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被操天天被操综合网,亚洲黄色一区二区三区性色,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11,欧美zozo另类特级,www.黄片视频在线播放,啪啪网站永久免费看,特别一级a免费大片视频网站

現(xiàn)在位置:范文先生網>教學論文>音樂論文>音樂鑒賞的論文

音樂鑒賞的論文

時間:2024-07-26 18:37:14 音樂論文 我要投稿

音樂鑒賞的論文精選(15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論文吧,論文是我們對某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的文章。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yōu)秀的論文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音樂鑒賞的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音樂鑒賞的論文精選(15篇)

音樂鑒賞的論文1

  【摘要】

  當前新課改正在如火如茶地進行著,高中音樂教學也發(fā)生了較大的變革。音樂教育的目的并非只是為了培養(yǎng)音樂家,對于高中音樂教育來說,更多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操、藝術素養(yǎng)以及人品人格。音樂鑒賞是高中音樂教育中的主要內容及重點內容,通過高中音樂鑒賞課,可以充分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但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師生都并不重視音樂這門學科,因此對教學方法的研究也不深入。在當前新課改背景下,若想打造優(yōu)質高效的高中音樂鑒賞課,還需尋求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

  【關鍵詞】

  新課改;教學;高中音樂;音樂鑒賞課

  近年來,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新課程改革也加快了腳步。新課改要求素質教育要和知識教育兼行并重,而高中音樂課作為一門藝術類課程,正是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質的絕佳平臺。在高中音樂課中,音樂鑒賞課占據(jù)了大部分內容,它是高中音樂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操、藝術素養(yǎng)以及人品人格方面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打造優(yōu)質高效的高中音樂鑒賞課亦成為了新課改下高中音樂教師的.重點思考問題。以下筆者就結合高中音樂鑒賞課的實際來談談其教學策略。

  一、高中音樂鑒賞課的教學原則

 。ㄒ唬⿲徝涝瓌t

  音樂是一種藝術,藝術之美是無止境的。音樂既體現(xiàn)著自然之美,又傳承了思想之美。因此,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中,教師必須要遵循審美原則,將音樂當中“美”的元素充分體現(xiàn)出來。具體來說,教師應當善于提煉每一首音樂作品中的美感,然后在課堂上將之展示給學生,以使學生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感受到音樂的美,享受到傾聽音樂的美妙氛圍,從而提高審美能力。

  (二)文化原則

  藝術與文化是不分家的,音樂作為一種藝術,它同時也是文化的產物。音樂的形成伴隨著人類漫長的文化發(fā)展過程,無論是什么種類的音樂,其被創(chuàng)作出來都與一定的文化背景有關,而其發(fā)展和演變也是因文化背景的變遷。因此,在高中音樂鑒賞課教學中,教師必須要遵循文化原則,善于引導學生挖掘音樂背后的文化元素,使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學習和感悟相應的文化。

  二、打造優(yōu)質高效的高中音樂鑒賞課的策略

 。ㄒ唬┰诮虒W中融入多元文化

  當今時代,隨著國際交流越來越密切,文化交流也日益頻繁,F(xiàn)如今,多元文化已經滲透到了社會中各個領域當中,對高中音樂教育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多元文化為高中音樂鑒賞課注人了新的活力,它豐富了學生的音樂生活,開拓了學生的音樂視野,使學生足不出戶就可以了解到更多的世界音樂文化。多元文化是在世界各地及各族人民在自身的風土人情及民俗特色的基礎上通過不斷交流與融合而逐漸形成的,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中,教師首先要正確理解多元文化的內涵,明確其在教學中的作用,然后合理運用多元文化。我國高中音樂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音樂教育應在弘揚民族音樂的同時,讓學生學習、體驗及尊重、理解世界各地域及民族的音樂文化,從而樹立多元文化的價值觀念,更加珍惜國家的文化遺產。

  (二)采用比較式教學方法

  新課改提倡對知識的靈活掌握,而非只單純記憶。學生只有深層次地理解和把握了課堂教學內容,才能夠靈活運用知識。因此在高中音樂鑒賞課教學中,教師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方法來加深學生對于音樂作品內涵的理解。在這方面,采用比較式教學方法非常合適。所謂比較式教學方法,就是指通過對不同的音樂作品的題材及表現(xiàn)風格、表現(xiàn)手法等進行全面把握和比較,來形成對作品的深人理解。通過比較式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對各種相似或不同的風格和主題的音樂作品的認知,并使學生形成積極的思維方式,養(yǎng)成思考的習慣。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先將高中音樂教材中豐富的經典音樂作品進行適當分類,然后在課堂上根據(jù)教學需要選取其中的兩首或多首讓學生鑒賞分析,比較其中的相似點和不同點,總結各自的特點。

 。ㄈ┕膭詈鸵龑W生自主學習

  新課標要求教師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自主學習能力,高中音樂鑒賞課教學自然也不例外。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上,教師應當鼓勵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每個學生在欣賞完一首音樂作品后都可以暢所欲言表達自己的看法,因為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它與科學不同,它不像科學那樣只有一個唯一標準的定律,藝術中所蘊含的思想、價值及情感是沒有統(tǒng)一標準的,甚至不同的人懷著不同的心情、站在不同的角度去欣賞一首音樂作品,所悟得的感受都是各不相同的。教師只有鼓勵學生自主思考,才能夠使學生發(fā)現(xiàn)音樂中所蘊含的豐富內涵,而不是一味只跟著教師的思路走。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將學生進行合理分組,然后給每組分配一首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讓學生在小組內自主完成該作品的鑒賞任務,最后再每組派一個代表進行總結發(fā)言。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還鍛煉了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可謂一舉兩得之功。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音樂鑒賞課是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與音樂素養(yǎng)的一門課程,它影響著學生的綜合素質發(fā)展,因此必須要得到重視,并且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來打造優(yōu)質高效的高中音樂鑒賞課。

  參考文獻:

  [1]劉丹。淺談新課改下如何打造優(yōu)質高效的高中音樂鑒賞課口]。教育教學論壇,20xx(42):52一52—

  [2]陳琦。淺談新課改下如何打造優(yōu)質高效的高中音樂鑒賞課田。大眾文藝,20xx(23):232一232—

  作者:祝江燕單位:浙江省嶸州市黃澤中學

音樂鑒賞的論文2

  1、音樂美學與音樂藝術實踐

  1.1、音樂美學與音樂藝術實踐的聯(lián)系

  音樂美學是指以研究美、美感、創(chuàng)造美和美的規(guī)律為主要內容的美學學科。音樂美學涵蓋面較廣,研究內容復雜,在研究過程中需要運用人類在社會實踐中總結的經驗和在自然科學中取得的成果,從而進行對音樂藝術的深刻和精準綜合研究與高度概括。因此,我們可以得到,音樂美學的研究對象是音樂藝術實踐活動,音樂藝術實踐活動又是音樂美學得以建立和發(fā)展的物質基礎。通過對音樂藝術實踐活動的研究,才能得到音樂藝術的本質,把握音樂美學的精髓。反之,音樂美學史音樂藝術表演的基礎,在了解音樂美學理論的基礎上,才可以再藝術表演中自如發(fā)揮和創(chuàng)作,不斷吸收和創(chuàng)新,以到達將音樂藝術表演發(fā)揮到極致。

  1.2、音樂美學對音樂藝術實踐的意義

  出于音樂美學的重要性,音樂家也將其稱之為音樂哲學。它對每一位音樂人士都有極重要影響,無論是在演奏還是在欣賞過程中,音樂美學都有重要的現(xiàn)實和指導意義。在表演過程中,以下三點美學原理需要時刻遵循掌握:第一,表演上與原作品統(tǒng)一,再次創(chuàng)作要不得違背原作品本質含義。在表達自己對作品和對音樂美的理解的同時,一定要注意原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創(chuàng)作者的作品表達意圖。第二,音樂演奏風格在歷史背景下符合當代精神。在音樂表演時既要注意作品創(chuàng)作的歷史背景,又要結合自己所處的時代特點,用當代的視角來觀察歷史背景,精準完美的再現(xiàn)音樂作品。第三,藝術表現(xiàn)與表演技巧相結合。單純炫技卻忽略作品本質只會使藝術表演顯得空泛,而沒有精湛的表演技巧,也就意味著缺少將音樂作品完美演繹的基礎條件和表演手段。只有做到以上三點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音樂美感,提高表演技巧,使音樂表演能力愈加精湛。

  2、音樂美學與藝術實踐要點

  2.1、關于音樂基本規(guī)律的認識

  音樂教師學習音樂美學可以了解音樂的本質、內容、形式、形態(tài)等等,掌握音樂的各種方面,使我們音樂教師具有豐富的理論基礎。音樂教師除了全面掌握音樂本身的知識和規(guī)律外,還要有深厚的文化基礎知識,這就要求廣泛地涉獵與學科教學相關的知識,包括美學、哲學、文學、倫理學、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而學習音樂美學全部把它們納入其中。

  2.2、關于審美修養(yǎng)的提高

  音樂作為一門具有獨特藝術魅力和豐富精神內涵的藝術,無論從創(chuàng)作、表演還是鑒賞和研究的角度去把握和運用它都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良好音樂審美情趣的形成,在于對音樂藝術中存在的真、善、美與假、惡、丑的鑒別能力,即具有正確的審美判斷力。作為一名真正合格的音樂教師,在現(xiàn)實生活中應該善于識別,以自己高尚的審美情趣,去影響和教育學生。

  2.3、注重理論和實踐的結合

  學習理論的目的還是在于應用于實踐,指導實踐。在音樂美學的學習中,聯(lián)系實際主要指的是運用音樂美學的基本原理和原則,去指導自己的音樂實踐。其實音樂美學的本身就是實踐經驗的總結,其中凝結著前輩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上升到了理論認識的階段。因此,這就啟示我們在學習時,要注意讓學生結合自身具體情況,帶著實踐中遇到的問題,有創(chuàng)造性地進行學習,但是始終在正確理論的指導下進行。同時,又要使同學們對平時的感性認識加以分析,從而上升為理性認識,即對音樂規(guī)律的把握。

  2.4、遵從技術實踐的人文性以及發(fā)展性

  藝術實踐活動雖然具有重要人文價值,但是想要在更為廣泛的空間和層面上開展,就要與校園文化建設有效的結合在一起。學生通過參加校園文化活動,使得所學的音樂知識得以運用,這也是音樂專業(yè)教育工作的延展。學生在音樂節(jié)目的實際排練過程中,培養(yǎng)了自身的編排能力、交際能力及舞臺展現(xiàn)力等,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也得到極大的發(fā)揮,在親身的感受和體驗中全面提升自己的音樂專業(yè)素養(yǎng)。高校音樂專業(yè)課程的改革和建設需要根據(jù)社會發(fā)展對人才的需要而與時俱進。教學者通過藝術實踐活動可以總結出現(xiàn)階段的教學課程設置是否合理,教學內容是否跟得上社會發(fā)展的節(jié)奏及教學效果如何等。

  3、音樂美學在音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3.1、感受音樂美

  通過以聆聽音樂、表現(xiàn)音樂和創(chuàng)造音樂活動為主的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于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為音樂所表達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使音樂藝術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情智互補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發(fā)揮。課程標準特別強調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音樂表現(xiàn)、音樂欣賞和音樂創(chuàng)造能力,幫助學生樹立大膽表現(xiàn)音樂的自信心,在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及文化藝術素養(yǎng)的過程中,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教師可以精心布置音樂教室,營造一下歌唱環(huán)境,如在教室的周圍掛一些音樂家的畫像和一些樂器的圖片,黑板上畫一些跳動的音符,地上畫一些五線譜,在學生進入課堂前,還可以播放一些和本節(jié)課有關的音樂等等。通過營造音樂氛圍,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音樂美。

  3.2、欣賞音樂美

  感受與鑒賞是整個音樂學習活動的基礎,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也是表現(xiàn)與創(chuàng)造音樂美的基礎前提。良好的音樂感受能力與鑒賞能力的形成,對于豐富高中學生的情感,提高高中學生的素養(yǎng),增進身心健康,進行審美教育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在教學中應讓學生養(yǎng)成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營造鑒賞音樂的良好氛圍。為此,可鼓勵學生對所唱歌曲有獨立的感受與見解,幫助學生建立起音樂與人生的密切聯(lián)系,為終身學習和享受音樂奠定基礎。

  3.3、理解音樂美

  在音樂教學中,音樂為學生的想象提供了寬廣的空間,文學為學生表達情感提供了理論基礎。我們可以發(fā)揮學生的文學特長,讓他們把對音樂作品的感受寫下來。音樂既不能繪形,又不能確切地表達語意!读鹤!沸√崆賲f(xié)奏曲的愛情主題和封建勢力的主題,放到其他地方,前者可能表現(xiàn)春光或月夜景色,后者可能表現(xiàn)正義和力量的象征。貝多芬的《第三交響曲》開始是獻給拿破侖,拿破侖當皇帝,貝多芬一氣之下改為《英雄交響曲》,音符分毫沒變,照樣流芳百世,被人喜歡。遐想又是順理成章,無可非議。又如《馬賽曲》被柴可夫斯基用到《1812》交響曲里,以馬賽曲和俄國國歌作為兩個對抗的主題音樂形象,后來俄國國歌成了《伊萬·蘇薩寧》中的恩格斯和列寧對貝多芬的音樂就有很高的鑒賞能力,并對音樂中蘊含深刻哲理予以很高的評價。

  總言之,音樂美學作為音樂理論的基礎學科,對音樂表演有著非常重要的現(xiàn)實作用。進入21世紀以來,音樂美學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成果,音樂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實踐,隨著現(xiàn)代音樂美學研究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音樂技術實踐的關注也越來越多,對音樂美學的研究不但豐富了技術實踐的內涵,而且在人們的生活中也提高了人們對音樂的審美,對于音樂藝術來講更具有一種現(xiàn)實意義。因此必須得到我們的重視發(fā)展。

音樂鑒賞的論文3

  幼兒時期,孩子們的想象力較豐富,對任何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和新鮮感,音樂的魅力是巨大的,不僅能給孩子帶來快樂,又能影響孩子的智力發(fā)展,那么作為幼兒音樂的研究者及教育者,我們又如何提高幼兒音樂鑒賞能力呢?

