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演繹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的新精彩
如何演繹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的新精彩
浙江省慈溪市育才中學高中部姜學華
【摘要】新課標實施以來,教師必須遵循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設計教學,始終堅持學生的主體地位,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演繹教學的新精彩。文章從精心準備學案、分層教學、開展好實驗教學等方面,對高中物理教學進行了探索、研究。
隨著素質教育的深入推廣,新課標要求高中物理教學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改進課堂教學方法,切實提高物理課堂教學效率,同時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這就需要廣大物理教育工作者積極響應新課標要求,并探究全新、有效的教學途徑。
一、精心設計學案,做好教學鋪墊
學案的好壞是保證課堂教學效率獲得提高的關鍵,也是整節(jié)課的風向標,因此,教師在實施教學之前,必須精心設計學案,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具體的教學內容,設計符合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學案,引導學生明確教師思路,讓學生的學習目標變得更加清晰,同時還有助于加深學生對知識結構的了解。為此,要想構建高效課堂,離不開教師對學案的精心準備。例如,在教學《自由落體運動》之前,教師要深入分析教學內容,為學案的設計做好鋪墊。由于這一章節(jié)的知識是對運動學中基本概念和勻變速直線運動等內容的鞏固,所以學生已經對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形成了一定的認知,并對于生活中重物和輕物的自由落體現(xiàn)象司空見慣,這就為鞏固和復習知識埋下了伏筆。
因此,教師首先要確定這一章節(jié)的重點知識,即:自由落體運動的基本概念、性質、規(guī)律、重力加速度等;而難點在于:學生如何正確理解物體下落速度的快慢與其輕重無關,以及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自由落體運動的性質。然后在此基礎上確立課堂教學的三維目標:一是知識與技能目標:引導學生了解自由落體運動的發(fā)展史,幫助學生認識到任何假設與猜想都必須經過實驗驗證;二是過程與方法目標:借助物理發(fā)展史的史實了解伽利略對自由落體運動規(guī)律的研究過程,引導學生領悟推理奧秘,意識到猜想在探究過程中的重要意義;三是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應以史實為鑒,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探究態(tài)度與正確的認知觀,避免學習的盲目性,消除學生急功近利的思想。最后,設計探究式教學方法,以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創(chuàng)設相應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自主觀察和發(fā)現(xiàn),提高學生的猜想、假設、推理、分析、總結的能力。
二、采用分層教學,保障全面提高
由于高中生兩極分化現(xiàn)象比較嚴重,所以我們認為高中物理教學應采用分層策略。在具體教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同,對教師講解知識的理解能力也不同,教師對知識講解的難易程度與速度快慢程度掌握難以恰到好處,導致教學效率不高。為此,我們可以采用分層教學,即: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特點,將學生分為不同層次,一般分為三個層次:優(yōu)等生、中等生、后進生。例如,在教學“摩擦力”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在講解基本內容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如果我們的生活中失去了摩擦力,那么我們的生活將會發(fā)生怎樣的變化?”這一問題的知識性不強,且容易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尤其會激發(fā)后進生的回答興趣,能夠調動后進生的積極性;對中等生提出這樣的問題:“摩擦力和運動方向一定相反嗎?”要想回答這一問題需要學生全面了解產生摩擦力產生的前提條件,只要他們稍加努力就能回答出來;對于優(yōu)等生來說,這樣的問題略顯簡單,可以這樣設問:“用兩個大小不同的力拉疊加在一起的兩個木塊時,木塊與地面的摩擦力有多大,摩擦方向向哪?”這就需要學生清晰掌握摩擦力的知識與性質,才能正確解答出來,對于學生具有較強的挑戰(zhàn)性。通過設置層次分明的問題,可以讓學生充分體會成功的樂趣,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此外,在分層教學中教師應注意,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有針對性的教學與作業(yè)要求,加強對學生的引導和指導,體現(xiàn)課堂教學與課后作業(yè)的層次性,從整體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為構建高效課堂奠定基礎。
三、重視實驗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首先,充分利用演示實驗,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在所有物理知識中,每一個定律的發(fā)現(xiàn)、每一個概念的形成,都有著堅實的實驗基礎作為保障。例如,在復習“圓周運動”時,很多學生對于豎直平面中的圓周運動理解并不深刻,尤其對于物體通過圓周最高點這一條件感到疑惑不解。此時,我們可以充分利用演示實驗,用“離心軌道”來演示鋼球在豎直平面中所進行的圓周運動,讓鋼球從軌道的較高一端的不同位置自由滾下,由此可以觀察到,只有在鋼球的位置達到足夠高度時,才能使得鋼球順利達到環(huán)形軌道頂點,并保證在這一過程中不會跌落,沿著軌道進行運動。借助演示實驗,可以引導學生正確分析鋼球在圓周最高點和最低點處對軌道形成的壓力,以及壓力和鋼球高度之間的關系,從而讓學生明白豎直平面中圓周的運動及其規(guī)律,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提高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應用能力。此外,貼近生活操作實驗,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知識來源于生活,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材料都可以成為實驗素材,如在教學物體重心的知識時,我們可以拿出一個電燈泡,在距水泥地板一米的地方垂直下落,學生驚奇地發(fā)現(xiàn),燈泡落地后竟然沒有摔破!這種出乎意料的現(xiàn)象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他們立刻展開深入思考和相互討論,最后得出受重心位置的影響,燈泡落地時底座先著地,因此從一米高的地方落地也摔不碎。這種隨堂小實驗操作起來簡便、快捷,不會占用多少時間,卻能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實際上,在我們的生活中存在很多廢棄資源,我們可以將這些資源與實驗器材聯(lián)系在一起,不但可以節(jié)約實驗材料,而且達到了一定的環(huán)保效果,同時還能讓學生在掌握物理知識的同時,充分意識到物理知識的重要價值,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探究興趣。
四、完善評價機制,增強學生信心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尊崇分數(shù)第一的理念,將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評價的唯一標準,忽略了發(fā)展性原則,使評價失去了激勵作用。為此,我們要完善評價機制,堅持鼓勵性評價和發(fā)展性評價的原則,改變評價的方式,將學生全面發(fā)展作為考核的標準,提高評價內容的多樣化,增強學生成就感和自信心,提高學生學習的動力,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例如,我們可以將學生日常生活的表現(xiàn)、學習成績、學生進步情況都納入考核的范圍,對學生做出客觀的評價,還要多使用贊美的話語來鼓勵學生、激勵學生,增強學生自信心和成就感,比如,“你的想法很獨特,這些連老師都沒有想到,你真聰明,其他同學和老師都要向你學習。”“你的答案都快趕上標準答案了,你真棒!”“老師相信你一定會想到答案的!苯處煹墓膭詈图顣寣W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注和關心,從而讓學生重拾學習的信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動力,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總之,作為高中物理教師,我們必須不斷加強自身的學習,認真領會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并在教學實踐中積極探索嘗試,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最終演繹高中物理教學的新精彩。
參考文獻:
[1]張敏,李國建.探討新課程教學改革中的高中物理教學[J].新課程(下),2012,(7).
[2]沈延林.新教材下的高中物理教學改革研究[J].文理導航(中旬),2012,(4).
[3]郭樂偉.關于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與思考[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1,(19).
【如何演繹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教學的新精彩】相關文章:
談新課改背景下的語文朗讀教學08-17
淺談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學08-19
新課改背景下的地理課堂教學論文08-15
新課改背景下高中體育選項教學探討08-23
新課改背景下的英語課堂教學探索08-18
新課改背景下的英語導課技巧論文08-15
新課改背景下語文課的思考與實踐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