一定就要學生完全按照教師的要求來進行,可以鼓勵學生并適當?shù)胤攀肿寣W生發(fā)揮。二是積極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真實想法。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堂中,要鼓勵學生敢于表達自己的見解,做到暢所欲言,培養(yǎng)他們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共同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進而積極引導他們身心健康成長。
5.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針對性教育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在實施過程中應該注重教育教學的差異性,因材施教。一方面,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內容方面要注重個性化和實用性。由于學生個體在多方面存在差異性,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學特色也會略有不同。實施該模式的宗旨是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在幫助學生解決相關問題時提供策略和方向上的引導,因此應講求實用。例如向學生傳授一些簡單實用的心理調節(jié)知識和技巧等。另一方面,對大學生運用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時,要以人為本,注重區(qū)別對待。
四、結語
主體性教學模式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充分發(fā)揮著主體性、實踐性和合作性的重要作用。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外環(huán)境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為了適應時代要求,確保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走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的道路,實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的過程應不斷完善。同時,高校應根據(jù)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體性教學模式的發(fā)展狀態(tài),結合大學生自身的優(yōu)勢,更新教育理念,改進教學模式,切實有效地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真正達到教育目的。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3
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每個人健康成長的重要因素,它既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原點,又是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歸宿。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高校對在校大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普及教育的主要途徑,以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形式為主要方式普及在校大學生心理科學知識,有效地提高了在校大學的心理綜合素質。然而,作為一門新興素質教育課程,從課程教育目標、課程教育內容和課程價值定位等方面看,該課程的基礎理論基本延續(xù)了傳統(tǒng)主流心理學即“消極心理學”理論,大多數(sh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都把關注點放在心理問題學生群體上,把發(fā)現(xiàn)和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作為教育的重點,既無法從根源上有效預防和徹底消除大學生心理問題,更不可能從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性方面,對大學生的心理潛能進行充分挖掘和培養(yǎng),再加上全國高校對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體系的理解不一致,傳統(tǒng)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逐漸暴露出不足[1]。積極心理學倡導的理念開拓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新視野,構建基于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對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一、當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的局限性
㈠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指導思想消極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目前普及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其最終教育目的應遵循心理教育的總體目標,即幫助大學生開發(fā)心理潛能和提高心理素質。然而,目前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大多是以傳統(tǒng)的消極心理學理論為基礎,將大學生作為潛在的心理問題對象,將重點放在“學生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上并將其作為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主要出發(fā)點,主要關注的是大學生心理發(fā)展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缺陷和弱點。在這種消極思想指導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基本上以治療心理疾病、預防心理問題和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為主,在實際課堂教學則以矯正和診斷心理為重點。這種思想消極的課程體系不可避免地具有先天局限性,在日常教學實踐中偏離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目標,削弱了心理健康教育本應發(fā)揮的教育功能,忽視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性方面,不利于充分挖掘和培養(yǎng)大學生的心理潛能和心理品質。
、嫘睦斫】到逃n程教學內容欠合理
目前,受“消極心理學”理論的影響,大部分高校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簡單地理解為消除學生的心理問題,如焦慮性障礙、抑郁性障礙、恐怖性障礙、強迫性障礙、疑病性障礙等障礙性心理健康問題。在此教育理念影響下,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內容以病理性心理和消極性心理為主,即以心理問題為中心,相關的理論研究則主要集中于關注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成因、表現(xiàn)、預防和矯正方法。心理教育導向和教學實踐,無形之中使絕大部分大學生錯誤地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涵片面理解為心理問題,誤認為只有那些心理有問題的大學生才需要進行心理健康教育。這種教學內容不夠科學的課程體系過于關注缺陷和問題而忽略了學生自身發(fā)展?jié)撃,不利于大學生拓展心理素質和開發(fā)心理潛能,也反過來制約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水平的真正提高。
、缧睦斫】到逃n程教學缺乏完備的體系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首先應具備完整的學科體系,不同心理課程的教學內容互補、教育功能各異、教學方式靈活,教學覆蓋范圍和課程時間安排協(xié)調統(tǒng)一,從而構成完整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但目前各個高校開設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都較為分散,各科之間教學內容重復,沒有形成完整的學科體系。此外,有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設置缺乏連貫性,過于隨意,沒有及時對教材內容進行更新,導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嚴重滯后,不能滿足新形勢下不同個性大學生實際心理的教育需求。更有部分教師只憑自己的'興趣開課,沒有考慮其開設的課程是否有利于發(fā)展大學生心理健康的目標,是否符合當代大學生對心理健康科學知識的理解和接受能力。
、栊睦斫處熕仞B(yǎng)有待提高
目前,不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由德育工作者和思政輔導員承擔,而這些教師很多并不是心理學專業(yè)出身,沒有經過心理學的嚴格訓練,沒有掌握系統(tǒng)的心理學知識,甚至有些心理教師本身存在較為嚴重的心理缺陷,沒有辦法理解和把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內涵,導致有些心理教師只能采用灌輸式手段授課,心理課程教學質量自然無從談起。不少心理教師憑著自己的感性認識照搬課本理論知識來處理大學生碰到的心理問題,隨便給出現(xiàn)心理問題的大學生扣帽子,視之為洪水猛獸,并利用一些強制性的思想政治工作手段來處理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心理教師素養(yǎng)欠缺導致紙上談兵的理論教學,無助于從根本上提高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反而可能對大學生心理造成再次傷害和扭曲。
二、積極心理學取向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目標體系
