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培養(yǎng)地理教學情感提高教學有效性
培養(yǎng)地理教學情感提高教學有效性文/張發(fā)旺
摘 要: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中,地理課為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起著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的情感是積極學習的動力因素。闡述了如何開展情感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調動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學習熱情,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關鍵詞:地理;教學情感;教學有效性
地理課作為中學階段的基礎課程之一,對學生的知識、技能、能力、態(tài)度、興趣、情感、價值觀和行為導向的發(fā)展,承擔著具有地理學科特點的任務。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中,地理課為提高學生的身心素質起著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情感是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態(tài)度的體驗,是人們的需要和客觀事物之間關系的反映。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的情感是積極學習的動力因素,因為要在學習上取得成功,一種投身于其中的熱烈情感是不可缺少的。筆者就在地理課上開展情感教學談幾點體會。
一、在地理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從心理學看,在地理教學中,只有重視和關注學生的情感領域,才能促使學生"知、情、意、行"等諸多因素的協(xié)調發(fā)展,才能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友愛、融洽的人際關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講究教學藝術,使學生在樂意的、心平氣和的、心情愉快的情況下進行學習,才能提高地理教學的整體效益,增強學生的自我參與意識,提高學生的地理綜合素質。此外,國家義務教育法也明確規(guī)定:在教學方面,教師不僅要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技能的培養(yǎng),同時還需加強情感的交流。事實上,學生也是渴望平等和被尊重的,希望老師既是"良師"又是"益友".一改傳統(tǒng)的"權威""高高在上"的嚴厲形象,搭建起友好、真誠的平等橋梁。教學中,只有讓學生感到安寧和自由時,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出來,學生對地理才能產生積極的情感與態(tài)度。
二、在地理教學中進行情感教育的方法和策略
1.以情動情,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
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只有對地理有無比熱愛、勤于鉆研、執(zhí)著追求的敬業(yè)精神以及飽滿的教學激情,才可激發(fā)起學生高昂的學習熱情;教師以自己對事業(yè)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感染和影響學生,才可達到師生的情感共鳴。教師為人師表,學生才能"親其師,信其道".實踐證明,學生上自己親近的老師的課時,往往產生愉悅、和諧的情感體驗,會在平靜、親切而又活潑的氣氛中學習。學生對自己親近,不但聽其言,而且效其行,把教師嚴謹的治學精神自覺地運用到學習中去,化作無窮的力量。要使學生"親其師",教師首先要在學生中樹立起崇高的威信,這種威信來自于教師對學生的熱愛、高尚的思想和良好的道德品質、淵博的知識學問和高超的教育教學藝術。歷史上有不少名人就是因為信任和尊重某位教師,因這位教師的一句話或某一件事而決定了他終身為之奮斗的事業(yè),并做出杰出的貢獻。其次建立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產生和諧的教學氛圍。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建立在教學雙方民主、平等的基礎上的。在沒有輩份、沒有權力障礙的因素下,師生之間能以朋友的身份或以同學之間的友誼進行知識的交流和商討,這樣更能促進教學的開展,促進知識的融合。
2.從愛家鄉(xiāng)、愛祖國做起,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
學生愛國主義情感的形成是建立在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對自然及人文環(huán)境熱愛的基礎上的。在了解我國基本地理的基礎上,地理課讓學生從了解家鄉(xiāng)開始,通過地理圖片、圖像、視頻、文字資料、數據等方式進一步了解我國的基本地理國情;如我國的疆域、人口、民族、地形、氣候、河流等方面的自然環(huán)境;土地、水、森林、礦產等方面的自然資源狀況;經濟與文化等人文方面的現狀;各地區(qū)的地理差異等。在此基礎上,正確認識我國在世界經濟發(fā)展中的地位,使學生了解世界不同地區(qū)人民的生活,尊重不同國家的文化和傳統(tǒng),初步形成全球意識。在看待我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上,既不能盲目樂觀,更不能悲觀,要引導學生積極地看待和正確地認識我國的國情,增強民族自豪和自尊的情感,樹立建設祖國的信心和責任感,轉化為正確的行為,使學生能夠把個人的成長進步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同祖國的繁榮富強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為擔負起建設祖國、振興中華的光榮使命做好準備。如,在講環(huán)境保護問題時,在列舉了大量浪費資源、破壞環(huán)境的事例,觀看了電視資料畫面后,讓學生進行分析評說。這樣易于感染學生,對學生的環(huán)境意識教育效果較好。還可以開展環(huán)保知識競賽和"我愛祖國的山河美"演講比賽等活動。在活動中那種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的情感躍然紙上。
3.通過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
實踐是情感形成和發(fā)展的基礎,組織學生參加課外活動就是很好的實踐。在活動中,學生實實在在地感受到祖國山河的秀美,同時,也認識到大自然是學好地理的大課堂。隨著"鄉(xiāng)土熱"的再一次興起,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對鄉(xiāng)土地理開始重視,鄉(xiāng)土地理教育在學校已經得到進一步加強。"鄉(xiāng)土地理"一般指省區(qū)以下較小地區(qū)的自然、人口、生產布局的現狀和特點。其研究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利用自然、發(fā)展生產和保護環(huán)境。鄉(xiāng)土地理課外活動,是一種開放式的學習活動,是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學生通過對自己身邊的自然、經濟的參觀、訪問、考察,可以更好地了解家鄉(xiāng)自然、經濟發(fā)展情況,培養(yǎng)愛祖國、愛家鄉(xiāng)的情感,增加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感性認識,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以及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
著名教育家贊可夫說:"我們要努力使學習充滿無拘無束的氣氛,使兒童和教師在課堂上能夠自由地呼吸。如果不能造就這樣良好的教學氣氛,那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不可能發(fā)揮作用。"地理教學的情感教育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講,既有共同性,又有獨特性。課前應根據地理學科內容多、知識雜、涉及面廣的特點,兼顧其他學科,多方涉獵,精心編排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中,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建地理教學情感教育模式,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養(yǎng)、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目的。
參考文獻:
[1]亞米契斯。愛的教育。譯林出版社,1997.
[2]吳軻。情感教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9-12.
[3]林珍。中小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F代出版社,2011-10.
[4]余文森。有效教學十講。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10.
。ㄗ髡邌挝 甘肅省蘭州永登縣第四中學)
【培養(yǎng)地理教學情感提高教學有效性】相關文章:
提高作文教學有效性的幾點做法07-26
加強自主探究學習 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05-01
地理教學論文:精設課堂提問 提高教學效果04-28
淺談教學反思的有效性03-03
提高數學教學論文11-04
地理教學反思10-19
地理的教學反思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