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勞動與技術教學計劃7篇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很快就要開展新的工作了,此時此刻我們需要開始制定一個計劃。那么計劃怎么擬定才能發(fā)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四年級勞動與技術教學計劃,歡迎大家分享。
小學四年級勞動與技術教學計劃1
一、全冊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英語(pEp)》是課程教材研究所英語課程教材研究開發(fā)中心,與加拿大LingoMedia國際集團合作編寫的一套全新的小學英語教材。這套教材是根據(jù)教育部制定的《國家英語課程標準》編寫而成的。供小學6年級的學生使用。本冊教材的特點是:
1、強調語言運用。
2、注重能力培養(yǎng)
3、突出興趣激發(fā)
4、重視雙向交流
5、融合學科內容
6、重視靈活擴展
7、實現(xiàn)整體設計。
二、學生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共有59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28人。四年級的大部分學生對英語有著較濃厚的學習興趣,但也有少數(shù)學生由于遇到困難,學習興趣會隨之減弱。尤其從這學期開始,對學生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培養(yǎng)聽、說、讀、寫的技能。所以教師應該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的發(fā)展為宗旨,始終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放在首位,引導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教學目標:
1、能按四會、三會的要求掌握所學單詞。
2、能按四會要求掌握所學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際用語,活用四會句型,進行簡單的交流,做到大膽開口,發(fā)音正確。
4、能在圖片、手勢、情境等非語言提示的幫助下,聽懂清晰的話語和錄音。
5、初步培養(yǎng)良好的書寫習慣,能做到書寫整潔、規(guī)范。
6、養(yǎng)成響亮清晰讀英語、說英語的`習慣,認真模仿語音、語調,以培養(yǎng)語感。
7、能在完成某個任務(如涂色,小制作)的過程中學會相關的詞句,并且培養(yǎng)動手能力。
8、能演唱已學過的英語歌曲,誦讀已學過的歌謠。
四、教學重點難點
1、能按四會、三會的要求掌握所學單詞。
2、能按四會要求掌握所學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際用語,活用四會句型,進行簡單的交流,做到大膽開口,發(fā)音正確。
4、能在圖片、手勢、情境等非語言提示的幫助下,聽懂清晰的話語和錄音。
5、初步培養(yǎng)良好的書寫習慣,能做到書寫整潔、規(guī)范。
五、教學方法措施
1、以活動為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樂中學、學中用,從而保證學生英語學習的可持續(xù)性發(fā)展。
2、通過聽、說、讀、寫、唱、游、演、畫、做等形式,進行大量的語言操練和練習。
3、將直觀教具和電教手段,多媒體課件相結合,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打下良好的語音語調基礎。
4、設計全面、高效的課外作業(yè),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做到整潔、規(guī)范、正確地書寫。
小學四年級勞動與技術教學計劃2
一、學生分析
本學期我任教四年級的勞技課。班里學習氣氛比較濃,有良好的班風和學風,孩子們都有著很強的求知欲。因本課程的開放性、活動性、實踐性較強,絕大部分學生樂于這一門課程的學習,能積極參與到本課程的課內外的學習活動中去。其中,大多數(shù)學生的基礎較好,有著很強的上進心。大部分同學對這門功課具有濃厚的興趣,在勞動課上,同學們可以充分動手、動腦、動口,學得有趣的知識。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編入六大塊主題,分別是“巧折紙盒、剪紙賀卡、繩編手鏈、繩編花卉、塑料沙漏的設計和制作、探究職業(yè)勞動”。每個主題都有3個活動內容組合。
小學階段的勞動技術學科具有很強的規(guī)范性、技術性、操作性、工序性,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提供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去調查、思考、設計、討論、表述、制作、評價等進行系統(tǒng)學習;谛碌慕虒W理念,教材將教學內容進行豐富和擴充,對教學時空進行拓展,“長課時”的教學形式第一次在教材中得以呈現(xiàn)。在較長的課時保證下我們覺得可以讓學生更好、更徹底的體驗技術活動的全過程。這樣學生圍繞項目載體,從對技術活動的興趣入手,通過調查,制定方案,討論計劃,實踐操作,展示評價的全過程感受學習活動,強化與同伴相互團結協(xié)作,合理分工,將設計制作任務按步驟有計劃的加以實現(xiàn),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yǎng)。
三、學習目標
1、親近周圍的自然環(huán)境,熱愛自然,初步形成自覺保護周圍自然環(huán)境的意識和能力;