高等教育不僅僅要注重知識的傳授,更需要關注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其目標是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和良好思想品德的綜合型人才,這就要求大學畢業(yè)生必須擁有過硬的思想政治素質、良好的道德素質和健全的心理素質。目前許多大學生都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較為優(yōu)越,父母對子女過于溺愛,加上社會環(huán)境日益復雜,導致高校大學生群體容易形成心理問題,因此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育目標必須重點關注大學生現(xiàn)實生活中心理問題的預防和個體積極心理品質的養(yǎng)成,挖掘當代大學生的內在潛能,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社會適應能力和應對挫折能力,將培養(yǎng)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的教育目標。積極心理學是對以心理問題為焦點的消極心理學的有效補充和理論升華,平衡和完善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以積極心理學的理念構建新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并將其運用到課堂教學實際當中去,有助于促進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回歸到以人性為本的教育目標上,確立以促進大學生心理素質全面綜合發(fā)展為本的教育理念,強調大學生個性差異和全面發(fā)展相互統(tǒng)一,心理學教師把大學生化為具備發(fā)展?jié)摿Φ膫體,挖掘和培養(yǎng)大學生內在的積極心理潛質,有效提高大學生發(fā)展積極心理的專業(yè)技能,從而形成良好的積極心理品質。積極心理學理念對完善當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實現(xiàn)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長遠發(fā)展,維護高校穩(wěn)定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2]。以積極心理學理念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進行認真的研究分析,并且完善和創(chuàng)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已經成為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課題。
三、基于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體系建設
、逡苑e極心理學理念為指導,確定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目的
傳統(tǒng)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重點關注存在心理適應困難、心理行為失調的特殊個體,其關注的對象只是大學生群體中的問題學生。而絕大多數(shù)在校大學生的正常心理需求則沒有引起重視,導致大部分學生只能了解一些如焦慮性障礙、強迫性障礙、抑郁性障礙等不良人格的形成,卻沒有機會認識自身內在潛能進而發(fā)展自信的積極人格品質。積極人格品質可以將個體內在的積極力量有效激發(fā),大學生可以發(fā)揮自身的潛力,更好地應對和解決現(xiàn)實問題。要認識和發(fā)展大學生個體內在積極潛能,使之形成一種日常行為模式,需要借助一定的教育途徑,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則可以有效充當這一途徑。積極心理學所提倡的理念有助于改變高校心理教育工作者對傳統(tǒng)心理學認識上存在的誤區(qū),從根本上重視和鞏固大學生心理的積極特質,將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從“問題”模式轉變?yōu)椤鞍l(fā)展”模式,以大學生的實際需要為中心和歸宿,幫助大學生學會用積極態(tài)度來對待心理問題,幫助大學生學會挖掘自身潛力,為大學生提供積極幸福體驗,從而在積極心理學理念的指導下將高校心理健康課程體系的教育目標朝著積極向上的方向轉變。
㈡以積極心理學理念為指導,完善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體系
積極心理學理念下的心理學課程的內容設置要適應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實際需求,科學選擇和當代大學生最為貼近的相關心理主題,從積極的維度入手介紹和解釋這些心理學問題,一般應由必修課和選修課構成。高校心理健康必修課以普及和傳授心理學基礎知識為主,從積極心理學角度幫助在校大學生主動認識和發(fā)現(xiàn)自己的潛在積極品質(如友善、勇敢、智慧、毅力、積極的人際關系和情感,即傳授幸福的內容和技巧),有助于大學生增強自我心理保健意識,掌握并應用心理健康知識,培養(yǎng)其自我認知能力、人際溝通能力、情緒調節(jié)能力等,最終促進大學生全面發(fā)展。積極心理學必修課側重教授幸福的內容和技巧,但積極教育不僅僅是簡單的、獨立的積極心理課程。積極教育可以滲透在大部分的心理素質培養(yǎng)選修課程中,心理選修課應堅持多元化的原則,根據(jù)大學生心理發(fā)展的不同需求、不同特點和不同興趣開設相關的心理課程供大學生自主選擇。不同選修課的主題要有明顯的區(qū)分度,不應求大求全,而應注重課程設置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缫苑e極心理學理念為指導,重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學內容
積極心理學始終強調心理學家應該重點關注人的積極發(fā)展與可持續(xù)性發(fā)展,它的基礎方法和理論都是緊緊圍繞著“人”來研究,充分發(fā)現(xiàn)個體的內在潛能從而讓每一個普通人都可以積極向上地應付日常問題。傳統(tǒng)心理教育課程的內容較少生活化而更具理論色彩,因此要實現(xiàn)積極心理學的基本價值取向,就必須選取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積極內容”來組織心理教學,避免過多采用“消極問題”。大學生心理健康教學內容應將心理學理論和日常生活有效銜接,引導高校大學生對社會生活事件的心理學意義進行講解和探討,提高大學生解決社會生活事件的能力與技巧。在心理健康教學內容設計上應關注大學生積極人格的發(fā)現(xiàn)和培養(yǎng),遵循大學生主動體驗的原則,從而使大學生通過積極領會和體悟進而自主構建自身完善的心理系統(tǒng)。此外,課程教學內容應該隨課程教學的不同時期和不同對象做出相對應的調整和更換,使課程教學內容處于一種相對動態(tài)的調整之中,這樣才可以為當代大學生提供心理探索空間,從而實現(xiàn)大學生“自主生成”積極心理品質的提升。
、枰苑e極心理學理念為指導,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評價體系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并非單純地向大學生傳授心理學知識,也不是某種心理素質的訓練,而是注重引導和促使大學生心理行為的改變和積極心理品質的形成。因此,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評價,很難從知識的掌握方面進行評估反饋。另外,因為大學生的心理變化也是一個動態(tài)的演變過程,很難用一種明確的尺度來量化大學生心理素質。心理學是一門以大學生個人的直接經驗為中心的學科,其教學評價方式應該以大學生的自我體驗為主要評價依據(jù)。積極心理學理念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應注重完善與優(yōu)化教學評價指標體系,教師應該在課程教學的各個階段利用量表施測、自我分析報告和問卷調查等工具與方法,同時結合師生交流、游戲互動和個別訪談等措施對大學生心理整體狀況進行科學調查,主要考察以積極心理學理論指導下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體系的教學效果,確定心理教學模式、心理課程內容、心理課程目標和心理課程設計等是否具有科學性和可行性,是否適應當前大學生心理發(fā)展的實際情況,從而完善心理課程教學效果科學評價機制,并以此優(yōu)化心理教學模式和調整教學內容,從而更好地發(fā)揮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科學性與實效性,不斷提高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質量。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4
摘要:針對大學生出現(xiàn)心理健康問題比例不斷上升的問題,高校應從完善宣傳教育機制,完善培訓機制,規(guī)范咨詢、治療程序,建立快速反應危機干預機制等方面完善工作機制,切實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機制
近年來,由于社會、家庭等因素的影響,大學生出現(xiàn)心理康問題的比例在不斷上升。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實施的一調查顯示,有40%以上的大學生認為由于就業(yè)、學習和經上的負擔而面臨較大的心理壓力,有10.6%和6.8%的人為心理壓力來自“人情冷漠”和“人際關系緊張”。[1]這些現(xiàn)象表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經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熱點和重點。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實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目標,幫助大學生健康成長,推動和諧校園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一、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
1.部分學校和學生認識存在偏差
心理輔導和咨詢的本源是如何測量人的個性差異,更有效地進行差異教學,發(fā)揮人的長處,使人與職業(yè)更好地匹配,輔助人的生涯規(guī)劃,讓人更完美地生活。目前部分學校的心理輔導與咨詢工作已偏離了本源目標,成了解決心理問題的手段,通常認為來心理輔導和咨詢的,都是有心理問題的學生,有心理問題就等于心理不健康,這似乎成為人們普遍認同的一種觀點;谶@種觀點,大部分學生認為有病才去咨詢,咨詢中心是治病的地方,部分有強烈心理咨詢愿望的學生由于害怕周圍同學的異樣目光,對心理咨詢機構也只能敬而遠之,他們只能獨自查找資料或向身邊的同學、朋友求助,而未能向具有專業(yè)技能的服務人員咨詢,這極大地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時效性。
