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校研究生綜合素質測評指標體系的構建
高校研究生綜合素質測評指標體系的構建
孫冰,張福軍,蔣冰
摘要:本文在遵循多維性、導向性、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則的基礎上,從思想道德素質、學術科研素質、社會實踐與文體素質等三個方面入手提出了研究生綜合素質測評指標體系,并按照“前—中—后”的思路提出了綜合測評的實施要點。
關鍵詞:研究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項目(JGXM_HLJ_2013031)
作者簡介:孫冰(1972-),女,山東掖縣人,管理學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創(chuàng)新管理、教育管理;張福軍(1983-),男,河北豐潤人,社會學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蔣冰(1982-),男,黑龍江綏化人,工學碩士,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隨著我國經濟體系的日益完善、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教育事業(yè)也實現(xiàn)了跨越式的飛速發(fā)展,中國已由研究生教育的小國迅速跨入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國的行列。作為我國學歷教育的最高層次,研究生教育肩負著為祖國現(xiàn)代化建設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重任。為了確保研究生培育質量,對其綜合素質進行客觀、系統(tǒng)的評價是一項必要的管理環(huán)節(jié)。因此,構建一套科學的研究生綜合素質測評體系,是我國穩(wěn)步推進研究生培養(yǎng)機制改革、長效保證研究生培養(yǎng)質量的必然要求。
一、研究生綜合素質測評指標體系的構建原則
本文認為,研究生綜合素質測評指標體系的構建應遵循以下原則。
1.多維性。即:測評內容維度上,要涵蓋研究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學術科研素質、社會實踐與文體素質等各方面的素質和能力;測評主體維度上,要綜合院系評價、導師評價、同學評價和自我評價等多層面評價意見;測評時間維度上,要體現(xiàn)分階段、動態(tài)性,即連續(xù)地、動態(tài)地將各階段的測評結果結合起來進行分析,以全面反映出研究生的個性和素質。
2.導向性。研究生綜合素質測評應圍繞研究生的培養(yǎng)目標,從綜合素質的基本內涵出發(fā),考查研究生在知識、能力、素質等方面的狀況。即:不僅關注理論課程成績,還應關注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重視智育評價,還應考查德、體、美育的綜合發(fā)展;不僅注重研究生的共性發(fā)展,還應鼓勵研究生的個性張揚。
3.科學性和可操作性。綜合素質測評指標的設置必須分層次、分類別,將相關性較大的測評指標整合歸類,使測評指標體系能全面反映研究生的綜合素質,并使測評標準具體化,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同時,為了使評價結果更加科學,要注意定性與定量的有機結合,即在運用定性分析時輔以量化手段,以增強定性分析指標的可測量性;在定量分析中輔以定性說明,以使量化指標含義更明晰。
4.客觀性?陀^性原則要求測評指標體系體現(xiàn)一般性和特殊性的結合。其中,一般性要求根據(jù)高校和學科點的實際情況、研究生的實際素質,按照研究生培養(yǎng)的一般要求,設計出每一個研究生通過努力都可以達到的測評指標;而特殊性則要求按照研究生培養(yǎng)的高端要求,設計出少數(shù)研究生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測評指標。
5.激勵性。通過與他人的測評結果進行橫向比較,研究生可以認識到自身的優(yōu)勢和不足;通過將歷年的測評結果進行縱向分析,研究生也可以看到自身的長處和短板。另外,研究生綜合測評結果通常要作為獎學金評定、優(yōu)秀表彰、國際交流人選的評判依據(jù),類似的物質獎勵或非物質獎勵的獲取與否,也將對研究生產生直接的激勵作用。
二、研究生綜合素質測評指標體系的構成
根據(jù)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高等學校學生行為準則》等文件精神,在遵循上述原則的基礎上,筆者從思想道德素質、學術科研素質、社會實踐與文體素質等三個方面入手構建了研究生綜合素質測評指標體系。
(一)思想道德素質測評指標
思想道德素質主要指人在思想意識、道德行為、政治態(tài)度、法紀素養(yǎng)等方面具有的符合時代特色的基本品質。研究生思想道德素質測評內容主要包括政治素質測評與道德素質測評兩部分。其中,政治素質包括政治態(tài)度、政治學習和黨團榮譽;道德素質包括道德認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為。
1.政治素質測評。政治態(tài)度測評基本內容為熱愛祖國,擁護黨的領導,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堅持原則,有上進心。政治學習測評基本內容為認真學習各種政治理論,參加學校、院系、黨支部、班團組織的政治學習、形勢政策學習和各種教育活動。黨團榮譽測評基本內容為研究生獲得的各種榮譽稱號,包括優(yōu)秀黨員、黨務工作者、優(yōu)秀團干部、優(yōu)秀團員等。可按獲獎級別分別計分。以上測評項目可由研究生本人自評打分,由基層學生管理部門進行審核認定。
