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注課堂細節(jié)提升課堂實效
關注課堂細節(jié)提升課堂實效
浙江省樂清市北白象鎮(zhèn)第五小學 陳 卉
“教學細節(jié)”是指發(fā)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之中的充滿思辨與靈性的課堂場景。它是一種關注、一種體察、一種創(chuàng)意,它充盈著靈動的智慧,洋溢著人性的光輝。
有效的教學源于有效的細節(jié)。精彩的細節(jié)有的能成為課堂的主角,成為整堂課的亮點;有的往往看似簡單,平凡,甚至有些隨心所欲,然而,簡單中蘊含著不簡單,平凡中體現(xiàn)著不平凡,看似隨心所欲中透射的卻是執(zhí)教者參透教育真理的靈光。所以,我們打造有效課堂,要從有效細節(jié)研究入手,用心感悟課堂,精心設計細節(jié)、盡心呵護細節(jié)、真心體驗細節(jié),慧心發(fā)現(xiàn)細節(jié),用心處理細節(jié),在對細節(jié)的不斷打磨中,讓課堂得到有效的提升。
一、精心挖掘細節(jié),提高語文素養(yǎng)
課堂現(xiàn)場中的教學細節(jié),它本身就是一個資源優(yōu)勢,是值得挖掘的,也是能夠挖掘的。我們要在直覺中把握細節(jié)。每一堂課都是不可重復的激情與智慧綜合生成的過程,是不可完全預設的。面對學生的種種獨特體驗,需要我們調(diào)動一切經(jīng)驗和智慧,運用直覺對即時閃現(xiàn)的細節(jié)做出瞬間的判斷,從尊重文本的價值與學生的發(fā)展出發(fā),看它有沒有開掘的必要。
教師在執(zhí)教《小珊迪》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了解先令、便士等英國錢幣單位以及和人民幣之間的轉換,設計了這樣一道題:1先令=( )便士,1便士=( )分。
對于1先令=( )便士,學生可以從課文中“那位先生給小珊迪1先令,買火柴需1便士+丟了7便士+歸還的4便士,等于12便士”計算出來,但對于1便士=( )分卻較難。師:1便士還比我們?nèi)嗣駧?角少一點,大概只有六七分。這時學生滿臉驚訝:原來就這么點錢啊!珊迪怎么會為了這么點錢竟一次又一次地“糾纏”我呢?教師靈機一動,趁機引導:小珊迪多次糾纏我,可見他多么貧窮呀!他為什么那么需要錢呢?有了錢,他又能干什么呢?生:有了錢,他可以購買衣服御寒(板書:錢);有了錢,他可以去購買面包充饑(板書:錢);有了錢,他可以去醫(yī)治自己的雙腿(板書:錢);有了錢,他可以去照顧自己的弟弟(板書:錢);有了錢,他可以去上學,去過像我們一樣的幸福生活。教師邊認真聽學生敘述邊激動地板書一個比一個大的“錢”字。最后話鋒一轉:這樣一個需要錢的孩子,他又是怎么做的呢?引導學生感受主人公的崇高品質(zhì)。
在這里老師緊緊抓住文本,采用揚棄的態(tài)度,關注了這個被常人忽略的細節(jié),在“錢”字上下工夫。根據(jù)學情適時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行為,大膽地用教材教,學生的情感在細節(jié)的鋪墊之下,走進了文本,深刻感受了小珊迪善良、守信的品質(zhì)。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教材提供的只是一個教學的范例而已。教師應創(chuàng)造性地挖掘這些細節(jié)隱含的內(nèi)涵,讓它們?yōu)榕囵B(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服務,使學生的探究能力得以提高。
