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語文教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之情感探究
語文教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之情感探究
李 琴
。◤V西桂林寶賢中學)
摘 要:《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的作品。詩作于763年唐代宗廣德元年春,安史之亂結(jié)束。欣喜若狂的心情讓詩人快速寫作的一首充滿快意的詩,這首詩處處洋溢著“喜”氣。后代詩論家都極為推崇此詩,清代浦起龍在《讀杜心解》中贊其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詩也”。
關(guān)鍵詞:情感;探究;喜
我國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的詩歌最突出的特點是沉郁頓挫,而這首詩處處洋溢著“喜”氣,可謂是喜氣貫通,水到渠成。歷史評價說,除第一句敘事點題外,其余各句,都是抒發(fā)詩人忽聞勝利消息之后的驚喜之情。
在公元762年(寶應(yīng)元年),唐軍在洛陽附近的橫水打了一個大勝仗,收復了洛陽以及鄭、汴等州,持續(xù)七年多的“安史之亂”到此算是結(jié)束。正流寓梓州,過著漂泊生活的杜甫聽到這個消息,以飽含激情的筆墨,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名作。
首句“劍外忽傳收薊北”,緊接標題,直接言明背景。既點明了聞喜訊時的地點,道出喜訊得來出乎意料,又揭示了寫作此詩的緣由!皠ν狻薄八E北”本相隔千里,卻因詩人渴盼已久的喜訊把兩地連接起來。一個“忽”字,流露出詩人的驚喜之情。全詩的喜興便由此,隨詩人心情,便順勢生發(fā)開來。
“初聞涕淚滿衣裳”,寫出一聽到讓年過半百的詩人不禁老淚縱橫,百感交集。一個“滿”字,讓人想見了當時詩人百感交集、喜淚縱橫的狀貌。涕淚滿衣裳,“裳”古時指下身衣裙,“衣裳”是全身衣服;“涕”“淚”都意為眼淚,“滿”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表現(xiàn)面對這一喜訊時,竟立刻眼淚奪眶而出,止不住地涌淌,連衣服都給浸透了,可見詩人激動之情。
“卻看妻子愁何在”,“卻”再看,當?shù)弥@一喜訊,詩人除了自身的喜極而泣,同時也迫不及待地與妻兒分享;仡^看看妻子兒女平日的愁容哪里去了呢?而他們早已愁云消散,喜氣滿面,沉浸在歡樂之中了。
“漫卷詩書喜欲狂”,詩人已經(jīng)著手收拾起詩書,似乎馬上要收起行囊準備還鄉(xiāng)。這里的“喜欲狂”不僅僅是喜悅的淚花飛濺,而是喜近乎于狂。顛沛流離,飽嘗艱辛,使詩人憂國憂民,于是詩人急切渴盼戰(zhàn)爭結(jié)束,當突然聽到官軍收復中原的消息,怎不令人喜極而泣,喜極欲狂呢?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倍鸥偨o人感覺是在亂世中的現(xiàn)實哀傷的老人。而在這首詩中,詩人因聽到喜訊而喜欲狂。高興到竟讓這位老人忍不住放聲高歌,不加節(jié)制地喝酒。肆意地喝酒更像李白的風格,而這時的杜甫一洗平日的愁容,借酒助興。詩人喝著酒唱著歌,不禁開始了美好的憧憬,晴朗的日子伴著一家人還鄉(xiāng),其喜洋洋。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后四句可以看作詩人情感發(fā)展的第二階段。后兩句中“巴峽”“巫峽”“襄陽”“洛陽”兩兩相對,非常工整。其間又以“即從”“便下”“穿”“向”等詞語串聯(lián),真是令人覺得猶如急流直下,只有在詩人急切的想象中才能做到。詩人恨不得一步跨上故土,喜悅的抒發(fā)也達到了高潮。
全詩只八句,只有首句敘事,其余皆抒情。熾熱的感情如火山一般迸發(fā)出來,一瀉千里,真實地反映了詩人喜近乎于狂的神態(tài)。
多年顛沛流離,奔波漂泊,積郁在心底深處的復雜熾烈的情感,在聽到喜訊傳來時如火山爆發(fā)般地噴迸出來。欣喜欲狂的心情讓詩人快速寫作得一首充滿快意的詩,處處洋溢著作者的喜,喜得讓作者眼中的景色都變得“青春”美好起來,喜得想象快速經(jīng)過遙遠的路途瞬間回到家鄉(xiāng)。
杜甫的詩,我們所熟知的名篇《春望》《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兵車行》“三吏”“三別”等,我們更多地感受到詩人的憂,憂國傷時,為人民憂;而這首詩中狂喜,亦是因為國為民。詩人的喜、憂皆有國家、人民而起。杜甫被后人尊稱“詩圣”,他是偉大的,在他的詩中充滿著對國家命運的關(guān)注,對人民現(xiàn)狀的關(guān)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