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低段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培養(yǎng)例談論文
在情境中生成在生活中內化——小學低段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培養(yǎng)例談■譚峰 李秀麗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2011年版)指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的技能訓練,讓學生打好扎實的語文基礎。尤其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想象力,開發(fā)創(chuàng)造潛能,提高學生發(fā)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語文綜合應用能力!闭n改后的小學低段語文教材充滿童趣,充滿想象,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充分利用課內外資源把學生引領到一個充滿情趣、賦予想象、給予快樂的生活殿堂,需要教師具有豐富的文化底蘊,創(chuàng)新語文課堂教學,設計合理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從語文中學會生活,以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促進學生和諧發(fā)展,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
一、故事悟情,培養(yǎng)學生想象能力
低段的小學生對寓言故事和童話故事特別感興趣,這些寓意深刻的故事通過豐富的想象、夸張或對自然物的擬人手法來告訴學生一個淺顯的道理。因此,在小學低段語文教學中把故事貫穿于課堂,不僅能提高學生對所學的內容的興趣,而且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掌握所學的知識,提高其思維、語言表達與想象能力,同時在潛移默化中也對學生進行了良好的思想道德教育。
1.在創(chuàng)編故事中想象。低段語文識字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認識字,還要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教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擴詞、造句、連話、創(chuàng)編情境故事就是一種有效的訓練方法和訓練策略。如講授“九”“頭”“牛”“鳥”“角”“口”這幾個漢字時,我先讓學生擴詞、造句,然后根據其中一位同學的擴詞“九頭”“水!薄靶▲B”“牛角”“一口”,創(chuàng)編了這樣的一個故事:
春天到了,草地上的小草嫩嫩的,春始娘邀請了它的好朋友水牛一家到草地上玩,并且把鮮嫩的小草送給水牛吃。水牛媽媽帶著九頭牛寶寶,高高興興地來到草地上,一口一口快樂地吃著青草。這時,一只小鳥飛過來,它停在牛角上對水牛媽媽說:“瞧,你的小牛寶寶長得多健壯呀!”水牛媽媽高興地說:“是呀,這多虧了春始娘送給我們這么多新鮮味美的青草,才使我的牛寶寶們快樂健康地成長!”
生動的語言,富有情趣的故事,同學們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帶人情境中,學習興趣高漲,躍躍欲試,都想自己創(chuàng)編故事。這時,我適時地把他們分成幾個小組,每個人擴一個詞,然后小組集體創(chuàng)編故事。這樣,不僅課堂氣氛活躍了,還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能力,提高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2.在創(chuàng)編故事中明理。低段語文閱讀教學中,有些生澀難懂的語句學生無法理解,教師就依照文本主旨創(chuàng)編通俗易懂的寓言故事,讓學生容易理解課文內容,并從中悟出一定的道理。如講授《自立歌》時,其中“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是好漢”一句學生很難理解,因為在低段小學生的認知世界里,他們的一切學習用品、生活用品都來源于父母,父母的給予在他們看來是天經地義的。倘若不靠父母,如何獲得?課堂教學中我因勢利導,利用學生最感興趣的動物“兔子”和“山羊”創(chuàng)編了一個故事,幫助學生理解課文。
