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探索中學語文課堂中的文本解讀之路
靠近文本心聲,個性化研讀,接收真善美的能量———探索中學語文課堂中的文本解讀之路陳奕婷
。ê贾菟囆g(shù)學校)
摘 要:中學語文課堂中教師、學生、文本構(gòu)成了課堂的三要素,其中文本構(gòu)架起教師與學生對話的橋梁,因此對于文本的解讀是語文課堂的中心,教師對文本解讀的深度與廣度決定了語文課堂的精彩與效率。從知人論文,回歸文本,貫通文本內(nèi)外,根據(jù)學情設置不同的解讀側(cè)重點四個方面展開,以求在課堂文本解讀教學這一問題上做一些有意義的探索與嘗試。
關鍵詞: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文本解讀
在中學語文課堂中教師、學生、文本構(gòu)成了課堂的三要素。課堂教學在三者之間以彼與彼的對話關系逐步推進,進而延展成了一堂語文課。在教師與文本的對話、教師與學生的對話、學生與文本的對話、學生與學生的對話等諸多關系中,文本是媒介,構(gòu)架起教師與學生對話的橋梁。教師與學生的對話是基于文本展開的,因此對于文本的解讀是語文課堂的中心,教師對文本解讀的深度與廣度決定了語文課堂的精彩與效率。
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在面對文本進行對話時容易落入"三化"現(xiàn)象的泥潭中。如,在講讀《我的叔叔于勒》《變色龍》、四大名著此類古今中外名篇時,"資產(chǎn)階級""封建主義"這類帶有階級分析、階級對立色彩的字眼必然會出現(xiàn),統(tǒng)治階級的嘴臉總是被定性為諷刺、批判的對象,而老百姓、人民群眾則被安置在受迫害、被剝削、被奴役的角色扮演上。這種以政治色彩解讀文本內(nèi)涵的方法即為解讀文本的政治化。
網(wǎng)絡時代的來臨,使得閱讀的定義變得寬泛,韓流、美劇、網(wǎng)絡小說對校園閱讀課堂閱讀產(chǎn)生沖擊,以經(jīng)典文學作品為主的閱讀逐漸被冷落、被邊緣化。這就導致學生的閱讀無法深入,甚至斷章取義地理解作品內(nèi)涵。各種改編、戲說也直接影響著學生對經(jīng)典的理解。
然而,教參資料捆綁住了教師的思維,教參上的觀點往往被學生奉為標準。教學參考的內(nèi)容成為教師備課的全部,成為考試答題的標準。教學參考、名家賞析這些外界資料代替了教師、學生本人對文本的理解,解讀的個性化就這樣被標準化了。
新課程要求課堂上教師應組織引導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然而語文教學最終還是要面對應試。應試更側(cè)重于任務的接受,輕習得后的啟發(fā),使得學生習慣被動接受,學生缺乏研究意識和創(chuàng)新精神即是隨之而產(chǎn)生的必然衍生物。
面對試卷后所附帶的參考答案,面對學生提出的:"老師,為什么是這樣解讀,作者寫作時也許壓根就沒有這樣想過,我們也許是曲解了原意呢"此類問題時,我們的語文教師是該鼓勵學生說出自己心中的那個"哈姆萊特"呢,還是拉著他們朝著所謂的正確答案上去湊近呢?在如今高考改革、教育方向調(diào)整的大勢所趨之下,相信上述問題的答案是十分明確的,教師要教會學生的是靠近文本心聲,個性化地研讀,接收經(jīng)典文章中傳遞出來的真善美的能量。
一、知人論文,讀懂作者
魯迅在《且介亭雜文二集·"題未定"草(七)》中說過:"世間有所謂‘就事論事’的辦法,現(xiàn)在就詩論詩,或者也可以說是無礙的罷。不過我總以為倘要論文,最好是顧及全篇,并且顧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處的社會狀態(tài),這才較為確鑿。"知人論文,要聯(lián)系作者的生平及其時代,以更好地認識作品的價值和意義。如,李清照的《聲聲慢》,要讓學生先了解這是詩人的后期作品,聯(lián)系詩人南渡后亡國亡家的人生經(jīng)歷,引導學生讀懂字里行間流露出的那種深深的孤獨、凄清、愁懣的情感,避免學生以為這只是一首簡單的閨怨詩,片面地誤讀。
二、回歸文本,靠近文本心聲
1.尊重文本內(nèi)容,抓住文本特征,有效處理文字信息,增強閱讀效果。如,蘇教版必修四中的《辛德勒名單》,這是一篇電影文學劇本。和其他文學作品諸如小說、散文、詩歌的區(qū)別表現(xiàn)在于:電影文學劇本不是寫給人讀的,而是寫給人看的,所描寫的內(nèi)容必須讓人通過想象看到和聽到,不能像小說或散文那樣無窮無盡地描寫、講述。在解讀文本時,教師應抓住電影鏡頭去分析,教材節(jié)選了第101到第117共17個分鏡頭劇本,其中辛德勒向高斯換取海倫這一經(jīng)典鏡頭,體現(xiàn)了該劇本小細節(jié)、大手筆的特色。該鏡頭以點代面,海倫的命運是整個猶太人命運的一個縮影,在這一情節(jié)中也集中體現(xiàn)了人物性格,辛德勒的復雜人性、高斯的心理掙扎,通過海倫這一線索展現(xiàn)得具體而豐滿。從這些角度去推敲這一電影劇本,就能將學生從電影世界帶到文本天地,真正領略到這部電影的精髓。