  一、幼兒的心理特點及對音樂的認知

  一般3至6歲的兒童,我們稱之為幼兒。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詞匯量不斷增多,已經能夠較完整的用語言來表達自己的意思。他們常常對未知的新鮮事物感興趣,對生動、形象的具體事物較為敏感。同時,幼兒的記憶是很隨意的,對于他們感興趣的事物往往會記的很清楚,而在這個階段,他們的想象力是最豐富的,常常天馬行空,甚至夸張、毫無邏輯,不受任何思維定勢的限制。幼兒的情感也是反復無常的,易激動,易變化,不穩(wěn)定。作為父母,或者教師,為了孩子們能夠在幼兒時期健康快樂的成長,能夠建立積極樂觀的人格,我們應該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為他們營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引導他們學會欣賞、學會想象。音樂恰恰能夠給他們制造一個遐想的空間,對于幼兒的智力發(fā)展起到了一個很好的啟發(fā)作用。

  同一年齡階段不同的幼兒對音樂的感知是不同的`,有的小朋友聽到音樂就會隨著音樂又蹦又跳,有的小朋友聽到音樂則會變得比平時安靜許多。這樣也間接的影射出了他們的性格特點和對音樂的不同感受。

  父母對自己的孩子在胎兒時期就進行音樂教育,無非是想利用音樂來影響孩子,使他們能夠身心健康。同時也不乏有些小小的期望,就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從小就培養(yǎng)音樂方面的興趣,長大后在音樂方面有所成就。而作為一名幼兒音樂研究者,筆者更多的是致力于幼兒身心更全面的發(fā)展。

  二、提高幼兒音樂鑒賞能力的方法

 。ㄒ唬┯星槿さ囊龑

  1、從聽覺感知音樂。接觸音樂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聽”,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音樂也是如此。尤其是幼兒接受抽象事物的能力還比較弱,而音樂所表達的都是摸不到看不到的東西,只給幼兒聽一遍就想讓他們理解其中的意思,那是不可能的,只有反復傾聽,同時在教育者有意識的引導下,幼兒才能慢慢的體會所聽到的音樂。我們可以在每次音樂課開始時,都讓幼兒一起聽或者唱一首兒童歌曲,如《我有一頭小毛驢》,在第一次聽的時候不要告訴他們歌曲的含義,讓大家隨著歌詞內容想象一下,聽完后由小朋友講述自己聽后的感覺;再由老師進行正確的引導講解。在放第二遍的時候大家就會隨著老師的講解聽歌曲,這樣很快就能進入歌曲中,有的小朋友會情不自禁的跟著唱出來,甚至有的還會手舞足蹈的一起蹦蹦跳跳,想象著自己正騎著一頭小毛驢,快樂的模仿歌曲中的內容。這樣一來,不僅幼兒充分的了解、感知了他們聽到的音樂,也從中得到了快樂。

  2、從視覺感受音樂;貧w音樂藝術,筆者認為應多讓幼兒聽音樂會,看歌舞劇等藝術節(jié)目,增強幼兒對音樂的了解。從聽到的、感覺到的,孩子有他自己的看法,覺得這場音樂會是好還是壞,哪些歌曲好聽,哪些能聽懂。這就使他們初步形成了對音樂的鑒賞能力,增強了孩子對藝術的感性認識,增強音樂帶給幼兒的感染力。

  幼兒音樂常常表現(xiàn)的是一個個的小故事,孩子們雖然識字不多,但能讀懂圖片。所以,筆者根據(jù)自身經驗認為,在幼兒音樂課上為孩子們配備簡單的與所聽歌曲有關的圖片也是能夠提高幼兒對音樂的鑒賞能力的。例如:我們可以讓孩子邊聽《粉刷匠》邊看有關《粉刷匠》的圖片,如果有條件,視頻結合就更好了,再加上老師的講解,孩子們將會逐步提高自己對音樂的鑒賞能力。

  3、從肢體語言感受音樂。游戲是幼兒最樂于接受的方式,好動是幼兒的天性,把音樂溶于游戲或表演中,收到的效果常常盡如人意。例如:幼兒們在玩“丟手絹”游戲時,大家一起唱《丟手絹》,當手絹放在某個小朋友身后時,大家會不由自主的唱得更大聲,更興奮,完全把歌曲和游戲結合,在游戲中體驗音樂帶給大家的快樂。又如:在聽《一分錢》時,可以讓小朋友們跟著表演,在表演中體會歌詞的內容,欣賞音樂。

 。ǘ┣槿さ纳A

  在引導過后,孩子對音樂已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樣一來,我們就可以給孩子聽一些名著,如:《梁!、《二泉映月》、鋼琴曲之類的,讓孩子的思想得到升華。一點一點的傾聽,慢慢的體會,由兒歌到名著,孩子們的音樂欣賞水平會不斷提高,鑒賞能力也會隨之增強。

  三、結語

  作為一名幼兒音樂的研究者,我認為,針對兒童的心理特點,從“聽”、“看”、“做”等方面對兒童進行引導,全面發(fā)展,能夠更好的提高幼兒對音樂的鑒賞能力。同時加強與父母的交流與合作,從小就使孩子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培養(yǎng)孩子對生活的熱情和積極的態(tài)度。相信在我們的不斷努力、鉆研下,一定會使我們的孩子迎著燦爛的陽光健康成長。

音樂鑒賞的論文4

  音色,是指音的色彩。從主觀認識角度理解,是由于聲音變化使人產生如同色彩般豐富的聯(lián)想而引起不同層次的對比感受。從客觀角度理解,音色是由于起振物體和制動物體控制發(fā)音體的振動使其泛音產生不同組合而形成的聽覺變化。演奏手法不同會形成華麗、朦朧、如歌、顆粒般不同聽覺色彩效果。鋼琴的音色變化與彈奏的控制力緊密相連,也就是說任何一種不同的控制力都會做出不同的音色;反之,每一種音色必定要運用某種合理有度的控制力來完成。當我們欣賞鋼琴曲――舒曼的《夢幻曲》與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第三首》時,所獲得的感受是截然不同的,前者幽雅靜謐,使人迷茫遐思;后者激越鏗鏘,令人慷慨激昂。

  鋼琴的音色能描繪意境,渲染情緒,揭示韻味,塑造形象,不同情緒的樂曲所要求的音色也是截然不同的,或幽雅靜謐,使人迷茫遐思;或激越鏗鏘,令人慷慨激昂。如何獲得理想的音色,不但要了解和把握作品的風格特點,深刻領略作品內涵,同時要掌握正確的彈奏方法……意到形到,神情并茂。比如,我們初次聽到貝多芬《月光奏鳴曲》時,那緩緩流動的輕緩柔和的音色,令我們腦海升起靜謐的月光和緩緩飄動的浮云,對戀人的思念及對美好的憧憬這所有的意象都是由流動寧靜的音符帶給我們。猶如在一個神秘的月色之夜,沉思或懷念。又如欣賞《春江花月夜》在跳躍清脆的音色中,我們由衷地感受到:“在那暮鼓送走夕陽,兩岸青山疊翠,花枝弄影;水面波心蕩月,漿櫓添聲,山河如此多嬌!

  每位鋼琴演奏者都以自己獨特的感情體驗,把握著樂音的式樣之間的許多不同類型的關系,選擇有音樂潛在性的聲音類型,迎接著演奏音樂,而音樂在每個演奏者的感情世界中所激起的回響也迥然各異。音樂對于每個演奏者可能意味著完全不同的心弦和音。演奏者所感覺的就是發(fā)出來的聲音本身,而這個聲音就是演奏者彈奏動作經過鋼琴而發(fā)出來的。不斷提高技能水平和聽覺能力,從而領會到鋼琴演奏中音色美的真諦。不同時期、不同風格、不同意境的鋼琴音樂作品,甚至同一部作品在不同演奏家手中,即使速度、力度、技巧等因素相同,其表現(xiàn)的音色仍有所不同。音色可以說是詮釋和表現(xiàn)作品的最終載體。但在鋼琴演奏教學中,對鋼琴作品音色的感受和把握常常是一個重要卻又易被忽視的問題。若只是機械地演奏已經排列好的音符,這樣的音樂則毫無生命可言,是無法走進聽眾內心更不可能打動靈魂的。

  理想的音色對于闡述一部作品是如此重要也許很多人都明白,但在演奏時,我們往往容易陷入視譜、節(jié)奏、速度、熟練、背譜等問題之中,而無暇去顧及聲音的質量,這就是我們需要關注的問題。評價鋼琴演奏水平的高低,不僅僅在于看其手指跑動的有多快、彈奏力度有多大、個人在臺上的形象有多出眾,而關鍵在于能否駕馭好音色。鋼琴演奏音色的好壞,與很多因素有關,在這里我想談兩點:

  1.傾聽

  首先,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鋼琴演奏者必須具備敏銳的音樂聽覺能力,才能勝任鋼琴音樂的演奏要求。而自身的聽辨鑒賞能力對音色的優(yōu)劣起著重要的作用。在彈奏中,歌唱與聽覺是相互聯(lián)系的,演奏作品時。內心歌唱要有豐富的感情、動人的音色、自然的語調和語氣、連貫流暢的旋律線條、悠長的氣息及合理的吸吸。內心歌唱完美了,才能帶動鋼琴演奏,使其聲情并茂。音樂演奏中只有溶進了內心情感,音樂才有生命活力,彈出來的音色才會有靈性。演奏才能達到感人心者之目的。沒有歌唱、沒有呼吸、沒有表情的音樂是蒼白無力的音樂。而耳朵聆聽即是運用聽覺對音色進行鑒析,以修正不足,從而獲得正確的有情感的聲音。彈奏單旋律時要聽是否連貫清晰,彈奏和弦時,要聽發(fā)出的和聲是否響亮、整齊。如彈奏由陳培勛根據(jù)粵曲改編的鋼琴曲《平湖秋月》,前奏三十二分符的音流柔和地出現(xiàn),如微風拂過湖面,湖水輕起漣漪。在彈奏時除了強調旋律的歌唱性與觸鍵的良好感覺外,還要用耳朵仔細聆聽,否則很難彈出令人滿意的效果來。此外,右手旋律的波音是用來描繪水波的。是否彈得像水波聲,演奏者要連續(xù)不斷地用聽覺自我檢查,以至發(fā)出任何生硬和粗暴的聲音都會引起內心的反感。聽覺的訓練與激發(fā)內心歌唱是獲得理想音色的重要因素之一。這是一個長期訓練的過程。

  其次,開發(fā)內心聽覺。聽聲音與發(fā)出聲音是一種循環(huán)反應,愈是用心聽,愈能發(fā)出心里的聲音.對樂音獲得或宏或細或粗或精的不同感知層次。在鋼琴演奏上,聲音的準備并不只是身體上的,而是要演奏者如何去聆聽、感覺和思考,倘若只用情緒牽引演奏者去感覺聲音是不夠的,還要知道如何在身體上去準備聲音,在心理上去準備聲音。任何一個演奏者都必須具有對聲音“準備”有相當水準的能力,同時也能夠在不同的地點、不同的鋼琴上調整自己所需要達到的`要求。日積月累的聆聽計劃是為了培養(yǎng)將要演奏的作品內在風格上的可靠音響形象,內心音樂理解相對于重復練習有更大的重要性。

  2.分析

  克勞迪奧阿勞說過:“每個作曲家所需的音質都不相同。藝術家對每個作曲家要求的音質要處理正確!曇羰菫榻忉屒臃⻊盏。

  ”良好的音色能夠撥動人們的心弦,喚起潛藏于心中的某種情愫。多樣的音色在體現(xiàn)鋼琴音樂作品風格與特色方面,在展示不同音樂流派與不同鋼琴藝術特征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了解作品的風格,必須了解中、外音樂史,了解音樂發(fā)展史中各個時期各種流派、以及各個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背景、創(chuàng)作風格、創(chuàng)作思想的特點等等。