2、考察周圍的社會環(huán)境,自覺遵守社會行為規(guī)范,增長社會溝通能力,養(yǎng)成初步的服務社會的意識和對社會負責的態(tài)度。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習慣,初步具有認識自我的能力。養(yǎng)成勤奮、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
4、激發(fā)好奇心和求知欲,初步養(yǎng)成從事探究活動的正確態(tài)度,發(fā)展探究問題的初步能力。
5、堅持學生的自主選擇和主動實踐。尊重學生基于自己的需要、動機和興趣所選擇的活動內容與方式。
6、以融合的方式設計與實施綜合實踐活動,實現(xiàn)研究性學習、社區(qū)服務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信息技術教育等領域的整合。
四、學習重難點
在勞動課的教學過程中,如何根據(jù)小學生的年齡、心理特點,組織好勞動課的實踐活動,是勞動課程計劃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
五、教學措施
創(chuàng)設情境,廣泛調查,激發(fā)興趣;分層練習,突破難點;互幫互助,體驗成功;激勵學生更好的'學習本領。
要引導學生用圖表達自己的想法,了解展開圖與取用材料有關,以及展開圖上的符號與折紙加工方式有關,從而對六面體紙盒與其展開圖的聯(lián)系有初步的認識。
通過學生作品展示,讓學生通過自評、互評互相了解自己和他人在制作上的優(yōu)缺點,互相學習。
勞動技術教學中,注重的不單是顯性的動手技能,還包括隱性的、默會的知識,也就是基本的學習習慣與方法。這些是學生形成能力的最基本的知識,也是學生今后發(fā)展的基礎。
教學過程中,力求營造一種和諧、積極的心理氛圍,鼓勵每個學生都積極主動地融入情境、參與教學活動之中。將“講授”的知識和技能轉化為符合學生實際水平的“導學”材料——學習單,作為學生個人獨立思考和小組合作學習的提示,引導學生學會如何探索、實施設計方案。
利用學習單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體;利用學習單讓學生體驗學習過程;利用學習單讓學生解決真實問題;利用學習單讓學生進行自主評價。
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堅持全體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關注學生個性健康發(fā)展和全面發(fā)展,為學生提供多種學習經(jīng)歷,豐富他們的學習經(jīng)驗,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積極情感的發(fā)展與提高,改變和完善學生的學習方式,倡導自主探究、實踐體驗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和接受式學習方式的有機結合,倡導“做”、“想”、“說”有機的學習統(tǒng)一。通過教與學的實踐使每個學生都“會動手、能設計、愛勞動”,提高他們的技術素養(yǎng)。
面向全體學生,培養(yǎng)未來公民基本的勞動技術素養(yǎng);關注每個學生,促進學生身心的全面發(fā)展;為學生搭建認識和理解勞動的舞臺。教學設計活動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為他們提供學習經(jīng)歷的過程和方法,注重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積極情感的培養(yǎng),完善學習方式,拓展學習的空間與時間。
小學四年級勞動與技術教學計劃3
一、指導思想
勞動與技術課是九年義務教育重要的課程之一,搞好勞動與技術課的教學工作可以使學生掌握簡單的勞動方法。提高勞動技能,培養(yǎng)他們熱愛勞動的高尚品質。以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工程為核心,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動手實踐能力為重點,改革課堂教學,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學校教學環(huán)境分析
小學階段的勞動技術學科具有很強的規(guī)范性、技術性、操作性、工序性,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提供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去調查、思考、設計、討論、表述、制作、評價等進行系統(tǒng)學習。在以往教學中因為教材呈現(xiàn)形式和課時安排的局限,但是由于學校的設施不齊全,學生很難在校園內進行操作、實驗,也愿學校提供更好的學習環(huán)境給學生。原有的教學時間內體驗技術活動的全過程,從而對更深層次技術活動的需求無法滿足。
三、教材分析
(一)編寫思路
四年級勞動與技術的編寫注重發(fā)揮教育功能,注意教參在解讀教科書、指導教學、提供資源、引導教研等發(fā)面的功能,為教師的教學提供較為全面的服務;強化教學建議,對所用的工具、設施安全性能的檢測,安全操作規(guī)程,出現(xiàn)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理和預防方案等提出具體的建議;教學過程中方法的多樣化、有效性,教學重點、難點的把握,教科書中重要技術的規(guī)范及原理的說明。在新課程的體系中,我們在實施教學中要明確:隨著技術對社會的重要性的增長,至關重要的是讓學生獲得一種強調技術素養(yǎng)的教育。這也是技術教育的核心領域,也是本學科課改的核心理念。
