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談提高語文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
談提高語文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四川省南充市第一中學 李智勇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利用有限的40分鐘教會學生閱讀,培養(yǎng)語文能力,提高語文學習效率,是語文老師研究的課題。很多老師認為語文教學費時多,效率低,課堂教學只有采用滿堂灌才能完成教學任務(wù),學生很少有讀、寫、思、議的訓練機會,這是語文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要想改變這一現(xiàn)狀,必須從提高學習效率入手,向40分鐘要質(zhì)量。為此,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探索并運用“三抓好”與“ 兩利用”的教法,不但教師感到易教,課堂輕松,而且學生好學,學有所獲,也提高了語文學習效率。
一、“三抓好”,就是所謂的“抓綱務(wù)本”,突出課文的“訓練重點”,有計劃有目的將“預習提示”、“課后練習”結(jié)合起來,充分把握新教材的特點,這樣才能提高語文學習的效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抓好訓練重點。語文教材中,每一單元或每一課都有“訓練重點”。在實際課堂教學中,須在老師的精心準備下,才能將訓練重點落實下來。如八年級上冊《大自然的語言》一文,生動的有條理的說明事物,做讀書摘要是本課訓練重點。
首先,指導學生了解課文如何“生動”的說明事物。老師引導學生分析其特點:文章開始第一段使用了“蘇醒”“次第”“翩然”“簌簌”等優(yōu)美的詞語和擬人的修辭手法,將大自然一年四季的氣候景觀寫得生動形象,親切感人,富有情趣,寓說明于描寫中,如同展現(xiàn)一幅四季風光的畫卷。第二段則運用擬人手法,如大自然“傳語”,布谷鳥“唱歌”,就把大自然中無比豐富的物侯現(xiàn)象寫活了,增強了文章的生動性和可讀性。
其次,理解如何有“條理”的說明事物。在授課過程中,借助文本,可以通過讓學生明確前三段的說明順序來達到訓練的目的。抓第一段中的關(guān)鍵詞語“過后”“再過”“不久”“于是轉(zhuǎn)入”“到了”“準備迎接”,可以看出文章以時間為序勾勒出一幅詩意盎然的“四季圖”,既能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又為后文說明大自然的語言作鋪墊。第二段根據(jù)“草木榮枯,候鳥去來”的自然現(xiàn)象,列舉三個例子以“耕、種、割、插”的農(nóng)事活動先后為序。第三段則是從古代到近代,從起源到發(fā)展,自然地引出什么是物候,更進一步引出什么是物候?qū)W,由表及里的說明順序?梢姼鞫温涠俭w現(xiàn)出語句的條理性。這樣目標明確,有計劃地達到了訓練重點,真正理解并掌握了訓練的重點。
而“讀書摘要”實際在就是按一定要求對語言信息進行篩選,把文章的重點或主要內(nèi)容摘錄在卡片或者筆記本上。可以先指導學生圍繞課文練習,從課文中找出答案,在有關(guān)語句下面作上記號,然后將這些句子分別摘抄在筆記本上。這種由淺入深的練習,根據(jù)提示掌握其方法,學生就不會覺得“讀書摘要”無頭緒了,也逐漸培養(yǎng)閱讀時做摘要的習慣。
2.抓好預習提示。如果把課文內(nèi)容比作一把鎖,那么“預習提示”便是這把鎖的鑰匙!邦A習提示”中往往包含文體、文學、篇章、讀寫聽說知識,學習重點和難點,閱讀的思路和基本方法,利用工具書理解或掌握生字、詞!邦A習提示”淺顯易懂,但如何抓住提示中的關(guān)鍵詞,關(guān)系著學生能否真正地全面領(lǐng)會“提示”。 《大自然的語言》的“預習提示”中,第一段只有兩句話,我讓學生默讀并思考它給我們提示些什么,引導他們明確第一句話中“比作”一詞,既提示了本文標題采用的是比擬的修辭手法,又回答了什么是大自然的語言。再讀第二句話,啟示學生回答句中的“具體生動”,“條理分明”給我們提示了本文的寫作特點;而句中的“說明了”又給我們提示了本文文體是說明文;末句的“特征、成因和意義”又提示了本文的主要內(nèi)容。通過平時的反復訓練后,學生都能從“預習提示”獲得知識和閱讀技巧。這樣講究了教法,也讓學生懂得了學法,語文學習效率也提高了。
