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活用"教材資源"有效落實語用訓練
活用"教材資源"有效落實語用訓練福建省安溪縣感德鎮(zhèn)霞春小學 汪樹連
新課程的實施改變了"課本即教材"的傳統(tǒng)教學觀,賦予了"教材"新的內(nèi)涵,它不僅包括教科書、掛圖、生字卡片、報刊等"圖書教材",也包括電影、電視、VCD、廣播等"視聽教材"和教學軟件、多媒體課件等"電子教材",還包括圖書館、博物館、自然風光、社會風俗等"活教材".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教材習作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活用教材資源,善用閱讀積累,巧用生活資源,精用網(wǎng)絡資源,為學生構(gòu)建一個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習作興趣。
一、利用文本訓練"點",落實說寫訓練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作文教學要與閱讀教學密切配合".在習作教學中,我們要引領學生從閱讀中學到表達方式并運用到自己的習作中去。而我們的語文課本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通過編者精心挑選的,課文中蘊含著許多可以對學生寫話訓練的"點".這就要求我們要深度挖掘教材,充分利用這些"點",培養(yǎng)學生的寫話能力。讓課文中的寫話點發(fā)揮應有的作用,不讓課文中蘊含的每一個寶貴的寫作點從眼前白白流走。
1.插圖處描一描,F(xiàn)行的小學語文課本中融入了大量的文本插圖,幾乎每篇文本都配有一幅或多幅畫圖,這些圖畫是學生的觀察、聯(lián)想和說話訓練很好的教學資源。在教學中,我利用這一教學資源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如一年級上冊《g、k、h》-課有一幅圖,展示的是公園里一個小男孩和媽媽在看一位小哥哥畫荷花。圖中配有所學的字詞——"荷花、畫畫、哥哥、弟弟",我就及時引導孩子們細心觀察圖畫、有序說圖意,進行說話練習:什么時間,什么地方,誰在做什么。這樣的口語訓練既簡單,又能扎實訓練到位,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觀圖能力。
2.標點處補一補。小學語文課本中多處運用了省略號,同樣的符號但蘊涵的內(nèi)容卻不盡相同,在教學中,充分利用省略號這一習作資源,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知識水平、生活經(jīng)驗進行閱讀補充,有利于閱讀的深化。如在教學《槐鄉(xiāng)的孩子》這一課時,寫到:"明天,只要是晴天,孩子們又將投入火熱的勞動中……"要求學生不妨想象一下,明天的勞動又會怎樣的火熱呢?
3.精彩處仿一仿。教育家克魯普斯卡婭說:"模仿對于兒童正如創(chuàng)造對于成人那樣,同等重要。"模仿是兒童的天性,讀了課文中的句、段,或多或少領悟到語言表達上的一些奧妙。小學生作文正是處于模仿階段,因此在閱讀教學中,以范文引路實現(xiàn)讀寫結(jié)合,無疑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一條重要途徑。
如在教學《槐鄉(xiāng)的孩子》這一課時,如寫到"八月,天多熱。雞熱得耷拉著翅膀,狗熱得吐出舌頭,蟬熱得不知如何是好,在樹上不停地叫著‘知了’‘知了’。作者先出示中心句:"八月,天多熱。"然后分別寫了三種動物的樣子。像這樣優(yōu)美的語句,總分的構(gòu)段方式,是仿寫的極佳材料。因此,在教學時,我充分利用這一文本特點,在學生充分誦讀感悟的基礎上,安排了一個仿寫練習,圍繞"十二月,天多冷"寫一段話。提示學生想象各種動物的樣子。像這樣的仿寫片段練習,日積月累,才能在學生的心靈深處扎下根來,學生的思維便會日益靈活,語言便會日漸靈動。
4.結(jié)尾處編一編。依據(jù)原文,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續(xù)寫,對于發(fā)展孩子的創(chuàng)造性、合理性思維,培養(yǎng)寫作興趣,提高寫作水平有很大的幫助。如《中彩那天》,寫到了我們?nèi)胰丝吹搅藥觳壬扇碎_走了汽車,這時,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想象"我們"全家人的表現(xiàn),把想到的寫下來。(www.gymyzhishaji.com)這樣的練習,既訓練學生以人物語言、動作等描寫細致表現(xiàn)人物特點的寫作技巧,又深化了文章的主題。
