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更有語文味
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更有語文味江蘇省興化市景范學校 吳麗平
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傳統(tǒng)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走向了以書面考試為主要手段,以升學為直接目的的教學,這種教學忽視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將學生的發(fā)展限制于狹小的空間里。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重新回歸正軌,開始以學生的發(fā)展為目的,注重激發(fā)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強調(diào)語文味。影響語文課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興趣、參與度、情感體驗、語文素養(yǎng)為主。當然,要讓語文課變得更有語文味,教師根據(jù)上述因素積極調(diào)整課堂的策略就顯得尤為重要。
一、調(diào)節(jié)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習興趣
在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不難發(fā)現(xiàn),課堂氣氛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的關鍵因素,寬松、自由、民主的課堂氣氛往往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diào)動其積極性,而枯燥、死寂的課堂氣氛往往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畏懼、厭煩等心理反映,從而影響其學習積極性。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課堂氣氛的調(diào)節(jié)來激發(fā)學生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
首先,要注重調(diào)整教師的教學情緒。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互動的過程,教師的情緒情感將直接影響學生,而一些教師在教學中容易忽視這一點,認為只有講課即可,無需帶有豐富的情感。其實不然,語文課本身就是富有情感的課程,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保持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還要以此來感染和誘導學生,讓學生富有興致地參與到課堂中。如提問過程中學生回答錯誤不急于批評,而是面帶微笑的指出其不足之處,然后再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其次,要通過情境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小學生喜歡直觀而感性的事物,教學中教師就可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而選擇多媒體、卡片、故事等多種方法來創(chuàng)設情境。(www.gymyzhishaji.com)如《北大荒的秋天》教學中因?qū)W生對北大荒不熟悉,要了解其秋天的特點有一定難處,教學中教師先以"我認識的秋天"為話題來引導學生談論秋天,然后以問題"那么,北大荒的秋天又是什么樣呢?"學生急于知道,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地圖查找北大荒后,然后再初步閱讀,學生興趣自然也就濃厚了許多。
需要注意的是,良好的課堂氣氛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教師和學生在長期的磨合中不斷調(diào)節(jié)形成,這需要教師從情感上去接納不同的學生,在方法上進行選擇,根據(jù)教學需要而做出不斷的調(diào)整。如此,隨著時間的推移,課堂自然會成為學生的樂園。
二、加強互動探究,促進知識構(gòu)建
充滿語文味的課堂不是單純地只有教師講,沒有互動的課堂,而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互動的課堂。新課改下的語文課程也提倡讓學生走出接受式的束縛,轉(zhuǎn)而主動參與到課堂中。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多加強互動引導,讓學生學會主動學習,合作學習,在互動探究中不斷的獲得知識構(gòu)建。
首先,要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學會合作。很多學生已經(jīng)習慣了被動接受,在合作探究中還不知道如何合作,此時教師就需明確合作方法,然后再組織學生合作學習。以閱讀教學為例,教師先提出問題,學生根據(jù)問題閱讀后交流,交流后教師引導歸納。如《普羅米修斯盜火》中,教師提出問題"你們覺得普羅米修斯是個怎樣的人?"引導學生閱讀,學生閱讀后交流出"機智勇敢、不畏強暴"等關鍵詞,教師追問"你是從哪些句子看出來的,再次閱讀相關句子并和同伴交流",再次要求學生閱讀并在小組內(nèi)交流,交流后教師再引導各個小組派代表發(fā)言,最后教師再總結(jié)。這樣的互動探究讓學生走出了被動接受的學習,學會合作探究。其次,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給予學生點撥。以《彭德懷和他的大騾子》的教學中理解彭德懷對騾子的愛點撥為例,教師幻燈片出示句子"彭德懷向著斜倒下去的大黑騾子,緩緩地摘下軍帽……",追問"為什么說這句話能看出彭德懷愛大呢?從他的舉動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學生討論后教師點撥:看到大斜倒下去,彭知道大再也站不起來了,心里非常沉痛,所以動作"緩緩";"摘下軍帽"是向在戰(zhàn)場上獻出生命的戰(zhàn)士表示哀悼,而彭德懷的這個舉動,說明他早已把大當成同甘苦、共患難的戰(zhàn)友。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含義。
三、關注情感體驗,培養(yǎng)應用技能
富有語文味的課堂是充滿情感體驗的課堂,也是讓學生能學以致用的課堂。小學生雖然對外界的認知有限,但他們的情感是較為豐富的,如果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那么,這樣的課堂算不得成功的課堂,更不說富有語文味。同時,學生通過課堂互動獲得了一定的知識構(gòu)建,在教學中,教師還要多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應用,在應用中學習,這樣的語文課堂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首先,要多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貫穿于語文課堂更多的是聽、說、讀、寫等活動,在這些活動中教師要多站在學生的位置上思考。如在《第一次抱母親》的教學中,教師先引導學生玩擁抱游戲,然后談第一次抱母親的感受,每個學生的感受都有所不同,此時教師要多加鼓勵,讓學生表達出自己的真情實感。又如在《習作2·風雨無阻》的教學中,一些學生從自身克服困難的經(jīng)歷寫起,表達了要勇于克服困難的情感,雖然事件有些單調(diào),但教師也應多給予學生鼓勵,在鼓勵中進行引導。其次,要注重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學以致用。語文課本身就是工具性較強的課程,引導學生進行應用,不僅僅限于課后生字詞書寫、記憶,還要注重結(jié)合生活來引導學生進行拓展。如《長江之歌》《聶將軍與日本小姑娘》《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等課文的學習后展開"我愛祖國"的詩歌朗誦、故事會、電影點評等多種活動,在活動中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其愛國主義精神,提高表達、寫作等能力。
總之,語文味是一個內(nèi)涵和外延較為豐富的概念,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要真正讓語文課變得更有語文味,教師還得立足學生主體地位,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目的來構(gòu)建課堂,在課堂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轉(zhuǎn)變教學模式,豐富學生體驗,培養(yǎng)學生技能,這樣才能讓學生在富有語文味的課堂中快樂的學習,學會學習,學有所獲。
【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更有語文味】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課堂教案01-26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2-22
小學語文課堂教案10篇01-26
小學語文課堂教案(10篇)01-26
語文課堂教案02-24
語文課堂的教學反思03-07
《松鼠》語文課堂教案02-10
語文課堂活動教案01-19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反思15篇02-23
咬文嚼字 品出語文味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