3.抓好課后練習。課后練習題的處理,是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一個技巧,卻往往被老師們忽視。我在教學中首先打破講課文后處理練習的陳規(guī),而將課后練習分散于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靈活處理,有的是置于課前,有的結(jié)合在預習中,有的布置給學生自學提綱中。如在《大自然的語言》的練習第一大題,此題實際上是給出了課文的結(jié)構(gòu)和思路,只要沿著這四個小題劃分段落,理清層次,就可弄明白本文的脈絡(luò)。我首先是要讓學生讀題,并回答從哪一段到哪一段是說明這個問題的,第二讓學生用課文原文回答問題。這樣又為做“讀書摘要”作鋪墊。練習二的第二小題,則是揣摩一個分號和一個句號的用法,這樣練習有助于區(qū)分這兩種標點的不同用法,當堂揣摩解決。這種穿針引線的教法,既有利于對句子的理解,也有益于培養(yǎng)仔細閱讀的習慣,又減輕了學生的課業(yè)負擔。
二、落實“兩利用”
1.利用好工具書。工具書是“自學的好幫手”。教師離不開工具書,何況是學生呢?學習的主要工具書是字典和詞典。課文里的生字詞,要教會學生自己查閱工具書解決,而且必須養(yǎng)成習慣,這就是一種能力。在課文“預習提示”里有使用工具書的要求,在課后練習題里也有不少訓練題。要使學生養(yǎng)成使用工具書的習慣,首先給學生作一些趣味性的介紹,提高學生對使用工具書重要性的認識,激發(fā)使用工具書的興趣,同時還要落實使用工具書的任務(wù)。
2.利用好板書。板書的設(shè)計,要科學、規(guī)范、簡明、美觀。我在板書設(shè)計時,首先精心考慮內(nèi)容的科學,文字的規(guī)范簡明,書寫的美觀。在《大自然的語言》一文中,教師板書“草本榮枯,侯鳥去來”點明這種物侯現(xiàn)象就是“大自然的語言”,而后讓學生從課文中找出體現(xiàn)“草本榮枯”的“榮”的語言文字信息:“萌發(fā)”、“開放”“孕育”和第二段擬人化的“暗示”“傳語”;“枯”的表現(xiàn)是“變黃”“衰草”! 侯鳥去來”的體現(xiàn)是“燕子歸”、“布谷鳥唱”“大雁飛”。從而使學生真正理解本文標題的用法。
在突出“訓練重點”的“生動的有條理的說明事物”教學時,則板書優(yōu)美詞句以體現(xiàn)“生動”;“有條理則板書第一段體現(xiàn)時間順序的“春、夏、秋、冬”四個字和第二段以農(nóng)事活動為順序的“耕、種、割、插”四個字。
板書是語文教師的基本功之一。好的板書,能提綱挈領(lǐng),突出重點,配合講述,畫龍點睛,有助于學生理解并加深印象,板書是語文教師的重要“法寶”。所以語文教師應(yīng)該提高板書設(shè)計的藝術(shù)性,最終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
實踐表明,“三抓好” 與“ 兩利用”在教學中體現(xiàn)了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作用的統(tǒng)一,它抓住了課堂有效的40分鐘,保證了語文教學任務(wù)的完成,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zhì)也得到了提高。
【談提高語文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相關(guān)文章:
鼓勵自主學習,提高語文寫作課堂效率08-23
實施互動策略,提高語文教學效率08-22
提高機械的效率教案06-07
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課的學習效率08-23
淺談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效率08-22
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08-22
談探究語文學習方式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