  在外國音樂發(fā)展史中,巴羅克時期鋼琴音樂結構嚴謹、典雅清秀、音色要求晶瑩透亮、明澈清純。其代表人物巴赫的作品被譽為音樂史上舊約全書的48首《平均律鋼琴曲集》中的前奏曲與賦格,要求主題突出。對其不同聲部、不同手指彈奏的聲音應做到既變化又統(tǒng)一。聲部間你追我趕、錯落有致,以形成不同旋律線條的流動與整體的和諧。古典主義時期鋼琴音樂以莫扎特的20首鋼琴奏鳴曲為例,要求聲音顆粒均勻、干凈明麗、象純凈的水晶、清澈的泉水。以表現(xiàn)其自然流暢、輕松典雅的氣質特點。而彈奏貝多芬的作品――被譽為音樂史上新約全書的32首鋼琴鳴曲時,音色應明亮輝煌、氣勢磅礴,他的作品具有交響化,有龐大的交響樂隊效果。浪漫樂派鋼琴音樂情真意切、起伏連綿,音色要求豐富多彩、層次精細。如肖邦的作品《夜曲》等要求聲音柔和綿長、優(yōu)美生動、以展示其細致入微、幽雅圣潔的藝術韻味。而李斯特的作品如《匈牙利狂想曲》則要求聲音輝煌雄渾、堅實明亮,以渲染其恢宏的氣勢,傾瀉其澎湃的激情。印象樂派鋼琴音樂特點注重意境的描繪、豐富而迅速的色彩變幻和音色對比。如德彪西的作品《月光》要求聲音迷離中不失圓潤,輕淡中不失柔和,以呈現(xiàn)寂靜的夜晚如銀的明月,整首樂曲要彈得朦朦朧朧。若隱若現(xiàn),仿佛進入到夢幻世界,F(xiàn)代樂派鋼琴音樂大多數(shù)節(jié)奏多變、和聲復雜、奏法獨特,音色要求或尖銳生硬、或暗淡模糊。巴托克的作品《野蠻的快板》則將鋼琴作為打擊樂器使用,只有狂暴猛烈的敲擊方可達到作品本身的風格與情緒的要求。

  中國鋼琴音樂自解放初期以來涌現(xiàn)出了許多優(yōu)秀的作曲家和鋼琴作品,其中不少成功之作系由民族器樂曲改編而來。彈奏時模仿民族樂器的獨特音色,表現(xiàn)中國音樂的民族神韻成為彈奏者必須著力注意的問題。彈奏儲望華根據(jù)華彥鈞的二胡曲改編的鋼琴曲《二泉映月》,要想到二胡的連綿柔和、曲調的幽柔、凄怨、憤懣。如泣如訴;彈奏王建中根據(jù)民間嗩吶曲改編的鋼琴曲《百鳥朝鳳》,則要想到嗩吶的粗獷嘹亮、熱烈歡快。彈奏運用民間音調改編或創(chuàng)作的鋼琴曲,必須展示東方音樂的民族特色與地方風味。如我國早期的鋼琴作品瞿維的《花鼓》,丁善德的兒童組曲中的《節(jié)日舞》,彈奏時要聯(lián)想到敲鑼打鼓、載歌載舞的熱烈場面;賀淥汀的《牧童短笛》,則應充分展示竹笛那明亮圓潤、怡然自得的歌唱。

  因此,要獲取理想的音色,還應正確理解和把握作品風格特點,深刻領略作品內涵,探索產生不同音色的關鍵性因素,這是獲得理想音色的重要前提和基礎。

  綜上所述,音樂是聽覺的藝術,認真的傾聽、深入的分析作品,是獲得良好音色的前提,世界著名鋼琴教育家享利古斯塔沃維奇涅高茲在他的名著《論鋼琴表演藝術》中寫道:“我毫不夸張,在我授課時,四分之三的勞動花在音色的探索上”。希望通過本文,給予鋼琴學習和愛好者更多有益的借鑒。

音樂鑒賞的論文5

  音樂鑒賞教學是音樂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在高中階段恢復音樂鑒賞課,對提高學生的音樂素質具有重大的現(xiàn)實意義和長遠的影響。它為青少年智力的全面發(fā)展,心靈的凈化,人格的完善,思想素質和文化素質的普遍提高,開辟出一片新的天地。那么,怎樣才能上好高中音樂鑒賞課呢?我的體會如下:

  一、不斷提高教師的音樂素養(yǎng)

  俗話說的好,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首先要有“流水”。作為一名音樂教師,不一定是音樂方面特殊人才,但是,必須全面掌握專業(yè)知識,有熟練的技能技巧。只有這樣,才能靈活駕馭課堂,開展其它音樂課外活動。音樂教師除對本專業(yè)的歌唱、演奏、舞蹈、指揮等技能,還有作曲知識、中外音樂史及重要音樂作品、作家等方面的音樂理論必須掌握外,對文學、歷史、美學、地理、哲學、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等諸方面的邊緣學科知識也要有所了解,音樂教師只有博學多才,教學時才能運用自如,才能改變那種迂腐陳舊、形式呆滯的課堂教學模式,喚起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啟迪學生的智慧,陶冶學生的高尚情操。因此,我們只有不斷地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才能真正勝任高中音樂鑒賞 課教學工作。

  二、巧妙運用音樂教育教學藝術

  高中音樂鑒賞課內容繁多,涉及到古今中外各種各樣的音樂作品,受閱歷和知識的制約,學生不可能對這些內容都很感興趣。他們往往是根據(jù)個人的興趣、愛好,對不同的樂曲采取不同的學習態(tài)度。喜歡的就抱積極的態(tài)度去欣賞;不喜歡的,就表現(xiàn)出厭煩情緒,以消極的態(tài)度去應付,不認真聽,不動腦想。簽于這種情形,在教學中,我就先從導語入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所謂導語是教師導入新課的語言,是課堂講課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俗語說:“良好的開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比如在教民歌部分時,課前就有聽到同學說民歌沒意思,土里土氣的,不喜歡聽,沒興趣欣賞。然而我在課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搜集資料,設計方法。上課一開始,我就出示了兩句樂譜:一句是《沂蒙山》的民歌,另一句是《十五的月亮》,先讓同學們視唱,并分析、比較它們的異同點,然后說明,《十五的月亮》是以山東民歌為基礎,演變加工而成的。這說明民歌是音樂創(chuàng)作的源泉,它在音樂創(chuàng)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隨后,教師提出要求,這節(jié)課要和大家一起來欣賞幾首民歌,這樣,同學們的興趣被調動起來,課則上得很順利。

  三、精心傳授音樂作品鑒賞方法

  音樂鑒賞僅僅停留在興趣階段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進一步深刻理解音樂作品的內涵,充分體驗作品所反映的情感,才能達到鑒賞的目的。這就是鑒賞音樂的三個階段:直覺(感官)鑒賞——感覺(情感)鑒賞——理智的鑒賞。不同體裁的音樂鑒賞的要求、方法也不同。

  1、對于歌曲的鑒賞:一般可以借助歌詞較直觀地理解歌曲內容,達到鑒賞的目的。對一些歌詞內涵較深或者寓意較朦朧的作品進行鑒賞,要求要有一定的文學及文化素養(yǎng)。而對于一些古代的、其他民族的、外國的藝術歌曲、歌劇、詠嘆調等作品的欣賞,除了必須具有一定的音樂素質之外,還要對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創(chuàng)作動機、民族習俗、作曲家的個人風格等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更好的`理解作品的內容。

  2、對器樂曲的鑒賞:對一些近代的、單一形象的輕音樂樂曲,可以根據(jù)標題的啟示,通過自己的聯(lián)想,去體會樂曲的內容和情緒。如:賀綠汀的鋼琴獨奏曲《牧童短笛》等。對于大型的器樂曲的理解,一般要了解作品產生的時代背景、作者情況,尤其是一些無標題音樂;對于一些大型的標題音樂作品,除了了解其時代背景之外,還可以根據(jù)樂曲的說明去理解、欣賞作品。如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作品是我國民間傳說梁祝的愛情故事為題材,借鑒民間器樂的表現(xiàn)手法,并以我國人民的欣賞習慣,根據(jù)情節(jié)的發(fā)展順序加以概括而創(chuàng)作成的。在鑒賞時,要求學生按照揭示的情節(jié)順序:“草橋結拜——同窗三載——共讀共玩——長亭惜別——逼婚——樓臺會——抗婚——縱身投墳——化蝶”靈活去理解鑒賞樂曲內容。

  四、借助多媒體音樂教學手段

  在教學中,主動借助有關圖片、幻燈、錄像、電腦進行教學,但必須強調“以聽為主,以看為輔”,以加深學生對作品內容的理解。在教學中還要注意將音樂知識講解與樂曲欣賞相結合。沒有一定的音樂知識,就不能很好地理解音樂所表現(xiàn)的內容,而孤立地講授音樂知識,學生會覺得枯燥無味,不容易記。因此,在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欣賞樂曲的同時應結合音樂知識的講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過教師引導,學生投入,在日常學習中積累知識,利用針對式鑒賞教學的方法,讓學生成為真正能聽得懂音樂的人,做音樂的“主人”。搞好高中音樂欣賞教學,任重而到遠。作為一名音樂教育工作者必須努力探求,在教法上不斷創(chuàng)新,為高中音樂鑒賞教學開創(chuàng)新的局面。

音樂鑒賞的論文6

  音樂美學作為一門基礎的理論學科,它有著獨特的、區(qū)別于其他理論學科的研究對象和研究領域,又因為它側重于音樂藝術基本規(guī)律的研究,具有抽象性、涵蓋性強,致使它在日益發(fā)展的當今時代不僅受到越來越多學者的關注,也被越來越多的音樂院校所重視。

  音樂美學中的基本問題很多,但最常見的關系是音樂的形式與內容、自律與他律、音響與感情、形態(tài)與風格、感性與理性這五對問題。音樂的形式與內容是這些基本問題中最重要也是最具爭議的一環(huán),它涉及了音樂美學中最本質的問題。要想對音樂美學進行探究,首先要對音樂的形式與內容的相關問題展開思考,這引發(fā)了國內外許多知名音樂美學研究者廣泛的關注與討論。西方近代自律論美學的代表漢斯立克認為“音樂的內容就是音樂運動的形式”[1]、“組成音樂作品并使之成為整體的樂音,就是音樂的內容”;斯特拉文斯基認為“音樂除了表現(xiàn)它自己之外什么也不表現(xiàn)”;我國當代美學家錢仁康先生則認為漢斯立克的所謂內容就是指形式,不是我們所說的內容。

  一、音樂的形式

  (一)音樂的形式基本問題

  音樂是通過有組織的樂音在時間上的流動來創(chuàng)造藝術形象,傳達思想感情,表現(xiàn)生活感受后的一種表現(xiàn)性時間藝術。[2]音樂在服務于內容需要的同時又要符合生活的客觀性及真實性,想要被大眾所接受還應滿足和符合聽眾的審美需求,音樂的形式源于客觀生活,不能脫離于客觀生活。音樂是通過多種表現(xiàn)手段組合運用所創(chuàng)造出的藝術形式,旋律的發(fā)展、和聲的色彩及功能進行、調式、力度、速度的變化、節(jié)奏節(jié)拍的變化等這些要素的組合、布局與發(fā)展都是音樂的形式。在音樂藝術中,形式美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沒有形式美,不僅不能吸引人關注藝術作品,也無法談及到更深層次的審美心得和藝術欣賞。

  音樂的形式是獨立的,但其獨立性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又是相對的,而非絕對,因此,我們要辯證的看待形式與內容之間的關系。形式雖要服從于內容,但也不是必須被動地服從內容的需要,當音樂的形式不夠完美且阻礙到內容的表現(xiàn)之時,形式也會對內容產生一定的反作用。當內容與形式發(fā)生矛盾時,首先應遵循形式服從于內容的原則,但在特殊情況需要時也可做出相應的調整以便更好地表達音樂。

  鋼琴曲《百鳥朝鳳》也運用了各種不同的技法試圖模仿出不同種類的鳥鳴聲,這種模仿生動且多層次的表現(xiàn)了百鳥齊鳴的熱鬧景象。關于音樂的模仿,早在《呂氏春秋·古樂》中就出現(xiàn)了我國最早的有關音樂模仿的記載,“以之阮渝之下,聽鳳凰之鳴,以致十二律。”“帝顓頊好其音,乃令飛龍作樂,效八風之音!盵3]這足以說明音樂是可以表現(xiàn)和模仿自然界中的任何聲音的。我國著名小提琴協(xié)奏曲《梁祝》在樂器的選擇上也符合了樂器本身的音色特點,用小提琴象征祝英臺,因為小提琴的音色適合表現(xiàn)出中國女性的柔美;而用大提琴象征梁山伯,則是由于大提琴的音色最能形象展現(xiàn)出男性的特點。

  (二)音樂形式的基本要素及組織手段

  在音樂形式的基本要素中以表情和音色這兩個要素的形成最為抽象。音樂的表情是進一步反映音樂形式的最直觀的因素,它可通過改變音響的強弱、高低、快慢、長短來提高音樂情感表達的自由性及靈活性。在音樂的創(chuàng)作中,當旋律的表現(xiàn)不足以表達作曲家對音樂情感的表達時,他們通常會借助表情來闡述;對于音色的運用選擇是作曲家們在創(chuàng)作時考慮的首要問題,音色運用的妥當與否,直接與音樂展現(xiàn)出的美否以及表達出什么意境相關聯(lián)。有時為了表達出特殊的音響效果,作曲家還會做一些大膽的嘗試。在交響樂的創(chuàng)作中,音色的組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為了音樂表現(xiàn)的需要作曲家們會加入某單一樂器或某組樂器以突出、強調某種音色,又或者為了營造出一種特殊的音響效果而將極不融合的某兩種、某兩組或者更多的樂器組合在一起,以渲染出音樂尖銳的矛盾與沖突。

  每一種組織手段中都包含了一種或幾種音樂形式的基本要素,各組織手段必須在符合事物客觀性的基礎上對基本要素進行加工,不同的組織手段造就不同的音樂形式。音樂形式的各個基本要素(節(jié)奏、節(jié)拍、旋律……)若無有序的'組織手段(配器、復調……)加以組合羅列,將無法體現(xiàn)出音樂形式的結構特征,就無法形成音樂形式的一般規(guī)律,也就不會產生“曲式”及“曲式結構”。