2.教學設計應指向語文的核心價值解讀,即要重點挖掘課文隱含的語文學習價值,重點訓練學生對語言的感受能力和表達能力。如,課文《老人與!罚ü(jié)選),其核心價值是通過賞析文本直截了當?shù)財⑹龊蜕鷦拥膶υ捥厣珌韺W習海明威樸實無華、準確生動、簡潔明了,卻能直擊要害的語言風格。并引導學生從大量的人物內(nèi)心獨白中分析它們對表現(xiàn)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題的作用。通過文本解讀的引導,以提高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三、貫通文本內(nèi)外,促進學生個性化研讀
解讀文本是語文課堂的中心,但教師不能局限于"用教材教",將課堂僅僅局限在文本之內(nèi),應貫通文本內(nèi)外,將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社會認知和已有的學科知識等進行有機整合,拓寬文本內(nèi)外的視野。如,涉及不熟悉的題材的文章,在講讀《辛德勒名單》時可以先導入關于二次世界大戰(zhàn)題材的具有視覺沖擊力的短片,讓學生對戰(zhàn)爭的基本狀況有一個初步了解。那么,學生在解讀文本時就有了一個認知基礎,從而為學生接納文本奠定了情感基礎。又如,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會出現(xiàn)一讀就懂、不再深挖的現(xiàn)象。這是因為教材文本中的內(nèi)容具有深入淺出的特點,針對這一現(xiàn)象,教師應指導學生將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社會閱歷和已知知識等融入對文本的解讀中去,讓學生深化當下的文本解讀和情感體驗。這樣不僅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也能加深學生的理解,豐富課堂的內(nèi)涵。
四、根據(jù)學情設置不同的解讀側(cè)重點
個性化的文本解讀還涉及學生各異的學情,如,學生的認知能力、閱讀積累等,最恰當?shù)奈谋痉治鍪墙處熁趯ψ约簩W生的具體狀況而做出的分析。
當代學生比較個性,以自我為中心,青少年這一成長階段時期防護能力與自我保護能力特別強。他們極力塑造出自我個性的堅強防線,自我保護,在閱讀文本時就會表現(xiàn)出不愿意靠近他人心靈的特征,其實他們是不愿意走出自己的影子,可以說他們是一群"裝在套子里的人".
比如,一篇關于鄉(xiāng)村的美文,在讀到"那里沒有巍峨的大山,只有爬滿青藤的小丘,能儲存月光的涓涓細流,溪邊一間朝暮升起縷裊裊炊煙的茅屋,簡陋的籬笆小院,幾分種植糧菜的勞作之地。飄蕩在翠竹之隙的歌謠,滿山遍野的綠草、山花、流水……人們的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喜悅。"有學生讀后嘟囔了一句"好假",更多的學生讀完后面無表情、波瀾不驚。因為現(xiàn)在的學生對鄉(xiāng)村的印象多是撤村建居后的擬城市化模樣,他們已經(jīng)無法想象有山、有水、有田園、有莊稼的畫面,這樣的世外桃源式的生活距離他們很遠。所以,會有學生認為這是作者虛構(gòu)的,文字造假了。此時,教師應引導學生減輕抵觸情緒,放下心理防線,解除戒備警報,運用移情試著靠近文本,細心體味文字中傳達出來的美好。讓學生明白,在滾滾俗世中名利追逐的間歇時,我們應該也十分需要偶爾地抽身,靜下來,空出心靈去感受這樣的美好,滋養(yǎng)身心,從中汲取繼續(xù)前行的力量。我們的教學要盡量引導學生靠近正能量,能入選課本的都是優(yōu)秀的正面的文本,要取其精華,引導學生、激發(fā)學生內(nèi)心真善美的一面。
孔子曾經(jīng)說過:"不觀高崖,何以知顛墜之患;不臨深泉,何以知沒溺之患;不觀巨海,何以知風波之患。"在中學語文課堂上,對經(jīng)典文本的解讀是重點也是難點。如何有效地指導學生關注經(jīng)典、品讀經(jīng)典,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
參考文獻:
[1]錢駿。中學語文教師的文本解讀意識[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0(08)。
[2]顧文偉。中學語文教學中經(jīng)典文本個性化解讀研究[D].蘇州大學,2011.
[3]雷萃。現(xiàn)今中學語文課堂中文本解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D].福建師范大學,2012.
[4]岳上鏵。從學生閱讀現(xiàn)狀看文本解讀課程開設的必要性[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3(01)。
[5]吳志紅。高中語文文本解讀的策略研究[J].才智,2014(06)。
【探索中學語文課堂中的文本解讀之路】相關文章:
平魯實驗中學——在創(chuàng)新中探索強校之路08-13
說說文本解讀中教學內(nèi)容的選定08-18
解讀文本之象08-17
中學語文教師與文本解讀08-05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文本解讀的策略08-03
與文本對話:文本解讀的不二法門08-15
關于文本解讀的幾點思考08-16
《夜晚的實驗》文本解讀與教學08-16
走自主探索學習之路08-17
我的“連環(huán)話”探索之路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