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以人為本”——《中國好聲音》給班級管理的啟示
“以人為本”——《中國好聲音》給班級管理的啟示作者/ 袁成 張建
自2012年7月13日《中國好聲音》在浙江衛(wèi)視首播以來,浙江衛(wèi)視借此節(jié)目名聲大振,收視率穩(wěn)坐全國省級衛(wèi)視“頭把交椅”!吨袊寐曇簟芬殉蔀橹袊蟮厣献睢凹t”的聲音,吸引了億萬觀眾的眼球紅透了全國。與之前眾多選秀節(jié)目,如“超女”、“快男”相比,它以改進創(chuàng)新的形式,堅持“公正真實,返璞歸真”的原則為大眾呈現(xiàn)出一場音樂盛宴。一時間,網(wǎng)頁上、微博里,大片好評;生活中、談資里,皆是贊譽。透視其熱鬧的背后,《中國好聲音》釋放著教育正能量。它所傳導的價值理念與今天中國基礎教育所追求的“人本理念”不謀而合,為我們在班級管理方面提供了頗多的借鑒和啟示。
一、“英雄不問出處”——忘記過去,平等公正
在中國好聲音的第一輪“盲選”中,導師背對學員只聽聲音不看人,不論出生,不比長相,聲音成為唯一衡量標準。對于選手而言,這樣的評判是比較平等和公正的。教育平等是社會公平的基石,平等的理念,是現(xiàn)代社會的基礎。班級管理的對象是學生,學生是成長中的具有豐富情感、多元發(fā)展可能的鮮活生命。很多班主任在新接一屆班級或者中途接班,在選拔新班干部的時候總是在了解學生的學習成績后親自欽定班干部崗位,定式地認為學習成績好就可以當好班干部。這樣就會出現(xiàn)部分學生“干部終身制”,部分學生“終身平民制”的現(xiàn)象,缺乏對成績較差學生的關注和培養(yǎng),違背了教育的公平性。我們認為,可以開創(chuàng)“好聲音式”的選拔模式,為每個學生創(chuàng)造平等公平的機會。盡可能閉上思維定勢的眼睛,忘記學生的過去,絕不戴有色眼鏡來看待學生,用我們陽光的心靈、理性的大腦去審視每位內(nèi)心都想被肯定的學生。不論學生的外貌長相、家庭背景、成績好壞,我們都應一視同仁,為每位學生提供一種公平公正的競爭環(huán)境。
新接一屆班級后我都會告訴學生:“一個人積極主動創(chuàng)造性地做事,他就會在一群人中脫穎而出”。在班級選舉班干部時,我沒有更多關注學生的成績和家庭背景,給每個學生平等機會走上講臺進行演講,談施政思路,說工作方法,論民生情懷等,讓更多學生在不同方面大顯身手、展示自我,他們的表現(xiàn)讓我又驚又喜,我及時對學生行為進行評價、肯定。班級的學生找到了合適的崗位,人人都有擔當,班級管理有條不紊,班級整體呈現(xiàn)積極向上、陽光活潑的景象。競爭的舞臺的前提是一個公平的舞臺,讓每位學生都能展示自己的實力,讓學生的價值得到最大的尊重和認可!耙詫W生為本”強調(diào)學生的尊嚴與價值,作為班主任,沒有公正的青睞就是對學生的一種傷害,莫讓冷漠踐踏孩子純真幼小的心靈。歸根到底,“好聲音式”的選拔干部模式,就是要讓有個性、有思想、有能力的學生脫穎而出,從而開創(chuàng)一種全新的干部選拔模式。給每位學生平等的競爭機會,也讓他們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主張,擇優(yōu)選擇。
二、“天生我材必有用”——雙向選擇,各盡所用
雙向選擇的激勵機制。選手登臺獻唱后,導師轉(zhuǎn)身擁有主動選擇的權力,面對多個導師轉(zhuǎn)身時,選手可選擇自己心儀的導師。雙向選擇的激勵機制,讓學員與導師相互選擇,極大地激勵著每個導師和選手的積極性。同理,我們在任用班干部的時候,也可借鑒雙向選擇機制,初步確定班干部人選后,與科任教師、班級同學商討具體崗位表,先讓學生結合自身特點主動選擇最擅長的崗位,再結合班主任意見確定最終崗位。人無完人,才無全才,重點是用人才之所長。這樣提高了班級學生積極性,激發(fā)了學生創(chuàng)造力,同時提高了班級管理的效率。
