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讓語文課彌漫著濃濃的“語文味”
讓語文課彌漫著濃濃的“語文味”周云芝
在課堂中我們要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學語言,在恰當運用多媒體的同時,讓學生充分朗讀,領悟語言文字的美,感受情感的激蕩,教出思想,教出情感,教出智慧,教出對語言的敏感,教出對語文的鐘情,這就是語文味。
一、充分展示教師素養(yǎng),用心創(chuàng)設語文氛圍
“為師不識語文味,教盡經(jīng)典也枉然”,我們要讓語文課堂散發(fā)她的“語文味”,我們必須“以內(nèi)養(yǎng)外”“補血養(yǎng)顏”,要不斷豐富自己的文化底蘊,腹有詩書氣自華,讓自己的語言具有語文味。語文教師要追求藝術(shù)語言的境界:形象生動,繪聲繪色,具有言辭美;抑揚頓挫,節(jié)奏鮮明,具有旋律美;語速快慢有間,停頓適當,張弛有度,具有語音美;幽默詼諧,妙趣橫生,具有情趣美。
二、充分展示文本特點,自然洋溢語文芳香
。ㄒ唬┳尙槵槙曍灤┱Z文課堂
1.教師范讀能引生入境。范讀是語文教師的基本功之一,也是課文教學的第一件大事。范讀者繪聲繪形繪色,聽者人情人景動容,把視覺轉(zhuǎn)換為聽覺,讓學生欣賞,使學生陶醉。實踐證明,老師聲情并茂的范讀可以培養(yǎng)學生對閱讀對象或課文的喜愛之情,這是一種非常難得的人文情感。
2.讀對讀通能幫助理解讀正確,讀流利,這是最基本的要求,其他的讀都是以此為基礎的。宋代教育家朱熹說:“凡讀書……須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是要多誦遍數(shù),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如一位老師教第九冊《黃山奇松》課文時,為了、上學生感悟三種黃山松的不同特點,采用不同形式反復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先是自由地讀,要求讀準確,讀通順;然后小組檢查讀;接著指名比賽讀;最后一起朗讀。學生有了讀的基礎,再思考“讀了這段話,你發(fā)現(xiàn)了這三棵黃山松有什么不同之處?從哪些詞句體會出來”就不難了,學生很快就找到答案。根據(jù)教師的設計從不同的角度去體會,答案就不一樣,個性化的獨特感受得到體現(xiàn),這樣的讀就充滿語文味了。
3.有目標讀能理解深刻。為了讓“帶著目標讀課文”成為學生的讀書習慣,我設計兩種訓練。(1)在布置課前預習時,要求學生反復讀課文,提出三個最有研究價值的問題。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不僅閱瀆仔細,而且會思考,會質(zhì)疑、釋疑,對課文的理解也深了,閱讀不再是膚淺的了。(2)在課堂上,帶著任務瀆,。如我教《諾貝爾》時,引導學生體會諾貝爾為民著想、無私奉獻的精神。第一步,諾貝爾為什么要發(fā)明炸藥?請你邊讀邊思考,畫出文中有關(guān)語句并用一兩個詞歸納出來。學生的答案各不一樣,但都是自己潛心閱讀后的感受、體驗。第二步,諾貝爾發(fā)明炸藥分哪幾個過程?哪個情節(jié)最打動你?為什么?這樣不離文本,緊抓讀,引導學生真真切切地口讀心思,讀出了語文味。
4.懷情而讀能升華情感。這是一種美讀,一種升華的讀,是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口誦心讀,對課文產(chǎn)生了獨特感受、體驗、理解后的朗讀。這時的情感得到升華,通過朗讀創(chuàng)造性地表現(xiàn)這種感情,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感悟,讀出自己的深情。如教《灰椋鳥》時,學生在體會灰椋鳥歸林后的熱鬧情景后我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你能通過你的朗讀表現(xiàn)出灰椋鳥歡快的心情嗎?”我播放舒緩優(yōu)美的音樂,創(chuàng)設情境,學生讀得那么投入,那么動情,讓人仿佛親身來到了農(nóng)場欣賞鳥兒歸林后的歡快場面。有了感情朗讀,語文味就更濃了。
(二)讓品味凸顯學生思維