。ǘ┚帉憙热
本學期有16課,其內容涉及:編織類3課,手工制作類5課、家政類2課、科技制作類3課,、種植類2課、飼養(yǎng)類1課、頭腦風暴類1課。
四、本學期學科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了解生活中的美化作用,能制作紙繩工藝;掌握圓形卷折、橢圓形卷折的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造出新的卷折技術。
★了解花瓶的形狀、色彩、圖案,知道花瓶在生活中的價值。
★初步掌握剪、裁、穿編、鏤空技術,學會小鏡框的編制方法,制作小鏡框。
★知道風箏、小風車等結構,知道它們的原理;學會對塑料瓶的切、割、粘等技術。
★初步學會水果拼盤方案的設計,了解評價水平拼盤設計方案和作品的方法。
★初步了解種植絲瓜、含羞草的一般步驟和技術要點及培育養(yǎng)護技能。
★了解設計制作流程方案,看懂組裝圖紙。
過程與方法
★關注身邊常見紙制品,比較所用紙質材料的不同處;運用簡單工具對卡紙、紙繩等進行裁切、彎折和連接等操作;比較各種工具的用途并與同伴交流體會。
★感受鏡框的不同材質以及相應的制作技術。
★讓學生在制作中學會看一些紙工折粘的符號。能自己獨立完成圖紙上的操作步驟。
★通過調查初步了解雷艇模型、電動洗刷杯等結構和外形特點;通過小組討論,制定較為合理的制作計劃,并能根據(jù)制作中遇到的問題提出合理的改進意見,提高制作效率;通過救護車模型的設計和制作,能根據(jù)車輛的用途設計出合理的車門;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發(fā)現(xiàn)問題,進一步改進車廂與底盤的連接方式;創(chuàng)新設計對作品進行進一步的改進。
★收集各類適宜制作花瓶(和多功能儲物盒)的廢舊紙盒;通過課前調查、課內圖片觀察、交流討論,了解花瓶(和儲物盒)的特點;能用簡單的設計圖表達自己的想法;能選擇合適的方法對紙盒進行加工制作;能對自己的設計、作品進行調試、反思和改進。
★提出任務,引出課題,完成紙模制作;激發(fā)需求,設計制作其它主體建筑模型;討論平面布局,設計輔助設施;完成輔助設施的制作并組合展示;學生討論小區(qū)布局,完善社區(qū)規(guī)劃;展示交流,組織評價作品。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關注身邊事物的習慣和探究的精神;激發(fā)學生對模型制作的興趣和情感;培養(yǎng)學生通過課前調查的方法收集相關知識和信息的;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通過調查意識到技術創(chuàng)新可給社會帶來更多的方便,激發(fā)學生學習勞動技術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體驗植物播種繁殖技術,初步學會用穴播法播種蠶豆。
★體驗飼養(yǎng)動物技術,初步學會飼養(yǎng)家兔的操作技能。。
★經(jīng)歷水果拼盤方案的設計過程,體驗水果拼盤的制作,初步形成生活樂趣。
★培育廢物利用與勤儉節(jié)約的好習慣,體會動手動腦、變廢為寶的樂趣。
★增強節(jié)約資源的環(huán)保意識;培養(yǎng)善于整理學習用品、家用小物品的好習慣;增強與他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在了解筆筒特點的過程中,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培養(yǎng)民族精神。
★感受科技創(chuàng)新給生活帶來的方便,體驗科技創(chuàng)新和科技探究帶來的樂趣。
★通過手工制作,增強審美設計能力和動手能力,體驗成功的愉悅感。
★多元思維,發(fā)展技術能力,互動評價,體驗作品成功的喜悅;在設計與制作過程中,學會表達交流自己的意見和傾聽他人的見解;在活動中增強與伙伴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與提高動手動腦設計制作作品的實踐能力。
★能主動探究事物的變化及其原因;能尋找獲得更好制作效果的方法與途徑。
五、教學重點、難點和關鍵
本學期的重點是對孩子進行紙藝特色的培養(yǎng),希望通過紙藝特色教育,使孩子學會簡單的折紙方。手工
折紙富于變化,造型生動、活潑、可愛,易于兒童想象和智力的開發(fā)。實際證明:折紙是一個手腦并用的過程,既可開發(fā)兒童的智力,培養(yǎng)兒童的注意力,觀察力和理解力,又可促進手肌肉群的靈活性和大腦發(fā)育。教材的重難點是手工制作這一部分。
六、各單元教學要求
(一)家政
1、知道編織是我國民間的一種傳統(tǒng)工藝,了解編織物與人們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2、掌握一些手工編織的基本技法,學習編織3—5件小作品,根據(jù)自己的需要和喜好設計編織日常用品、小工藝品。
3、在學習編織的實踐活動中,培養(yǎng)認真、細致的勞動態(tài)度和勇于探索的創(chuàng)新精神。
(二)手工
1、掌握對折、剪、粘的基本方法,能設計和制作幾種紙制工藝品和紙塑作品,并作出評價。
2、能看懂紙工制作中的剪切線,折疊線,粘貼面等符號,能理解簡單的展開圖,實物圖,操作示意圖。
3、通過觀賞、討論、測試等活動,對作品進行簡單評價,形成初步的技術作品鑒賞能力。
。ㄈ┓N植
1、初步了解植物的一般步驟和栽種技術、栽培的方法、學會培育操作植物的技能。
2、體驗生產(chǎn)勞動的艱辛,從而珍惜來之不易的勞動成果;從植物的美中體驗勞動的美、技術的美,養(yǎng)成熱愛勞動的良好習慣。
3、初步感受勞動的樂趣與豐收的喜悅,激發(fā)學習農業(yè)技術的興趣。
。ㄋ模┛萍贾谱