2.心理咨詢工作水平亟待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項科學性、專業(yè)性和技術性很強工作,對工作人員的專業(yè)知識和業(yè)務能力要求都很高[2]。在歐美高校,從事這項工作的人員必須獲得碩士或博士學位。在我國,按照要求,從業(yè)人員至少要具備必要的心理學知、掌握一定的心理輔導和心理治療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用一些基本的心理測量工具。在很多高校,從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詢的人員主要有心理學專業(yè)教師、輔導員、班主任、德育工作者和其他管理人員,大多為兼職或“半路出家”,他們大都沒有經過正規(guī)的心理學知識與技能的培訓,專業(yè)化程度偏低,其心理學、心理咨詢學方面的知識儲備不足,缺乏心理咨詢所需的有關經驗,不能妥善處理心理咨詢與思想政治工作的關系,心理咨詢常常不能令學生滿意,自身也感到不能適應心理咨詢發(fā)展的要求,在心理教育和咨詢實踐中難以保證良好的效果;其中不少教師對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的理解與心理學原則背道而馳,已經開展的心理咨詢偏重于教育和指導,心理活動課偏重于形式而書本化,缺乏整體構建,缺少預防性指導,師生關系很難做到相互尊重與平等。從學生的角度看,學校心理咨詢的效益是低的,存在來訪學生對心理咨詢效果和咨詢師的業(yè)務水平的評價偏低的問題。有些學生滿懷希望而來,卻失望而去,長此以往,學生將對學校心理咨詢失去信賴,對學校心理咨詢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發(fā)展產生極大地影響。從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實際情況來看,師資短缺、水平參差不齊、專業(yè)化程度低、隊伍不穩(wěn)定仍是制約心理健康教育發(fā)展的一大問題。按照國際標準,學校心理咨詢師與學生的比例應為1:500。而許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師遠遠不能滿足教育教學的需要,經過專職心理咨詢教師資格認證的更是寥寥無幾。因此心理咨詢隊伍的建設便成為較突出的問題,制約著心理咨詢科學化、規(guī)范化發(fā)展。
3.高校心理咨詢工作的宣傳力度需要加大
大多數(shù)學生對心理健康咨詢和教育工作知之甚少,心理咨詢工作人員要借助報刊、黑板報、廣播、講座、特別是各學科課堂教學等多種渠道,全方位地大力宣傳和普及心理衛(wèi)生和心理咨詢常識,使學生了解心理咨詢的意義、內容、方式和原則等,逐步認識到心理咨詢是面向所有學生包括正常健康的學生。在信息高速發(fā)達的現(xiàn)今,應充分利用各種媒體,廣泛宣傳和開展心理素質教育活動,以使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生的實際需要相適應。
4高校心理咨詢工作方法有待完善
通過日常與學生交流中還得出,大多數(shù)學生對高校心理咨詢工作的方式和效果不甚滿意。從理論角度分析,咨詢應遵循自愿原則,不能采取強制手段使求詢者參與。只有當求詢者有強烈的求詢愿望和動機,自愿尋求咨詢,這樣才會主動講出自己的心理問題,并積極配合,使咨詢取得好的效果。因此,我們要完善心理咨詢方法,例如對學生中的個性問題可采用面對面的咨詢與書信咨詢、電話咨詢及網絡咨詢結合的方式。如當一些學生面對面難以啟齒問題時,書信和電話咨詢可以減輕學生內心的緊張和壓力。并且以平等交互、虛擬隱藏性為基本特征的網上咨詢就特別適合有求助必要又不愿走進咨詢室的學生;我們也可以對學生中存在的共性問題、焦點問題進行團體心理咨詢,團體咨詢因涉及面廣,范圍大,有助于從整體上提高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如新生學習、生活適應,應屆畢業(yè)生的就業(yè)面試等就可采用團體心理咨詢。
另外,心理健康教育在學校教育中之所以占有一席地位,是由于人們對心理疾病危害性的認識,家長和學校教育工作者關注到心理不健康的個體,把注意的焦點集中在心理問題方面,所以無論是心理健康教育課,還是學校心理輔導與咨詢,都是針對教育對象中已存在或易發(fā)生的心理問題和存在心理問題的個體進行的,這就導致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無論是教育的內容、形式和途徑,還是教育的對象和實施者,都偏離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總目標和基本原則,使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直浮在面上,難于深入和擴展,其實效性和發(fā)展都受到一定的限制。問題的癥結在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價值取向上偏離了心理健康的積極心理學取向,而陷入一種心理疾病預防和治療的病態(tài)心理學取向。
二、高校應構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長效機制
高校應從構建長效機制、完善工作方法等方面著手,咨詢、教學、宣傳、科研四管齊下,營造校園心理健康教育氛圍,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有效推進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要加大宣傳力度,發(fā)揮課堂的主陣地作用
高校應在學生中開設大學生心理健康》等課程。同時,對不同年級專業(yè)學生的心理特點,分年級分專業(yè)開設專題心理健康教課程,幫助學生緩解來自生活、學習、情感、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方面的壓力,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增強學生心保健意識。要充分校園廣播電臺、校園網絡、櫥窗、心理教育?让浇榈淖饔,最大限度地宣傳普及心健康知識。校園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在校園文化設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通過組織大學生心理健康月,開辦心理講座、心理知識競賽等主題教育活動,把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校園文化活動中。轉變學生觀念,讓學明白善于求助也是一種能力,讓學生真正形成正確的心理康教育觀念。
2.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其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施教育的隊伍的素質,所以,隊伍建設是關鍵。開展大學生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隊伍主要包括:專業(yè)咨詢師隊伍、輔導員隊伍、學生干部隊伍。專業(yè)咨詢師是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的核心組成部分,應重視咨詢師的培訓,提高其的'理論水平、業(yè)務水平和業(yè)道德,并參照國家有關部門的心理咨詢專業(yè)人員有關規(guī)和要求,每個心理咨詢師達到持證上崗要求。輔導員(班主任)是隊伍的中堅力量,通過培訓讓輔導員掌握一定的心理學基本理論、心理咨詢和精神病學知識,學會鑒別常見的心理問題和嚴重的精神疾患,這樣在心理危機干預中輔導員可以于第一時間采取有效措施。抓好學生干部隊伍建設和培訓,在各班級設心理委員,專門負責班級學生心理危機的發(fā)現(xiàn)、匯報、控制和跟蹤,并發(fā)揮朋輩心理咨詢的作用。
3.完善大學生心理檔案,建立快速危機反應機制
通過心理普查建立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采用卡特爾PF人格測驗、SCL290心理健康測驗以及大學生心理健康驗(UPI)等心理測驗對大學新生進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學生心理健康電子檔案。大學生心理健康檔案是及時找到心理問題的一種快捷方式,有條件的學校,應在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時以心理測查為輔助手段形成宣傳、篩查、干預、跟蹤、控制一體化的工作機制,切實做好篩查中可能有心理問題學生的后期支持工作。但在利用學生心理檔案進行學生心理狀況的分析研究時,既要注意收集學生心理活動的整體材料,又要結合系別專業(yè)、年級、班級和學生本人特點考慮,清楚而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把學生心理健康檔案看作是一個相互聯(lián)系的系統(tǒng)。
輔導員通過日常與學生的談話,走訪,了解學生情況,跟蹤學生心理發(fā)展軌跡及時補充完善,大學生心理檔案不是固定不變的,應對學生心理發(fā)展情況進行追蹤記錄,隨時報送,新近出現(xiàn)或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學生檔案,以保證及時有效地預防或治療,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心理狀況。根據(jù)心理健康檔案,初步對學生的情況進行判斷,對于存在心理障礙的學生,要及時介紹到學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詢中心。專職人員通過對大學生進行具體的、有深度的個別幫助,幫助他們化解心理壓力,克服心理障礙,及時進行危機干預。發(fā)現(xiàn)存在嚴重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的學生,要及時轉介到專業(yè)衛(wèi)生機構進行治療。要真正建立從學生骨干-輔導員-院部-學校的快速危機反應渠道,建立從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到專業(yè)精神衛(wèi)生機構的快速危機干預通道。
4.加強家庭教育和朋輩教育
根據(jù)問卷調查,我們了解到,學生在有了心理困惑時有較多選擇“朋友或同學的幫助”而較少的選擇“希望通過心理咨詢師解決”。這說明需要進一步強和改進心理咨詢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尊重學生的自我選擇的同時,注意加強家庭教育和朋輩教育等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作用。
大學生是高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對象,培養(yǎng)身心健康大學生是高校教育的基本落腳點,高校要不斷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機制,切實有效地做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參考文獻:
[1]佘海舟.試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狀與對策[J].湖北招生考試,20xx(16):59.
