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寓歷史故事于歷史課堂的實踐
"舊"事重提——寓歷史故事于歷史課堂的實踐文/陳 穎
摘 要:每一個歷史事件、歷史人物都是一個動人的小故事,都能給人以啟迪。針對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現(xiàn)狀,論述了學生課后尋找故事再講故事、串故事的方法,以期能更好地落實教學目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生情況分析,寓歷史故事于課堂教學中,通過課堂講述故事,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知識,開拓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和意志,進而實現(xiàn)有效教學。
關鍵詞:歷史故事;教學有效性;創(chuàng)新思維
當有人知道我是一個歷史教師的時候,總會很興奮地告訴我,他們在學校學習階段最喜歡的學科就是歷史。當我問起緣由時,都會有一個相同的答案,他們的歷史教師非常能講故事,而且他們都非常喜歡聽。
在教學過程中,我時常聽到學生反映,歷史記記背背的東西太多,歷史課比想象中要枯燥,知識點理解難等。作為歷史教師,如何將枯燥的歷史知識被學生輕松接受,達到"科學準確、有效實效、快樂教學"的目的,值得我們思考。歷史的英文單詞是History,有人理解為"Hi,story".的確,每一個歷史事件、歷史人物都是一個動人的小故事,都能給人以啟迪。我校是一所山區(qū)高中,針對我校學生基礎薄弱的情況,我嘗試在歷史教學中融入歷史故事,以更好地適應新課程改革,實現(xiàn)有效教學。
一、歷史故事的選擇與運用
"歷史",從最一般的意義上說,人類迄今為止所經(jīng)歷過的一切都可以稱之為歷史。在這個意義上,歷史與歷史事實的概念相重合,它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zhuǎn)移的客觀存在。"故事",在漢語中本義為"舊事""已經(jīng)發(fā)生的事"或"過去的事情"(故者,古也,事者,事實、事情)。其意蘊由今日漢語中仍大量使用的"故舊""故人""故交""故居""故鄉(xiāng)"乃至"故紙"等詞匯的構詞法仍可一窺其用法。
在這里,我要探討的歷史故事是歷史事實的敘述或是歷史人物、事件的真實故事,雖然"故事"一詞今義主要指敘事性的文學作品。歷史故事的流傳也或多或少受各種因素的干擾,所以在歷史故事的選擇擷取上貼近事實。它的目的在于三維目標的落實,以提高歷史教學的實效性。
同時,在歷史故事呈現(xiàn)的方式上,通過自己講故事、學生尋故事、講故事、串故事構建知識結(jié)構等方法。比如自己講故事,講到某知識點的時候可以穿插進來,以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如,講到《中國軍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的三元里抗英中,通過講述三元里人民抗英的過程,讓學生加深理解"近代中國第一次自發(fā)的大規(guī)模的反對外國侵略的斗爭"這一歷史意義;另一方面,先由學生尋故事再來講故事,如,在講到《百家爭鳴》關于莊子的觀點時,讓學生自己講講莊周夢蝶的故事,從而理解莊子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串故事,即將知識點用故事串起來,如,教學《政治建設的曲折歷程及其歷史性轉(zhuǎn)折》一課時,用劉少奇的故事貫穿整課內(nèi)容,從而很好地構建知識體系。
二、歷史故事運用的有效性分析
1.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內(nèi)在驅(qū)動力。因此,怎樣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成為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取得良好教學效果的前提。歷史本身是多姿多彩的,故事是歷史最好的呈獻方式。如,在課前導入采用歷史故事導入法。在教學《列強入侵與民族危機》一課時,以圓明園為導入關于圓明園的故事,提出問題:圓明園被焚燒說明了什么?(如列強強大、中國落后、列強侵略中國)列強為什么要侵略中國?進而導入新課分析列強侵略中國的原因;在教學《美國1787年憲法》一課時,用自由女神像的故事導入新課;在教學《古代中國手工業(yè)經(jīng)濟》一課時,用牛郎織女的故事導入新課;(www.gymyzhishaji.com)在教學《古代中國的商業(yè)經(jīng)濟》時,通過商人的故事("商人"的由來、晉商和徽商的故事)導入新課;在教學《宋明理學》時,用程門立雪的故事導入本課……這樣,調(diào)動了學生課前的學習興趣,有利于新課的展開。
2.開拓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歷史教學中除了要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外,也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除了我講述故事外,也讓學生自己講故事,在這一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智能、人際交往智能,開拓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學生在講故事的過程中充分鍛煉語言智能,同時,每個學生都有了自我表現(xiàn)的機會,也可以使他們認識自己的強項和弱項。爭講歷史故事,還為學生搭建了一個平臺,在這個平臺上,學生可以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得到心理上的滿足,學會與人合作、與人共處,有助于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發(fā)展人際交往智能。多種智能的鍛煉,部分彌補了學生課業(yè)成績上的不足,同時對提高他們學習成績也能起到激勵和促進作用。如,在教學《百家爭鳴》一課時,讓學生講述關于孔子、老子、韓非子、墨子的小故事,進一步了解這些古代的思想家;在教學《走向整體的世界》一課時,講述愛迪生的故事、卡爾本茨發(fā)明汽車的故事等;在教學《當代資本主義的新變化》時,講述美國二戰(zhàn)后總統(tǒng)的故事——杜魯門、艾森豪威爾、肯尼迪、約翰遜、尼克松、福特、卡特、里根、布什、克林頓的故事等。
針對學生講的故事我設計問題,如,在美國二戰(zhàn)后總統(tǒng)的故事中,設計了以下的問題:
。1)這些總統(tǒng)任職期間都有哪些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的政策措施?