1、初步了解制作模型的原理及基本結枸方案設計;學會使用尖嘴鉗、起子、臺虎鉗等的工具;初步掌握會用導線連接小電動機、電池和開關盒等不同的技術。
2、形成認真、細致的制作及實踐、觀察、研究的鉆研精神。
3、培養(yǎng)學生在創(chuàng)新制作學習過程中,享受成功的樂趣。
(五)飼養(yǎng)
1、初步了解家兔的生活習性和飼養(yǎng)的一般方法和操作技能。
2、體驗飼養(yǎng)勞動,感受課余生活的樂趣。
。╊^腦風暴
1、通過觀察、設計、制作、了解回力車的基本原理。
2、參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分工操作等基本方法,提高打孔、穿線、扎鐵絲、美化作品的'操作能力。
3、形成合作互助、交流經(jīng)驗與分享快樂的學習氛圍。
七、定位與反思
在教學中,反思設計存在的缺點,并能及時調整,改進自己的作品;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合作,培養(yǎng)探索事物的興趣和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整個勞動、課教學,教師更多關注的是結果,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不利于學生主體意識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發(fā)展。
八、具體教學措施
以素質教育理論為指導,全面貫徹全國基礎教育工作會議精神,結合學?萍继厣跃C合為特征,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以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深化素質教育,形成學校辦學特色。根據(jù)本學期四年級勞動技術課的要求、內容和班級學生實際,我決定采取以下教學措施:
1、把握綜合實踐活動各指定領域共同的價值追求。
作為綜合實踐活動的組成部分,研究性學習、勞動與技術教育,在性質上,都具有鮮明的實踐性和綜合性,都直接面向學生的生活和經(jīng)驗,都超越具體的體系化的書本知識。在價值追求上,都以發(fā)展學生的實踐能力、探究能力、社會責任感,豐富學生對自然、對社會、對自我的現(xiàn)實體驗和經(jīng)驗為終極目的,而不是以掌握某種功利的技術和書本知識為終極目的。認真鉆研教材,熟悉教材,備好每一堂課,尤其做到親自動手。凡要求學生會做的小制作、小物件,首先自己會做,并在課堂上認真做好演示,激發(fā)學生上勞動技術的興趣。
2、把握各指定領域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注意各領域之間的相互滲透和延伸。
在實施具體的活動主題與活動項目的過程中,不應僅僅局限在完成某一領域的具體任務上,而應注重各領域任務和內容的相互滲透和延伸。如學生開展關于綠化與環(huán)保問題的研究性學習,學生了解了綠化的分布情況、種類、好處、破壞情況等,得出了加強綠化、保護綠化的治理方案或建議,教師可根據(jù)實際,引導學生做些環(huán)境保護法律的社會宣傳活動,開展力所能及的環(huán)境治理的義務勞動,這樣較好地把研究性學習與社會實踐、勞動與技術教育結合起來,使得三類活動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努力學習信息技術,摸索信息技術與勞動技術課整合的方法。通過運用信息技術,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3、上課作好充分準備,按時進課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35分鐘教學質量。
4、關心好差生,對動手能力差的學生做好個別輔導,提高這部分學生的動手能力。
5、做好期中、期末考核,做好成績記錄。
6、寫好教學反思,取得上勞動技術課經(jīng)驗。
九、作業(yè)
要求:
1、根據(jù)四年級勞動與技術學科的特點,作業(yè)一般采用的形式當堂完成,若當堂完成不了也可以在課外完成。
2、根據(jù)勞動教學理念,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校、家庭及社區(qū)等方面所蘊藏的教育資源,挖掘學生的潛能。
3、作業(yè)的反饋形式為集體交流,在交流中進一步了解學生的情況,反饋信息,適時調整教學目標和進度,改進教學方法。
小學四年級勞動與技術教學計劃4
一、教學目標
1、了解工藝制作在生活中的應用,掌握木工的基本技能,工藝制作的原理,能設計圖樣并制作,運用創(chuàng)新思維進行制作,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并能對成品進行多元化的評價。
2、以奇促趣,以觀促趣,在玩中學,在賞中做。通過觀賞栽培,美化環(huán)境,陶冶情操,使學生從木制工藝品的美中體驗到勞動的美、技術的美,養(yǎng)成愛勞動的良好習慣,使學生從中體驗勞動的快樂,勞動的責任感。
3、促進學生自主全面發(fā)展,實現(xiàn)學生功能的轉變。學材的內容易于學生接受,篇幅少而精。
二、教材分析
四年級以立體制作為主,在立體制作中牽涉到的技巧要多一些,要求高一點,難度提高了許多。它是學生自主翱翔的世界,也是學生走向生活的起點。為學生一生的發(fā)展奠定必備的`勞動知識和技能基礎。
三、知識現(xiàn)狀分析
本班共有學生38人。學生都來自農村,但現(xiàn)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由于家長的寵愛,大部分孩子沒做過家務勞動,缺乏一定的勞動意識和技能,只有少部分來自家庭條件較差的外來務工子女從小就參加勞動,尤其是家務勞動,有較好的勞動習慣和技能。但基本上學生對這門課充滿了興趣。
