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淺談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河北省無極縣東侯坊學區(qū)甄村學校 劉香羅
語文素養(yǎng)是指學生在語文方面表現出的“比較穩(wěn)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fā)展要求的學識、能力、技藝和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小學語文素養(yǎng)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的基礎。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呢?
一、激發(fā)學習興趣是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前提
“沒有任何興趣,激不起學生的好奇心、從而使學生帶著疑問把課聽下去,被迫地進行學習,會扼殺學生掌握知識的志向!毙W語文教師要使學生對語文課產生一種愉悅感,有興趣才有求知欲望,才有才氣和靈性。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力求做到讓學生變得鮮活,讓學生學得興致盎然,使學生在語文學習中享受學習的樂趣,從而發(fā)展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師要在上課伊始即迅速地捕獲學生的“芳心”,精心設計導語、巧妙導入新課是不容忽視的一個重要教學環(huán)節(jié)。用導語法教學,能夠使學生對語文課充滿新鮮感,他們會對下一節(jié)課精彩的導語充滿期待,從而期待上每一節(jié)語文課。同學們若是帶著疑問聽課,就很想知道問題的答案,所以會很認真地聽老師講課,并且在聽課的過程中自覺探究答案,這樣學生對老師上課講授的內容印象會很深刻,既學到了知識又樂在其中。所以教師要設置與課文相關的懸念,激起學生的好奇心,從而使其帶著疑問把課聽下去。教育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為了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教師必須有較高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教師不僅要學得多,而且要學得通、學得透,要有自己的見解,又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這樣才能深入淺出,化繁瑣為簡約。
二、良好學習習慣奠基語文素養(yǎng)
如果說學習習慣是一個學生素養(yǎng)體現,那么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必然也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文字書寫工整,能直接體現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雖然現在打印稿在許多方面代替了手寫,一些字跡不太好看的人,可以因此而避短,但是如果寫得一手工整漂亮的字,無疑是會給人留下好的印象。中國的漢子是非常優(yōu)美而又博大精深的,我們一再去提倡和發(fā)揚,從寫好字開始。當然,良好的語文習慣還包括勤查工具書,在遇到不認識不理解的詞語時,這種習慣可以幫助學生及時地解決問題。多練筆,多閱讀,這些習慣是語文學習中經常強調的內容,之所以經常會被強調也一定有它的道理,確實,這種習慣會讓學生受益終身。
三、通過古詩詞積累積淀語文素養(yǎng)
古詩詞是人類精神文明寶庫中極為燦爛的組成部分,是中國文化的精華和瑰寶。作為教師把中國古代優(yōu)秀文化傳授給學生,讓他們與歷史對話,與高尚交流,與智慧撞擊,從而打下堅實的文學基礎,對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具有重要意義。中華傳統(tǒng)經典是我國文學寶庫的瑰寶,是我國民族文化的龐大載體,是我們民族生存、發(fā)展的根基!度纸洝贰兜茏右(guī)》等之所以成為啟蒙經典,是被歷史所證明了的精華,讓孩子完整地了解經典,做出判斷,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引領學生大量誦讀、熟背經典美文、唐宋詩詞,以達到文化熏陶、智能啟迪與人格培養(yǎng)的目的。在其幼小純潔的心靈中播撒詩書的種子,使他們了解優(yōu)秀的祖國文化和民族精神,從而產生民族自豪感和愛國家主義的情思,產生一種寬容善良的人性美。少年兒童正處于記憶旺盛時期,及時讓學會背誦一些優(yōu)美古詩,會在他幼小心的腦海中積累許多妙詞佳句,“書讀百遍,其意自見”將來寫作需要時可信手拈來。因此,我每天早晨抽十分鐘讓學生背誦古詩,一月比賽一次,看誰背得最多,最好,還讓學生分類背誦。
四、課堂閱讀教學是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主要途徑
在閱讀課文過程中,要鼓勵學生帶著問題去讀,培養(yǎng)學生善于提出問題的能力。針對課題進行質疑,如《“走”完長征的嬰兒》一課中,學生就會對課題產生許多疑問:嬰兒為什么會走?他是怎么走完長征的?他為什么要走長征?等等,這樣就激發(fā)了學生繼續(xù)閱讀的興趣。學生的閱讀素材大部分在課本,但是課本以外的文字世界很廣,我們應該鼓勵學生博覽群書,只要是健康的有益的,都可以讀,還可以適時舉辦個小小圖書節(jié),交流他們愛看的書,以此鼓勵他們,“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要做好鼓勵學生攀登的第一步。讀是理解、感悟的前提,深刻的感悟是建立在深入閱讀、積極思考的基礎之上的,對文本讀得越多,想得越深,自然感悟就越豐富。教學中,通過采用范讀、學生自讀、默讀、師生合作讀、齊讀、配樂朗讀等多種方式,不需要教師做過多地講解,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詩歌的內涵,引領學生走進文本,在與文本的對話過程中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有所感悟與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學中,讀應該是有層次的,是循序漸進的:練讀——讀通順——讀懂——有感情讀,最后由讀變成說,而且要用心說,讓學生在與文本的每一次對話的時候都有所收獲,使每一次閱讀都能及時有效。在讀的過程中,不要刻意地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只是讓學生在一步步自己潛心地朗讀課文后,由文章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話,這樣才能與文本更為貼近,理解課文的中心,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也就潛移默化地進入與孩子的心間了。
五、課外閱讀是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保證
課外閱讀是課堂閱讀的延伸和拓展,一方面,課堂上所學的新知識往往需要課外閱讀的配合來加深理解,另一方面,課堂上所學到的技能可以在課外閱讀中加以運用,作為知識的運用和技能和檢驗。廣泛的課外閱讀可以幫助學生開闊視野,豐富知識,增長智慧,提高讀寫能力,課外閱讀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有著極大的作用。課外閱讀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通過課外閱讀,學生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精華;了解文化的歷史脈絡,關心當代文化生活;開闊文化視野,尊重多樣文化形態(tài);增長多方面的文化科學知識,廣泛地汲取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營養(yǎng)。其次,還表現為學生在閱讀中可以受到科學的世界觀、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正確的價值觀念的熏陶,受到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審美情趣的濡染,從而提高自身的審美情趣、精神境界和文化品位。此外,在課外閱讀實踐中,學生還會逐漸培植起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課外閱讀還具有趣味性、自主性和開放性的特點。它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也可以是學生個體完全自由的閱讀活動,它十分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
總之,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習的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于促進學生的發(fā)展、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為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
【淺談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相關文章:
淺談英語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08-11
淺談閱讀教學中語文思維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08-16
淺談語文教學中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08-17
淺談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08-12
淺談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作文興趣06-14
淺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與學習方式變革08-24
淺談小學生語文語感的培養(yǎng)08-12
淺談如何培養(yǎng)閱讀能力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