  二、音樂的內容

  (一)音樂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

  1、音樂直接表現(xiàn)人的情感。音樂是時間的藝術,即使過去許多年,但其音樂作品中作曲家想要表達的情感和精神卻還能使聽眾將其聽到的音樂與自己曾經經歷過的事情聯(lián)系在一起,在一定的心理基礎之上,引起聽眾的情感共鳴。

  音樂雖不能用語言表達明確的思想,但是卻能通過音響和旋律最強烈、最細膩、最直接的表達和傳達出人們內心世界的真實情感。密集厚實的音響通常是為了展現(xiàn)強烈的情感,而稀疏單薄的音響則營造出一種淡淡的感情,輕輕地訴說。在旋律創(chuàng)作中,作曲家一般運用窄幅曲線型旋律表達一種安靜的、內在沉思般的情感,寬幅曲線型旋律則善于表現(xiàn)悲壯的、寬廣的、具有英雄氣概的音樂情緒。[4]舞劇《白毛女》中作曲家運用了一條在五聲音階基礎上附加造成半音傾向音(助音)的旋律表現(xiàn)了一種絕望、悲憤的情緒。

  2、音樂的內容間接反映作曲家當時的生活狀況和思想意識狀況。音樂的表達雖然不如文字那樣直接易懂,也不如繪畫那樣即使過去幾百年,只要畫作還在,就能將畫家想要展現(xiàn)的意境完美的展現(xiàn)給觀眾。但是音樂卻能通過音樂中情感的流露間接反映出這種情感所處的時代背景、作曲家的生活狀況和其當時的思想狀況的變化。如貝多芬晚期音樂作品降A大調鋼琴奏鳴曲(op.110)較前期和中期的作品就有很大的變化,這是由于貝多芬后期的創(chuàng)作受到了當時的社會背景和文化思潮以及他自身生活狀況、健康狀況、人生觀世界觀的影響,開始加強對內心情感的描摹、剖析內心深處的靈魂。當貝多芬領悟到必須用抗爭來與現(xiàn)實、與命運相博以換取一切美好,并將自己對人生的思考和感受融入到奏鳴曲中時,他作品深刻的哲理性就慢慢顯現(xiàn)了。

  (二)音樂中非音樂性和音樂性的內容

  人類情感和音樂之間的關系一直作為一種藝術表現(xiàn)受到各個時代音樂理論家的關注,而音樂中音樂與非音樂的內容都與人的情感有著極其密切的聯(lián)系。就如嵇康《聲無哀樂論》中的“聲本無哀樂,是人的內心有了哀樂才覺得音樂有了情感”的美學思想一樣,音樂之所以被人們認為擅長表達情感,是因為音樂的基本內容基本上是人內心的真實寫照、全部的精神世界。音樂只是通過音響的變化和速度、力度的變化、音色的變化等表現(xiàn)出來,使得聽眾以之與自己的種種經歷結合起來獲得精神上及情感上的共鳴。

  音樂中非音樂性的內容主要指不是通過音響自身邏輯所體現(xiàn)出來的內容直接感知到的、不包含于音響中但卻能由音樂提供的、必須借助其他手段加以輔助通過主觀想象實現(xiàn)的內容,它具有主觀性,帶有自身主觀色彩。美國著名的現(xiàn)代作曲家羅奇伯格創(chuàng)作的《魔幻劇場音樂》,全曲共有三幕,每一幕的開頭作曲家都附上了一段文字說明,整首交響樂的內部也有不少說明。如此,可幫助讀譜者或聽眾通過參考作品中的標題和文字說明來更好的理解作品想要表達的意境和作曲家的創(chuàng)作意圖。

  音樂中音樂性的內容主要指不借助其他手段加以表達和說明,不帶有自身主觀色彩的、直覺的、不通過主觀想象實現(xiàn)的,是直接通過音樂的內容直接感知到的成分,它具有客觀性。貝多芬《命運交響曲》運用一個八分休止、三個八分音符和一個二分音符構成的主題動機(命運動機)直接給聽眾一種命運在敲門之感;鄭路、馬洪業(yè)創(chuàng)作的《北京喜訊到邊寨》的主題旋律1則由窄幅型旋律與敲鼓似的節(jié)奏共同構成,營造出“喜慶鑼鼓”敲響的歡快場景。

  音樂的形式與內容雖是彼此獨立的兩個個體,但二者之間密不可分,共同構成音樂的美,它們具有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通常,音樂的形式要服從于音樂的內容,但根據(jù)音樂發(fā)展、內容、情感和作曲家想要營造的意境的需要,音樂的內容在一定程度上也可成為次要因素,做出適當?shù)恼{整與讓步。一個作品如果沒有音樂的形式只有音樂的內容,它是單調的,音樂也無法被充分的表現(xiàn)出來;但若只有音樂的形式而沒有音樂的內容,那音樂將會變得空洞無力、毫無情感可言。在音樂的創(chuàng)作中,要想獲得最高層次的美必須很好地協(xié)調二者之間的關系,它們應該相互平衡,同時存在,且不可分割。

音樂鑒賞的論文7

  摘 要:以往的高中音樂鑒賞課程往往都會忽略通俗音樂,然而通俗音樂作為音樂形式的一種,而且通俗音樂往往聚集了更多的群眾文化和群眾藝術。如果將通俗音樂引入高中音樂鑒賞課程可以讓學生了解更多元化的音樂,同時對于提高高中生鑒賞音樂的積極性也有很大幫助。

  關鍵詞:音樂鑒賞;通俗音樂;高中

  通俗音樂是廣受大眾喜愛的音樂形式的一種,通俗音樂除了流行音樂之外,還包括搖滾樂、爵士樂等。由于通俗音樂的旋律朗朗上口,結構較為簡單,通俗音樂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率也更高,也更受年輕人喜歡。很多的高中生對通俗音樂也有很大的興趣,而且相當部分的高中生支持將高中音樂鑒賞課程引入通俗音樂,由此可見通俗音樂的魅力。

  一、通俗音樂進入高中音樂鑒賞課的意義

  大部分的古典音樂,高中生難以完全接受,理解古典音樂仍存在一定的困難,而對于通俗音樂,高中生接觸得更多,而且很多通俗音樂是與時代共同發(fā)展的,反應了特定時期的.特定意義,可以寄托更多大眾的情感。高中生處在感情豐富的階段,很多高中生喜歡的歌曲都屬于通俗音樂,通俗音樂雖有“俗”一字,但是優(yōu)秀的通俗音樂其實并不粗俗或者俗套,其中蘊含的內涵并不亞于傳統(tǒng)的古典音樂。而且從音樂本身的審美來看,優(yōu)秀的通俗音樂旋律優(yōu)美,情感深切,能夠傳遞給聽者更加直接的感受,容易讓人產生共鳴,在聆聽通俗音樂之后,人往往會感到心情舒暢,情緒得到了排解,這對緩解高中生緊張繁忙的課程壓力升學壓力有很大的幫助。

  二、如何將通俗音樂融入高中音樂鑒賞課程之中

  對于通俗音樂的選擇要比其他的古典音樂、民樂更加慎重,因為通俗音樂的大眾化也就說明了音樂水平的參差不齊,音樂表現(xiàn)的情感有的粗俗有的高雅,因此在引入通俗音樂時也要特別注意通俗音樂的質量和旋律是否優(yōu)美動聽。例如湖南文藝出版社的《高中音樂鑒賞》里就有專門介紹一些優(yōu)秀的群眾音樂,如《綠葉對根的情意》《滾滾長江東逝水》等。這些優(yōu)秀的通俗音樂不僅不會讓人感覺到膚淺粗俗,反而會在這些群眾音樂中感受到很多人世間的美好感情。

  而音樂世界豐富多彩,應該讓學生全面接觸,既然通俗音樂是音樂體裁的一種,也廣受群眾喜愛,那它就有它存在的價值,將通俗音樂進入高中音樂鑒賞課程也可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更好地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

  參考文獻:

  施棟梁。如何引導中學生正確對待流行音樂[J]?萍夹畔ⅲ20xx(04)。

音樂鑒賞的論文8

  摘 要:音樂鑒賞課程旨在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審美能力,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是素質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部分。同時,也是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健康、和諧、全面發(fā)展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 審美能力;提升;音樂鑒賞;課程改革

  社會進步與科技發(fā)展,社會對人才的強烈需求促進了我國高等職業(yè)教育的蓬勃發(fā)展。就高等職業(yè)教育而言,僅有一技之長不代表成為一個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須具備一定的美學情趣,才能真正適應現(xiàn)代社會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共贏,共同進步的要求[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也進一步明確指出,音樂教育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對于陶冶情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文化素養(yǎng)與審美能力,增進身心健康,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音樂鑒賞課程旨在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的審美能力,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是素質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部分。同時,也是提高高職院校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健康、和諧、全面發(fā)展的有效途徑。通過音樂鑒賞課程的學習,能夠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音樂感知力、表現(xiàn)力以及創(chuàng)造力,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此外,還能提高學生思想道德修養(yǎng)、藝術文化修養(yǎng),活躍思維能力,增強分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推動身心全面健康發(fā)展。

  一、高職院校音樂教育現(xiàn)狀

  我國現(xiàn)行教育方針明確規(guī)定,學生需要在德、智、體、美、勞等方面全面健康地發(fā)展。但是目前,美育在我國教育體系當中的分量最輕,地位最弱,已經處于可有可無的`狀況。調查發(fā)現(xiàn),我國美育教育缺失現(xiàn)象嚴重,全國很多地區(qū)普遍存在藝術教育、美育教育城鄉(xiāng)發(fā)展不均衡的狀況,最為突出的表現(xiàn)是學校專職藝術教育教師短缺、對課程投入嚴重不足。對高職音樂教育中的教材研究、教學體系的研究以及藝術實踐的研究還處于一個探索階段[2]。就現(xiàn)階段狀況而言,在高職院校中,尤其是理工科的學生,邏輯思維較強,但是形象思維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相對較弱。這樣對于學生全面發(fā)展是極其不利的,通過音樂鑒賞教學可以改變這樣的現(xiàn)狀。

  二、我校音樂鑒賞教學的現(xiàn)狀及存在問題

  (一)教學手段單一,難以養(yǎng)成良好的欣賞習慣

  由于師資缺乏等客觀因素,我校音樂鑒賞教學采用大班教學模式,學生人數(shù)較多,專業(yè)結構較為復雜,通常沿用高校音樂專業(yè)的教學方法,注重音樂技能和音樂知識的傳授,注重音樂知識的系統(tǒng)性,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無法將自身的感情與想象投入到音樂中去,與音樂產生共鳴。師生之間的互動性也較差,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離“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立體性思維”的教學目標相去甚遠。

  (二)學生個體差異大,學習主動性不強

  高職院校的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有些學生接受過一些音樂教育,但有些學生從未上過音樂課,認為音樂就是唱歌,音樂的常識性的問題都沒有掌握,導致在音樂欣賞水平方面有所欠缺,課堂互動無法正常開展。

  (三)內容多,課程少,課程設置有待完善

  我校音樂鑒賞課程設置是16學時,但教學內容卻涵蓋了音樂基礎知識﹑中外器樂﹑聲樂作品欣賞﹑歌劇﹑舞劇﹑戲曲音樂等諸多內容。由于學時短,內容多,教學時只能采取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的方式,缺乏引導學生自我創(chuàng)新學習的環(huán)節(jié),導致學生對音樂的理解淺顯,更無從談及審美能力的提升,與高職素質教育的理念相背而馳。

  (四)硬件設施缺乏,政策支持有待加強

  學校資金投入不足,雖然設有音樂教室,但也只是在多媒體教室放置一架鋼琴,沒有專業(yè)的音樂欣賞設備,也沒有做隔音處理,限制了上課模式。

  三、音樂鑒賞課程改革思路

  通過問卷調查和座談,了解我校審美教育現(xiàn)存問題,并歸因分析、解決問題,采用“自主、表現(xiàn)、合作”的音樂教學模式,改革音樂鑒賞課程。

  (一)凸顯學生主體,教師主導

  以審美教育為核心,引導學生追求真、善、美的道德品質。建立新型師生關系,學生的參與以及視聽效果的渲染達到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的。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發(fā)展學生個性。根據(jù)學生的專業(yè)特點設計調整授課內容,讓學生主動參與,轉“聽”為“做”,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激發(fā)學生表現(xiàn)欲,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藝術鑒賞能力。

  (二)運用探究型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與團結協(xié)作能力

  營造和諧、愉快的教學氛圍,滲透審美教育。運用探究型學習方法是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學生嘗試解決問題的過程,來獲取知識、提升能力、形成價值觀的學習方式,強調對所學知識、技能有實際的運用。借鑒此方法讓學生對欣賞的音樂進行資料收集、討論、交流、表演,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多種方式結合專業(yè)特色從教學內容、結構上創(chuàng)新,創(chuàng)設良好氛圍,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音樂鑒賞的論文9

