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童話的文體特點及教學策略探尋
童話的文體特點及教學策略探尋作者/徐亞青
小學語文教材中童話占了很大比重,這些童話富有情趣,深得童心。它是一種完全虛擬的文學,王泉根教授為童話下了定義:“童話是一種非寫實的以幻想作為主要審美手段的文學品種!
在童話里,人物形象是虛構的,幻想性是它的基本特點。這是一種整體性的幻想,不是局部的一人一物。例如安徒生的《海的女兒》,創(chuàng)造了個“海底人魚世界”,故事的情節(jié)有巧遇、有誤會、有沖突、有高潮,將小美人魚的愛情悲劇表現得淋漓盡致,催人淚下。
兒童情趣是童話的另一個重要特點。童話是給兒童看的,在一定程度上要適應兒童的審美能力和閱讀興趣,特別是歷險記一類情節(jié)曲折、充滿神奇的故事,滿足了兒童熱鬧、快樂的天性,為兒童所喜愛。例如《木偶奇遇記》,通過一連串的奇遇使皮諾曹由調皮、愛說謊話的孩子轉變?yōu)檎嬲男∧泻ⅰ9适轮泄殴挚尚Φ娜宋锿饷、幽默滑稽的語言與動作,無不給兒童以快樂,同時張揚了兒童的主體意識。
除幻想性和兒童情趣兩個主要特征外,童話還具有藝術形象的新異性和神秘性,童話語言的幽默性和模糊性,童話的理想性和極致性等美學特征。童話教學,應該遵循童話的文體特點進行,而現實的童話教學中,存在著好多弊端。如,支離破碎的文本解讀,讓孩子看不見故事了;教師平淡理性的教學,讓孩子遠離人物形象了;成人式的說教解讀,讓孩子迷惑茫然了。那該如何遵循童話體的特征,進行科學有效的教學呢?筆者認為,要遵循兒童接受童話的過程與途徑進行。
“閱讀活動是主體對客體存在的一種能動的心理反應,這種反應有一個心理過程。一般來說,閱讀心理過程的總趨勢,是從感知文章的外在形式入手,通過解析品味和閱讀客體發(fā)生同構感應,進而由淺入深地領悟、把握文章的內在意蘊和結構藝術。”兒童對童話的接受心理過程也同樣要經歷直覺、品味、領悟的三個階段。
一、直覺
直覺,即感知,就是作品接受過程開始后的第一感覺、第一想法、第體驗。主要表現為閱讀主體對文章感性存在的整體直觀(或直覺)把握。直覺對文章的整體把握,具有整體性特征!霸陂喿x實際中,文章總是作為整體感知的形式在閱讀者的頭腦中呈現出完整的影像的!睂W生在閱讀一篇作品時,不可先把作品分成內容、形式兩大部分,再把內容分為題材、主題、人物、情節(jié)等,形式再分為語言、結構、題材。因此,童話教學,不可入手就對微觀某個局部去肢解作品,而應當從整篇作品出發(fā),把作品視為一個格式塔,即知覺整體,在足夠的時間里認真欣賞直接把握作品的主旨、情景、藝術結構技巧等。在實際童話教學中,我們應該重視學生的直覺,重視對課文的整體感知,樹立“完型”閱讀觀念。具體而言,要指導學生搞清童話故事敘述的是一件什么事情,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怎樣,故事中有哪些人物或者用擬人手法寫的植物、動物等,主要的人或者物是誰,他們(它們)各自扮演了什么角色。指導學生抓住童話故事的完整結構、發(fā)展順序、離奇情節(jié),給學生一個完整故事的認知過程。如教學《巨人的花園》,有教師這樣設計:先讓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春天和冬天景色的詞,在書上作上記號,然后分別出示兩列詞語。
陽光明媚 北風呼嘯
鮮花盛開 鮮花凋謝
草翠花開 樹葉飄落
綻出綠芽 狂風大作
開出鮮花 雪花飛舞
鳥語花香 冰雪覆蓋
春意盎然 寒冷荒涼
通過朗讀這兩組詞語,學生意識到左邊一組詞描寫的是春天的景色,右邊一組描寫的是冬天的景色:左邊的詞讓人很溫暖,右邊的詞讓人覺得很冷……又模糊地意識到“這座花園變化多端”。(語文教學論文 www.gymyzhishaji.com)然后讓學生用上這兩組詞,簡單說說巨人的花園怎么變的!熬奕送獬雎眯袝r,花園( )。他回來( ),花園( )。最后,巨人( ),花園又變成( )!边@樣,在富有情趣的找讀、練說“花園的變化”過程中學生就知道這個童話的大意了。
二、品味
直覺是閱讀心理過程的第一階段,而品味則是第二階段。品味就是品嘗語言的滋味,揣摩形象的意味,讀者通過聯(lián)想、想象,調動起自己的知識、經驗,在想象中對文本進行情感體驗。接受美學的閱讀理論十分重視讀者在文學價值活動中的能動作用,提出“文本召喚結構”,認為作品是一個充滿了未定點和空白圖式的結構,文本中空白圖式的連接存在著非連續(xù)性,或者叫空缺,它常常需要讀者豐富而具體的想象去進行銜接和連續(xù)化!巴捵髌访枥L的每一個對象、人物、事件等等,都包含著許多不定點,特別是對人和事物的遭遇的描繪!币虼耍x者最重要的活動就在于排除或填補未定點、空白或文本中的圖式化環(huán)節(jié)。教師應在此過程中激活兒童的靈性和潛力,而決不能以理性、抽象、瑣碎的分析替代這個體驗、感悟的心理過程。
三、領悟
領悟是閱讀心理過程的第三階段,也是閱讀審美的最高境界。它把感知和品味的閱讀結果重新聯(lián)系起來,讓語言形式和思想內容、具體局部和整體框架、淺層形象與深層意蘊、作者本意與文章全部意義等方面統(tǒng)統(tǒng)合成再構一體,讓內在意蘊統(tǒng)貫全篇,重現文章以通體透明,形神兼?zhèn)涞耐暾w貌。換言之,不要把課文作為唯一的教材形式,這樣會造成學生閱讀視野的狹窄,無法真正領會到文學世界的豐富多彩。葉圣陶先生曾經提出,教材無非是個“例子”——如果學生學習了這些例子,卻找不到應用和實踐的機會,那么這些例子的價值又體現在哪里?