四、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1、掌握制作木制工藝品的基本技能,工藝制作的原理,能設計圖樣并制作。
2、學習制作木制工藝品的方法,體驗勞動的樂趣和責任感。
教學難點:
木工模型的制作及拼裝。
五、教研專題及教學措施
教研專題:如何在實踐操作中培養(yǎng)學生勞動技術的能力
1、強調具有開放性,盡量加大容量,使學生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2、注意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合,通過多種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注重在勞動實踐中樹立學生的勞動觀念,體會勞動創(chuàng)造財富的道理,培養(yǎng)創(chuàng)造精神,并在勞動實踐中學會觀察世界、認識世界。
4、由于部分作品難度較大或內容較多,故課內獨立完成有一定的困難,教師可讓學生學會與同學合作共同完成作品,也可讓學生利用課外時間繼續(xù)完成作品,對于完成的作品應及時進行評價,如設立制作獎、創(chuàng)意獎等。
小學四年級勞動與技術教學計劃5
一、指導思想
以培養(yǎng)小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 動,培養(yǎng)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fā)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探究解決問題的策略,為他們終身的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
二、學情分析
所教四年級2個教學班。這些學生對科學學科的學習有著濃厚的興趣。本學期還要遵循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選擇教學內容,注重內容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貫徹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加強生活、生產(chǎn)、社會實際的聯(lián)系。遵循兒童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處理好內容的深度廣度,做到難易適度,分量適當。注意發(fā)展兒童的智力,培養(yǎng)兒童動腦和動手的能力。
三、全冊教學分析
本冊教科書共24課,其中第23、24課是活動課。從知識內容分為五部分
(一)我們吃什么:本單元從學生的飲食這一最基本的生活經(jīng)驗切入,通過觀察,實驗操作,收集和整理信息等手段,探究人類需要哪些營養(yǎng);知道人們需要的營養(yǎng)物質大致包含在哪些食物中。懂得營養(yǎng)合理全面的重要性,知道如何做到合理飲食;會從合理,全面飲食方面設計食譜;養(yǎng)成科學飲食的好習慣。逐步從探究科學飲食的多種活動中意識到要珍愛生命;善于用學到的科學知識改善生活。通過本單元的學習為學生以后探究人的生長發(fā)育等方面知識打下基礎。(包括1、2、3、課)
(二)水里有什么:本單元是在繼三年級上冊水的科學單元后,又一次以水作為探究對象,探究水能溶解一些物質,水與其他物體的混合和分離等特點的單元。在三年級上冊水的科學單元學習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進行科學探究。讓學生經(jīng)歷觀察,實驗,分析整理信息等探究過程,在探究過程中學會發(fā)現(xiàn)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積極合作交流,體驗成功的樂趣,意識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重要性,深度用學到和科學知識改善生活,進一小提高實驗,搜集整理信息,分析實驗數(shù)據(jù)的能力,為今后進一步探究有關水的其他特征奠定基礎。(包括4、5、6、7課)
(三)植物的生活:本單元是在學生認識常見植物的基礎上,對植物的各部分進行細致的研究。由于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年科學探究的經(jīng)歷,對科學學習有了一定的基礎,也掌握了一些簡單的科學探究方法。所以在進行本單元的觀察,實驗,查閱資料,整理信息,表達與交流,借助工具對事物進行定量觀察,利用對比實驗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實踐基礎。再加上學生對植物比較熟悉,有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所以進行本單元的科學探究并不困難。本單元在本冊書中編排體現(xiàn)了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學習本單元,能為后續(xù)研究植物與土壤的關系,植物與環(huán)境的關系,植物的一生,植物的繁植等問題打下探究技能與知識的鋪墊。(包括8、9、10、11、12課)
(四)空氣和水的力:本單元主要從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現(xiàn)象入手,通過學生的猜想與假設,對比實驗,觀察研究及動手制作活動,使學生初步認識空氣及水的力,拓展學生的探究空間,密切科學,技術與社會的聯(lián)系,為后續(xù)的科學探究活動奠定基礎。(包括13、14、15、16,17課)
