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機械專業(yè)基礎課課程改革的探索
機械專業(yè)基礎課課程改革的探索文/王曉霞
摘 要:通過教學中的實際案例,介紹了機械專業(yè)基礎課課程改革及在具體實施中探索的過程和方法。
關鍵詞:課程改革;機械專業(yè);基礎課
我們傳統(tǒng)的專業(yè)基礎課教學,基本上就是“上課講筆記,課后背筆記,考試考筆記,考完扔筆記”,學生所接受的知識基本上為教師所教授的單線知識。而我們在課程改革中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要學生從直線單向式的從教師處接受知識轉向從學生、生活、教
師三角雙向式的多渠道接受知識,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知識能力,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讓學生真正具有職業(yè)行動能力,以適應社會和企業(yè)的要求。
依照這一目標,我們制定了中職類學生在中級階段的《人才培養(yǎng)方案》,其中規(guī)定了學生在中級階段所必須掌握的知識點和技能點。自2011年,機械專業(yè)基礎課從教材到教學都進行了相應的改革。我們自編的校本教材從最初的《機械制圖》《金屬材料與熱處理》《機械知識》《公差與極限配合》簡單組合的《四合一》,到現(xiàn)在的《機械制圖》《金屬材料與熱處理》《機械知識》《公差與極限配合》《液壓傳動》《金屬切削與機床》等我們機械類專業(yè)基礎課的有效融合,《機械常識》有了很大的進步,它包含了中職學生在中級階段所必須掌握的知識點和技能點,并以任務模塊的形式呈現(xiàn)。
各任務之間各自獨立但又彼此相互聯(lián)系,學生就可以將各學科知識進行融會貫通,綜合使用。
現(xiàn)在我以其中的一個任務項目《組裝銑床模型》為例,談談我們在課程改革中的具體實施:
一、播放銑床的結構分解及組裝視頻
展示銑床在實際加工中的視頻,組織學生觀看并進行相關的提問引導,用這種影像導入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根據(jù)教師要求,學生在小組中交流自主學習情況
小組成員相互檢查是否按規(guī)定完成了學習引導任務;小組交流討論后,將本組對學材中引導問題的答案填寫在卡片上并在白板上張貼。此時教師不做任何解答。這也是一個交流和探究的過程。
這一過程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小組學習,對學習信息進行主動的選擇、加工和處理,讓學生完成對知識的初步構建并展示出來,為后面的學習(團隊學習和動手)埋下伏筆。
三、給學生分發(fā)任務書,明確任務并確定組裝計劃
任務書如下:
四、學生根據(jù)任務書,進行組裝銑床模型
在這過程中教師巡視、輔導,為學生提供必要的答疑和激勵。這也是一個實施過程。
這一過程的目的是:通過組裝銑床模型,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建構知識意義的情境,通過與他人的協(xié)作、交流,利用必要的信息、動手實施等活動,使學生對知識意義的建構更為有效,進一步完成知識的自我構建。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歷一個完整的工作過程,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工作過程知識,提高動手能力,實現(xiàn)學習目標。
五、各組陳述員依次上臺展示組裝的成果
自評員闡述本小組自評結果并給出自評成績;對應小組的互評員闡述本小組互評結果并給出互評成績。
教師點評:包括對組裝過程、學習成果以及展示過程的點評;對學生知識目標達成情況給予評價;對學生自評、互評的點評。(我們的評價為學生的自評和互評,以及教師的點評。)
這個過程的目的是:在班內開展相互觀摩學習,鞏固專業(yè)知識,師生共同檢測本次課專業(yè)能力目標達成情況,同時滲透德育和職業(yè)教育,進一步達成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目標。
六、在展示后進行綜合評價和總結反饋
將學生在任務完成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分類、總結,讓學生更進一步明確相應的知識和技能要點;讓學生進行組內討論,對本組張貼區(qū)內的張貼小條進行調整,對先前知識意義理解不準確、不完善的內容進行自我修正和完善;最后教師移動卡片,給出正確答案,對本次課進行總結和反饋。
在整個評價過程中,采用的是形成性評價,師生雙方共為評價的主體,評價的內容涵蓋了本次課的全部學習目標,評價的結果為形成性成績的組成部分。
七、進行分層次布置作業(yè)與知識的擴展
對于組裝不完善或組裝失敗的學生,通過對成果展示的觀摩、
教師的總結于課后完善制作,讓學生養(yǎng)成持續(xù)改進的好習慣。再根據(jù)學生自身的情況自行選擇:
A類:教材配套練習題
B類:教師編制的提高練習題(小黑板出示)
這一過程的目的是: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效果不同,作業(yè)的層次選擇不同,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興趣。
根據(jù)銑刀的旋轉方向與工件進給方向的異同,擴展到銑削的特點。
在整個任務實施過程中,我們依然以明確任務、獲取信息、制訂計劃、做出決定、實施計劃、檢查控制、評定反饋六個完整的工作環(huán)節(jié)為依據(jù),但在一定程度上作了調整。
這一案例中還涉及銑刀的材質和性能要求,與我們《機械常識》中的《金屬材料與熱處理》的任務相聯(lián)系,從而達到了知識的銜接。除了知識的融合以外,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學生是演員,教師是導演”。
這一課程的改革,要求教師在課前做大量的準備工作,教學過程中需要對課堂進行良好的掌控和指導,課后需要對學生進行了解及知識的擴展。在這種課程改革中對教師的綜合能力和素質要求有了進一步的要求,對教師的自我提升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在這種課程改革中,減少了教師對學生的直線單向式的教學,而多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學生之間的彼此溝通。這不僅對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能力有良好的效果,而且學生的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也將得到良好的培養(yǎng)。只有這樣專業(yè)能力、社會能力、方法能力都得到培養(yǎng)的,具有良好的職業(yè)行為能力的學生在日益競爭激烈的
時代環(huán)境中才能得以生存和發(fā)展。
。ㄗ髡邌挝 四川省成都市技師學院)
【機械專業(yè)基礎課課程改革的探索】相關文章:
新課程改革教學反思04-18
關于新課程改革的心得05-02
新課程改革的主要內容06-07
農村小學新課程改革論文05-31
新課程改革學習心得05-21
新課程改革學習培訓心得05-09
英語新課程改革教學反思04-10
落實素質教育 深化課程改革05-10
轉變認識 抓好新課程改革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