[2]王強,狄玉峰.淺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現(xiàn)狀及其對策[J].職業(yè)時空,20xx(15):41.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5
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網絡,是信息技術快速發(fā)展的必然產物。網絡具有開放性與虛擬性,更具有交互性與針對性。網絡的出現(xiàn),讓人們的生產與生活更加便利,也給社會發(fā)生帶來了一些挑戰(zhàn)。對于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來講也是一樣,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應當滿足高職學生的心理特點與發(fā)展需求,做好傳統(tǒng)教育模式與網絡教育模式的結合。正確應用網絡環(huán)境,才能讓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質量得到提升。
一、基于網絡環(huán)境的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原則
在網絡環(huán)境的支持下開展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不僅要考慮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更要重視教育原則。
(一)學生主體原則。
在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師要充分肯定學生的主體地位。在網絡環(huán)境下,調動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參與積極性,讓學生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人。只有讓學生成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人,才能推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
(二)有效結合現(xiàn)實與虛擬環(huán)境。
網絡環(huán)境具有虛擬性,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師需要考慮學生的生活與學習實際,將實際生活與網絡世界結合為一體,建立一個完全健康與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環(huán)境。全面與準確地掌握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特點,在第一時間發(fā)現(xiàn)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才能讓老師采取有效的策略去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三)重視教學中的互動。
互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網絡環(huán)境的支持下,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是發(fā)揮網絡互動性特點的措施。充分利用網絡環(huán)境的互動性,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并對學生的問題進行全面精細的解答,能夠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教師要在幫助高職學生解決實際心理問題的同時,提供一些個性化與人性化的服務,讓學生意識到網絡環(huán)境的優(yōu)勢,認可網絡環(huán)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二、基于網絡環(huán)境的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網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給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手段,也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空間的'擴展。利用網絡平臺上豐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開展教學,會讓心理健康教育的專業(yè)度快速提高,優(yōu)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開展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快速發(fā)展與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有了突破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良好外部條件。目前,許多高職院校仍然利用傳統(tǒng)說教式的方法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影響了學生心理健康學習的積極性。傳承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精華,將傳統(tǒng)教學模式與網絡技術進行結合,能夠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創(chuàng)新性。將網絡與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結合起來,體現(xiàn)在多個方面。比如,高職院校可以讓學生在網絡平臺上進行選課,利用網絡平臺收發(fā)學生的心理健康學習作業(yè),制定電子學習計劃。教師可以在公共網絡平臺上上傳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視頻,與學生進行心理健康資源的分享,提高教學成效。
(二)做好網絡心理健康調查。
心理健康調查,是心理健康教師開展有效教學活動的重要基礎。高職院校的心理健康教師應當是具有針對性的調查,教師只有了解了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需求與心理問題,才能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意識到自己的心理問題,并在第一時間進行改正。教師可以利用網絡開展心理健康調查活動,讓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訪問某個網站,填寫心理健康調查問卷并有效提交。教師要針對學生的答案進行有效統(tǒng)計,分析當代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進行一次完整的心理健康調查報告。了解了學生的心理特點,才能讓教學內容選擇更有真實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
(三)開展網絡心理健康測試。
心理測試,是讓學生了解自身心理問題的一種有效方法。所謂心理測試,就是在一定的系統(tǒng)支持的基礎上,對人們的心理特點進行數(shù)量化處理,通過人們對于某一個問題的處理方式并分析這些數(shù)量化的特征,并做出科學的心理分析的過程。網絡心理健康測試,就是借助網絡平臺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進行測試與評價的活動。教師可以讓學生在網絡平臺上進行自主測試,發(fā)揮學生的心理健康學習主動性,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心理,促進學生自主尋求心理上的幫助,讓學生自主解決一些微小的心理問題,促進心理健康教育的無形實施。
(四)落實網絡心理咨詢服務。
心理咨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讓學生通過網絡平臺去傾訴自己在學習與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或者精神上的痛苦,以匿名的形式向教師或者心理咨詢師尋找?guī)椭。心理健康教師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在網絡平臺上提出自己的意見,幫助學生快速解除不良情緒,意識到自己的優(yōu)勢與劣勢,提高其社會競爭水平。網絡心理咨詢服務是具有完全保障的,有利于打破距離障礙,更具快捷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聊天室、在線心理健康服務、電子郵件或者QQ的形式提供心理健康咨詢服務,加強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代化程度?偨Y綜上所述,計算機網絡技術已經在社會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也有許多成功經驗。當今社會的教育是以人為本,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逐漸突顯出來,也得到了更多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視。利用網絡條件,創(chuàng)新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能夠吸引高職學生的注意力,促進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快速提升。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6
《團體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高職院校的教育工作全面性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對高職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方向加以引導,幫助高職學生解決心理問題,有利于校園環(huán)境的和諧化,更有利于高職學生的健康成長。將團體輔導教學活動應用于高職心理健康教學工作中,會讓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創(chuàng)新方向發(fā)展。
關鍵詞:高職院校;心理健康;課堂;團隊輔導;應用
近些年來,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讓大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更加復雜,大學生的學習與就業(yè)心理壓力增大。落實心理健康教育,對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是讓教育工作為學生服務的重要舉措。利用團體輔導原理實施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讓更多的學生找到解決個人問題的有效方法,豐富大學生的心理體驗,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目標的達成。
一、團體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內容的趣味化
利用團體輔導的形式實施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會針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發(fā)展實際需求設計一些相關的活動,讓學生在具體的活動情境中有一定的體驗。精心設計的心理健康活動,具有活潑有趣的特點,更加關注大學生本身的心理感受,有利于和諧氛圍的形成。團體輔導形式的應用,給教師提供了組織多樣化活動的機會,有利于教學內容的趣味化。
(二)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師生互動
團體輔導,讓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參與者明顯增多。教師作為心理健康課堂的組織者,可以與更多的學生互動,豐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的素材,促進課堂氛圍的熱鬧化。團體輔導,有利于教師從多個角度給予學生鼓勵,引導學生就共同的主題進行討論與交流。學生對同一問題的不同看法,會讓課堂變得開放起來,也會讓學生找到更多解決個人問題的方法。
二、團體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
要讓團體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教師應當從心理健康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出發(fā),在有關大學生學習與生活的內容中融入團體輔導模式。讓團體輔導活動真正服務于學生生活質量的提高,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
(一)利用團體輔導,加強自我意識教育
讓學生對自己進行探索,對自己有一個更加全面的意識,讓他們勇敢地表達自己,建立健康的個人形象,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第一步。在團體輔導活動中,教師可以設計不同的心理學習活動。教師可以利用“我是誰”的活動,讓學生說出15個“我是……”的句子,對自己進行由淺入深地認識。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利用“價值拍賣”游戲,假設給每位學生一定數(shù)量的金錢,向學生展示“健康”、“誠信”、“大房子”等拍賣品,讓同學們競拍,從而對自己的人生追求進行思考,反思自己的世界觀和價值觀,有利于學生自我意識的形成。
(二)利用團體輔導,促進人際交往
人際交往主題活動的實施,重在讓學生了解人際交往的意義,掌握正確的人際交往方法,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大學生建立積極的人際交往觀念,促進大學生成為成功的交際者。教師可以利用“信任背摔”的游戲,讓一人站在高處,背對其他人向下躺,其他人要做的就是響應前者的信任,用手一起接住他。信任,是人際交流過程中必備的品質,也是一項技巧。用團體活動幫助大學生改變自己的人際交往策略,提高個人魅力,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利用團體輔導,做好情緒調控
大學生的情緒調控能力,對其日常行為與生活快樂程度有重要影響。能夠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才能成為情緒的主人,成為自己的主人。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做一些有趣的活動,像“番外篇”。教師給學生設計一些情境,讓學生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比如“自己被朋友誤會、看到兩位同學在一起悄悄說話,并看了自己一眼、大家出去聚會沒有叫我”等,當學生說出具有負面情緒的觀點時,鼓勵學生一起來討論這種想法的正常性。當學生有焦慮等負面情緒時,可以帶領學生做一些放松訓練,緩解自己的負面情緒。這樣的活動,能夠讓一些心理的小秘密變得公開化,促進課堂活動輕松化。
(四)利用團體輔導,調整戀愛心理
戀愛,對于高職學生來說是一項很正常的活動。利用團體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培養(yǎng)學生建立健康的戀愛觀念,形成戀愛能力,有利于校園氛圍的和諧化。教師可以利用“情侶間的小矛盾”活動,讓學生分享一下自己戀愛過程中產生的矛盾,大家一起去思考解決的方法。用課堂討論幫助大學生解決戀愛中的困惑,解開心結,有利于大學生更加自然地面對自己內心的感情,能夠在一段情緒中付出與寬容。大學生的戀愛心理正常,能夠減少許多校園矛盾與暴力事件。重視戀愛教育,是促進心理健康教育完整化的實踐。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將團體輔導方法應用于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有利于學生全體參與到心理健康教學活動中去,拓展大學生解決心理問題的方法。利用趣味性的課堂活動,給大學生傳遞更多有效的心理問題解決方法,有利于課堂教學效果的優(yōu)化,更能讓學生在心理健康課堂中獲得快樂的學習體驗。
參考文獻:
[1]邱小艷,唐君.團體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中運用的實證研究[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xx,01:115-117.