(五)熱的傳遞:本單元主要選取了熱的傳導,對流和輻射現(xiàn)象,以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為引領,如杯子變熱了,煮稀飯時米粒在水中游動等進入相關的研究主題,引導學生經(jīng)歷科學探究過程,并在其過程中培養(yǎng)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包括18、19、20、21,22課)
(六)探究與實踐:引導學生嘗試運用已掌握的探究方法和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具體問題,初步培養(yǎng)學生認真細致地觀察和積極動手實踐的科學態(tài)度。
四、教材總的教學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fā)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得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yǎng)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xù)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觀察實驗中的測量,特別是控制變量、采集數(shù)據(jù),并對實驗結果作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保持和發(fā)展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證據(jù)、敢于質疑的科學態(tài)度和愛科學、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積極參與資源和環(huán)境的保護,關心現(xiàn)代科技的發(fā)展。
在能力培養(yǎng)方面,主要培養(yǎng)以下幾種能力:
1觀察能力:觀察植物的'身體結構,教給學生用顯微鏡觀察葉的內部構造。
2實驗能力:學習使用酒精燈加熱水,加快溶解的方法了,根吸水、莖運輸水分等實驗,鞏固對比實驗方法,學習設計說明根有吸水作用的實驗、
3探究能力:學習運用探究的方法,了解溶解在生活中的應用,對植物實施環(huán)割有哪些益處。
6想象能力:在觀察、實驗的基礎上,想象蒸發(fā)的本質,葉、莖的內部構造。
7動手能力:學習制作植物動物標本等。
在德育方面,主要向學生進行以下幾方面的教育:
1通過講述火箭的發(fā)明及我國現(xiàn)代火箭的發(fā)展,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2通過指導學生認識植物的蒸騰作用,光合作用,讓學生認識到保護植物的重要性。
五、教學進度安排
略
六、評價工作安排
(一)注重學生平時的制作能力、觀察能力與實驗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學習科學知識知識,并在作科學的過程中學科學。
(二)成立互助小組,由班級中優(yōu)秀學生輔助學困生。
(三)建立學習組織,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讓每個人盡到自己的努力。
七、教研專題及研究措施
(一)課題名稱:《培養(yǎng)學生科學實驗設計能力,助推學生科學素養(yǎng)》
(二)研究措施:從學生的探究性學習過程入手,以實驗為主,社會實踐為副,力爭讓學生從親自動手實驗,把課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現(xiàn)象運用電教媒體進行再現(xiàn),精心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以實驗方式加以驗證,并對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xiàn)象進行思考,寫出觀察報告。同時注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的精神培養(yǎng),及過程的培養(yǎng)。
八、教研課安排
根據(jù)學校及教研組的安排開展聽評課活動,采取個人講課與聽課相結合的方式,講公開課不少于1節(jié),聽課不少于15節(jié),學習他人先進的教學經(jīng)驗,提高授課水平。
九、業(yè)務學習
(一)、第一周學習學校教學計劃與教研組計劃
(二)、第二周學習本冊科學教材
(三)、第三周學習科學課程標準
(四)、第四周—第二十周學習給教師的建議1—17條
十、教學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jié)課;
2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5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6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7充分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
8組織指導科技興趣小組,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十一、學科實踐活動安排
小學科學課程是以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即通過科學教育使全體學生逐步領會科學的本質,樂于探究,熱愛科學,并樹立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使全體學生學會用科學的思維方式解決自身學習、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生活打好基礎。根據(jù)學校及教研組的指導,科學實踐活動安排如下:
