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讓群文閱讀真正把國學經典帶進語文課堂
讓群文閱讀真正把國學經典帶進語文課堂
劉晶 高勇
四川省攀枝花市實驗學校
【摘要】群文閱讀,就是把一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組合在一起,指導學生閱讀,并在閱讀中發(fā)展出自己的觀點,進而提升閱讀力和思考力。國學經典誦讀,可以提高孩子的文化素養(yǎng)。議題就是一組選文中蘊含的可以供師生展開議論的話題,一組選文中可有一個或多個話題。議題的最大特征就是在于具有可討論性。
1誦讀國學經典的意義。
1.1國學經典誦讀,有利于培養(yǎng)孩子高尚的品質。
據(jù)科學研究發(fā)現(xiàn),世界上但凡成功之人,80%-90%的人靠的是情商(即高尚的人格,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只有10%-20%的人靠的是智商。因此,要想使孩子成為有用之才,首先就得培養(yǎng)其高尚的品格,而誦讀國學經典則是培養(yǎng)其高尚品格的一條最好的捷徑。
1.2國學經典誦讀,能顯著提高孩子的記憶能力。
小學時段是孩子記憶的黃金時期,如果有效地開發(fā),就會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極其豐富的礦藏。但是,這種記憶潛能如果不予開發(fā),就會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一天天蛻化。而一旦開發(fā)出來,不但現(xiàn)在記憶超人,而且可以伴其一生。從這個層面講,國學經典誦讀開發(fā)的是學生的潛能。同時,誦讀國學經典,也是為孩子一生打點文化底色。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對這些經典的理解會越來越深,而且會惠及其一生。多誦讀國學經典,一定會提高孩子的記憶能力。
1.3國學經典誦讀,可以全面提高孩子的文化素養(yǎng)。
如今,外來文化、網絡文化等所謂“流行文化”對孩子們的影響越來越大,不少孩子不但在文化素養(yǎng)方面出現(xiàn)嚴重“營養(yǎng)不良”,還不同程度地表現(xiàn)出浮躁、自私、好逸惡勞等不良心態(tài)。通過經典文化的誦讀,可以大力提高孩子文化知識素養(yǎng)。我覺得,國學經典誦讀給學生帶來最大變化的就是語文能力的提高。說簡單點,就是聽、說、讀、寫能力的飛速提高。
2當前小學國學經典學習的現(xiàn)狀及產生現(xiàn)狀的原因
國學經典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內容豐富、底蘊深厚,是前人為我們留下的最寶貴的文化遺產。現(xiàn)在,外國人都紛紛掀起學習中國經典的高潮,但問起我們中國人對此的認識,卻常常會一問三不知。其次,是孩子們對古詩文的理解能力差、行為習慣差,對古人的優(yōu)良品質學習不到位。再者,孩子們一提起學習經典著作或作品就望而卻步。所以對小學生開展國學經典誦讀活動勢在必行。
沒有掀起學習經典的熱情,不能引起老師們的足夠認識,從而導致國學教育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嚴重脫節(jié)。一方面,人們在觀念層面對國學教育的益處有了明確的認識,但是另一方面,在實踐層面,教育者并沒有有意識地(或者說沒有有效的方法)把二者有效銜接,使之相互作用,匯成合力,實際去獲得這種益處。
3“群文閱讀”的教學取向及其意義
群文閱讀是群文閱讀教學的簡稱,是最近兩年在我國悄然興起的一種具有突破性的閱讀教學實踐。簡單地講,群文閱讀,就是把一組文章,以一定的方式組合在一起,指導學生閱讀,并在閱讀中發(fā)展出自己的觀點,進而提升閱讀力和思考力。群文閱讀就是師生圍繞著一個或多個議題選擇一組文章,而后師生圍繞議題進行閱讀和集體建構,最終達成共識的過程。它突破了教材,強調以課內文本為主,增加課外閱讀的材料—— “一篇帶多篇”。
群文閱讀教學,是教師在一個單位時間內指導學生閱讀相關聯(lián)的多篇文章。群文閱讀教學是拓展閱讀教學的一種新形式,更關注學生的閱讀數(shù)量和速度,更關注學生在多種多樣文章閱讀過程中的意義建構,有效地更新了教師閱讀教學的意識,改革了閱讀教學的模式,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面,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對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4讓群文閱讀真正把國學經典帶進語文課堂
4.1找準“議題”,激發(fā)興趣