[2]李雪,潘樂,魏鑫,杜冰潔.團體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世紀橋,20xx,02:69-70.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7
1.方法
1.1研究對象
貴陽中醫(yī)學院20xx-20xx級學生5406人,男1763人,女3643人。年齡17-22歲間。
1.2研究工具
使用樊富民[1]等人修訂的大學生人格量表“UPI”對入校不同時長的大學生集體使用電腦施測,該問卷由64個問題構成,涵蓋了身體健康狀況、情緒反映、自我認識等方面,可分類解釋也可按總分評價,能較客觀地反映大學生的身心狀況。
1.3統(tǒng)計分析工具
所得數(shù)據(jù)全部在SPSS19.0軟件處理。
2.結果
不同入學時長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差異顯著(2=-254.87,p=0.00<0.05)。剛入學的心理健康狀況顯著好于1學期末(Z=-10.19,p=0.00<0.05),也顯著好于2學期末(Z=-14.58,p=0.00<0.05)和3學期末(Z=-4.426,p=0.00<0.05)。1學期末的心理健康狀況顯著好于2學期末(Z=-3.39,p=0.01<0.0)。1學期末的心理健康狀況和3學期末無顯著差異(Z=-0.77,p=0.4>0.05)。2學期末的心理健康狀況和3學期末無顯著差異(Z=-0.59,p=0.55>0.05)。
3.討論
對量表總分的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大學生的'心理問題在性別上比較一致的結論是女生比男生嚴重[2]。一方面女性的生理周期會對情緒產生影響,女性對自身問題的評價過于悲觀;另一方面,性別角色刻板印象會使男生將自認為明顯不符合男生特質的選項直接否定,其結果就是,女生敢于承認軟弱或無能,而男生傾向把自己描繪得“無所不能”。比較測驗總分,發(fā)現(xiàn)不同入學時長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差異顯著,剛入學時最輕,第1、2學期后逐漸加重,到第3學期減輕。入學時的心理問題最輕,和其他時候相比均有顯著差異。這一結果提示對大學生心理問題的關注和教育不能停留在只監(jiān)控其入學時的狀態(tài),要發(fā)揮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和效果,最好對在校生進行連續(xù)的監(jiān)測和指導。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8
建構主義教育思想強調教育主體的參與創(chuàng)造,力主開展活動性的教育模式,為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的參照體系和思考框架,尤其是為解決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運行存在的問題提供了新的啟示。鑒于此,高校在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時務必積極吸收建構主義教育理論精華,重構教育理念與價值取向,整合教育的內容和課程體系,創(chuàng)新教育的模式與方式,創(chuàng)設良好的互動環(huán)境和氛圍,構建重視教師與學生素質能力的評價體系。
一、建構主義教育思想及其對當下教育的要求
(一)建構主義教育思想的主要內容
一是建構主義的知識觀。建構主義教育理論主張和提倡一種建構式的知識理念,認為知識是人類主動建構而形成的,不是客觀產生的。
二是建構主義的學習觀。建構主義教育理論主張和提倡一種重視建構的學習理念,重視學習者本身已經擁有的經驗和知識,也重視學習者現(xiàn)有的知識體系,主張以學習者為中心,尊重學生的思想和話語權,力主開展對話式的學習模式與方式,重視各種學習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
三是建構主義的教學觀。建構主義教育理論主張和提倡一種建構式的教學理念,注重學習對于知識與意義的積極主動建構,主張學生的主動參與和各種實踐教育活動的開展,主張學習者之間、學習者與教育者之間的多向互動交流的教學模式與方式。
(二)建構主義教育的思想對當下教育的要求
一是要求教師具備建構主義的理論和思想能力。這對于當下我國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師們具有很大指導意義,那就是不斷用新的哲學理論來發(fā)展建構自己的心理教育理論體系。
二是要求創(chuàng)設師生互動的環(huán)境與氛圍。這對于當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具有很大的啟發(fā)意義,那就是要要創(chuàng)設學生喜歡的環(huán)境和場域去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是要求教學務必要以學生為心,關注關心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效果和學習基礎、學習方法與手段。這對于當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具有很大的啟發(fā)意義,那就是要求整個教育工作務必要堅持和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的科學理念,讓之成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持久信念。
四是要求教學堅守建構主義教育理論要求的相關原則。對于當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開展具有很大的啟發(fā)意義,那就是要求當下高校教師在開張心理健康教育時務必要遵循心理教育的建構主義原則和高等教育發(fā)展的規(guī)律。
二、當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效不高的成因
一是教育理念與價值取向落后陳舊。這種主要體現(xiàn)在當前高校在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科學化的教育理念堅持不夠,導致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體系和課程體系、教育模式與平臺等的科學化設計與建設 不夠;協(xié)調整合的理念堅持不夠,這就導致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yè)學科教育、與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等整;國際化與信息化教育理念不強,導致心理健康教育對外開放不夠,吸收發(fā)達國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經驗不夠。
二是教育內容與課程體系上滯后落伍。這主要體現(xiàn)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沒有很好地根據(jù)學生的變化和訴求來調適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體系和話語表達方式、課程構建;同時與當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各個學科的專業(yè)教育的內容體系銜接不夠,顯得很封閉單一,這就導致了當今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對大學生缺乏吸引力和親和力。
三是教育模式和方式上創(chuàng)新整合不夠。這主要體現(xiàn)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選擇的教育模式很多不符合學生的特點與需求,比如互動性教育模式沒有真正廣泛開展起來、學校與家庭協(xié)作教育模式沒有形成、網絡心理教育模式開展乏力等等,嚴重影響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和質量。
四是教育的師資建設上質量不優(yōu)良、數(shù)量不足。這主要體現(xiàn)在從事大學生心理教育的教師專業(yè)性和科學性不夠,尤其那些非心理專業(yè)的教師們;教師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理論研究和精力投入不夠;另外真正做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專職教師非常稀少。據(jù)筆者調研,一些二本院校幾萬學生,就那么十來位心理專職教師。
五是教育地位的邊緣化與面上重視的不對稱對等。這主要體現(xiàn)在學校重視的落實不夠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地位處于一種邊緣化的狀態(tài),從學校領導層、學工系統(tǒng)與一般教師,雖然口頭上重視,其實在行動上沒有真正得到重視。這些都彰顯了高校各個層面的工作人員對大學生心理教育工作的認識和認同不夠,導致沒有形成一種真正齊心協(xié)力的共識和行動。
六是學生本身的復雜性和社會環(huán)境問題也是當前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效性難以提高的一些原因。任何一種教育的效果都受到一定環(huán)境和教育對象的影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一樣受到教育對象和教育環(huán)境的影響。當前的大學生群體個人主義與功利主義心態(tài)、就業(yè)心理與網絡心理問題異常嚴重,加之社會轉型下的一些負面影響造成高校學生的不平衡心態(tài)復雜,這些都嚴重影響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提升。
三、從建構主義教育理論視角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路徑
建構主義理論及其教育思想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了一種很好的視角和思路。