第九周食物里的有害物質第十四周太陽能熱水器的發(fā)展與使用
小學四年級勞動與技術教學計劃6
情況分析:
四(2)班英語基礎較好,但是隨著不斷有插班生的進入,班級整體水平有所下降,F(xiàn)在學生水平兩極分化得厲害。但欣慰的是,中等水平的學生占了大半,因此復習期間重點抓20%的.后進生。
復習目標:
根據(jù)學校的計劃結合英語科組的實際,認真?zhèn)浜妹恳还?jié)復習課,上好每一節(jié)復習課,進行分類復習,定期檢測,輔導好學生,樹立學生學習的信心,提高英語綜合能力。
復習內容:
1、各單元主干句型和四會單詞,本冊所有句型的語篇表達。
2、聽音能力、讀圖能力與單詞拼寫能力的培養(yǎng)。
復習安排及措施:
1、要求孩子前一天晚上在家長的協(xié)助下進行單詞聽寫(每次聽寫一個單元,共6單元)并糾錯,目的是查漏補缺,爭取能夠把教材后面所附詞匯表上的單詞全部達到聽、說、認讀、寫四會要求(部分孩子可適當放寬要求,只要能記住課標上所要求的四會單詞即可)。
2、第二天課上進行本單元重點句型復習回顧并把每單元的單元測評卷子中失分較為嚴重的題型進行重新講解并教給其方法。
3、由于課堂時間有限不能進行聽力訓練,所以要求學生每天晚上繼續(xù)堅持聽錄音并跟讀一遍(每晚復習一個單元即可)。
4、如時間允許,對暑假作業(yè)上的部分試題進行講解,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
5、進行考前熱身做一套四年級下冊綜合測試卷子并進行點評,做到查漏補缺。
小學四年級勞動與技術教學計劃7
四(2)班現(xiàn)有學生54人,其中男生31人,女生23人。由于他們各自的家庭不同,家庭教育、經(jīng)濟基礎等因素都不同,因此學習成績也參差不齊。優(yōu)秀的孩子較突出,學困生也占了相當?shù)谋壤5?jīng)過了一年的學習生活,學生基本上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大部分學生喜歡學習語文。而且在上一學年里通過閱讀課外書,擴大了識字量,豐富了課外知識,并積累了很多詞語,為學習語文知識提供了很大的幫助。但是依然有幾位同學學習語文的態(tài)度不正確,不喜歡讀書,認字的數(shù)量少。這部分同學也是我這學期需要監(jiān)督的和幫助的對象。這個學期我對語文教學更是充滿信心,相信在我們師生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全班同學有會有好成績的。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年級一個班,學生們經(jīng)過三個半學年的品德課學習,養(yǎng)成了一定的學習習慣,大多數(shù)學生有較強的集體榮譽感,能關心他人,主動參與各項活動,對生活充滿熱情。一個寒假的時間,讓孩子們增長了一些社會見聞,同樣也有利于品德課的學習。
二、教材分析
四年級下冊教材共四個單元,第一單元“這是我們的社區(qū)”,第二單元“我看家鄉(xiāng)新變化”,第三單元“好大一個家”,第四單元“共同生活的世界”。
四年級下冊教材向學生展示了從家鄉(xiāng)民風、民俗到工業(yè)、農業(yè)、交通、通信等多個方面的社會生活事實,教材在引導學生了解社會、探究社會的過程中,努力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際意識和社會意識,學習解決人際問題和社會問題的技能。四下教材的顯著特點是讓學生在探究和認識社會事實的過程中進行道德教育,探究和認識社會事實作為教材編寫的“明線”,道德教育作為教材編寫的“暗線”。如第一單元《這是我們的社區(qū)》,以家鄉(xiāng)的老街和老屋、家鄉(xiāng)的地名、風味飲食作為基本事實,把愛護家鄉(xiāng)文化遺產(chǎn)教育與激發(fā)學生愛家鄉(xiāng)的情感蘊含其中。第四單元以世界之窗,節(jié)日大觀,多彩服飾的發(fā)展作為基本事實,將從小關心國家大事,合理看電視等好習慣的培養(yǎng)蘊含在其中。這樣的編寫方式,使學生的品德教育很自然地蘊含在社會事實之中,使品德教育的“無痕性”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
三、教學目標:
1、注意引導學生通過探究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
品德與社會課程旨在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奠定基礎。四下教材通過引導學生探究生產(chǎn)與生活的關系,來幫助學生認識社會和了解社會中工農業(yè)生產(chǎn)的基本過程,工農業(yè)生產(chǎn)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生產(chǎn)的發(fā)展和生產(chǎn)工具的不斷改進,生產(chǎn)行業(yè)的不斷變遷;通過探究交通與生活的關系知道社會交通方式的多種多樣,交通的變遷、交通與人們日常生活、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文化交流的密切聯(lián)系,交通發(fā)展引發(fā)出的新問題;通過探究通信與生活的關系引導學生了解現(xiàn)代通信的種類、古代人們的通信方式、通過大眾傳媒獲取信息和傳播信息等方面的社會常識。這樣的編寫方式,使學生對社會基本事實的認識不只是停留在表面,而是引導他們看待社會現(xiàn)象的時候,能探究和思考社會生活中,各類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及其本質。