  一、從民族性欣賞中國民族音樂

  中國民族音樂是世界音樂界的一朵奇葩,是我國傳統(tǒng)音樂的精髓所在,是我們民族音樂的驕傲,這里面的精華就是“我國的民歌與歌舞,民族樂器和戲曲音樂”,我們用心感悟和聆聽就是里面的民族風和民族情,激發(fā)我們熱愛家鄉(xiāng),熱愛民族和熱愛國家的意識。像《遼闊的草原》、《牧歌》這種描繪大草原風光的長調民歌,音調嘹亮悠揚,節(jié)奏自由,在富有蒙古民族特色的曲調中,去展示草原的遼闊與富饒,牧民的寬廣胸懷,鑒賞過程當中,我們可以引入多媒體演示,在播放音樂的同時,去展示大草原遼闊與富饒的景色,給我們以視聽的美感享受,我們體會的感情就是一種熱愛故鄉(xiāng)和國家的遼闊胸襟,一種豪放的情感意識,給我們的價值觀就是用我們博大的胸懷去容納這個真善美的世界,同樣的道理,在南方民歌的鑒賞當中,我們離開那種豪放與質樸,走進一片細膩的煙霧繚繞,雨霧空濛的江南水鄉(xiāng),去感悟的就是一種委婉細膩的感情,這種感情存在與人民的愛情當中,存在于對大自然風光的贊美之中,我們在進行鑒賞的時候,需要去體會一種“欲抱琵琶半遮面”的含羞之情,走進南方民歌的內心世界,人民對幸福生活和自由愛情的渴望。

  二、從特色性欣賞中國民族音樂

  老師可以播放三段不同風格和類型的民歌讓學生欣賞,在優(yōu)美、動聽的音樂中激發(fā)學生學習中國民歌的興趣,接著以學生的興趣愛好出發(fā),讓學生根據(jù)音調特點、歌詞內容、節(jié)奏特點、音樂樂作用、演唱形式等特點,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內容與學習伙伴,自由組合學習小組,以小組匯報的形式進行學習交流,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yǎng)學生的協(xié)作學習能力。再通過民歌聽辯練習進行及時反饋,激發(fā)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讓學生根據(jù)中國民歌(蘇動號子、山歌、小調)的音樂特點創(chuàng)編節(jié)目。此外,在教程中,我們會接觸到《瀏陽河》與《沂蒙山小調》等具有民族曲風的旋律,這種民族風格的樂曲,能夠提升我們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培養(yǎng)我們樸實的民族感情,在欣賞的過程中,除了教師將歷史背景介紹給學生之外,還需要學生去進行自我的體會,在中國民族音樂的鑒賞當中,教師的音樂培養(yǎng)著重點應該由技術向藝術轉變,這是一個思想轉變和有效認知的過程,避免單一的理論知識背誦和記憶,避免枯燥的樂曲學習和訓練.再例如我們在學習歌曲《長城放歌》與民歌《長城謠》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介紹音樂的背景,特別是長城建成歷史等,這都是能夠幫助理解音樂主旨的,隨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讀譜,根據(jù)既有的歌曲音高與旋律編配,去進行視唱,這樣的目的就是將樂譜和樂理與節(jié)奏的知識,與讀譜的技能融合到一起,從而達到一種認知與感悟的雙重目的,教師這個時候可以給予學生一定的自我發(fā)揮空間,讓他們自己上臺來講解這首歌曲的`學習,包括樂理知識與節(jié)奏等,這樣學生就能夠將知識進一步深化與鞏固,提升自己的理解水平。

  三、在民樂中融入愛國情感與民族情感

  旋律當中去發(fā)現(xiàn)里面所要表達的內容和反應的社會事物與情感,這就是我們進行音樂鑒賞與評析的最高境界,而不僅僅是從耳邊劃過,避開世俗的一切喧囂,獨留一份音樂感悟的空間,在自己的靈魂深處去體會音樂所反映的情感,這就是我們需要達到的目標,在潛移默化當中去獲得一種情感的升華,提升我們的素養(yǎng)。在音樂的教程當中,民歌占據(jù)了很大的比例,還有一些革命曲子,像《奪豐收》和《送紅軍》等,這個音樂傾向是培養(yǎng)我們的愛國之情,學生在欣賞這類音樂的時候,需要將自我的情感融入其中,去切實體會,例如我們可以引進一些具有民族色彩風格的曲調去展開,,因為我們接觸的首先就是旋律,而民歌包含了我國的民族特色內容,風格各異,內容豐富多樣,旋律色彩鮮明,傳達著勞動人民的喜怒哀樂,表達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希望,我們體會民族情感,就要從南北方的民歌分別入手去感悟鑒賞,并且進行有效的融匯思考,使自己在民歌的欣賞與鑒賞過程當中,升華情感,思考感悟。在音樂欣賞之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參加音樂活動,到大自然中去,用心聆聽,感悟鑒賞音樂;以情傳唱,傳達個人共鳴,在實踐教學中,教師當將“知識、能力、情感”融為一體,達到綜合提升的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深入生活,到社會和大自然去,為學生音樂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打下基礎。。對于民族音樂的發(fā)展,是促進我國現(xiàn)代化音樂發(fā)展的重要思路,必須培養(yǎng)學生的濃厚興趣,進行有效的傳承與發(fā)展,獲得深刻的思考。

音樂鑒賞的論文10

  關鍵詞:音樂 歐洲 巴洛克 古典主義 歷史

  一、巴洛克時期

  巴洛克音樂的節(jié)奏特別強烈、活躍,短促而律動;旋律精致、跳躍且持續(xù)不斷;采用多旋律、復音音樂的復調法;作曲家普遍強調作品的情感起伏,以至于音樂的速度、力度變化在當時相當被看重;曲目的調性也從文藝復興時期單一而保守的教會調式發(fā)展為采用大小調形式。同時西洋管弦樂器也在巴洛克時期得到了迅速的發(fā)展,小提琴的出現(xiàn)、撥弦古鋼琴的成形都為巴洛克音樂提供了更豐富的表現(xiàn)力;其他樂器的發(fā)展也使得某些特定風格的巴洛克音樂其配器得以朝著多元化、大規(guī)模的方向發(fā)展。在這一時期,涌現(xiàn)出一大批杰出的作曲家,如巴赫、維瓦爾蒂和亨德爾等。他們創(chuàng)作了大量經典歌曲,這些作品不但反映了當時先進的思想,而且在聲樂寫作技巧上有許多可取之處,開啟了人們聲樂聽覺上的新感受。 17世紀中期在音樂風格方面采用的普遍分類,是教堂風格(如聲樂復調)、室內樂風格(如管風琴、古鋼琴等器樂體裁)、戲劇風格(如歌劇創(chuàng)作)這三類風格分類。由于器樂演奏技巧能力的提高,器樂音樂比以往具有更大幅度和豐富的情感表現(xiàn)。這甚至導致作曲在音樂創(chuàng)作構思中各種新的實踐和探索?偟膩碚f,巴洛克時期的音樂具有以下特點:

 。1)通奏低音支持旋律。這是巴洛克音樂的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它的運用構成了一種典型的巴洛克音樂織體。這是一種不同于文藝復興時期的復調織體的主調和聲織體。也就是說,它基本上是由旋律加和聲伴奏構成的。這種織體的突出之處在于:它強調的是兩端的聲部,即低音部和高音部這兩個基本的旋律線條。首先,它有一個獨立的低音聲部持續(xù)在整個作品中。其次,是一個位于上方的比較華麗和富于裝飾性的高音部。作曲家在創(chuàng)作中只寫出這兩個聲部,而中間的和聲聲部并不寫出,需要由演奏者用鍵盤樂器或其他可以演奏和弦的樂器即席演奏。為了提醒演奏者,作曲家通常在低音的上方、下方或旁邊標記相應的阿拉伯數(shù)字來對需要演奏的每個和弦加以指示。例如,在一個低音下方標記的數(shù)字是7,則說明演奏者應在這個和弦中包括這個低音上方的七度音。

 。2)聲樂與器樂并行發(fā)展,形成協(xié)奏風格。在巴洛克時期,聲樂和器樂是并行發(fā)展的。在聲樂領域中,最突出的新發(fā)展包括單聲歌曲,以及歌劇、清唱劇、康塔塔等新體裁的誕生。聲樂作品的戲劇性在不斷加強,作曲家追求更鮮明和更準確地用音樂表達歌詞中豐富的情感內容。而器樂從對聲樂作品的依賴中徹底地解放出來,作曲家開始為特定的樂器而寫作,大量的新曲目出現(xiàn)了,特別是純器樂的體裁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并形成了很多巴洛克器樂的音樂語言。在樂器制作方面,小提琴家族在這個時期形成,鋼琴在這個時期出現(xiàn)。此外,各種管樂器的制造也有了新的發(fā)展。這些發(fā)展使得巴洛克時期出現(xiàn)了典型的巴洛克室內樂和樂隊組合,造就了很多巴洛克時期名聞遐邇的演奏大師。

 。3)感情的表現(xiàn)性與戲劇性。巴洛克的`音樂家認為在感情上的極端超越是件了不起的事情,因此他們有意識的運用裝飾、強烈的對照來讓聽眾獲得真正感情上的沖突。巴洛克的音樂家用音樂體現(xiàn)歌詞中所表達的情感或精神狀態(tài),如憤怒、激動、宏偉、秀安、憂傷等。但是這并不是表達音樂家個人感情的,而是表現(xiàn)類型化的感情。為了這些情感的交流,逐漸出現(xiàn)了一套相對固定的手法,當時的人們逐漸認為各種音樂因素如音程、調式、調性節(jié)奏型等,都具有一種情感性。

 。4)調性和聲與對位的運用。巴洛克時期在對位上的變化是縱向思維引領橫向思維。在調性和聲體系中,和弦的關系是建立在對一個調性中心的趨向性上的。主和弦的根音決定了該調性的名稱。體系內的每個和弦都是獨立的實體,但是,它們之間卻有著一定的功能關系,特別是和主和弦之間。所有的和弦完全圍繞著主和弦,以及支持主和弦的另外兩個重要的和弦-屬和弦和下屬和弦組織起來,它們之間的功能關系得到強調,即使離調或轉調也不能動搖主調的地位。同時,復調對位在巴洛克時期并沒有完全消失,不少作家仍在沿用第一常規(guī)的手法創(chuàng)作無伴奏合唱和宗教作品,但是隨著通奏低音的運用,這些對位手法逐漸被納入了功能和聲進行的框架之中,形成了一種新的對位。

 。5)流暢的多聲部旋律。這一點在巴赫的音樂作品中得到最充分的說明,巴赫乃復調大師,作品浩如煙海,但他的作品絕不是純粹程式性的技巧炫耀。在他的作品中和聲與復調是那樣的平衡、和諧、富有理性,使得他的旋律總是那么生動流暢而又凝練穩(wěn)重,讓人驚嘆。

  (6)鮮明的強弱對比。巴洛克時期經濟、文化繁榮發(fā)展,人們處處感情夸張,事事講究氣派,追求矯飾、華麗。這些表現(xiàn)在音樂上就是音量強弱、大小起伏的對比。當時的作曲家們無時不在運用它,協(xié)奏音響效果對此事最充分的說明。在那些協(xié)奏曲中,常出現(xiàn)僅僅一名演奏手與整個交響樂隊的抗衡的現(xiàn)象。樂曲中首先是洪亮,然后會變得非常輕柔,之后又轉入洪亮,從而造成音響上的鮮明對比。

 。7)“裝飾風格”的運用。巴洛克是崇尚華麗裝飾的時期,表現(xiàn)在音樂上就是作曲家對顫音、波音的裝飾音的運用,他們對旋律的雕琢裝飾是那樣的醉心,充滿熱情,從“旋律大師”亨德爾的作品中可見一斑。原本十分簡潔的旋律,卻用各種各樣的音符來產生豐富的變化。拉莫、呂利是這樣效果應用的典型代表,裝飾音在他們的作品中有著教充分的的體現(xiàn)。在所有的巴洛克藝術 中裝飾手法都很突出。

 。8)兩種常規(guī)出現(xiàn)。第一種常規(guī),亦稱“古代風格”或“嚴謹風格”。第一種常規(guī)中音樂支配歌詞,只承認某種程度的不協(xié)和音,對二度、七度等音程都要嚴加限制。第二種常規(guī)是指某種新曲的作曲手法。在第二種常規(guī)中,歌詞支配音樂以擴展音樂的表現(xiàn)力,使音樂能夠更加好地表現(xiàn)歌詞的內容、強調感情的表達,對那些舊有的規(guī)則和限制進行大膽的突破。例如采用無準備的不協(xié)和的音或非正規(guī)的解決等。

  二、主要音樂家:

 。ㄒ唬、巴赫JOHN SEBASTIAN BACH(1685—1750)

  德國最偉大的作曲家、復調大師、管風琴家。其創(chuàng)作以復調手法為主,構思嚴密,情感內在,富于哲理性和邏輯性,并在德國民族音樂的基礎上,集十六世紀以來尼德蘭、意大利和法國等國之大成,是巴洛克音樂發(fā)展的頂峰。巴赫生前僅以管風琴演奏家著名,去世近百年后,其創(chuàng)作才得到應有的尊重。

  巴赫的作品對歐洲近代音樂的的發(fā)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為全人類音樂的進步和發(fā)展指明了寬廣的遠景,為世界古典音樂樹立了豐碑。因此,巴赫被稱為“西方音樂之父”。

  主要作品:

  1. 《平均律鋼琴曲集》

  2. 若干部宗教《受難曲》

  3. 六首大提琴無伴奏組曲

  4. 《d小調托卡塔與賦格》

  5. 勃蘭登堡協(xié)奏曲六首

  6. 二百多部宗教及世俗康塔塔

  7. b小調彌撒曲

  8. 《英國組曲》、《法國組曲》等

 。ǘ、喬治·弗里德里!ず嗟聽枺℅eorge Frideric Handel 1685-1759 )

