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以問題串帶動學生思維,提高高三歷史二輪復習效率
以問題串帶動學生思維,提高高三歷史二輪復習效率作者/張為民
摘 要: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教學以提高總復習的效率是擺在高三歷史教師面前的一個難題。在高三歷史第二輪總復習時,正確采用問題串來進行復習,不僅可以調(diào)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熱情,還能幫助學生學會閱讀、分析,掌握解題方法和技巧,多角度、多層次地掌握知識、拓展知識,為高考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問題串;學生思維;提高復習效率
高三歷史第二輪總復習是在第一輪夯實基礎知識的基礎上,以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能力為出發(fā)點,以通史復習為主要方式來進行。筆者在高三歷史教學中嘗試設計問題串帶動學生思維,提高學生復習效率并取得較好的效果,本文就此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以問題串帶動學生思維的作用
1.靈活整合,以舊翻新,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參與熱情。不同于高三歷史第一輪總復習所采取的“模塊+專題”的復習方法,在第二輪復習時,歷史教師普遍采取通史復習的方法,這樣的復習有利于強化學生對歷史發(fā)展的時空觀和歷史知識整體性的掌握,也有利于對知識進行拓展、深挖,但由于這些內(nèi)容在第一輪復習時都已經(jīng)學過,難免有“炒舊飯”之嫌。而通過問題串教學,可以讓學生有煥然一新的感覺,既能躍躍欲試展示學過的知識,又有學習新知識的感覺,把政治、經(jīng)濟、思想文化三個模塊的知識靈活整合在一起,這樣學生就不會覺得復習課是在“炒舊飯”了,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就被有效調(diào)動起來,學生自然也就能積極配合教師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從而提高復習效率。
2.有助于訓練、提高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和解題能力。新課程實施后的歷史高考,命題指導思想堅持能力立意,“注重考查學生運用學科知識和方法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這一指導思想出發(fā),高考歷史命題強調(diào)提供新材料、設計新情境、考查新問題。如果按常規(guī)的復習方法,普通中學在教學時顧及了歷史內(nèi)容的深度就無法保證練習時間,反之亦然,換句話說“講練結合”將成一句空話,而沒有講練結合的復習在高考中是難操勝券的。采用問題串的復習方法,可有效地把基礎知識與問題結合在一起,這樣就解決了總復習時間偏少、偏緊的不足,而且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可引導學生多維度、多層次地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使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得到有效拓展,而且在解題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更好地學會解題的方法和技巧,為高考取得好成績打下基礎。
二、以問題串帶動學生思維的具體做法
1.精心選題,拓展思維。選題的好壞是問題串復習法成敗的關鍵,在備課時教師要精心選好題目,選題要遵循三個原則:一是要大刀闊斧,從選題的歷史地位、高考命題的地位及在現(xiàn)實世界中的地位出發(fā);二是要有新意,如果能從現(xiàn)實入手,從學生熟悉的話題入手最好,雖說高考不過分強調(diào)時政熱點,但高考命題仍往往與現(xiàn)實密切結合,以問題串形式進行復習,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和參與熱情;三是題目要有梯度,要照顧到不同程度的學生,雖然高考是選拔性的考試,但作為教師,在復習時還是要堅持以人為本,因而我們在選題時在重視學生共同基礎的同時,還要照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讓每個學生通過思考都能有所收獲。