在今后的教學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學習理論知識,在工作實踐中不斷完善自己,與時俱時,教學相長,提高教學與教育科研能力,提高教學實效。
2、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出發(fā),引導學生對間接生活的認識和了解。
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于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兒童的現(xiàn)實生活對其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具有特殊的價值。因此四年級下冊教材在編寫時,注意了將社會事實方面的內容與兒童的生活聯(lián)系起來,讓他們能從自己的世界出發(fā),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社會,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社會,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會。
3、注意了相關知識的整合,較好地體現(xiàn)了綜合課程的特點。
“品德與社會”是一門打破學科界線的“綜合課程”。四年級下冊教材在處理各知識領域之間的關系及知識與生活之間的關系上,將跨學科的知識有機地融為一體,在本冊教材中,涉及到了地理學、歷史學、社會學、經(jīng)濟學、工農業(yè)生產(chǎn)常識、交通、通信等方面的知識,教材將這些知識綜合在一起,強調認知與情感綜合,較好地體現(xiàn)了綜合課程的特點。
4、將引導學生獲取信息與指導學生探究問題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養(yǎng)學生對社會的.認識能力和社會研究能力。
5、通過活動的設計和教材中的留白來引導學生動腦、動手和參與實踐。四年級下冊教材仍注意了對學生活動的引導,教材根據(jù)內容需要設計了許多學生直接參與的活動,讓學生通過親歷的活動來獲得對社會的認識和體驗。在本冊教材中,設計了“我是小導游”“考察家鄉(xiāng)街名和地名”“學做家鄉(xiāng)風味小吃”“家鄉(xiāng)新貌圖片展”“家鄉(xiāng)文化節(jié)”“我是小小設計師”“我是小靈通”等許多豐富多彩的活動。同時,教材也注意了留白的運用。如教材第4頁的留白是讓學生自己畫出家鄉(xiāng)地圖的輪廓;教材37頁的留白是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來總結產(chǎn)品更新是為了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需求;43頁的留白是讓學生給行業(yè)分類;51頁的留白是讓學生掌握交通運輸?shù)奶攸c等。
進行以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社會主義為中心的社會公德教育和社會常識教育,從小培養(yǎng)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
四、教學措施:
1、明確課程性質,全面把握課程目標。
2、品德教育要回歸生活,突出課程的經(jīng)驗性。
3、追求教學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礎。
充滿興趣地參與學校一天的生活,為自己是小學生感到快樂,體驗與人交往的快樂,感受學習的愉快。會向父母表達自己的謝意與敬重,體會家庭帶給人的快樂感受。愿意為美好的明天付出努力。
4、建立新的教學觀,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本人任教的班級是初二(1)班他們在初一的社會課中對有了一定的掌握,但對歷史內容相對較為陌生,所以針對學生的這種狀態(tài),教師需要在近段時間內對學生的學習歷史的習慣進行引導,以便他們形成較好的學習習慣,為了適應初中的學習節(jié)奏、學科知識以及學科特點,都需要我們教師花大力氣去引導和點撥,因此我們的教育教學任務并沒有絲毫的減輕,放松不得。
5、實現(xiàn)評價改革,促進學生發(fā)展。
6、加強課程管理,保證教學質量。
這四個單元教育主題是:第一單元主要是在愛的陽光下;第二單元主要是我們共歡樂;第三單元主要是生活不能沒有他們;第四單元主要是尋路和行路。
小學生有了一定的認識基礎,能對事物作初步地分析、推理、判斷和能力評價。教學中,應該讓所有學生參與評價,通過自我評價、相互評價,共同提高道德判斷和道德評價能力,增強道德規(guī)范自我約束能力。
課堂上在認真學習教科書的知識之外,精心設計課外閱讀資料:如國家大事,身邊模范等,用品德與社會的眼光給予學生拓展訓練,打開他們的思路,使課本知識得以有效的補充。讓它們進一步了解我們這個社會,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與輝煌,感受社會,感受歷史,讓它們對社會中的是與非,善與惡有一個更加感性的認識。這樣潛移默化地指導著學生的思想與行為,收到事半功倍的課堂教學效果。
【小學四年級勞動與技術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小學勞動技術教學計劃12-08
小學勞動與技術教學計劃01-16
小學四年級勞動與技術教學計劃11-02
小學四年級勞動與技術教學計劃02-24
小學勞動技術教學計劃10篇12-08
小學勞動技術教學計劃12篇01-13
勞動與技術教學計劃08-22
勞動技術教學計劃12-10
四年級勞動與技術教學計劃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