一是重塑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推動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科學發(fā)展。堅持學生為本的價值取向,要求高校在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圍繞學生的需求和實際成長情況去構建更新從教育觀念、教育內容、教育模式與方式、教育評價體系等各個層面;堅持科學化和系統(tǒng)化的價值取向和教育理念,要求高校在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務必要遵循大學生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成長規(guī)律和高等教育規(guī)律,力求科學化運行。同時,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為一個系統(tǒng)去處理,力求其內部系統(tǒng)和外部系統(tǒng)的整體協(xié)調運行;堅持國際化和信息化的教育理念,要求高校在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一定要始終放眼全球,努力吸收世界各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做法和經驗;同時,要求高校將信息化理念貫竄于整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化信息化運行。
二是注重教育內容設計要切合學生實際,不斷增強大學生心理教育工作的生活性和吸引力。這就要求高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要注重根據(jù)新形勢下大學生的心理新特點、新要求,不斷調整和重組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體系和課程體系;同時,注重這些內容的話語系統(tǒng)要切合當代青年學生的用語習慣。
三是充分利用現(xiàn)代網絡教育技術,不斷創(chuàng)新,努力構建師生對話互動的教育模式與方式,推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加富有朝氣。這就要求高校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時,要充分采用現(xiàn)代網絡系統(tǒng),開展網絡教育,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移動式發(fā)展;將大學生心理教育納入到整個學校專業(yè)教育體系和思想政治教育體系的視域中,推行一種宏大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積極從教育內容、教育目標、教育模式與方式、教育評價體系、教師隊伍等進行科學整合創(chuàng)新;多方設計和創(chuàng)設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和形式,推動體驗式教育模式不斷行進;注重校園環(huán)境、網絡環(huán)境和課堂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等的建設和開發(fā)利用,充分構建一種心理健康教育與學習的互動平臺。通過這些不同的模式和形式,以此形成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合力,不斷增強其實效性。
四是抓好高校教師的心理教育能力與學生的自我心理調適能力,不斷增強大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體性。這就要求高校要抓好心理健康教育教師的雙師型能力培養(yǎng),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大力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的專業(yè)能力;同時,高校教師也要注重引導大學生養(yǎng)成一種自我調適、自我排解心理問題的良好習慣。
總之,建構主義理論為解決當前我國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提供諸多的思路和框架,從理論上豐富了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論體系,從實踐上對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實際運行具有諸多的操作性和可行性。但是我們將用建構主義教育用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時,還要注意克服建構主義思想的一些負面東西,這樣才能更好地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性。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9
1高校教師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
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比較不好掌握,教育的可操作性也比較差。需要專業(yè)的心理學知識和豐富的實際教育經驗,這就對高校教師的心理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僅要注意觀察平時學生的極端心理狀況,也要不斷提高自身心理教學素質。
1.1要切實提高高校教師的心理教育意識。普遍存在的一種情況是目前不少教師對學生心理問題認識不充分、不到位。在教學過程中往往不關注學生的心理發(fā)展,這種忽略是對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不負責任,因此,高校老師要切實提高自身的心理教育意識。
1.2加強教師的自我修養(yǎng)。教師要不斷充實提高自己,加強心理學專業(yè)知識的學習,結合優(yōu)秀的教育學實踐模式不斷努力塑造高素質的心理,以教師自身的品質影響學生,在行動上強化心理教育榜樣。
1.3教師要樹立崇高的職業(yè)道德。為人師表率先垂范,教師是一種很高尚的職業(yè),需要極強的奉獻精神和奉獻熱情。崇高的職業(yè)道德是教師恪守的準則,也是對教師自身行為的規(guī)范,當前教師的一些不端行為已經深深損毀了教師這一職業(yè)榮譽,為此教師必須重樹良好的職業(yè)道德。
1.4一線教師應該使用一些心理教育技巧,強化教育的藝術性。心理教育其實是不容易操作的,而且教育質量也比較難評估,因此作為一線教師要加強相關心理教學技巧的運用,更深入淺出的引導學生,豐富心理教學模式,從多維度入手,提高教學的生活性,藝術性。
2幫助學生掌握心理學和心理學相關學科的知識,預防大學生心理疾病
大學生心理素質的高低與自身對心理健康知識的掌握密切相關。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對于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是很有必要的。高校在專業(yè)課之外應通過課外知識的途徑向大學生灌輸心理學等相關學科知識,多層次學習心理、衛(wèi)生、健康等方面的知識,幫助大學生了解自身的心理、生理等方面發(fā)展變化的特點與規(guī)律,要使學生學會自我心理保健的正確方法,幫助大學生增加心理學方面的知識,掌握自我心理調節(jié)方法、增強自我心理調劑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3建立健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務體系
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對學生心理層面的教育往往不是很到位,除了專業(yè)的心理學課程之外,我國大部分高校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比較空洞。有的與實際不符,有的沒有科學性,學生得到的心理關注很少。為此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多做學生的心理健康工作。
3.1開設大學生心理輔導專題講座。學?梢葬槍Υ髮W生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專題心理輔導,講座要能點面結合,以點帶面,既能對全體學生進行心理衛(wèi)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專題教育,又能對個別學生進行自我解脫的教育,幫助他們消除焦慮、過敏、自卑、恐怖、沖動等心理疾病。
3.2建立大學生心理檔案,對個別學生進行心理輔導。即將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歷史或現(xiàn)狀記錄下來,存入大學生個人心理檔案,以便及時有效地對學生進行個別的心理健康教育,同時整理出典型案例,以方便對全體學生進行個案教育,節(jié)約教育資源。
3.3加強大學生心理咨詢工作,提高大學生心理咨詢服務水平。組織開展豐富多彩校園文化活動,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4加強就業(yè)指導工作,減輕大學生就業(yè)的心理壓力
在今天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成為家里的第一代大學生。對于他們來說,進入大學本身就是一條不歸路。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只許報喜不許報憂。多少人被這個潛規(guī)則壓得呼吸不暢。大學生的肩上背負了太多的希望與期待。由于缺乏就業(yè)經驗以及目前大學畢業(yè)生就業(yè)市場競爭激烈,許多大學生倍受就業(yè)問題困擾。他們在尋找工作的過程中或焦慮不安,或情緒亢奮,或怨天尤人,或優(yōu)柔寡斷,患得患失。因此,應加強就業(yè)指導,減輕就業(yè)壓力,避免或減輕這種負性心理的不良影響。
