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做好初、高中歷史教學的銜接
如何做好初、高中歷史教學的銜接文/張建寧
摘 要:從初、高中歷史教學的不同點談起,解讀了教師清楚地認識到難度的作用,闡述了提升學生學習歷史興趣的意義,最后以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之分析結尾。
關鍵詞:歷史教學;學習興趣;自學
一、臺階效應
大部分學生覺得高中歷史比較難學,究其原因,在于初、高中之間存在著“臺階”,初中畢業(yè)以后,學習高中的歷史知識,“臺階效應”讓他們產生了高中歷史知識既深又難的感覺。任何知識都有它的學習特點,任何難題都有它的解決方法,掌握其中的學習規(guī)律,引導學生化難為易,度過學習難關,從而傳道功成、解惑果就,F將教學體會逐步列舉。
二、認識到歷史教學的不同之處
1.點、線、面、立體的區(qū)別
關于改革學生的學習方式,中國近現代歷史學家、教育家鄭天挺老前輩曾經指出:“小學是個點,初中是個線,高中是個面,大學是立體!彼^“點”,點到而已,大致上了解一下;所謂“線”,就是在點的基礎上拓展,重點描述人物的、事件的、過程性的、具體的、史實性的知識;所謂“面”,就是揭示歷史內在聯(lián)系,敘述較復雜的、抽象的、史論性的知識,有一定深度的分析與評價,重點說明觀點的、結構的(如,政治結構、經濟結構、社會結構)、制度性的知識。所謂“立體”,就是全面的洞悉歷史,總結往昔成敗,歸納過去興衰,啟蒙當下,昭示以后,視通萬里,千姿百態(tài),徹悟真源,窮研法理,運籌眼下,鑒往知來。
2.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
認知心理學家安德森(Anderson,J.R.)將知識分為兩類: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前者是“知什么”的知識,即主要回答“是什么”的問題;后者是“知如何”的知識,即主要認識“為什么”和“怎么做”的問題。也就是說,初、高中歷史的區(qū)別,即高中歷史除對過程的描述之外,在理論分析方面,在“為什么”方面有所側重,比較注重多層面地展開歷史。
3.高中歷史教學要求有一定的高度
初中學生和高中學生由于年齡的差異、知識量的不同、思維水平的高低、認知水平的區(qū)別,所以,在教學方面也要有所區(qū)分。初中歷史的教學側重陳述性知識,高中歷史的教學側重程序性知識,即學習能力與方法。初中歷史的教學,依據課本,高中歷史的教學,將課本與教師的見解融為一體,教師對學習的內容有所詮釋與延伸,引導學生從各個角度觀察歷史、學習歷史,學習歷史,不再是簡單的記憶,而是增加了分析問題的能力,懂得如何去正確看待與評價,看問題有深度,對課本有提煉。
三、清楚地認識到高中歷史教學的難度
初中歷史教學中,由于歷史作為非中考科目,這就為高中歷史的教學埋下了“隱患”,學生不重視對歷史的學習,他們平時的學習就很緊張,“應試教育”的壓力很大,初中的歷史學習沒有打好基礎,學校在教學方面也沒有提起足夠的重視,師資力量薄弱,對學生引導不力,學生對歷史知識的掌握一片懵懂,不是張冠李戴就是一問三不知,存在的問題可謂多多,這些都亟待高中教師的解決。
四、提升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興趣是成功路上的坦途。學生上高中以后,思想和心理都有很大的變化,是一個從感性到理性的過渡時期,他們的學習能力逐步增強,理性思維能力有了很大的擴展,他們的觀念逐步的成熟,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也有所提升。在初中階段,教師往往用故事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興趣的教學內容仍留在感性階段,到了高中,歷史教學要圍繞著教學目標,注重能力滲透,情趣交融,情理匯合,分出層次。
比如說,鴉片戰(zhàn)爭的學習,中國從那個時候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外國列強侵占中國的主權,人民水深火熱,遭受奴役,學生都認為這是中國在歷史進程上的倒退。這個時候就要作進一步的分析。半殖民地,是相對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獨立國家,實際上政治、經濟等社會各方面都受到外國殖民主義的控制和奴役,在社會發(fā)展形態(tài)上是歷史的沉淪;半封建是相對于完全的封建社會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統(tǒng)治和自然經濟占主導,實際上社會已逐漸近代化,資本主義經濟、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斷發(fā)展壯大,在社會發(fā)展形態(tài)上是歷史的進步。半殖民地是從國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從社會經濟結構上看的。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礎。西方殖民者的入侵給中國帶來了什么?這一提問,調動了學生的興趣,促進了他們的思維。
五、增強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育學家卡爾說:“別人所教用處不大,對自己的行為極少或者根本沒有影響,能夠影響一個人行為的知識,都是自己發(fā)現并化為己有的知識!备咧袑W生已經有了很強的自我管理的能力,引導他們自學,告訴他們學習的方法,對他們提出相應的要求,讓他們在中學當中學會發(fā)現,能夠窮因究果,由此及彼,由淺入深,舉一反三。在自學當中,要緊密跟隨,適時點撥,有收有放,學生能夠自己解決問題,仔細檢查,不能夠自己解決的問題大家一起商榷,加強他們的合作意識。自學指導貴在設疑、求疑、解疑,由矛盾始,到矛盾終,激起一個個求知的浪花,實現一個個求知欲望的滿足。
綜上所述,高中學習歷史伊始,打破“臺階效應”,幫助學生順利邁過初、高中歷史銜接的臺階,培養(yǎng)高一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引導他們喜歡歷史、學習歷史,樂此不疲,為以后的高中歷史學習打好基礎。這樣,學生的歷史學習會日久功深,我們的歷史課堂一定會春風拂面、充滿活力與生機。
。ㄗ髡邌挝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梧州高級中學)
【如何做好初、高中歷史教學的銜接】相關文章:
淺談初、高中數學教學的銜接08-20
新課改下如何做好初高中數學的銜接08-19
小初銜接心得體會11-25
小初銜接數學心得體會11-30
初升高銜接作文范文(通用28篇)08-22
如何提高高中歷史教學的有效性08-18
小初銜接心得體會2篇03-23
淺談高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利用情感教育08-21
如何做好小學階段英語入門的教學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