童話教學,教師同樣要引領學生發(fā)現文本特有的語言表達形式,從而為學生搭建實踐的平臺。如《小柳樹和小棗樹》一文,充滿童趣,小柳樹和小棗樹各有長短,怎樣看待每個人的長與短,是課文的立意所在。兩棵已擬人化的小樹,性格鮮明,主要通過人物語言來透視人物性格,F以課文第7自然段的教學為例,進行詳細分析。
【片段回放】
★梳理內容之要點
師:同學們請仔細讀讀這一小節(jié),找找小棗樹是怎么夸獎小柳樹的?
生:小棗樹夸小柳樹一到春天就發(fā)芽長葉,比自己綠得早。
師:說得真好,這是一夸、還有呢?
生:還夸小柳樹落葉比它自己晚
師:對,這是二夸了
生:我還發(fā)現,小棗樹夸小柳樹能長成綠蔭,供人們乘涼呢!
師:不錯,三夸都被我們的火眼金睛給找出來了。看來,我們小朋友都能讀懂這段話了、那請大家再自由讀讀,想想真心夸別人該怎么讀呢?
。ㄉ氉x后,再指名讀)
★發(fā)現形式之特別
師:同學們,老師發(fā)現這小棗樹除了會尋找別人的優(yōu)點之外,它還挺會說話的,說起話來還挺有道道的。請你們找找看,從哪兒能看出它講話有水平?
(生潛心讀書找尋,并有所思考)
生:它講話用上了“雖然……可是”,這樣,顯得道理很足了
師:(忙引讀)雖然不會結棗子,可是——(生接)一到春天,你就發(fā)芽長葉,比我綠得早;雖然不會結棗子,可是——(生接)一到了秋天,你比我落葉晚。
師:(指導讀后)看看,寫第三個優(yōu)點,用哪個詞來連接?
生:“再說”唄!
師:拿起筆,把這些“雖然”“可是”“再說”都圈起來,請大家特別注意它們,再連起來讀讀這段話。
★模仿構段之說法
師:聽了小棗樹的話,小柳樹很不好意思了,它也努力尋找小棗樹的優(yōu)點了,也學起了小棗樹的樣,夸起了小棗樹呢!誰會夸呢?
。ㄌ峁┧伎紩r空)
生:小柳樹也溫和地說:“你雖然彎彎曲曲的,樣子不好看,可是你一到秋天,就結滿了又大又紅的棗子,能讓人們大飽口福,很了不起的。”
生:小柳樹難為情地說:“你總在發(fā)現我的優(yōu)點,從不取笑我,這值得我學習!”
師:那你們能否把剛才兩個同學的話合在一起,中間還可加個連接的詞,像小棗樹夸小柳樹一樣,說得頭頭是道呢?
。ㄉ坪趸腥淮笪颍
生:小柳樹也認真地夸起了小棗樹:“你雖然彎彎曲曲的,樣子不好看,可是你一到秋天,就結滿了又大又紅的棗子,能讓人們大飽口福,很了不起的再說,你總在發(fā)現我的優(yōu)點。從不取笑我,這值得我學習!”
接著,高揚的小手更多了……
在上述教學中,很自然地安排了三個梯度的訓練:梳理內容之要點、發(fā)現形式之特點、模仿構段之說法。這種順乎學生自然的不急不緩的教學,順應了學習語文的規(guī)律。王尚文先生曾以彩虹為比方,形象地指出語文教學要把內容與形式緊密相融。他說,彩虹,是美好的自然現象,任誰也沒有辦法把它和它的形狀、色彩分離開來。實際上,彩虹只是空氣里的細小水珠,彎彎的形狀、七彩的顏色只是它的形式;但這形式太重要了。我們甚至可以說,它就是它的形狀、色彩;失去了它特定的形狀、色彩,它就不是彩虹了?梢,形式并非可有可無、無關緊要的東西。聯(lián)系到童話教學亦如此,所有課文都有它的內容,即說什么:也有它的形式,即怎么說。和彩虹一樣,它們的內容和形式相互依存,難解難分,沒有辦法把一篇童話作品的內容與形式給分割開來。
(浙江省象山縣文峰學校315700)
【童話的文體特點及教學策略探尋】相關文章:
探尋傳統(tǒng)文化之旅07-29
探尋優(yōu)秀作文(通用20篇)01-02
探尋科學寫作路徑 提高學生寫作水平04-26
探尋計算機發(fā)展史活動總結08-24
文體述職報告08-23
英語教學策略研究08-21
淺談小學數學教學策略08-24
高中物理教學有效性問題的對策探尋08-20
文體工作個人總結05-09
課堂教學策略培訓心得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