  聞名的英籍德國作曲家。生于德國哈勒。師從管風琴家查豪學習作曲,后在教堂內任管風琴師及藝術指導。

  主要作品:

  1. 彌賽亞

  2. 參孫

  3. 提奧多拉

  4. 猶大.馬克白

  5. 復活

  6. 雷納爾多

  7. 朱里奧.凱撒

 。ㄈ、古典主義時期音樂風格特點:

  音樂的題材重大、崇尚理性、氣勢雄偉、邏輯性強、結構嚴謹、以主調和聲風格為主。 具體表現(xiàn):

 、 對稱美;古典主義追求的是一種基于理性基礎之上的對稱美。

 、 音樂內容;古典主義音樂偏向于用音樂來表現(xiàn)重大社會題材以及新興市民階層的生活風貌。

 、 器樂突出;古典主義時期,器樂已經完全獨立,成為音樂藝術中的一個獨立分支。

 、 主調音樂;音樂發(fā)展進入了從復調織體向主調織體轉變的過程。主調音樂蓬勃發(fā)展。

  三、代表人物:

 。ㄒ唬、弗朗茲·約瑟夫·海頓 (Franz Joseph Haydn,1732—1809)

  著名的奧地利作曲家,維也納古典樂派的最早期代表,被譽為“交響樂之父”。海頓的音樂之所以具有不朽的價值,因為它面向現(xiàn)實,面向人生,氣息清新,朝氣蓬勃,令人受到鼓舞;也因為它在作曲技術上奠定了歐洲古典時期的交響曲和室內樂的規(guī)范,從而形成了德奧音樂經久不衰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代表作品

  一百多首交響曲,其中的12首“倫敦交響曲”標志著海頓交響曲的最高成就。

  1. 《第四十五交響曲》(告別,1772)

  2. 《第九十四交響曲》(驚愕,1791)

  3. 八十余首弦樂四重奏

  4. 五十余首鋼琴奏鳴曲

  5. 二十余部協(xié)奏曲

  6. 清唱劇《創(chuàng)世紀》、《四季》

 。ǘ、莫扎特

  1、二十二部歌劇

  2、四十一部交響樂

  3、四十二部協(xié)奏曲

  4、一部安魂曲

 。ㄈ、路德維!し病へ惗喾遥↙udwig Van Beethoven,1770—1827)

  德國最偉大的音樂家之一,被尊稱為“樂圣” 代表作:

  1. 交響曲9首

  2. 鋼琴奏鳴曲32首

  3. 序曲3首

  4. 小提琴協(xié)奏曲1首

  5. 弦樂四重奏19首

  6. 小提琴奏鳴曲10首

  有人曾這樣比方,巴洛克音樂好比一個“少年”,它既不像幼兒那樣天真無知,也不可能像成人那樣具有成熟的魅力,他就是處于這樣一個比較尷尬又極具特色的時期,感情充滿起伏動蕩,但同時又不時地透露出它沉靜的一面,一切看起來似乎是那樣地不合規(guī)范,可有時那樣的新穎、獨特,令人陶醉。也許我們可以這樣說:正是由于它的這種不規(guī)則使得它變得美麗——那種與眾不同的別具風格的美麗。

  古典主義音樂的歷史文化背深厚,聲樂作品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多彩、旋律線條優(yōu)美、節(jié)奏多種多樣、裝飾音運用較多、曲式運用多樣化,注重結構,工整嚴謹。正是這些風格特征構成了古典聲樂的藝術美,給了后世莫大的聲樂藝術享受和啟示,開辟了聲樂創(chuàng)作藝術的新天地。

音樂鑒賞的論文11

  摘要: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對其進行欣賞可以滿足人們的需求。如何欣賞音樂,如何對音樂進行鑒賞是一項重要的、有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音樂內涵 欣賞 音樂鑒賞

  音樂是一種語言,音樂是古老的也是年輕的,是抽象的,無形之中引領我們,音樂散發(fā)的獨特地魅力吸引著我們,在飛速發(fā)展的時代里,音樂帶著朝氣發(fā)展前進。音樂是社會的清晰再現(xiàn),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提升,更加需要豐富的娛樂活動和文化活動。音樂作為一門藝術,音樂可以滿足其中的需求。如何欣賞音樂,如何對音樂進行鑒賞是一項重要的、有待解決的問題。

  音樂鑒賞簡單來說就是對音樂進行欣賞,并且在聽到音樂時產生的一系列聽覺情緒波動和情感體驗的實踐過程。有人覺得音樂是詩是畫,但是音樂并沒有實實在在的放在那里變成具體的詩畫,而是在時間的流動中,通過聲波的震動和有組織的音符傳達給聽眾。音樂所表現(xiàn)的很難與現(xiàn)實世界真實存在的事物聯(lián)系在一起,并不能一一對應,盡管音樂也是從現(xiàn)實生活獲取題材,但音樂表現(xiàn)的是更深一個層面,與人類情感情緒緊密相連,音樂可以表現(xiàn)快樂、悲傷、喜愛、厭惡等等,聽眾可以從中獲得美的體驗,精神的享受。德國偉大的音樂家貝多芬認為:音樂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學更高的啟示……誰能說透音樂的意義,便能超脫常人無以振拔的苦難。音樂音響是音樂結構過程中的最簡單的一步,而當音樂進行時所表現(xiàn)的情感內容和音樂精神,才是音樂結構過程里的核心體現(xiàn)。所以音樂的外部形式是音樂音響,內部形式是表達人類社會生活和內心思想情感。進行音樂鑒賞所針對的對象是音樂作品,音樂鑒賞是為了在聽音樂的過程中對音樂所表達的音樂意境和情緒情感進行感受和理解,為了獲得這種理解力就要求聽眾付出詳細的、特殊的思維運轉,需要聽眾能動的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活動,這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帶有鑒賞力的音樂思維活動。通過聽覺由淺及深,最后到達核心,從音樂結構的表層音響,進入音樂結構的情緒情感,從而正確的細膩的認識感受音樂作品。

  一、如何進行音樂鑒賞

  音樂作品的層次和音樂鑒賞的心理特征之間有相似的對應關系。音樂作品的結構層次的傳達過程是通過聲音音響、情緒情感、意念意境來完成;音樂鑒賞的心理特征的表現(xiàn)過程是通過對音響的感知、聽眾自身的感情體驗、能動性的想象聯(lián)想、聽眾自身的意識理解來完成。

  二、對音響的感知

  在聽到一個音樂作品以后需要分析這首音樂作品最基礎的內容,其中包括節(jié)奏節(jié)拍、音高、音色、強弱這些構成音樂的要素。聽眾如果不能分清節(jié)奏節(jié)拍,就不能判斷這首樂曲是小步舞曲的風格還是律動感很強的風格等等;如果不能聽辨作品是什么樂器的音色就不能欣賞多彩的音樂。所以音樂鑒賞需要這些基本的音樂要素的分辨,應該不斷提升音樂素養(yǎng)。

  三、對音樂整體性的感知

  鑒賞音樂的時候要感受作品的旋律、織體、音樂整體感等等。在音樂鑒賞的過程中如果了解了這幾項,并把旋律、織體、整體、結合在一起考慮,會發(fā)現(xiàn)作品中的美妙。通過這步可以使我們的欣賞節(jié)奏從單純的聽見音樂音響到聽到音樂的深層次核心部分。音樂的美不止體現(xiàn)在它的旋律,更多的體現(xiàn)在它釋放的情感,一部完整的作品凝聚了作曲家的`靈魂和精神。音樂鑒賞的過程其實就是欣賞著將自己人生經歷過的情感與音樂所釋放出的情感結合的過程,在欣賞過程中,欣賞著為了找到音樂的靈魂會在大腦中搜索自己與音樂情感的共鳴,當欣賞者自身的情感與音樂表達的情感吻合了以后,才是真正的音樂鑒賞。

  四、對音樂中的情感因素的感知

  音樂的鑒賞過程中獲得的情感會使欣賞者的人生感悟上升一個層次,使心靈暫時失落的人走過困境,音樂鑒賞的過程中會提高自身的高度和寬度,音樂鑒賞過程也是一個情感體驗的過程。進行音樂鑒賞需要有一個良好的審美素質和審美判斷能力,因為只有有了正確的判斷能力,才會進行正確的音樂鑒賞。豐富的音樂來源于人生百態(tài)和社會生活,然后這些人生百態(tài)和社會生活再次作為音樂創(chuàng)作的核心對象。所以作為欣賞者來說,所積累的人生閱歷越多,儲存的信息量越大,欣賞更容易理解音樂,更好地能與自己的情感結合,因此音樂鑒賞能力越強。相反的,假如欣賞者所經歷的事情少,人生閱歷稀少,想象力所涉及的范圍小,那他在進行音樂鑒賞的時候也會無從下手。所以自身的情感經歷是進行良好音樂鑒賞過程的主觀因素。

  音樂鑒賞過程中每個欣賞者的個人經歷、閱歷、情商高低不同,在欣賞同一首音樂作品使會產生不同的情感共鳴,會對同一首作品有不同的理解和想法。在鑒賞過程中,欣賞著感受體會到的感情會出現(xiàn)表現(xiàn)形態(tài)不同類型的差異,因為音樂鑒賞者的欣賞能力有高低之分,而且每個欣賞者是根據(jù)自己身邊發(fā)生的多種多樣的生活經驗,通過能動的加入自己的主觀感受,帶著專屬的主觀想法對音樂進行鑒賞,所以欣賞者與作曲家作曲時的感情體驗完全不一樣。但是這并不影響對音樂進行鑒賞,并且能使音樂鑒賞者的主觀能動性與音樂的情感更好地結合,更準確、細致入微地品出音樂作品中所包含的的感情內涵,這樣才能真正稱之為音樂鑒賞。

  五、如何提高音樂的鑒賞能力音樂鑒賞能力

  有計劃地、有選擇地、有針對性地多聆聽、學習和掌握一定的音樂必備知識,提高音樂鑒賞所具備的音樂素質;進行音樂實踐,音樂源于生活,是生活的特殊反映;有好的音樂鑒賞能力,對于音樂的理解有巨大的幫助,同時通過聆聽音樂,也能將音樂所傳達情感思想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提升自己的心靈高度。

  參考文獻:

  [1]趙晶.淺談高中音樂鑒賞課的音樂導入[J].學周刊B,20xx,(09).

  [2]張敬紅.淺談音樂鑒賞情感審美教學之我見[J].現(xiàn)代教育教研,20xx,(11).

  [3]李海霞.淺談音樂鑒賞教學的幾點認識[J].神州,20xx,(12).

  [4]賈麗.淺談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的有效方法[J].音樂時空,20xx,(03).

音樂鑒賞的論文12

  摘要:隨著社會教育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學生在學習方面的全面發(fā)展,而音樂的鑒賞能力對于學生的人文素質水平的高低是個重要的標志。本文分析了音樂鑒賞能力對于高中生的重要性,同時提出了提高學生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

  關鍵詞:高中音樂教學;鑒賞能力;培養(yǎng)策略

  音樂是世界上所有美妙聲音孕育出來的美好事物,音樂是溝通自然與人們心靈的一種工具。對于一名高中生來說,音樂有利于放松他們在緊張學習生活下緊繃的神經,有利于開發(fā)他們的智慧,更有利于提高他們的人格魅力和文化修養(yǎng)。在高中的音樂教育課上老師往往沒有目的性,不會啟發(fā)學生的興趣,更沒有通過教學來提高學生對音樂的鑒賞水平。學生擁有正確的鑒賞能力才能真正的去欣賞音樂,因此在高中的音樂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成為了重中之重。根據(jù)多年的經驗,下面是我個人對于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一些看法。

  1提高學生對音樂鑒賞的興趣

  興趣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是個重要的因素,想要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第一步就要提高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對于學習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旦學生對音樂學習產生里濃厚的興趣,那么接下來音樂課堂上的教學質量也會有效提高。想要摸清學生的音樂興趣,一定需要一次對學生的全方位的調查。通過調查的結果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比較喜歡欣賞通俗音樂和流行音樂,但是在對這些音樂的鑒賞過程中卻缺乏必要的基礎知識。就例如在學生聽到著名音樂時,雖然會感覺很熟悉,但是很少有人能說出音樂的名字以及音樂的作者。根據(jù)調查的情況,通俗音樂和流行歌曲對于高中學生具有特殊的魅力。因此教師在音樂教學上,要學會因勢利導,讓學生在你的引導下可以欣賞到好的通俗音樂。對此我建議,教師可以在每節(jié)音樂課快要結束的時候,播放自己挑選好的流行音樂作品,在陪同學生欣賞的同時,教師可以對挑選的作品進行簡單地講解,主要給學生講解一下作品的風格以及作品流行的原因。欣賞完這首流行音樂之后,立即把聽到的作品與音樂書上選取的名曲進行比較,通過比較來凸顯出名曲的魅力所在,同時悄無聲息的提高了學生的音樂鑒賞水平。