。2)二戰(zhàn)后,美國經(jīng)濟發(fā)展可以劃分為哪幾個階段?
(3)這些總統(tǒng)任職期間的措施對美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影響是什么?
通過這些問題的設計,學生對二戰(zhàn)后美國經(jīng)濟發(fā)展的基本情況就有所認識,整個學習過程就變成了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圍繞歷史故事探究,學生成為歷史信息加工的主體,學生的學習過程也成為他們知識與能力的形成過程。
講故事的前提是有故事可以講,于是我將全班分為四組,針對下一節(jié)課的內(nèi)容布置任務,讓他們課后去尋找他們所需要的故事,"尋故事"的過程中,也是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的過程,開拓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3.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和意志
梁啟超說:"用情感激發(fā)人,好像磁力吸鐵一樣,有多大分量的磁,便吸引多大分量的鐵,絲毫不得躲閃。所以情感這東西,可以說是人類一切的原動力。"學生的感情培養(yǎng)需要經(jīng)過一個系統(tǒng)的過程,而故事教學方法則可以使學生在某一特定情感氛圍中,自然領略到課堂知識的內(nèi)涵,促使教師與學生之間可以進行融洽的感情交流與溝通。
所以,在歷史教學中,通過歷史人物、事件的故事來加強對學生感情的培養(yǎng)。在教學《走向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階段》一課時,介紹鄧小平的故事——8次榮登《時代周刊》封面人物,2008年,《時代周刊》評價鄧小平,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重新匯入人類發(fā)展的主流,這正是我們這個時代的偉大故事,而這就是鄧小平的遺產(chǎn)。以此來感受鄧小平給中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所做的巨大貢獻。在教學《新中國初期的外交》一課時,通過講述周恩來參加日內(nèi)瓦會議的過程以及在會議上所遭遇的困境——一位美國記者與周總理握手后卻拿出手帕來擦手,然后把手帕裝進口袋,而我們的周總理也鎮(zhèn)定自若地拿出手帕,擦了一下手扔進垃圾桶里,并說這塊手帕永遠也洗不干凈了。從這里能感悟周恩來等老一輩革命家的外交風范,感受他們在外交活動中所展現(xiàn)出來的人格魅力。
總之,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關注書本知識,還要關注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更要適時加強對學生感情的培養(yǎng),促進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進而滿足現(xiàn)代社會對于高素質(zhì)人才的需求。針對我校學生基礎薄弱的情況,我嘗試在歷史教學中融入歷史故事,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適應新課程改革,實現(xiàn)有效教學,從而幫助學生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孟成剛。故事教學在職業(yè)學校歷史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0(08)。
[2]張洪亮,F(xiàn)代教育理論導讀[M].中國石油大學出版社,2009.
[3]于友西。中學歷史教學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趙亞夫。歷史課堂的有效教學[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ㄗ髡邌挝 浙江省云和中學)
【寓歷史故事于歷史課堂的實踐】相關文章:
歷史教學課堂個人反思02-14
關于初中歷史教學論文:探究歷史課堂優(yōu)化學習效率05-31
歷史人物故事作文05-24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反思03-18
歷史高效課堂心得體會范文08-05
古代歷史歷史教案12-17
歷史08-30
講歷史人物故事教案01-26
古代歷史歷史教案14篇12-18
古代歷史歷史教案(14篇)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