秋天到了,動物們的糧食又大豐收了。山羊伯伯家的白菜、蘿1、收了一筐又一筐,白兔、黑兔一起到山羊伯伯家慶賀大豐收。山羊伯伯做了一桌子好菜款待客人。臨走時,山羊伯伯送給白兔與黑兔一人一筐菜。黑兔收下了菜,而白兔卻拒絕了山羊伯伯的菜,反而向山羊伯伯要來蘿1、籽與白菜籽。到了第二年的春天,白兔播下種子并天天施肥澆水,很快地里長出了大大的蘿1、和白菜。白兔挑上一大筐菜送給山羊伯伯,而黑兔卻餓著肚子再次向山羊伯伯討菜吃。原來黑兔守著山羊伯伯送給他的一筐菜過了一個冬天,到了春天,菜吃完了,自己沒有干活,沒有糧食吃,只有餓著肚子了。
同學f門聽了這個故事馬上明白了,凡事要靠自己的勞動才能得到一切,不能靠天、靠地、靠父母,否則不算是一個能干的人,不算是好漢。在學生明白故事含義的同時,我鼓勵學生大膽想象:黑兔會怎樣做?同學們大膽創(chuàng)編故事,交流自己的意見。課堂高潮迭起,學生的想象空間進一步開闊。然后,我在教學上進行延伸和拓展:昨天,同學們買的彩筆是誰給的錢?“老師,我買東西的錢都是媽媽給的,我還是在靠父母,不算是好漢,可是我不會掙錢,怎么辦呢?”這時,我就說:“你們雖然不會掙錢,但是你們可以用勞動來換取呀,比如幫媽媽掃地、擦桌子、端茶給媽媽喝,自己的事自己做,讓媽媽快樂高興就可以了!蔽疫@樣一說,同學們的話匣子就打開了,都積極發(fā)言,自己應該怎樣做才能回報爸媽的恩情,才能做一個真正的好漢。于是豐富多彩的語文閱讀課上完了,同學們不僅讀懂了內容,提高了語言組織能力,而且明白了自力更生、報效父母的道理。
二、繪畫陶情,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繪畫能陶冶情操,啟迪智慧,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課改后的小學低段語文教材內容都是以畫配文,可以讓學生從視覺上感受美,從心靈上得到熏染。因此,在教學中要設置和創(chuàng)造一種美的意境,用美的情景與美的形象刺激感染學生,激發(fā)他們的審美情感,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審美欲望和創(chuàng)作激情,從而達到理解熟記課文內容的目的。
如在講授《晨光》時,我首先范讀課文,邊朗讀邊范畫,分別把“晨光”“風”“樹”“小鳥”“云”“大!碑嬌蠑M人化的表情。以畫促讀,以讀促畫,這樣圖文并茂的教學,使學生很快地熟記了這篇課文,并且把這幾個擬人化的圖案組編成一幅完美的畫。在繪畫的同時,學生質疑:“白云怎么會變成雨滴?”這時,我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分組討論,于是各種不同的充滿童趣的話語出來了:“白云變成雨滴是因為白云和太陽生氣了,這些雨滴是白云的眼淚!薄鞍自剖窃诳鞓返匦,它把自己多余的水滴分給大海,讓大海分享它的甜美!薄瑢W們無拘無束地繪畫著色,一張張滿載著童心與情感的繪畫作品躍然紙上,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培養(yǎng),情感得到陶冶與升華。在同學們交流自己的繪畫心得時,我激勵學生勇于創(chuàng)新,不僅要畫出不同的畫面,而且還要說出擬人化的語言并進行人物對話表演。如:晨光是在怎樣的情境下用何種語言叫醒風?風又是怎樣叫醒樹?……在這種有針對性的訓練中,學生的能力得到延展,智力得到提高,知識得以豐富。
三、音樂怡情,培養(yǎng)學生鑒賞能力
作為小學語文教材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的古詩,選取了中國歷代詩詞中的精華,短小精練,通俗易懂。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音樂引導學生走進詩的意境,通過多層次的感官刺激,聲畫融合,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初步的鑒賞能力,感受古詩語言的精美。
如講授謎語詩《畫》時,我預設一個導入環(huán)節(jié):播放一段組合音樂,樂曲里有鳥叫聲、流水聲、人們的歌唱聲。當輕緩柔美的樂曲響起時,我隨著樂曲輕吟:春風送柳,花兒綻放,鳥兒在枝頭歡唱,人們一起去春游,遠遠望去,高山連綿起伏,走到近處,聽到陣陣流水聲。人們沐浴在花香里,聽著流水聲,鳥叫聲,不禁高聲贊嘆:“多么美麗的景色!”同學們沉浸在音樂聲中,被這幅美景深深地陶醉了。我突然停下音樂,接著說:“這樣的美景我多想把它永遠留下來呀,可是人們的說話聲把鳥兒驚走了。春天過去了,美麗的鮮花就會凋謝,怎樣才能把美景永遠留下來呢?”隨著問題的出現,同學們異口同聲:“畫下來。”于是我繼續(xù)播放音樂,出示掛圖《畫》,讓學生邊欣賞邊聽我范讀!斑h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然后依次呈現圖文并茂的課件,引導學生逐句分層賞析。通過聲畫結合,形象直觀地使學生感悟到古詩的含義,理解古詩的意境,提高了學生鑒賞古詩語言美和韻律美的能力,使教學效果實現了最優(yōu)化。
