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歷史教學中如何與學生溝通
歷史教學中如何與學生溝通文/于愛瑩
摘 要:課程改革的今天,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適應時代要求,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使得中學歷史教育進入了一個誤區(qū),教師只重基礎知識的傳授,卻輕能力培養(yǎng),更忘記了“鑒古察今”“古為今用”的道理,從而使歷史教育失去了它應有的生命力。
關鍵詞:學生本位;溝通;教學情境;互動對話
當今的教育迫切要打破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建立起一種“學生本位”的新模式。我是九年級歷史教師,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讓我覺得掌握與學生的溝通藝術更有利于建立“學生本位”的新模式,那么教師在教學中如何與學生溝通呢?
一、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加強師生溝通
大量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圖片、歷史史料等僅靠教師抽象地講解很難使學生更好地感知、理解和記憶。在課堂教學中,我積極主動地創(chuàng)設恰當、生動的教學情境,讓學生通過角色扮演、講故事、談對歷史事件的看法、歷史人物的評價等方法走進歷史、感知歷史,讓學生以最佳的情緒狀態(tài)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去,從而感悟到歷史的本真,汲取到歷史的智慧。教學中,我還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以及網(wǎng)絡資源等通過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來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使抽象的歷史內(nèi)容瞬間生動和清晰起來,有助于形象直觀地再現(xiàn)歷史的真實,拉近史實與學生的距離。
二、有效組織互動對話,加強師生溝通
要學會傾聽學生的每一個問題,每一句話,善于捕捉每一個學生身上的思維火花。只有傾聽,才能了解學生的個性和真實想法;只有傾聽,才能捕捉到來自學生的信息,從而做出正確的判斷;只有傾聽,才能讓學生產(chǎn)生信任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實現(xiàn)心靈的溝通。因此,我覺得在教學中教師就必須傾聽學生的心聲:要做到傾聽學生的發(fā)問之音;傾聽學生的爭論之音;傾聽學生的意外之音。事實上,學生是一本厚厚的書卷,需要心靈的關注,更需要耐心地傾聽!
三、觀察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傾注愛心,加強師生溝通
初中生正處于思想波動起伏大的發(fā)展階段,教師要密切關注他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要善于把握時機,可以用語言、肢體、眼神、動作、表情、評語,只要是真心誠意地傾注愛心,學生必然感受深刻。事實上,學生感到最痛苦的莫過于誤解,最快樂的莫過于充分的了解。尤其新生的一代,從小在呵護中長大,有主見,敢發(fā)表,但一遇到困難,自我壓力甚大,不知如何處理。這種狀態(tài)若長時間得不到緩解,容易造成認識和思維的閉合,從而產(chǎn)生厭學情緒。教師應熱心地營造比較寬松的氛圍,注重健康心理及人格的培養(yǎng),幫助其建立自信心,以減少外來壓力,用愛心贏得學生的認可,加強師生的溝通,使其健康茁壯成長。
總之,教師在教學中的種種做法,學生都會看在眼里,教師的言行舉止都會在學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記,對學生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事實上,教師若能真正、熟練地掌握好師生溝通的技巧,相信“學生本位”新模式定能發(fā)揮其時效,學生定能健康茁壯成長,教師也定會桃李滿天下!
【歷史教學中如何與學生溝通】相關文章:
在語文教學中如何開拓學生的視野08-25
小學作文教學中如何教會學生觀察08-24
如何與家長溝通心得12-17
如何體會詩歌教學中的情感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