2.授之以“漁”,總結解題技巧。從近年的高考試卷分析和學生日常學習反饋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解題能力比較薄弱,特別是在閱讀信息和提取有效信息、歸納整理能力方面較弱,需要進一步強化。在問題串教學中,通過引導學生認真閱讀所提供的材料和問題,提取信息,結合所學,回答問題,從而逐步掌握解題方法和技巧。以“歐共體的形成和發(fā)展”一題為例,該題第(4)問是“歐洲理事會和歐洲議會的成立,表明歐共體出現(xiàn)了什么新的發(fā)展趨向,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出現(xiàn)這一趨向的內(nèi)部和外部原因!痹谝龑W生解決這一問題時,先引導學生再次詳細閱讀史料,讓學生分析出有什么細微的變化,慢慢的,學生便能分析出1975年以前的歐共體主要討論經(jīng)濟問題,而從1975年起開始討論政治、外交、貨幣等內(nèi)容,這樣自然得出歐共體的發(fā)展趨向是“從經(jīng)濟一體化向政治一體化發(fā)展!痹谝龑W生分析出現(xiàn)這一趨向的內(nèi)部和外部原因時,引導學生緊緊抓住“內(nèi)部”“外部”這兩個關鍵詞,從歐共體自身和國際兩方面入手,再引導學生從政治、經(jīng)濟、軍事、外交等方面入手分析原因,從而得出正確答案“西歐經(jīng)濟實力增強,要求政治上更好地維護歐洲共同體成員國的利益;超級大國加緊在歐洲的爭奪,西歐各國要求更有效地維護自身安全”。這樣,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既訓練了學生如何審題、如何閱讀、如何分析史料,又使學生進一步熟悉了解題的方法和技巧,這種問題串復習法的應用,隨著訓練的累積與加強,學生的讀題、審題、分析和歸納概括等能力明顯得以提高。
3.巧妙結合教材,溫故而知新。問題串復習法的應用最終目的還是要引導學生掌握教材的基礎知識,為高考取得好成績夯實基礎。因而在問題串復習時,一定要引導學生回歸教材。還是以“歐共體的形成和發(fā)展”一題為例,該題的第(2)問是“1967年歐共體的成立是歐洲統(tǒng)一運動的重要里程碑。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歐共體成立的原因和目的,在當時產(chǎn)生了怎樣的影響?”該問中的目的和影響在教材有明確寫出,只要引導學生從教材中找出答案并加以整合即可,而歐共體成立的原因,雖然教材沒有明確寫出,但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從地緣、歷史、政治、經(jīng)濟等角度去回憶教材的相關內(nèi)容,也不難得出結論。這樣學生就能深刻領會無論題目怎么問,只要學會變通,答案就能在教材里找到。學生通過在教材里找答案,自然就把相應的舊知識重新復習了一遍,從而達到復習舊知識、為高考夯實基礎的目的,另外,學生也在這溫故而知新的解題經(jīng)驗中增強了自信心。
三、以問題串帶動學生思維的注意事項
在采用問題串復習時,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一定要給學生留足讀懂、讀透材料和題目的時間。高三歷史總復習時間緊、內(nèi)容多,教學時容易出現(xiàn)趕進度的現(xiàn)象,如果在復習時未給學生留足充裕的時間,特別是文字量多的材料題,那么學生根本無法去細細領會材料的內(nèi)容,當然也就談不上思考并聯(lián)系教材來回答問題了。
2.問題串設計要切合學生實際,能激發(fā)其興趣,問題需帶有可操作性,能啟發(fā)學生思維,提高學生能力。
3.在問題串復習時要針對學生出現(xiàn)的不同情況采取不同方法,對于學生由于基礎差而啟而不發(fā)的問題,要教給學生生題熟答的方法,在啟而不發(fā)時要事先準備對策。
4.在問題串復習中,要讓學生跳出已有的知識框架束縛,擺脫定式思維,重要的知識點可反復多遍、多角度地復習,確;A知識的有效掌握,同時提高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5.在問題串復習中,不要求面面俱到,有些知識點,如由于時間關系可以點到為止,但要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角度,從而拓寬學生的思維。
總之,在高三歷史第二輪總復習時,正確采用問題串來進行復習,不僅可以避免炒舊飯的枯燥,調(diào)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熱情,還能幫助學生學會閱讀、分析,掌握解題方法和技巧,多角度、多層次地去掌握知識、拓展知識,為高考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朱漢國。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解讀。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01.
。2]福建省教育廳高考考試說明編寫組。2010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tǒng)一考試福建省文科綜合考試說明。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02.
。ㄗ髡邌挝 福建省漳州市第二中學)
【以問題串帶動學生思維,提高高三歷史二輪復習效率】相關文章:
有效利用錯題本,提高高三復習效率08-24
如何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08-19
高三語文二輪復習教案11-15
提高機械的效率教案06-07
高三歷史復習教學反思04-20
高三語文二輪復習教案(精選10篇)06-03
高三物理二輪復習教學計劃04-25
提高學生課堂效率教學經(jīng)驗交流08-24
提高高三政治復習的實效性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