二、學會課堂傾聽,有效生成細節(jié)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是開放的、動態(tài)生成的。當學生“活”起來、“動”起來的時候,我們的教師必須學會傾聽。只有細心傾聽學生的發(fā)言,才能把握教學的脈搏,依據(jù)反饋信息調(diào)整自己的教學行為。教師可以通過傾聽來判斷學生思維的障礙在何處,從而果斷的決定在何時介入討論,以何種方式介入。通過傾聽,教師還能對學生的理解水平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從而判斷學生的接受范圍,傾聽本身就是一種很重要的教學策略。如在教學口語交際訓練《做事不馬虎》一課中,教師讓學生思考:唐老鴨和米老鼠的烤鴨店如何才能重新贏得顧客呢?請幫唐老鴨當“小參謀”。學生答案異彩紛呈,其中一個學生說“他們可以招聘幾個能干的服務員”,教師一聽,覺得很有新意,便靈機一動,問“如果他們要寫招聘啟示,你們認為至少要有哪些條件?”于是,預設的教學過程就在這一“細節(jié)”調(diào)整,使教學朝著更有意義的方向前進。學生們興致盎然,每個人的招聘啟示中都赫然寫有:做事仔細,不馬虎。學生已經(jīng)有意識地將在學習中感受到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外化出來了。這一切得益于教師能認真傾聽學生的發(fā)言,并充分利用教學過程中的細節(jié)生成教學資源。
三、利用干擾因素,收獲意外資源
課堂上的“節(jié)外生枝”,往往會打亂課堂的教學節(jié)奏,在傳統(tǒng)的教學觀中往往把它看成是一種干擾因素。其實“干擾”也可以成為教學過程優(yōu)化的誘因。有些課堂意外事件利用得好,可以轉化為課堂教學中的“資源”。這些隱性資源并非我們可以預料,它往往不在教師認定的教學內(nèi)容視野內(nèi),但卻是學生的興趣所在,有時會讓教學有意外收獲。
如學習杜甫的《絕句》一詩時,教師在黑板上逐行貼出詩句:“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有學生認為“窗含”的“含”應該是“寒”字,還說語文書上是這樣寫的,老師讓他翻書確認后,他捧著書紅著臉不好意思了。到此,原本“插曲”已經(jīng)結束,可老師卻抓住這一細節(jié),讓余音延續(xù)。他慈愛地摸著孩子的頭,對全體學生說:“老師在想,他記成這個‘寒’是有道理的。你們猜得出來嗎?”稍一靜場,孩子們便議論開了!耙驗樗x到了‘千秋雪’,雪是很冷的,他便記成了‘寒’。”“因為‘千秋雪’是積了千百年的雪,很冷很冷,所以他記成了‘寒’!薄斑@里為什么用‘含’呢?你們看!”老師順手拉開教室的窗簾,用實地、實景,讓孩子觀賞、體會教室里的窗含著校園的春景。在觀賞中、議論中,孩子們理解了“含”字的意蘊。
這首古詩的教學,其中一個最大的難點就是對“含”字的理解。這位老師的原有設計中,想必把這個字的理解進行了充分的預設。但是當教學流程沒有按照原先的預設進行時,這位老師及時將自己的教學設計作了調(diào)整,為學生的出錯找了個“美麗”的借口,給全班學生一個深入學習的提示,轉換了一下思考的角度,巧妙地接著孩子的問題層層深入地將這個關鍵的“含”字的理解還給孩子。這樣的細節(jié)因為老師的靈活變通、細心剖析而沒有成為一個簡單的可有可無的插曲,它延伸著,成為了深入探究詩歌內(nèi)涵的契機。
總之,細節(jié)決定成敗。課堂教學中,我們要有效捕捉與珍視細節(jié),我們要用發(fā)展的眼光、激勵的神情呵護每一顆別樣的思維;要用誠摯的熱情、深切的態(tài)度關注每一顆稚嫩的心靈;用高尚的人格、偉大的品性去擁抱每一顆獨特的生命。在傾聽中捕捉細節(jié)。
【關注課堂細節(jié)提升課堂實效】相關文章:
關注思維過程提升思維品質(zhì)——語文課堂提升實效的關鍵點08-20
關注教學細節(jié) 構建高效課堂05-21
重視文化融通 增強課堂實效04-25
打造有實效的數(shù)學課堂08-18
張揚閱讀個性提高課堂實效08-26
教師要關注課堂教學中的細節(jié)08-23
讓細節(jié)在課堂間靈動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