2.道德素質測評。道德認知測評基本內容為具有強烈的社會公德意識,關注社會道德,熟知各種社會道德規(guī)范,熟悉校規(guī)校紀和學術道德規(guī)范。道德情感測評基本內容為具有人道主義情感和正義感,有強烈的集體榮譽感,道德情操高尚,懂得自尊、自愛。以上兩個測評項目可由研究生本人自評打分,由基層學生管理部門進行審核認定。道德行為測評的基本內容為研究生參加公益活動的情況和獲得各種表彰的情況。在測評年度中,研究生參加公益活動應達到一定的學時;學時越多,該指標得分越高。
。ǘ⿲W術科研素質測評指標
學術科研素質主要指研究生通過課程學習必須掌握本學科堅實的基礎理論和系統(tǒng)的專業(yè)知識,具備一定的科研綜合能力。學術科研素質測評主要包括學習學術活動測評和科研素質測評兩部分。
1.學習學術活動測評。研究生的課程學習情況測評基本內容為學位課、專業(yè)課、實踐課等課程學習情況。該指標的分值為研究生的課程學習成績按照學分進行加權平均的結果。參加學術活動情況測評基本內容為研究生在測評年度參加校內外各類學術活動的狀況,要求達到規(guī)定的次數(shù)。參加次數(shù)越多,指標得分越高。
2.科研素質測評。研究生發(fā)表的學術論文主要包括以下類別:第一類,SCI、SSCI、EI、ISTP、ISR收錄的期刊論文,或其他國際刊物發(fā)表的論文;第二類,在國內核心、一般期刊發(fā)表的論文;第三類,在國家級報刊的學術、科研、理論版發(fā)表的論文;第四類,國際、國內學術會議(省級以上)論文;第五類,校級學術論壇獲獎的論文,被收錄到論文集的論文?砂凑撐念悇e設置指標分值。研究生出版的專著主要包括:研究生獨立出版、參加編著的學術著作或譯著?砂闯霭嫔缂墑e進行計分。研究生獲得的專利主要包括:發(fā)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外觀設計專利。可按專利類型和排名順序分別計分。研究生參與科研項目主要包括:作為課題組成員參與國家自然基金項目、杰出青年基金項目、863項目、973項目;作為課題組成員參與省部級科研項目;作為課題組成員參與市級及企事業(yè)單位的項目;作為負責人主持校級科技立項;作為負責人主持院級科技立項?砂错椖款悇e和排名分別計分。研究生參與的科技類活動主要包括:參加科技發(fā)明、制作類與論文類等科技性競賽。可按獲獎類別和排名分別計分。
(三)社會實踐與文體素質測評指標
優(yōu)秀的研究生應該具有一定的文化修養(yǎng)和良好的審美情趣,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公益和文體活動。研究生社會實踐與文體素質測評主要包括社會實踐素質測評與文體素質測評兩部分。
1.社會實踐素質測評。研究生擔任的學生干部主要分為主席(黨支書)、部長(團支書、班長)、委員三級。該指標分值由高校各級學生工作管理部門根據(jù)研究生所擔任的職務及其履職表現(xiàn)進行評定。研究生參加各類社會實踐活動情況主要包括研究生擔任其他社會職務或參加其他社會活動的情況?筛鶕(jù)不同情況酌情加分。
2.文體素質測評。研究生參與各類文體活動情況主要包括研究生參與體育競賽、文藝演出和其他非科技類競賽(或活動)的情況。可按照獲獎類別分別評分。
三、研究生綜合素質測評的結果計算與實施要點1.測評結果的計算。在每個測評年度,研究生素質綜合測評的總得分由思想道德素質、學術科研素質、社會實踐與文體素質三個方面的測評得分加總得到。即:測評總得分=思想道德素質得分+學術科研素質得分+社會實踐與文體素質得分。按照綜合素質測評的總得分可以進行排序,并以此作為研究生評獎評優(yōu)、個人發(fā)展歷程比較、用人單位就業(yè)推薦等方面的參考依據(jù)。2.測評工作的實施要點。在實施之前,應通過廣泛的校內宣傳,使參加測評的全體研究生充分認識到綜合素質測評工作的目的與意義、具體的指標含義和操作流程,從而認真、實事求是地參加測評工作。同時,應組建由教學管理部門、學生工作管理部門、研究生輔導員、學生代表等多層面主體組成的綜合素質測評工作小組,其人員構成和工作方式應得到研究生的認可和信任,并要確保其能夠公正、客觀、認真、細致地開展相關工作。在實施過程中,對于綜合素質測評底層指標評價標準的制定應兼顧具體性、靈活性,高校可根據(jù)自身的實際情況和未來的發(fā)展需要,對各項底層指標的具體分值進行合理設置和適時調整。研究生綜合素質的測評工作還必須堅持制度化、規(guī)范化,工作程序要公開、測評結果應公示,對于研究生提出的異議應給出及時、明確的解釋。同時,要克服綜合素質測評的短視性,即不能只為評獎評優(yōu)和內部選拔而測評,應始終將切實提高研究生綜合素質、調動研究生學習和科研積極性作為工作目的。在運用測評結果時,高校要建立有效的預警機制和通報機制。對于年度綜合素質測評未能達到一定分數(shù)的研究生,對其進行個人預警,提醒其加強自我監(jiān)督和自我提升;同時,在適當范圍內予以通報,發(fā)動研究生的導師、輔導員、同學,從學習、科研、生活等多個方面對其加以關注和幫助,引導研究生更好地發(fā)展,從而有效地發(fā)揮研究生綜合素質測評指標體系的導向性和激勵性效能。
參考文獻:
[1]易曉喻,張照青。研究生綜合素質評價方法研究[J].中國電力教育,2010,(34)。
[2]潘屹鳴,馬超。關于構建研究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的思考[J].蘭州教育學院學報,2012,(03)。
[3]張慶一,賀穎。研究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多元模型的建構[J].中國成人教育,2007,(21)。
[4]陳華森。研究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構建探析[J].教育與職業(yè),2014,(18)。
【高校研究生綜合素質測評指標體系的構建】相關文章:
綜合素質測評自我評價03-26
學生素質綜合測評個人總結09-28
構建“生活作文”體系 提高學生綜合素質08-17
大學生綜合素質測評個人總結06-14
構建健康課堂——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之我見08-19
商學院學生綜合素質測評條例附加分08-22
高職院校素質教育綜合體系構建論文08-17
綜合測評自我評價08-24
綜合測評自我評價03-02
綜合測評自我評價范文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