群文閱讀倡導以“議題”點燃課堂,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何為“議題”?議題就是一組選文中蘊含的可以供師生展開議論的話題,一組選文中可有一個或多個話題。議題的最大特征就是在于具有可討論性,議題事先不確定答案,而是讓學生通過讀一組文章后展開討論,去感悟和總結出正確的答案。讓學生通過閱讀一組文章,在學生個人智慧基礎上,大家對議題達成共識。所以,議題無標準答案,只是探討的話題,不是某個現(xiàn)成的知識點,而是通過對議題討論形成自己的見解。一個好的議題即能喚起學生的閱讀體驗,又能激發(fā)學生共同閱讀分享的興趣。
那么怎樣才能讓群文閱讀真正把國學經典帶進語文課堂,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呢?找準“議題”就成為關鍵。教師所確立的“議題”要既能為孩子們提供討論的空間,又能確定課堂的焦點。比如,我們在教到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有關讀書的課文時,考慮到班上的孩子很多都缺乏科學的讀書方法?于是為學生編排了一組有關介紹讀書方法的古詩如: 陸九淵的《讀書》 、翁森的《四時讀書樂》冬、陸游的《寒夜讀書》和湯顯祖的《正覺寺示弟儒祖》,讓孩子邊誦讀這幾首古詩邊思考“議題”——讀書有哪些好方法?然后交流討論。通過這樣的討論交流,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讓學生感受到了國學經典的魅力,最重要的是通過誦讀古詩,讓學生悟出了一套讀書的好方法,這對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4.2圍繞“議題”,豐富認識
傳統(tǒng)的單篇教學模式,很多時候已經無法滿足孩子的求知欲,讓群文閱讀真正把國學經典帶進語文課堂,不失為滿足學生求知欲,豐富學生對事物認識的一個有效的途徑。比如在上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晏子使楚》一課時,學生們深深地被晏子高超的語言藝術和濃濃的愛國情所折服,都很想了解晏子到底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老師趁熱打鐵,補充了記錄晏子言行的著作《晏子春秋》中的幾個淺顯易懂的文言文小故事,并確定“議題”——你眼中的晏子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學生圍繞這個“議題”展開閱讀、討論活動,這樣一來,學生們很快認識到晏子不僅能言善辯、熱愛祖國、還非常的廉潔無私,心胸坦蕩,樂觀豁達、生活簡樸。通過這一學習活動的開展,不僅豐富了學生對晏子的認識,也讓學生借用前一課《楊氏之子》所學習的文言文知識進一步感受國學經典的魅力,同時也有效地提升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4.3探究“議題”,培養(yǎng)能力
作為老師都知道:我們今天的教,就是為了明天的不教。怎么樣根據(jù)“議題”引導學生自己查找相關文章,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收集、分析、整合能力,應該是老師們的一個重點研究方向。在上人教版五年級上冊《梅花魂》一課時,同學們對古人所說的“歲寒三友”之一的梅花有了一定認識,那么到底梅花給人們留下了什么印象呢?老師就可以以此為“議題”引導學生自己在古詩詞中去尋找答案。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把學生從課內的老師教,引向了課外的自己學。既讓學生在感受國學經典的魅力同時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所以,讓群文閱讀真正把國學經典帶進語文課堂,就是讓經典浸潤孩子們人生,讓國學經典陪伴孩子們快樂成長。讓群文閱讀真正把國學經典帶進語文課堂,給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帶來新的活力,使他們的學習活動更加豐富多彩。我相信,只要我們不斷努力,堅持把這一活動開展下去,一定會將中華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培養(yǎng)出更加合格的人才。
【讓群文閱讀真正把國學經典帶進語文課堂】相關文章:
群文閱讀心得02-26
群文閱讀教學反思04-04
群文閱讀教學反思08-24
群文閱讀心得體會08-12
群文閱讀心得體會03-09
“群文閱讀”觀摩課學習體會08-24
群文閱讀心得體會15篇05-25
群文閱讀的教學反思范文(通用5篇)03-21
教師群文閱讀心得體會08-17
讓語文課堂真正地“活”起來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