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自動變速器行星齒輪系統(tǒng)遞進式一體化五課教學法探究
自動變速器行星齒輪系統(tǒng)遞進式一體化五課教學法探究賀州高級技工學!×_和芳
【摘 要】自動變速器行星齒輪系統(tǒng)的教學,可采用遞進式一體化五課教學法,使復雜的自動變速器行星齒輪變速傳動的結構簡單化、抽象的原理通俗化,使學生更易于掌握自動變速器行星齒系構造與傳動組合知識,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關鍵詞】自動變速器 行星齒輪變速系統(tǒng) 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3B-0091-02
目前轎車用的自動變速器多采用行星齒輪傳動,即辛普森輪系或拉維娜輪系。利用電控系統(tǒng)、液壓控制系統(tǒng)進行組合控制,通過各接合元件的狀態(tài)變換,給行星齒輪系提供合適的傳動比,整個機構比較復雜。為此,要學習掌握自動變速器原理與維護,則首先應學習行星組合傳動原理。本文試針對自動變速器行星齒輪系統(tǒng)教學,采用遞進式一體化五課教學法,使復雜的自動變速器行星齒輪變速傳動的結構簡單化、抽象的原理通俗化,讓學生更易于掌握自動變速器行星齒系構造與傳動組合知識,提高教學效果。
第一次課:先讓學生自行拆卸,初步認識各元件,查找各連接關系。
教師帶學生到實習車間,按教學安排針對某種類型的自動變速器進行外觀整體觀察。教師講解外部總成附件的作用,特別是與自動變速器的連接關系 (如起動機、變矩器、輸入軸及輸出軸)。學生分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拆卸液壓控制閥板總成 (不必分解),繼而逐步從輸入端向輸出端拆卸行星齒輪系。分解自動變速器行星齒系總成,識別零件,如行星系的齒圈、行星架、太陽輪、液壓離合器、液壓制動器、機械單向離合器、輸入軸、輸出軸,并了解其基本構造及其作用。要求學生能在工作臺上把行星齒輪變速器機構進行順序擺放,并能按要求組合,訓練學生通過實物親自體會、理解掌握各元件的連接關系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再按自動變速器的維修技術要求,學生分小組進行行星齒輪變速機構的拆裝訓練(液壓控制部分不必裝復),訓練學生對自動變速器總體結構及各總成的連接關系要求。為下一步學習行星齒輪變速原理做好基礎。
第二次課:根據單排行星齒系實物,繪制出結構簡圖,手動旋轉出八種傳動組合情況。
讓學生根據行星齒輪系實物,利用原已學習過的機械制圖三視圖及剖視圖的有關知識,按俯視圖(平面圖)→左視圖(半剖視圖)→左視圖 (1/4剖視圖)的順序分別畫出草圖。辛普森單排齒輪系簡圖見圖1、圖2、圖3:
用同樣的方法繪制拉維娜齒輪系的簡圖。
對傳動組合的分析,用實物手動旋轉,并用粉筆在太陽輪、行星齒輪架、齒圈同一側做記號,可分別設定太陽輪、行星齒輪架、齒圈三元件其一作為被制動元件,其余兩元件則作為輸入或輸出,得出六種不同傳動組合,亦得到大概的傳動比;若把太陽輪、行星齒輪架、齒圈三元件中的任兩元件相互制動(成一整體)或兩元件同速輸入,則第三元件被鎖止,可得到等速輸出的傳動組合;若太陽輪、行星齒輪架、齒圈三元件中無任何制約或固定,則無輸出。通過以上的設定,學生較容易找到八種不同的傳動組合。
以豐田A43DE型自動變速器中的超速行星排為例 (見表1)。
此步教學目的是為了使學生掌握行星齒輪系的基本結構,八種組合傳動情況,能繪制相關示意圖,為下一步繪制自動變速器結構傳動示意圖,分析動力傳遞路線做好準備。
第三次課:繪制自動變速器結構傳動簡圖。
在前兩次課中對自動變速器行星系的學習,根據實物,可以按自動變速器各零件結構位置關系,逐步繪制出自動變速器結構傳動的簡圖,使理解具體化,學生易于掌握。繪圖時先了解整個自動變速器有多少排行星齒輪系,輸入與輸出元件,繪制并定好每一排行星齒輪系的示意圖位置,其他控制元件離合器、制動器、單向離合器從前往后逐個添加繪制,(www.gymyzhishaji.com)同時注意最底線(軸線)需平直,有與外殼的元件放最上面,無關聯(lián)的元件放在最下方,另外行星齒輪架與行星齒的軸承可不繪制。繪制時由學生自己根據實際自動變速器實物總成,按各元件實際位置及連接關系親自繪制,教師做必要的指導即可。如豐田A43DE結構傳動示意圖(見圖4)。
第四次課:分析自動變速器各手柄位的功能。
根據上次課學生繪制的自動變速器結構傳動示意圖,結合行星組合傳動表,進行手柄位逐個分析,執(zhí)行器工作情況及實現擋位功能。