  2由易到難,逐步提高鑒賞能力

  對于音樂作品的鑒賞中也有難易之分,由于高中生的音樂鑒賞水平普遍很低,因此在教學的初期要從易于欣賞的聲樂開始。聲樂一般結構較為簡單,含有歌詞,并且聲樂的歌詞所要表達的人物情感與旋律要表達的比較相符。因此教學中先讓學生熟悉聲樂的鑒賞方式,隨后再逐漸的引導學生鑒賞器樂作品。在聲樂的鑒賞教學中,引導學生首先做到對作品背景和歌詞內涵全面了解。為了避免學生后期對器樂鑒賞中出現(xiàn)懵懵懂懂、茫然失措的情況,教師應該教導學生對音樂旋律特征熟練掌握,并且經常鍛煉學生在沒有歌詞的情況下對聲樂作品進行正確鑒賞。相較于聲樂,器樂獨奏曲目的主題較為單一化,曲式也不復雜。教師在教授器樂鑒賞的時候,相較于聲樂具有更佳的把握度。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對曲目形成的`初步印象情況,來確定是否要進入下一步,如果學生整體情況較好的話,教師便可以對曲目的內部結構,進行細致講解。隨時學生的鑒賞水平不斷的提高,鑒賞器樂獨奏曲可以逐步的變?yōu)殍b賞交響樂曲,當學生掌握這些時,學生個人便可以對音樂鑒賞的方式和規(guī)律特點熟練掌握,音樂鑒賞能力也會提升到較高水平。

  3音樂鑒賞應該與生活感受相互聯(lián)系

  在人生旅程中,一個人會有豐富的人生經歷和生活感受。一名高中生相對而言已經擁有一定的生活經歷了,學生在欣賞音樂作品時,雖然體會不到作者要表達的真正深度感受,但是學生已經可以感知到音樂作品要表達的表面情感。面對這樣情況,教學過程就會對老師有更高的要求,教師要正確引導學生欣賞音樂作品。意境是一個音樂作品的靈魂所在,教師在教授之前要對所講授的音樂作品意境熟練掌握,教師在讓學生欣賞名曲之前,一定要把名曲的創(chuàng)作背景介紹給學生,讓學生在欣賞音樂的同時,也要體會音樂包含的意境。生活是誕生真正藝術作品的源泉,真正的藝術都是源自生活的,教師應該教導學生明白這一道理。每一個經典作品的誕生,但是作者生活體驗和情感的真實流露。在欣賞作品的時候,學生的感情應該得到高度升華和凝結。高中生正處于一個感情豐富,思想敏銳的青春期階段。在音樂鑒賞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生活經歷,自身情感,以及自身思想感受等多個方面,對音樂作品進行個人鑒賞。如果學生能夠更優(yōu)秀一步,帶著感情去欣賞音樂作品,那么學生就能更好的掌握音樂欣賞的方式和方法。同時教師的教學質量也會得到大幅提高,教師可以輕松的完成教學任務。

  4通過音樂鑒賞課使得學生全面發(fā)展

  培養(yǎng)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是音樂鑒賞課的主要目的,通過教師的教導學生能夠成為具有一定音樂鑒賞能力的人才。但是音樂知識的講授,并不是音樂鑒賞課的唯一目的,學生通過音樂鑒賞課得到了個體全面發(fā)展才是最后的目的。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對音樂作品的評論,讓學生對音樂逐步形成自己的見解和看法。教師只要把音樂教育做到更好,學生得到全面發(fā)展,音樂的鑒賞水平肯定會得到提高。作為一個抽象的藝術,主觀性很強是音樂的特點,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通過正確的方法來引導學生學習,以此來提高學生的鑒賞能力。

  5總結

  音樂鑒賞是高中生不可缺少的一個技能素養(yǎng),其對高中生有很重要的意義,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音樂可以改變人的氣質,音樂可以啟迪人的心靈。因此改變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可以讓學生得到全面的發(fā)展,對學生的未來具有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郏保莞叱桑撘魳疯b賞能力培養(yǎng)探析[J].科學與財富,20xx,(6):68-68.

  [2]郭保鋼.淺談對高中音樂教學現(xiàn)狀的看法[J].新課程導學,20xx,(28):41.

  [3]朱玉蓮.談高中音樂教學中的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J].音樂大觀,20xx,(21):160-160.

音樂鑒賞的論文13

  摘要:本文談了音樂及大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談了我校提高大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一些舉措。對非藝術專業(yè)院校的音樂課程改革提出了淺顯的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 音樂 鑒賞能力培養(yǎng)

  音樂鑒賞能力是當代大學生必備的素質之一;是體現(xiàn)大學生綜合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我校為提高大學生的音樂修養(yǎng),開設了藝術、音樂鑒賞等方面的選修課程。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的開展也使更多學生更多的了解了音樂。但是根據(jù)對我校大學生最喜歡的音樂類型抽樣調查顯示,喜歡西方古典音樂的占12%;喜歡中國古典音樂的占15%;喜歡流行音樂的占73%,之所以喜歡古典音樂的學生比例較小,大多數(shù)學生反映聽不懂古典音樂,不知道如何了解和理解古典音樂,還有少數(shù)學生覺得古典音樂聽起來“都一個樣子”。這個調查讓我感到若想真正提高大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需要采取一些更加新穎的途徑和方式,來普及大學生的音樂基礎知識、加強音樂欣賞的常識教育。

  1 音樂具備的基本特點

  音樂是由客觀世界和人類審美活動創(chuàng)造出來的,不同時代、民族、國家、地區(qū)以及流派創(chuàng)造出的音樂都不相同,他們以各種形式、各種手段來表現(xiàn)不同內容、含義的音樂。音樂的主要特征分為:

  1。1 抒情性

  音樂是表現(xiàn)感情的藝術,感情是指人的喜怒哀樂等心理活動,是人對客觀事物認識過程產生的心理體驗。音樂最重要的內容是情感的表現(xiàn),是作者對世界的認識、對社會的看法和對生活情感的體驗。如貝多芬就因為非常熱愛大自然而寫出了《田園交響曲》這一美麗的樂章。

  音樂的抒情性在影視藝術中能夠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作用,它能使觀眾在不知不覺中沉浸在音樂和畫面共同創(chuàng)造的氛圍中。如:電影《勇敢的心》插曲就是為表現(xiàn)幽靜的田園景色而配置的牧歌風格的音樂;電視劇《鄉(xiāng)村愛情》的樂曲,就是為喜慶場面配置的歡樂而活躍的音樂;電影《辛德勒的名單》主題曲,就是為悲慘的場面配置的嗚咽而凄涼的音樂。

  1。2 時代性

  音樂的時代性是它又一重要特性。許多優(yōu)秀音樂作品都是作曲家對當時社會現(xiàn)實生活的深刻體會、認識和描寫。不同的時代產生不同的音樂,每個時代的音樂作品無不打上那個時代的烙印。如,我國三四十年代遭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和欺凌,音樂發(fā)出了全國人民不屈的怒吼和抗日的呼聲,《黃河大合唱》、《義勇軍進行曲》正是這一時代的代表作;目前我國正進入一個改革開放,經濟發(fā)展的新時期,家喻戶曉的《春天的故事》和《走進新時代》正是反映這一時代特色最典型的音樂作品。

  1。3 民族性

  音樂是沒有國界的語言,音樂所表現(xiàn)的情感是人類共通的。但由于各國的地理環(huán)境、人文背景、審美標準不同,音樂語言的差異也就很大,這些差異就是民族性差異。音樂的.民族性表現(xiàn)出一個民族千百年來逐步形成的審美習慣、審美趣味和審美理想。

  1。4 概括性

  音樂的概括性是由于音樂的不確定性決定的。音樂能抒發(fā)和表達一種情緒或感情以及外在環(huán)境的某些形象和狀態(tài),但不能像文字或繪畫那樣具體精確地描繪。音樂的描繪是一種概括性的表達,它可以使人產生極為豐富的遐想和意境,這是任何文學語言所不能代替的。音樂對世間萬物描寫的高度概括力主要由兩方面構成:一是模仿,二是引起人們的遐想。

  2 結合實際多渠道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能力

  幾年來,我校為提高大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主要采取以下一些做法:

 。1)每年聘請音樂方面的名人、名家、名校進校園開設講座、演出數(shù)場,通過講解、演奏和現(xiàn)場互動,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了解音樂,同時產生共鳴,引起興趣。

  (2)加強地方音樂的了解和宣傳,組織學生研究當?shù)匾魳贰?/p>

  因學校地處蘇州,為使學生學會欣賞本地區(qū)的音樂,學校經常聘請當?shù)赜忻睦デ⒃u彈表演藝術家來校講演。讓更多學生了解地方音樂,并學會如何欣賞這些音樂。

 。3)組織有藝術特長的學生成立各類樂團,委派有經驗的指導教師,排演經典的中外優(yōu)秀作品,如,室內樂團排練約翰·斯特勞斯的圓舞曲《藍色多瑙河》;民樂團排練《春江花月夜》;合唱團排練《黃河大合唱》等。每次演出都將作品的詳細介紹提前公布,讓學生了解作品的作者、含義和所處的時代背景。這樣學生就不會盲目的去聽音樂會,以入門者的角度去欣賞音樂會。

 。4)讓學生了解多元化的音樂,拓展視野提高欣賞能力。

  學校還通過廣播等形式對不同風格的音樂進行播放,在播放前進行詳細介紹,目的是讓學生可以深入了解作品,了解音樂風格。播放的音樂健康、廣泛,具有代表性,讓學生對各個時期的音樂作品有直觀的認識。如,中西方古典音樂,鄉(xiāng)村音樂,流行音樂,爵士音樂和戲曲等等。

  (5)重視音樂藝術社團的建設。

  在學校里音樂類學生社團也有很多,學校為這些社團成立了專門的音樂社團聯(lián)合會,加強社團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委派了長期固定的專業(yè)指導教師對社團活動進行指導,以提升活動的水平和質量;學校還結合質量工程和素質教育向這些社團下?lián)茏銐虻幕顒咏涃M。這樣就使得音樂社團的層次和影響力大大提高,吸引了更多學生的參與。為他們搭建了了解和學習音樂的平臺。

 。6)加強大學生的社區(qū)演出活動,讓大學生走出學校在一個更廣闊的平臺上表演,通過這樣的社區(qū)演出使大學生更能充分展示自我。也讓音樂藝術走進百姓的生活中,這些活動的參與使大學生對音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提高了大學生整體的音樂素質。

  3 對非音樂專業(yè)學生音樂鑒賞能力培養(yǎng)的設想

  音樂的鑒賞能力是當代大學生必須具備的素質之一,加強對非音樂專業(yè)學生音樂鑒賞能力的培養(yǎng)更是每個教育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對此本人有如下設想:

  首先應將音樂鑒賞課程納入學校的培養(yǎng)方案,開設必修課程,課程的學時至少應每學年34節(jié)課,每周兩節(jié)課。課程的內容可以包括初級基本樂理、簡單的中西音樂史、中國戲曲音樂作品結構及藝術風格分析等內容。同時開設更多內容的全院性選修課程,使學生全面了解音樂的歷史和演變過程,了解不同國家地區(qū)的音樂特點。如:開設古典音樂賞析和流行音樂賞析、戲曲賞析等課程,合格者獲得相應的學分。目前我校已進行了這方面的嘗試,大學生選修這方面課程的熱情非常高漲,這個現(xiàn)象充分體現(xiàn)了當代大學生對音樂知識的渴求。當前我校正處在提高素質教育教學改革階段,針對如何提高大學生音樂素質,正在積極努力的進行嘗試和探索,并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其次,有條件的學校圖書館可開設古典音樂欣賞數(shù)字教室。因音樂會的門票價格比較高,大多數(shù)學生不能經常出入音樂廳。數(shù)字教室為學生提供資源,定期播放和下載一些影音資料。對音樂了解的越多,欣賞水平才會逐漸提高。

  4 結語

  總之,提高音樂鑒賞能力是現(xiàn)代大學生知識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各類高校應該注重學生音樂藝術的培養(yǎng),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不斷深入了解音樂,做到能夠欣賞音樂和理解音樂作品,從中得到藝術的享受。在這里我想引用音樂家約瑟夫·海頓的一句名言“藝術真正的意義在于使人幸福,使人得到鼓舞和力量”。

音樂鑒賞的論文14

  摘 要: 流行音樂的合理、科學引用不僅能滿足學生的音樂主觀學習需求,而且能幫助他們透過流行音樂體會到其中蘊含的深刻音樂知識原理,對于強化音樂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有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 高中音樂 鑒賞教學 流行音樂

  所謂流行音樂,指那些特定時間段內深厚大眾歡迎、并在社會上得到廣泛傳播與普及的音樂。高中階段學生熱衷于追求新鮮時尚,對于流行音樂更是格外青睞與喜愛。流行音樂的合理、科學引用不僅能滿足學生的音樂主觀學習需求,而且能幫助他們透過流行音樂體會其中蘊含的深刻音樂知識原理,對于優(yōu)化音樂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有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借助流行音樂可幫助學生實現(xiàn)對音樂知識點的深刻理解

  教育實踐表明,流行音樂的恰當利用可充分激發(fā)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可幫助學生借助熟悉的淺層次流行音樂充分挖掘其中蘊含的深刻音樂原理等理論知識點,即實現(xiàn)對相關音樂內容的深刻理解。

  對此,筆者感受頗深。如為了幫助學生深入了解“不同地區(qū)的音樂風格也不盡相同”這一知識點,筆者便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分別為學生播放了美國的R&B流行音樂代表人物亞瑟小子(Usher)的經典音樂曲目,隨后又為他們播放了中國的.R&B流行音樂代表人物周杰倫的優(yōu)秀音樂作品。由于平,F(xiàn)實生活中學生經常接觸到這些流行音樂,因此他們中大多數(shù)人都隨著作品的播放小聲哼唱了起來。音樂課堂氣氛空前熱烈而活躍。在此基礎上,筆者趁勢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通過亞瑟小子及周杰倫不同R&B作品的對比,你能從中得出哪些中美R&B流行音樂上的異同點?要求學生結合剛才聆聽的流行音樂作品,嘗試對這一問題進行合作分析與探討。由于討論的都是自己感興趣的流行音樂作品,學生的熱情與積極性格外高漲,很快得出如下結論:亞瑟小子的R&B風格更為直接、更為濃烈,而周杰倫的R&B作品則是創(chuàng)造性地增添了一些具有中國風特色的元素,使得R&B風格更貼合中國音樂聽眾的口味。而這一認知的形成很顯然為學生實現(xiàn)對于“不同地區(qū)的音樂風格不盡相同”的深刻理解與靈活掌握奠定了良好的情感基礎,有利于其形成端正、科學的音樂欣賞、鑒賞理念,更為接下來更有針對性地學習不同地區(qū)、不同民族風格的音樂作品學習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工作,真正取得了一舉多得的良好教育效果。

  二、借助流行音樂可顯著提高學生的實際音樂鑒賞能力

  《高中音樂鑒賞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音樂教師不能僅教會給學生基礎的音樂鑒賞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應當使他們逐漸具備起扎實的音樂鑒賞實踐技巧,即會對現(xiàn)實生活中良莠不齊的音樂作品進行科學、合理的挑選,真正具備良好的音樂鑒賞水平與相關能力!