四、生活激情,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美國教育家華特·科勒涅斯認為“語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生活是語文的源泉,是學習語文的舞臺。語言是日常生活中交際的工具,是用來反映生活和服務于生活的,語文的學習訓練與生活是密切聯系在一起的。課改后的低段語文教材把聽話說話改為口語交際,讓語文生活化,使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語文,踐行口語交際能力,這種處理正是基于其與生活的密切關系。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口語交際與學生的生活聯系,竭盡全力為學生搭建口語交際的平臺。
1.家庭生活是培養(yǎng)學生口語交際的源泉。孩子從呱呱墜地到咿呀學語都與家庭生活密不可分,孩子口語交際的啟蒙教育與父母息息相關,他們之間的交流對于孩子的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因此,我鼓勵學生把學校里發(fā)生的事講給父母聽,把家里發(fā)生的趣事講給同學或老師聽。這樣一來,既聯絡了與父母之間的感情,又加深了老師同學之間的了解,更鍛煉了同學們的口語交際能力。
2.學校生活是鞏固學生口語交際的土壤。學校是學生成長的土壤,學校生活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學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校園里渡過的。他們用勤勞的雙手,裝點校園,美化教室,一草一木、一點一滴都是美麗的、快樂的。如在講授口語交際課《我的手》這一課時,我讓學生結合在家做事的經驗以及在學校里掃地、擦桌子、栽花、灑水、畫畫、寫作業(yè)等事情,讓學生分小組討論手的作用,由自己的手幫自己做事到幫媽媽做事,從美化校園上升到用自己的雙手建設祖國。這樣訓練后,學生的語言更豐富了,口語交際能力也得到了鞏固。
3.社會生活是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養(yǎng)料。社會生活是語言交流運用更廣闊的天地,人際交往、自然景物,都是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素材。我在教學中鼓勵學生多接觸社會,了解人們是如何交往的,觀察大自然美麗的景色是如何交替的,然后創(chuàng)設機會讓學生交流。如講授口語交際課《買書》時,我先布置任務,讓學生星期天到書店去觀察別人買書的過程,然后在學校里創(chuàng)設場景“書店”進行口語交際模擬訓練,售貨員與顧客均由學生扮演。這樣學生自然融入到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自由交際,既鍛煉了學生的交際能力,又增強了學生的社會閱歷。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其實在每一個孩子心靈最隱蔽處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fā)出特有的音響,要想使孩子的心同我講的話發(fā)生共鳴,那么我必須同孩子的心弦對準音調!睘榱俗寣W生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為了能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質,教師必須以生為本撥動學生心靈的琴弦,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積極主動地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激情,在生活中感悟語文,讓語文課堂教學靈動而鮮活。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更好地掌握所學的語文知識,提高他們語文綜合運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和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ㄗ髡邌挝唬鹤T峰武漢市蔡甸區(qū)橫龍小學 李秀麗 武漢市蔡甸區(qū)侏儒中心小學)
【小學低段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培養(yǎng)例談論文】相關文章:
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08-17
例談數學語言在小學低段的應用08-19
初中生說話能力培養(yǎng)例談08-15
“說”出來的精彩——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培養(yǎng)例談08-15
淺談低段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