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加強聽說訓練改變民族學生“啞巴漢語”的現象
加強聽說訓練改變民族學生“啞巴漢語”的現象
新疆喀什師范學校 馬世龍
【摘 要】漢語是我國各民族通用的語言,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作為一名漢語教師,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漢語言文字、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促進民族學生現代漢語實際運用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加強聽說訓練是民族學校漢語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應遵守的基本原則,我在漢語教學中深切的感受到了這一點。因而漢語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的開展教學工作,加強聽說訓練,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漢語;聽說訓練;教學方法;語言環(huán)境
一、創(chuàng)設漢語學習的語言環(huán)境
學生只有具備了學習語言的興趣,愛學、樂學、主動去學。所以,能否創(chuàng)設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雙語環(huán)境至關重要。漢語學習主要的語言環(huán)境歸納起來有:人環(huán)境、物環(huán)境和心理環(huán)境。人環(huán)境是發(fā)展學生漢語口語水平最重要的因素,它要求教師雙語水平高,語言示范正確,還能隨時隨地和學生互動。物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可以因地制宜,設置功能室、主題墻或多媒體活動室等。物環(huán)境要貼近學生生活,要注重其教育性和可操作性。心理環(huán)境則要求教師在進行語言教育時營造一種輕松愉快、和諧自由的氛圍,以幫助學生學習漢語。
二、采用科學、恰當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的運用是否得當直接關系到教學的成敗,尤,為取得最佳的教學效果,教師需要因地制宜靈活運用各種各樣的教學方法,如情景法、游戲法、交際法、聽說法、全身反應法等等?傊,所采用的方法應該有助于提高學生漢語學習的樂趣,激發(fā)他們主動參與的意識,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感悟文化、習得語言。
三、雙語教學實施過程中存在偏差
首先是目標設定的偏差。不少雙語學校背離了雙語教育的根本原則和最終目的,教學呈現快速化、成人化,違背了語言的學習規(guī)律,忽視學生生理、心理發(fā)展的需要,使原來在語言習得過程中心理障礙小、沒有心理負擔的學生也感到信心不足,失去了學習語言的積極性。
其次是教學方法的偏差。目前在雙語學校開展雙語教學活動的許多教師不了解學生的需求和教育的規(guī)律及特點,對教學內容的選擇、教學方法的采用、組織方式的安排以及對學生學習的評價上都存在著明顯的不當。設計的教育方法和形式很難體現雙語教育自身的特點,在教學中給學生提供學習、參與和對話的機會較少,難以創(chuàng)設真正意義上的雙語教育環(huán)境,遠遠不能滿足雙語教育的要求。雙語教學不同于其他教育,有自身的科學性、規(guī)律性。
四、因材施教是教好漢語教學的前提
教育事業(yè)是育人的職業(yè),也是一項充滿挑戰(zhàn)性的職業(yè)。作為一名漢語教學工作者必須適應新情況解決這個問題,才能使自己的教學工作取得新突破。在這一點上“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就顯得格外重要。在因材施教中,采用對癥下藥,教學方法要因班級學生個體情況而定,也要注意各層次學生的學習實際、學習習慣及性格特點而定。所以教學方法應切合實際,靈活多變。
五、教師要樹立堅持不懈的職業(yè)道德
我從學生進校開始,就研究學生的不同特點和實際情況。第一次見面我作了簡單的自我介紹后,就請同學們每人自我介紹,開頭大部分學生低著頭不說話,我接著用對話的方式問,如你叫什么?你是從哪兒來的?你們家有幾口人等簡單的問題后,他們才一個接一個的開始說了。從他們的介紹中我發(fā)現他們的發(fā)音,聽力,表達存在著很大的問題,比如該用的四個聲調,亂的一塌糊涂,他們往往第一聲讀第二聲,第二聲讀第四聲,所以聽起來非常別扭。再如他們的有些語言習慣不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在自我介紹時許多學生總會說這樣一句話:今年六月,畢業(yè)了初中我。接著我又讓他們把自我介紹寫成文字段,收上來后,我發(fā)現類似的病句,比比皆是,錯別字更是難以避免。我分別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方面在教學和日常生活中提倡說漢語,另方面,我利用現代教學手段來強化他們的聽力能力。他們說錯了,我就不厭其煩反復糾正。
這些學生在小學、初中時沒有或很少進行聽說訓練,連一些最基本的漢語用語都聽不懂。經過堅持,可喜的是不愛說話的學生基本上可以聽懂了,每節(jié)課非說幾句漢語不可。經過各種各樣的方法和措施來激發(fā)學生后,收到了一舉兩得的效果。我還經常開展背課文比賽、修改錯別字、辯論、會話等比賽。這些措施對提高學生聽說能力起了很大作用。
眾所周知要改變這種“啞巴漢語”的現象并不是一件易事。我一直以堅持不懈的精神來幫助他們,鼓勵他們,為了提高學生的口語能力,我一方面給他們輔導漢語語法知識,另一方面集中病句講解詞和詞的搭配,句子成分的順序等,正確引導學生學習漢語。
總之,母語為非漢語的學生來說,學習漢語是非常艱難的事。對老師來說壓力大、要求高,課時多,很難完成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組織教學。雖然進度一再減慢,但效果仍不理想,嚴重影響了教學的正常進行,學生的心理負擔也很重。許多學生認為培養(yǎng)聽說能力很難,實際上不那么回事。從實際教學中來看,每一位漢語老師都有無私的奉獻精神,能正確引導學生的思想,把愛奉獻給這些偏遠地區(qū)來的子女,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并不是一件難事。問題出在多數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語言學習習慣,他們不能堅持認真學習,害怕困難,又缺乏正確的學習方法。一句話,缺乏學好漢語應具備的必要心理素質,即克服困難的決心、戰(zhàn)勝困難的堅強信念、頑強的毅力、勇氣和膽量,百折不撓、鍥而不舍的學習精神。因此,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教師也不能操之過急,急于求成。一方面要精心組織教學,在方法和技巧上進行耐心指導,另一方面更要不斷幫助學生克服這種聽說心理障礙,因材施教,循循善誘,鼓勵鞭策,使他們樹立信心,放下包袱,輕裝上陣,盡快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
只要學習目標明確,思想觀念更新了,學習方法改變了,并且自己刻苦努力了;再加上教師的精心輔導,認真指教,相信他們一定會學好漢語的。
【加強聽說訓練改變民族學生“啞巴漢語”的現象】相關文章:
聽說訓練08-17
(聽說訓練)《轉告》08-15
(聽說訓練)《問路》08-15
問路(聽說訓練)08-15
買鉛筆 (聽說訓練)08-15
我的家(聽說訓練)08-15
(聽說訓練)《美麗的田野》08-15
(聽說訓練)《我的家》08-16
(聽說訓練)《打電話》08-15
(聽說訓練)《聰明的農夫》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