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學數學分層次教學的指導性原則剖析
大學數學分層次教學的指導性原則剖析文/韓麗莉
摘 要:近幾年來,研究大學教學分層次教學的相對較多,但都是將分層次教學實踐作為研究重點,并沒有真正重視認知的主體其實是學生,在層次結構上也缺少彈性。將認知主體是學生作為出發(fā)點,將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教學的原則和目的相結合,對大學教學實行分層次教學的必要性進行分析,重點討論了層次結構設計所需要遵守的指導原則。
關鍵詞:大學數學;分層次教學;原則
在我國,由于地區(qū)差異、生源優(yōu)劣、師資力量等各種教學問題普遍存在于高校教學中,所以即使是在同一所大學中,也難免存在著差異,還由于大學入學人數的增多,差異性有增無減,所以,對于教育改革來說,一個重點討論的問題就是分層次教育。但是大多都將分層次教育和教學層次結構的設計作為討論的重點,這其中有很多的不足之處,沒有進行深層次的理論分析,全面認識也不夠,在層次結構的設計上還存在較大的改進空間。所以,筆者在以前的研究為基礎的前提下,從新的視角出發(fā),提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并重點討論了層次結構設計所必須遵守的指導原則。
一、大學數學分層次教學研究的現(xiàn)狀和不足
1.大學數學分層次的必要性研究及不足
對于大學數學分層次教學的必要性,我們可以從以下幾點來看:(1)內在的原因,是因為學生在入校時數學水平的參差不齊,以及學生對于數學的喜好差別等各種因素就決定了高等數學教育的一個天然分層;(2)外在原因,主要是社會需求所產生的差別,不同的工作崗位對學生數學素質的要求也越來越呈現(xiàn)多元化的趨勢;(3)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將“因材施教”作為課堂教學的基本準則,教師只有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才能更好的幫助學生解決學習問題,從而提高數學水平。
2.大學數學分層次教育的幾種現(xiàn)有層次結構與不足
。1)按照專業(yè)來對層次進行劃分
將數學的教學難度按照專業(yè)來進行劃分,例如可以分為A、B、C、D四類,將交通、電子等專業(yè)歸為A類課程;將化學、生物等專業(yè)歸為B類課程;將管理、經濟等專業(yè)歸為C類課程;最后將文科類的專業(yè)歸為D類課程。
。2)從學生入學前的數學成績來對層次進行劃分
比如,學校在新生全體入學之后,進行摸底考試,再將高考成績與摸底考試的成績相結合,從而劃分學生的數學層次。
(3)按照高考的錄取批次來對層次進行劃分
比如大連鐵道學院,就是將本科第二次錄取的劃分為A層次,
第三批錄取的為B層次,文科英語專業(yè)則劃分為C層次。
目前的很多院校,在對學生的數學層次進行劃分時,都是單純地根據成績或者是專業(yè)來進行,根本就沒有將學生作為認知的主體,這種分層次教育是不恰當的,更沒有結合教學的原則和目的,是生硬和缺乏彈性的。
二、分層次教育的必要性分析和層次結構設計的指導性原則
1.實施分層次教育的必要性分析
。1)數學分層次教學的主要原因是學生不同的學習興趣
對于學生來說,興趣是促使學習的最大的動力。對事物所產生的興趣不同,往往決定了他對這件事的付出程度和結果。所以,在我們的教學中,如果在劃分層次時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愛好,就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有助于學生在擅長領域的發(fā)展。
。2)教學分層次教育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獲取知識要通過認知主體積極的構建,而不單單只通過傳遞來實現(xiàn)。所以,對于學生來說,在課堂上他們是通過自己的方式來學習數學的,并不是通過教師的講授而實現(xiàn)的。所以在學習時將兩個認知規(guī)律比較相近的學生放在一起就是分層次教育的目的,這樣還可以有效的提高教學效率。
。3)分層次教育的原因之一還有學生的數學基礎
對于學生來說,接受知識的能力和學習知識的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基礎知識的儲備。
2.數學教育層次結構設計的指導原則
在我看來,學生作為認知的主體是分層次教育的必要性或是主要原因,所以應該將出發(fā)點落在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數學的教育目的以及教育原則上,要綜合考慮大學在進行數學分層次教育改革所采取的教學模式,其中包括設計與優(yōu)化層次結構以及具體實踐的過程。
對于大學數學教育來說,其主要目的就是通過對數學的學習能夠使學生洞察社會、理解自然的能力進行培養(yǎng),從而在步入社會時,可以以健康和積極的心態(tài)迎接挑戰(zhàn)。所以,數學教育的原則主要有三個,分別是心理原則、實用性原則以及論理原則。所謂實用性原則就是指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要讓學生了解數學的起源以及實踐與知識相結合的過程;論理原則是指在數學教育中所蘊含的演繹推理以及邏輯推理,并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這種技能;心理原則是指老師應該考慮到學生的主觀因素,以學生的立場來從事教學活動,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接受和吸收知識。所以,我們在從事分層次教學時,應該將這三種原則作為所采用的
教學模式的基本準則,并且在教學活動中充分貫徹和實施這三種原則。
所以,對于老師來說,應該將學生的認知過程作為數學教育的層次結構設計和實施的基本前提,在對數學教育的分層次教學進行設計時,單純依靠自身的主觀臆想是行不通的。不管是數學教育模式還是語文教育模式,都應該以符合教學目的為前提,嚴格遵守認知的自然規(guī)律。
三、結論和展望
筆者將學生認知主體作為出發(fā)點,在對大學數學實行分層次教育的必要性進行分析時,以教育的原則和目的為基本前提,并綜合實踐所得的經驗為設計分層次結構提出指導原則:層次結構設計要將教學原則作為前提,遵守學生的認知教育,以數學的教學目的作為教學目標,只有達到這些要求,層次結構設計才會更適用于學生的教學過程,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的。
在今后的大學數學教學中,將會以學生的志向、基礎、意愿和興趣作為設計的基本因素,所設計的數學教育層次選擇系統(tǒng)要本著利于學生的選擇、教學管理方便和具有流動性和互動性特點的原則,有效地提高高校數學教育的效率和質量,促進學生全方位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楊孝平,陳德欽,米少君,等。本科高等數學分層次教學的深入思考與實踐[J]。大學數學,2003(19)。
。2]李志國,王國燦,劉勇,等。工科數學分層次教學的探索[J]。 中國高教論叢,2004(26)。
。ㄗ髡邌挝 遼寧建筑職業(yè)技術學院)
【大學數學分層次教學的指導性原則剖析】相關文章:
數學《分一分》教學反思04-21
分層次閱讀教學模式08-24
剖析自我作文05-10
分層次教學應注意的幾個問題12-29
數學活動教案:分一分07-26
英語課堂教學自我剖析08-24
大班數學《分一分》教案02-02
分一分教學反思08-25
《分一分》教學反思03-15
分一分教學反思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