二、博覽群書,落實讀說訓練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guī)定了小學學段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45萬字。是呀,"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人人曉得的道理。因此,我在教學中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引導學生多讀多背,擴大閱讀面,培養(yǎng)廣泛的閱讀興趣,從而提高表達能力。
1.充分發(fā)揮班級圖書角的作用。每星期從學校圖書室借書,定期更新,學生自由選擇閱讀。同時鼓勵學生到閱覽室看書,這樣每位學生的課外書就從幾本變成了幾十本、幾百本……使學生的閱讀量不斷增加,積累的語言也越來越豐富。
2.培養(yǎng)學生課外摘抄的習慣。學生每人設置一本"課外摘抄"本,閱讀時,將文章中的優(yōu)美詞句及時摘抄,同時寫下自己的體會。這樣日積月累,學生的閱讀能力不斷提高。
3.重視閱讀交流。利用課前三分鐘,讓學生交流積累的優(yōu)美詞句或閱讀感受,教師適時加以引導。定期舉行各種形式的展評活動(如手抄報等),讓學生互相學習,共同進步,不斷積累語言。
俗話說:"不積蛙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至江河。"是呀,只有日積月累的大量閱讀,學生才能有深厚的語文功底,寫作時也就易如反掌。
三、關注生活,落實表情達意訓練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是呀,生活是一本"無字教材".因此,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加強作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
1.以社會為背景,指導學生觀察生活。葉圣陶先生說:"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過不歇。"生活中不是缺少作文素材,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作文素材的眼睛,只要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表達時就能信手拈來,妙筆生花。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從"我"的世界走向"周圍"世界,從作文課堂走向社會大課堂,學會關注天下事,關心身邊的人和事,景和物。為了收到良好的觀察效果,我教給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使他們知道了觀察要按一定的順序,要抓住景物的特點。
2.以活動為載體,組織學生參與生活;顒邮橇曌鞯脑慈,我結(jié)合小學生年齡特點,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感悟生活,達到豐富學生生活見聞的目的。經(jīng)常引導學生觀看電影、電視中主題節(jié)目:如"生死一瞬間""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晚會";圍繞一年四季的眾多節(jié)日、紀念日布置學生開展活動:如"兒童節(jié)"在學校舉行慶"六一"的活動、"植樹節(jié)"要求學生人人至少種植一種花草等,讓學生在玩玩樂樂中積累習作素材。有意識組織活動,使學生積累較典型的寫作材料,這不僅關系到習作教學的成功與否,也關系到能否在引導學生認識生活的過程中深化習作主題。
四、依托網(wǎng)絡,落實讀寫訓練
網(wǎng)絡所具有的強大功能和博大的資源以及充分的共享性,為小學習作教學資源的開發(fā)與利用,開拓了廣闊的空間。一方面,我們利用網(wǎng)絡平臺,建立各級的作文園地,如優(yōu)秀作文欄目、習作檔案等;利用網(wǎng)絡平臺,即時發(fā)表學生的優(yōu)秀習作,調(diào)動其寫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另一方面,我們利用多媒體技術(shù),開發(fā)寫作教學課件,再現(xiàn)學生生活情境,調(diào)動學生生活經(jīng)驗,為學生搜集寫作素材,自主建構(gòu)習作素材提供幫助。
總之,教材資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教師如果能夠關注教材,做個有心人,注重開發(fā)和利用教材資源,事實驗證,學生的習作能力和寫作水平一定會逐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