4.1要提高大學生的就業(yè)技能,就業(yè)心理素質。目前不少高等學校的學生普遍存在心理素質較差,不夠自信,不能很好的適應激烈的競爭壓力。對自己的專業(yè)知識不自信,在求職過程中過于降低自身的標準。
4.2開展大學生就業(yè)指導專題講座。充分利用就業(yè)指導中心教師的專業(yè)知識為學生服務。教師隊伍結構組成要合理,不僅具有專業(yè)的教師、法律教師,還需要心理教師的加入;同時,要邀請相關專家學者到校進行專業(yè)指導,講座要全面豐富,能夠引導學生運用正確方式排解和釋放就業(yè)壓力,不良情緒及時合理宣泄或轉移。
5堅持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
目前中國高等教育水平的低下與缺失,不注重大學生心靈與智慧的培育。使得很多大學生沒有承受壓力和孤獨的能力,沒有開放的人生觀念,造成大學生產生心理問題甚至有些人走向了極端。為此必須要切實把大學生心理健康和思想政治教育結合起來,深化二者的聯(lián)系,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使之相輔相成,共同促進。
6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創(chuàng)造適合大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的校園環(huán)境
大學設置相應的.文化教育課程,重視文化環(huán)境的建設。良好的學習氛圍,純潔的校園生活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學校不僅要有高樓大廈的硬件設施,軟件服務也必須跟得上。優(yōu)秀的大學一定是校園環(huán)境干凈整潔,學習氛圍濃厚,學術自由生動嚴肅而活潑的,F(xiàn)階段大學的校風越來越差,經濟社會的市場之風深入滲透侵蝕純潔的校園風氣,不少令人不快的事件更是大大損毀了校園師生的精深感情。所以,高校必須要從文化建設方面努力改善,首先要重樹優(yōu)良的學風,正本清源,回歸校園知識、學術的獨立精神,學生要有進取之心,教師要起模范帶頭作用,共同努力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打造良好的文化環(huán)境。
7辦好家長學校,讓學生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
家長在對學生思想健康方面的影響也是很大的,高等學校要設立專人定期組織、辦好內容豐富的家長學校,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不只是學生自己和學校教師的責任,作為學生第一任啟蒙老師的學生家長同樣責任重大。把對家長的教育納入到學校學生思想教育的規(guī)劃,多與學生家長溝通,相互探討學生的心理特點。讓學生家長時刻保持對自己孩子的關注,對其心理健康的發(fā)展負責。
8結束語
在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的今天,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對學生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高校不僅要培養(yǎng)專業(yè)知識精深的人才,也更需要心理素質優(yōu)良,綜合素質健全的綜合性人才。高素質的綜合性人才是需要經受考驗才能擔當重任的,為此當代大學生必須更注意鍛煉強健的體魄,在校讀書時也要積極參加體育鍛煉,努力汲取豐富的知識,只有博大精深的專業(yè)知識才能樹立知識的自信,同時,也需要大學生有積極樂觀向上的健康心態(tài),有著良好心理素質是做好工作的基礎。健全大學生的人格,磨礪他們堅忍不拔的意志,使當代大學生擁有承受巨大挫折和適應各種環(huán)境的能力。所以,重視和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學生質量的必要手段,也是當務之急。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10
1.引言
目前大學生是我國高等教育培養(yǎng)的主要目標,培養(yǎng)大學生質量水平的優(yōu)劣直接關系到高等教育實施的成敗,這不僅只是考察學生自身知識水平、創(chuàng)新意識及實踐能力,還包括學生的心理健康及思想道德建設,F(xiàn)階段大學生學業(yè)荒廢、道德失衡、沉迷網絡等一系列的現(xiàn)象導致學生休學、退學、甚至自殺的事件時有發(fā)生,這些都是由于大學生不良的心理健康問題造成的,這一方面已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
2.大學生不良心理的主要表現(xiàn)
2.1自我封閉。
在大學生群體中存在很大比例的學生不愿與他人交流,習慣自我封閉,這一現(xiàn)象產生的客觀原因在于學業(yè)上的重重壓力,與同學室友關系的緊張,家庭貧困的落差、就業(yè)前景的渺茫,情感不順等,這些因素都會給這群未經風浪的脆弱的大學生一個沉重的打擊。即使大學生文憑較高,但他們也將面臨更激烈的就業(yè)競爭,面臨著社會上復雜的人際關系,用工單位的挑剔不滿,若沒有恰當?shù)男睦硎鑼Щ蛘{適,這些也會使學生陷入一個自我封閉、孤獨寂寞及不善交往的狀態(tài)。
2.2自卑感。
新時代的大學生應當有自尊、自立、自信的健康心態(tài)。自信是發(fā)揮自身能力的前提與動力,尤其在學生的成長階段,大學生的自卑感大多源自于缺乏對自身外表或家境的自信。不同的學生來自不同階層及環(huán)境,地區(qū)與家庭經濟條件的差異會使一些家庭條件較差的學生產生自卑心理,他們也不能參加開銷較大的集體活動。有些學生不善于表達與交往,性格較為靦腆內向,害怕在人前表現(xiàn)自己,怕被嘲諷或恥笑。有些學生因個子矮、身材胖、皮膚黑或殘疾等自身條件而感到自卑,也不愿在同學面前表現(xiàn)自己,怕遭到旁人的指點與譏諷。
2.3逆反心理。
逆反心理是學生在成長階段都會存在的一種基本心理行為反應,但如果逆反心理加重便可能會發(fā)展為一種心理疾病。學生逆反心理的產生主要是希望得到理解與自由,他們總是受到家長或老師的批評與說教,而不是通過一個平等的態(tài)度去溝通。長期的學習壓力也會使得學生沒有自由,產生想要逃離的想法,當學生想通過網絡游戲或網絡交友聊天的方式來減壓時,可能一些不良內容會趁虛而入,當再次遭到長輩的說教時會使得學生產生更嚴重的逆反心理,甚至帶來惡性循環(huán)。
2.4沉迷網絡。
互聯(lián)網是新時代最偉大的技術應用,它在帶來便捷信息資源的同時也帶來一些不良的影響。每個學校都會存在網絡游戲上癮的學生,這也是高校工作者的.難題。學生迷戀網絡會使其遭受巨大的身心健康損傷,通過大量占據(jù)學生的時間精力來嚴重影響其學習與生活。大學生網絡成癮的原因在于他們樂于接觸新鮮事物且自制力較差。有一部分學生認為網絡可以令其找到自我,得到成功的快感。同時學生的網絡成癮也因家長、學;蚱渌鐣M織監(jiān)督不力而導致。缺乏規(guī)范經營的網吧為大學生網癮開了綠燈,網吧由于利益驅使不限制學生上網的時間;學校為學生提供上網服務功能的本意是希望學生能通過網絡查找學習資源,但也令自制力薄弱的學生沉迷于網絡中;家長要加強與學生的溝通,對孩子進行平等的教育。最關鍵的還是要讓學生自身認識到網絡利弊,理性利用網絡資源,學會用現(xiàn)代化信息技術為自身未來就業(yè)服務。
3.解決大學生心理問題的對策
3.1相關部門給予統(tǒng)一政策指導。
我國相關部門應當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給予足夠的重視,國家教育部辦公廳頒發(fā)了《普通高等學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實施綱要》,以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素質為要求,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地發(fā)展。相關部門應按照大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針對性地開展心理輔導與咨詢服務活動,幫助學生正確處理不良心態(tài)帶來的心理問題。同時這些措施的制定也不能只停留在表面,更要將這些政策落到實處,讓學生的思想更加蓬勃向上地發(fā)展。
3.2提高高校工作者的心理指導能力。
要改善大學生的不良心理問題,最重要的是要提高高校工作者的心理指導能力。目前許多高校工作者也是剛畢業(yè)不久的學生,他們需要通過不斷地實踐與學習來增強自身心理素質。高校工作者還應該主動學習一些實用的心理咨詢來為有心理疑惑的學生排憂解難。實際上大部分學生是深深的信任老師并渴望老師的關懷。若老師能充分發(fā)揮自身魅力、積極面對工作,也能獲得學生較高的信任度。3.3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與心理咨詢服務。學校還應為大學生開設關于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與心理咨詢服務,針對性地為學生講述心理健康知識,加強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指導,指導學生樹立正確的社會價值觀及積極健康的心理素質。老師不能只一味講授課本概念,更要用實際案例分析,多渠道多角度地分析教學。同時學校還可以邀請有社會影響力的老師或學生應用現(xiàn)實案例來引導教育學生。
4.結論
通過以上分析發(fā)現(xiàn),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通過加強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奠定良好的前提條件。在此基礎上,相關部門給予統(tǒng)一政策指導,提高高校工作者的心理指導能力有利于改善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態(tài)。
參考文獻:
[1]黃浩勛.試論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現(xiàn)狀、問題及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xx,11:33-34.