如豐田A43DE自動變速器結構傳動示意圖,手柄有PRND2L位,分析手柄處于某位置時,各控制元件的工作情況及實現的功能。各液壓離合器、制動器、機械單向離合器結合情況,再與行星組合傳動表對照分析,學生可逐步分析PRND2L的動力傳遞路線、各執(zhí)行器的工作情況,可列出該自動變速器擋位及元件工作表(見表2,其中2、L位略)。
但要注意,列擋位及元件工作表時,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的一體化遞進式教學。學生分小組,先由每組學生獨自思考分析,初步列出工作表,教師檢查糾正并說明。分析時不僅要結構傳動示意圖、行星系組合傳動表,也要緊密與實物相結合,才能做到少錯漏。
第五次課:手動演示行星齒輪變速機構的傳動情況。
在實訓工作臺,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己動手利用拆卸下來的自動變速器機械變速元件,根據上次課列出的擋位元件工作表,按每個手柄位置進行分析,該手柄位所實現的功能 (傳統(tǒng)擋位),實現某功能 (傳統(tǒng)擋位)各液壓控制元件的工作狀況,此時可以通過行星齒輪機構演示動力傳遞路線,使傳動過程視覺化,原理簡單化。學生通過一體化教學模式的“做中學,學中做”實踐,可以把復雜、抽象、難以理解的理論點技能點轉化為通俗、易懂的理論點及易掌握、有感觀的技能點。
例如:手柄R位 (見表1),控制元件C0 C2 B3工作,超速行星排的行星架輸入,C0作用后,超速行星排實現組合7等速由齒圈輸出到下一排,C2作用動力從超速行星排齒圈向后公共太陽輪輸入,B3的作用使前排行星架被制動,前排行星排實現了組合4使齒圈逆向減速輸出,輸入軸與輸出軸逆向運動,實現倒擋。在操作演示時,可用手接合超速行星架與超速太陽輪 (C0作用),超速齒圈同向同速輸出到下一級,超速齒圈動力傳到公共太陽輪 (C2作用),用手固定前支架(B0作用),轉動公共太陽輪,前排齒圈反轉動力傳到輸出軸輸出,即可實現R功能的動力傳遞路線。演示教學法明顯提高教學質量與效果。
總之,在自動變速器機械變速章節(jié)模塊教學中,應根據學生對象、實訓設施設備的不同,采用遞進式一體化五課教學法,并不斷探索改進與補充完善總結,以使教與學達到極佳的配合,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當然教學目標除傳授實用知識及操作技能外,更應注重學生能力和素質養(yǎng)成的培養(yǎng),所以教學過程以學生為中心,培養(yǎng)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在社會上的競爭力與生存技能。同時也要更好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如多媒體、仿真模擬、網絡技術運用,提高教學效率。此一體化教學法也可以拓展到其他實訓項目,但需根據學科、項目、學生、設施設備的實際情況條件,進行教學進度、課時時數的靈活調整。教師應發(fā)揮個人優(yōu)勢,加強自身的實踐操作技能、理論業(yè)務水平,在教學組織、教學實施、教學考核評價各個環(huán)節(jié)中應該不斷借鑒創(chuàng)新、探索,總結出一套具有時代性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張德友。汽車液力變速器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D]。哈爾濱:東北農業(yè)大學,2006
。2]陳國泰。情境教學法的理論雜構與應用[J]。教育資料文摘,1999 (3)
。3]魏成國。職業(yè)技術教育理實一體化教學探討[J]。赤峰學院學報,2008 (1)
。4]陳德陽,王林超。自動變速器圖冊[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9 (8)
【自動變速器行星齒輪系統(tǒng)遞進式一體化五課教學法探究】相關文章:
小學體育課快樂教學法探究08-24
淺談自動變速器失速試驗與故障分析08-25
齒輪教學反思08-24
法理學探究式教學探索與實踐08-24
關于旅游專業(yè)理實一體化教學的探究08-25
初中語文教學中讀寫一體化的探究08-24
基于Verilog HDL設計的自動數據采集系統(tǒng)04-12
精選嵌入式系統(tǒng)實習報告三篇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