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馬負利
歷史教學一向不受學生、家長和學校的重視,絕大部分學生對這類小學科不感興趣,再加上中考開卷考試,這種輕視趨勢越發(fā)嚴重,造成學生上課不注意聽,課下不理睬,中考成績不理想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這給我們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歷史教學其實是體現(xiàn)教師綜合素質(zhì)的課堂教學,"教得好就是問得好",因此課堂提問是進行有效課堂教學的靈魂,抓住了課堂提問也就牽住了課堂教學的"牛鼻子"有效的課堂提問會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改變學生的對歷史學科的學習態(tài)度,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而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我們教師對課堂提問的功能認識不足,往往由于種種原因提出的問題不是不著邊際,就是零零碎碎,提問有很多是流于形式,是為了提問而提問,沒有起到應該起到的作用,大大影響了我們的課堂教學質(zhì)量和效率,也影響著學生的發(fā)展,尤其是發(fā)散性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因此,我們教師要充分認識提問的功能,精心設計課堂提問,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從而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fā)展,真正達到教育教學的目的。
那么,如何提高史地政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呢?在我這五年的歷史教學實踐中,我不斷摸索總結經(jīng)驗就此談一點粗淺的見解:
1注重問題的語言表達
表達清楚的提問,能夠提高學生正確回答的可能性。提問的語言力求做到準確、簡潔、清晰,避免不規(guī)范,冗長,或者模棱兩可。盡量避免反問,因為反問的問題,往往要求學生直接說出結果來。避免將答案包含在問題之中。避免重新表述,有時,教師提出一個問題,隨后又重新表述時,學生的思路被打斷,有時重新表述的問題與最初的問題不同,有經(jīng)驗的教師通常不會提問后為幫助學生理解而重新措辭加以說明的情況。教師如果能夠用詼諧幽默的語言提問還可以調(diào)節(jié)課堂氣氛,引起部分打瞌睡的同學的注意力和興趣。此外還可以用語言提醒學生注意即將提出的問題,如:"我提出一個問題請你思考"、"為提出一個問題,看誰答得好",激勵學生積極地投入到問題的思考活動中區(qū),最終做出正確的回答。
2把握提問的時機
課堂提問可以分為新授前的復習提問、過渡提問,講授中的突出重點的提問、化解難點提問,小結中的知識總結提問,還有為激發(fā)興趣而設置的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提問、應用性提問等。這些提問應用的及時,能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從而使學生能積極主動地思考、學習,取得最優(yōu)的教學效果。
3注意提問的方式
教師發(fā)問時,應當先向全體學生發(fā)問,(因為歷史是開卷考試)等全體學生思考查找答案后,再指定學生回答。這樣可以使全班學生注意教師所提的問題,并使全班學生都在心中試擬一個答案,還能更好地對某個學生的答案加以評價。教師發(fā)問時,不要依照學生的座次發(fā)問,因為依照座次發(fā)問,雖然可以使發(fā)問的機會平均分配于全體學生,但因為學生知道這個問題應該輪到哪位學生解答,其余的學生,可能不認真思考了。也不要只對成績好的和自愿舉手發(fā)言的學生提問。經(jīng)過我們實踐,發(fā)現(xiàn)在提出問題后,同學們基本上都在積極翻閱課本資料,找尋答案,很多學生踴躍舉手發(fā)言,同學們的注意力集中了,而且興趣也很濃厚,相互競爭,看誰舉手快,有的還因為沒有叫到他而撅起了嘴,課堂氣氛活躍,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提問也有了普遍性。
4掌控提問的頻率
教師一堂課不能總是在提問,而且提問后幾乎不給學生留思考的時間,整堂課似乎成了教師的自問自答課了。所以要把握好提問的頻率,提出問題后不要急于找學生回答,需要停頓,有等待的時間,等待的時間與問題的難度相匹配。但是也不是時間越長越好,因為時間過長,一些學生的思維可能要偏離了課堂教學的問題范圍。因此教師要把握好提問后的等待時間,從而把握提問的頻率。
5講究因人施問
對不同的學生應設計不同的問題。因為學生個體差異是存在的,不同學生基礎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維的方法不同。教師在課堂提問時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差異性、層次性,從學生需要出發(fā),最大限度地適應學生學習的需要,針對學生的不同情況,實施差異教學。教師提問后,要善于察言觀色,根據(jù)問題難易程度和學生表情選擇不同層次的學生作答,使各層次、各類型的學生在課堂上各盡所能,各有所得。
真正發(fā)揮有效的課堂提問效果必然能夠提高課堂效率,所以二次備課后授課的實驗班級學生的學習興趣非常濃厚,很多學生在語文老師布置的周記當中都常常描述自己在歷史課上獲得的知識,從言辭中可以看出他們興趣濃厚。
陶行知先生說:"發(fā)展千千萬,起點是一問"。課堂教學中,教師每提出一個問題,就給學生提供一次學習、思考、提高的機會,就能促進學生的不斷發(fā)展。但也并不意味著提問越多越好。教師的提問要適時、適度、適量,提出的問題要有教學價值,問題設計要科學精當。德國著名教育家赫爾巴特指出:"興趣是教學的基礎,教師在任何一個階段里都要注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必須注視學生的反應是否自然發(fā)生,如果自然發(fā)生則被稱為是注意的,教學本身就是有興趣的"。我們作為歷史這個小學科的教師面臨現(xiàn)實存在的種種不利現(xiàn)象,必須根據(jù)學習知識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設計出由淺入深、精妙的問題,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不斷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才能使學生及早進入最佳學習狀態(tài),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初中歷史的有效課堂提問是進行歷史學科思維、語言訓練,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在歷史學科教學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教師通過科學的課堂提問,多角度、深層次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內(nèi)動力,加強教與學的和諧互動,才能極大地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初中歷史課堂提問的有效性】相關文章:
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08-23
如何提高初中語文卓越課堂的有效性08-22
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08-23
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08-24
如何做好初中歷史有效性教學08-24
如何提高初中美術的有效性教學08-24
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08-22
提高初中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08-24
加強自主探究學習 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