[2]唐丹.淺談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J].考試周刊,20xx,23:25.
[3]鄭斌.論述心理咨詢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考試與評價,20xx,01:106-107.
[4]李倩.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分析[J].課程教育研究,20xx,03:200.
[5]劉春景.互聯(lián)網環(huán)境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J].高考,20xx,02:12.
[6]賈志平.探究輔導員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xx,07:120.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 篇11
醫(yī)學院校藥學大學生心理健康調查
大學生是承載社會與家長期望的群體,現(xiàn)代大學生尤其是醫(yī)藥院校大學生面臨著繁重的課業(yè)學習壓力、激烈的社會競爭壓力和緊張的醫(yī)患關系壓力,這一切都不同程度地加重了醫(yī)學生的心理負荷,使其出現(xiàn)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醫(yī)藥院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僅關系到個人的利益,還對其醫(yī)療、藥學服務乃至病人的安危有重大的影響。因此,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從專任教師的角度提出并分析我院藥學專業(y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途徑,以提高對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針對性,進而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調查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和基本信息
隨機抽取我院藥學專業(yè)180人進行問卷調查,其中一年級、二年級、三年級各60人。發(fā)放問卷180份,收回有效問卷17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4.4%。在有效的170份樣本中,城市人口39人,占22.9%,農村人口131人,占77.1%;獨生子女68人,占40.0%,非獨生子女102人,占60.0%;單親家庭的大學生為16人,占9.4%,非單親家庭的大學生154人,占90.6%。
1.2調查工具和方法
從學習任務、學習態(tài)度、生活態(tài)度、人際關系、作息時間等可能影響大學生心理狀況的幾個因素設計調查問題,進行分類匯總。以班級為單位,由各班班長配合給予統(tǒng)一指導語,利用學生自習時間集體施測。
2結果與討論
調查結果顯示,在170份有效調查問卷中,心理問題多表現(xiàn)為抑郁、焦慮和強迫癥狀。輕度和中度心理障礙的藥學專業(yè)大學生僅占24.1%,重度心理問題的大學生尚未在樣本中出現(xiàn)。雷思非等[1]對陜西省980名醫(yī)學本科生的心理調查結果顯示,抑郁者867人,其中中度抑郁656人,占75.66%,重度抑郁25人,占2.88%。王斐然等[2]報道了醫(yī)學生中有輕度及以上心身癥狀的人數(shù)比例較高(占54.94%),有中度及以上心身癥狀的人數(shù)占11.70%。本文調查結果表明我校藥學專業(yè)大學生心理健康總體水平高于其他文獻報道,這可能和樣本量偏少有一定的關系。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別上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男生存在心理問題的比例要高于女生,尤其是一年級和三年級的男生。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可能是低年級和高年級都面臨著不同程度和種類的壓力,在低年級男生中,每天在網絡上花費3小時以上打游戲或聊天娛樂的學生比例較高,達到25.3%,他們向往虛擬世界,不愿學習或與別人交流,造成一定的心理問題;高年級的男生可能受到雙重的學業(yè)和就業(yè)壓力的影響,造成輕度心理障礙。在家庭結構關系方面,獨生子女心理健康的總體狀況略差于非獨生子女(P;0.05),這可能是因為獨生子女長期處于父母長輩的保護和溺愛中,缺乏獨立性,一旦離開父母,往往在人際交往中存在一定的問題。
3提高醫(yī)學院校藥學專業(yè)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途徑
3.1專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重要的專業(yè)學習和心理健康
引導作用學習壓力大是造成醫(yī)學院校大學生心理問題的主要因素之一,提高學習興趣,挖掘有效的學習方法,則有利于緩解大學生的學習壓力,提高藥學專業(yè)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課堂教學是專任教師參與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渠道[3]。專任教師在教學中不僅是傳道授業(yè)解惑者,更是學生良好行為和正確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引導者。一方面,大學專任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和科研水平普遍較高,專任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豐富教學內容、探討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使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從而提高學生學習專業(yè)知識的'興趣;另一方面,專任教師可利用學生對教師的尊敬和信任,在教授專業(yè)知識的同時,進行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言傳身教,引導大學生正確處理認知、情感等方面的問題,在教學中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的心理問題,及時溝通,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3.2輔導員在大學生課余生活中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
大學生過度地在網絡上聊天、交友、玩游戲,容易對網絡產生依賴,更嚴重的會導致網絡成癮,引發(fā)心理疾病。輔導員在大學生的課余生活中發(fā)揮著重要的監(jiān)管作用,在構建大學生心理成長支持系統(tǒng)方面不可或缺。輔導員在這一過程中要熟練運用心理危機干預方法,及時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糾正學生的心理問題,防止問題進一步惡化。此外,輔導員還可通過開展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并在各項活動中貫穿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幫助學生增強自信心、強化人際溝通技能,進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3家長在大學生心理成長過程中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家庭生活在大學生的成長中占很大的比重,大學生的家庭結構和關系是影響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父母拒絕、否認、過分干涉、懲罰、嚴厲的教養(yǎng)方式會影響子女心理健康發(fā)展[4]。父親在教養(yǎng)子女的過程中關心、理解有利于子女形成活潑、愉快和健談的心理特征,融洽的家庭關系對醫(yī)學生心理健康有積極的作用[2]。家長在大學生的心理成長過程中應創(chuàng)造愉快和諧的家庭關系,注意自己與其他家庭成員建立融洽的人際關系,以身作則。獨生子女家庭的家長應給予子女更大的成長空間,當子女在學習或人際交往中遇到挫折時,家長不要過分苛責,要采取科學的教育方法,避免心理問題的發(fā)生。綜上所述,提高醫(yī)學院校藥學專業(yè)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需要大學生自身積極配合,也需要專任教師、輔導員、家長運用科學的教育方式,共同努力,引導大學生心理健康成長。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相關文章:
(經典)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11-15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經典)08-06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05-15
(精選)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05-15
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經典]08-15
【精】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11-16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論文10-18
(精品)大學生心理健康論文08-09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論文05-15
關于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論文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