1.品文題。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透過題目,我們可以捕捉到許多信息:文章的體裁,故事的梗概,寫作的脈絡,作者的觀點。課文教學的第一步,就要品讀文題,抓住了這一點就牽住了牛鼻子。如《彭德懷和他的大黑騾子》:大黑騾子是彭德懷的坐騎,彭德懷和這匹大黑騾子之間發(fā)生了什么故事呢?結(jié)局如何呢?整個教學問題都可由文題而生。
2.品字詞!罢n文是美的,它潛伏在語言的深處。”教學中要啟發(fā)學生選擇課文的精湛詞句與跟它相近詞句進行比較,采用“加一加”“換一換”等方式,仔細解析它們在一定語境中的意義、范圍、程序、色彩、情味等方面的細微差別,讓學生比較,推敲感悟課文語言,對培養(yǎng)學生錘煉語言的良好習慣、增強教學境界的藝術(shù)美、濃化課堂教學的“語文味”極為有利。
3.品語句。理解性探索閱讀是準確把握文章的重要一步,只有對關(guān)鍵句、重點句理解透徹,才能準確把握文意;只有弄清疑難句,才能掃清理解全文的障礙。品句子,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篩選文中的信息,概括內(nèi)容要點和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鑒賞作品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評價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甚至分析文章的結(jié)構(gòu),把握文章的思路,全都離不開對文中重要句子的把握。
。ㄈ┳岆S文寫話浸潤學生心田
1.模仿寫。模仿是孩子們的天性。再說每篇文章其實都是寫作的范文,作者的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方法以及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都是學生模仿和待以遷移的對象。例如,學生學完《我和祖父的園子》感受到了童年的蕭紅是那么自由快樂、調(diào)皮可愛,文中所寫內(nèi)容雖然看似零散,但都圍繞“趣”字展開,可以讓學生仿其寫法,抓住一件事來表現(xiàn)自己天真調(diào)皮可愛的特點。
2.想象寫。文學作品注重含蓄,書不盡,意無窮,有較多的地方需要讀者發(fā)揮想象去填補空白,豐富當時的情景,使人物形象更豐滿。如《艾滋病小斗士》一課中我設計了一個想象寫話的練習: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和課前收集到的關(guān)于艾滋病癥狀的資料,想象小恩科西會怎樣與病魔作斗爭,以此寫一段話。學生在想象中,深切地體會到小恩科西的堅強樂觀。這樣,語言得以運用,情感得以表達,語文味就顯現(xiàn)出來了。
3.升華寫。一篇文章學到有味兒時,文章的情感上升為自己的情感時,自然會產(chǎn)生一種感覺——不寫不快。這時就是訓練學生運用語言,表達情感的好時機。如教完《愛如茉莉》后,我讓學生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和現(xiàn)實生活,以詩歌的形式寫一篇題為“愛是什么”的美文,適時展示,交流,欣賞。
語文教學藝術(shù)并不深奧莫測,虛無縹緲,只要教師在教之前走進課文,在課文中盡情地領悟語文味,然后,引導學生將“讀”“品”“寫”有機結(jié)合起來,融于一體,就能使學生在激蕩的情感中受到感染、熏陶和激勵,使他們在高昂的情緒中產(chǎn)生想象和頓悟,在思維和情感的強烈震撼中領悟人物獨特的個性與美好的情操、作者深邃的思想。語言是思想的花朵,是情感的枝葉,是盛載智慧的容器,是語文素養(yǎng)得以飛翔的翅膀。我們應以語言教學為基本,不斷豐厚文化素養(yǎng)和文化底蘊,提高語文教育陶冶人文情懷的能力,讓每一堂語文課彌漫著清香純正的“語文味”!
作者簡介: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雪堰中心小學語文教師,小學高級教師。
【讓語文課彌漫著濃濃的“語文味”】相關(guān)文章:
語文課中如何體現(xiàn)語文味08-23
如何讓小學語文課堂更有語文味08-26
濃濃的年味作文07-24
年味濃濃的句子08-18
濃濃的年味作文08-18
濃濃的年味作文10-19
年味濃濃的作文10-21
濃濃的年味作文【精選】11-13
濃濃的年味作文【薦】06-08
【熱】濃濃的年味作文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