  而要想實現(xiàn)這一目標,筆者認為可將當下社會背景下質量參差不齊的眾多流行音樂作品作為鍛煉、發(fā)展學生實際音樂鑒賞能力的有效突破口。如學習“流行風”這一版塊的內容時,筆者特意為學生選取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流行音樂風格作品:一種是典型的口水歌,歌詞簡單沒有深意,節(jié)奏旋律更是毫無技巧可言,如現(xiàn)下流行的《老鼠愛大米》、《兩只蝴蝶》等,另一種則是具有深刻內涵及積極向上意義的流行音樂作品,如周杰倫的《聽媽媽的話》、《蝸!返。隨后,要求學生結合自身演唱體驗及實際體會,嘗試對這兩種風格的流行音樂作品進行對比,探究為什么同是流行范圍較廣的音樂作品卻能帶給演唱者截然不同的演唱主觀感受。學生的自主探究過程實際就是他們運用所學音樂知識科學、合理審視、辨別兩種不同流行音樂風格的一個過程,在該過程中他們既得以對之前學過的音樂理論知識點及時溫習與鞏固,與此同時,更使得他們深刻意識到:社會上特定時間段內流行的音樂作品質量差距懸殊,只有學會合理辨別、科學欣賞,才能在遠離惡俗音樂曲目的同時真正享受到有水平、有質量的音樂佳作。

  如此一來,借助不同流行音樂作品,學生的實際音樂鑒賞能力就得到顯著鍛煉、提升與發(fā)展,從而為他們在日后現(xiàn)實生活中得以更加理性、客觀的態(tài)度正確對待流行音樂打下堅實基礎,有利于其及時摒棄低劣的音樂作品,免受其不良影響,更有利于其從高質量的音樂作品中真正感受到正面、健康、向上的真善美力量。而這很顯然正是高中音樂鑒賞教學內容的根本目標所在,真正將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目標落實到實處。

  三、結語

  流行音樂是音樂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引起高中音樂教育工作者的充分重視與肯定。對此,高中音樂教師應當結合實際教學情況,將與所學鑒賞內容密切相關的流行音樂適當融入教學實踐活動之中。既是滿足學生主觀心理需求的重要措施,更是顯著鍛煉、發(fā)展學生實際鑒賞能力的有效手段。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編著.全日制普通高中音樂鑒賞新課程標準.20xx.

  [2]賈麗.淺談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的有效方法[J].音樂時空,20xx,03(31).

音樂鑒賞的論文15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目前已經普及,同時,該種教學模式也是教育改革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重要組成部分。合理利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夠使得學生在教學思想觀念指導下,有效提升對民族音樂欣賞能力,以充分發(fā)揮出民族音樂作用,促進我國文化經濟時代發(fā)展。

  一、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概述

 。ㄒ唬┓D課堂概述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不同,并且兩者之間存在較大差異性,翻轉課堂使得學生更容易接受知識,同時也實現(xiàn)了學生知識內化時間與空間之間相互轉化。高職院校教學模式具有多樣性,并且每種教學模式都有特定運行條件,該種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借助了信息技術,對學生課前預習起到了一定引導性作用,然后教師會在課堂上設置不同教學實踐活動,使得學生對于所學知識得以消化[1]。其中,學生對于知識實現(xiàn)內化,主要是通過課堂來實現(xiàn),通過教師與學生或各學生之間相互合作來完成。簡單來說,翻轉課堂就是借助專業(yè)技術、信息技術支持前提下,促進教師完成教學視頻制作,同時幫助學生在課前對于教學內容有所認知。

 。ǘ┓D課堂教學步驟

  翻轉課堂在教學活動設計過程中,教師要積極對學生講解教學視頻內容,鼓勵學生對教學視頻突出疑難問題,通過師生之間探討形式,有效實現(xiàn)教學資源共享與交流。學生在合作學習以及獨立思考后,通過個人或小組,采用辯論賽以及報告會等形式進行學習心得獲取與分享。同時,學生在展示學習成果時,能夠與教師之間形成良好關系,這樣不僅能夠促使學生擁有濃厚學習興趣,也能夠增強學生學習自信心。教師在學習成果分享過程當中,要認真傾聽學生總結,使得教師對學生知識掌握程度予以了解,以明確學生學習能力,并提出具有客觀性、針對性評價以及改進措施,實現(xiàn)學習進程實時調控。高職院校在民族音樂欣賞課程教學過程當中,合理使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夠良好滿足教育改革要求,并且能夠有效提升該項課程教學質量和效率。

  二、高職院校民族音樂欣賞課程教學

 。ㄒ唬┙虒W特點

  隨著社會不斷發(fā)展過程中,教學模式在實際高職院校教學中也在不斷產生變化,教學模式受到多種因素約束,比如學生接受知識程度、教師目標等,以使教學模式呈現(xiàn)出多樣性、綜合性、發(fā)展性、可補性發(fā)展特征。教學方法多樣性就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jù)不同教學對象、教學內容合理選擇教學方法,其中包含了討論法、案例法、分析法等。綜合性將達到理想教學效果作為基礎,將教學方式進行靈活使用。發(fā)展性就不止是在歷史性方面有所體現(xiàn),同時,教學方式也會隨著教學目標等因素而發(fā)生改變。可補性是指在不同教學策略環(huán)境之中,能夠使得同種教學內容和目標達到相同教學效果。

 。ǘ┙虒W方法

  高職院校民族音樂欣賞課程教學具有一定特殊性,教師常用教學方法有:1。“實踐”與“講解”相結合。教師在欣賞課程教學過程中,要將實際訓練與民族音樂欣賞理論知識相結合,使得課堂氛圍活躍,但是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避免內容出現(xiàn)空洞現(xiàn)象,使得教學具有隨意性。2。背景與作品相結合。畢竟高職學生對于音樂鑒賞水平有所限制,然而對于相關理論知識又缺乏興趣,所以教學過程中,如果添加過多理論知識,會使學生對于課堂產生厭倦心理。然而,音樂欣賞課程需要將學生對知識理解能力建立起來,再深層次普及音樂創(chuàng)作背景知識,但是要確保比重具有平衡性,教師就可以將背景與作品相結合進行講解。3。教學與拓展相結合。高職院校在民族音樂欣賞課堂上時間有限,這就需要學生在課后對知識進行拓展與補充。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要根據(jù)教師所布置任務,選擇適合自身學習方式自主完成學習目標,以對相關內容有所明確。

  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民族音樂欣賞課程教學策略

  (一)課前準備

  教師在課前準備階段,首先要對教學目標進行合理性分析,以明確學生在民族音樂欣賞課堂之上需要學到哪些內容、了解哪些內容,教師只有將教學目標予以明確,才能使得教學具有針對性,并有效完成教學目標。在開展翻轉課堂教學之前,教師要對教學目標進行明確分析,再通過視頻方式將教學內容展現(xiàn)給學生,并安排好課堂實踐活動,同時,教師要自行制作教學視頻,以實現(xiàn)知識直接傳遞,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翻轉課堂教學中,首先,教師要明確課程教學目標,并將其進行合理性分析,再將課程進行科學化安排[2]。其次,自行錄制教學視頻,在視頻制作過程中要準確尊重學生思維,使得教學模式適合大部分學生,并具有針對性。再次,教學視頻后期剪輯具有較大重要性,在這一過程中,能夠對視頻中出現(xiàn)錯誤及時發(fā)現(xiàn)并加以改正。最后,在發(fā)布教學視頻時,要考慮到全體學生各方面需求,教師可以通過學校多媒體中心將視頻發(fā)布,并讓學生自行注冊賬號,登錄以獲取視頻教學資源。

 。ǘ┱n堂教學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對于課堂教學活動予以了高度重視,從這一點上來看,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教學模式存在較大差異性,同時,翻轉課堂能夠通過多樣性課堂教學活動,使學生在活動當中,主動形成知識構建,從而提升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獲取知識不再處于被動地位。然而,傳統(tǒng)教學模式較為注重理論知識傳授過程,沒有將學生實際學習情況以及接受知識能力加以綜合性考慮,使得學生逐漸磨滅了學習興趣。相比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更加注重學生實際學習能力,并結合實際課堂活動提升學生民族音樂欣賞能力,以有效完成教學目標。翻轉課堂是將知識傳授放在課外,在課堂之上,教師運用更多時間去設計課堂活動,并根據(jù)自身教學經驗以及對學生學習能力的了解,選擇具有差異性教學方式。比如高職院校在民族音樂欣賞課堂教學過程當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本門學科特點,設置一些音樂鑒賞比賽等類似教學活動;顒舆M行時,不需要教師予以過多理論知識講解,反而是幫助課堂真正轉變成一項具有教育意義課堂實踐活動[3]。課堂初始階段,教師可以對學生提出相關問題,以檢驗學生自主學習情況,教師所提出問題必須做到與課堂緊密相接,并且具有創(chuàng)新性,然后在課堂活動中,選擇合理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思想引導,使其在課堂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以及知識運用能力。另外,在對視頻內容進行知識回顧時,教師要努力營造和諧、愉快課堂氛圍,使得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夠放松心態(tài),并鼓勵學生對于視頻內容提出質疑,大膽向教師提出建設性意見,這樣能夠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從而使得高職院校民族音樂欣賞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進一步得到提升。

 。ㄈ⿲崿F(xiàn)“教”“學”相輔

  高職院校在開展民族音樂欣賞課堂教學時,應當充分利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受到該種教學模式良好驅使,能夠使得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以培養(yǎng)和強化,以充分發(fā)揮出學生教育主體性作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不論是課前視頻學習,還是課堂上完成學習任務,都需要獨立自主完成,所以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起到強化作用[4]。比如在某音樂鑒賞視頻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夠根據(jù)自身學習需求對視頻進行合理處理,并根據(jù)內心真實想法對其做出欣賞評價。課后獨立完成音樂鑒賞過程就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能力過程,在此過程中,學生可以將不懂的問題隨時記錄下來,以便于課堂之上向教師請教。綜合以上分析,足以說明在高職院校民族音樂欣賞課堂教學過程中,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夠良好體現(xiàn)出學生個體差異性,并體現(xiàn)出學生個性化特征。

  (四)教學評價

  基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背景下,高職院校在民族音樂欣賞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夠良好維持師生之間關系,并促進師生之間產生情感交流。在一般情況下,一些有經驗教師會對學生學習目標有所了解,所以在學習任務布置時,能夠對學生學習心理產生一定有利影響,并有效推動學生進一步深層次學習,在此過程中,教師所做出教學評價依據(jù)就是學生在課堂上的種種表現(xiàn)。另外,教師可以采取總結性評價方式,對學生知識掌握水平有所了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評價對學生學習和理解方面起著至關重要作用,對學生知識框架體系形成也有著直接影響。在美國課堂上,大部分高校對于民族音樂欣賞課堂教學采用百分比制、分數(shù)制、A—F等級制評價方式對學生知識掌握程度予以正確性、客觀性評價,以有效體現(xiàn)出學生對于知識掌握水平。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的`教學評價方式與傳統(tǒng)相結合,取長補短,并將傳統(tǒng)評分系統(tǒng)進行創(chuàng)新化改革,并且高職院校在民族音樂欣賞課堂教學過程中,只有將合理科學評分體系與視頻教學相結合,才能真正體現(xiàn)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教育意義,以實現(xiàn)民族音樂欣賞課堂教學目標,為學生終身發(fā)展奠定了堅實基礎。結語綜上所述,教育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發(fā)展,對于高校民族音樂欣賞課教學有了更高層次要求。民族音樂欣賞課程需要具有時代發(fā)展性,以順應時代發(fā)展,不斷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夠增強師生之間溝通與交流,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從而確保民族音樂欣賞課程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終身發(fā)展。

【音樂鑒賞的論文】相關文章:

音樂鑒賞論文05-24

(精選)音樂鑒賞論文05-25

音樂鑒賞的論文07-24

【合集】音樂鑒賞的論文07-26

【精品】音樂鑒賞論文15篇05-25

【集合】音樂鑒賞論文15篇05-24

音樂鑒賞的論文通用15篇07-25

音樂鑒賞的論文15篇(必備)07-25

美術鑒賞論文02-25

美術論文鑒賞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