然而,再優(yōu)秀的人才,也希望和需要得到更好的肯定和培養(yǎng)。(班主任論文 www.gymyzhishaji.com)正如“好聲音”中的導師會根據(jù)選手的特點和需要為自己團隊的每位學員量身定做培訓計劃和方案,給予學員一些指導和幫助,讓他們真正地在唱歌和樂曲方面有所提升。老師的教育使命就是要把不同的種子播種在適合其生長需要的土壤里,并精心培育,使之萌芽生長,開花結果。班主任是學生重要的導師,是學生青春道路的引路人。因此對所選班干部“因材施教”地進行培訓和鍛煉尤為重要。比如我實行“分批輔導”和“個別輔導”策略,分批次、分時間召開部分班干部會議,了解工作情況,指導班干部的工作方法,加強“班干”聯(lián)系,通力合作,使得效率最大化;“個別輔導”是指針對學生個人的崗位進行的指導和培養(yǎng),從學生工作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指導意見從而解決問題,啟發(fā)學生工作要善于反思、總結經(jīng)驗、推廣成果,使得效果最大化。
三、“千帆競發(fā)百舸爭流”——競爭機制,激發(fā)動力
“好聲音”進入第二輪,每個導師會讓自己組內(nèi)的十四位選手進入組內(nèi)兩兩PK。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競爭是殘酷的,但是競爭機制是提升發(fā)展的動力源泉,競爭才能激發(fā)每位學員的斗志和動力。同樣在班級管理中,引入競爭機制是非常必要的。
班主任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和競爭能力,在學習、生活上形成“你追我趕”的良好風氣。比如學習方面,我進一步完善小組合作制,小組各成員的綜合表現(xiàn)為總分,每周評選“明星小組”(綜合實力最強)、“發(fā)言最積極小組”、“學習風貌最佳小組”、“進步小組”等。生活方面,以寢室為單位,每月根據(jù)學校評選的文明寢室,文明寢室室員加分,對違規(guī)違紀的寢室依據(jù)情況扣分。小組的總分影響著個人的評優(yōu)選先、學校獎學金、班級一定的物質(zhì)獎勵等。以小組捆綁的競爭機制,把小組每個成員有效捆綁起來,激發(fā)學生積極進取、用于拼搏的精神,發(fā)揮了“捆綁效應”的效果。同時要正確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的競爭心態(tài),競爭是為了展示自己的能力并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而不是為了把別人比下去。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戰(zhàn)勝對手,而是為了戰(zhàn)勝自己;教育是為了促進每一個人在未來的新天地中可以成就自己,豐富自己,從而傳遞一種人文主義關懷,表達人本主義思想。
四、“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正視殘缺,永不放棄
在好聲音的舞臺,留給我印象最深的是臺灣的盲人女歌手張玉霞。每個選手都有這樣或那樣的殘缺,如長相、身材等,但是他們卻有感人悅耳的聲音。如果說這個世界上最好吃的蘋果是喬布斯的蘋果,可這個蘋果卻是殘缺的!為什么?因為上帝喜歡,所以被咬掉了一口,因為殘缺本身就是一種美。班主任在所帶的班級中,或許會遇到一些肢體殘疾的學生,但肢體殘疾并不代表“心理殘疾”。這類的學生對自己的身體殘缺或多或少都會感到自卑,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尊重。因此需要班主任多做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用真愛和細心去照顧,幫助學生走出自卑的沼澤,讓學生正視自我。
記得劉歡老師曾對學員說過一句話:“一定不要放棄,你可以走得更遠”。我班一位學生眼睛自小近視并嚴重弱視,由于長期佩戴眼鏡,學生的眼睛發(fā)生了變形,影響了學生正常的學習和生活,以及外在的形象。我通過“心靈本”、QQ、談話、講勵志故事等多種方式,打開學生心結,讓他悅納自我重拾自信。因他的毛筆字非常優(yōu)秀,我讓他給班級寫名言警句、參加班級學校各種活動和推薦他參加各級書法比賽,獲得了大家的肯定和贊美。前蘇聯(lián)著名的教育家馬卡連科曾經(jīng)有這樣一句話:“用放大鏡看學生的優(yōu)點,用縮小鏡看學生的缺點”。班主任在看待每位學生時候應該“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因為教育的本身就是在塑造不完美的人。
五、“眾人拾柴火焰高”——同心協(xié)力,心向所至
《中國好聲音》獲得巨大成功的核心在于它讓所有的學員和觀眾產(chǎn)生了心理上的強大的共鳴,那就是追求成功。所有參賽的選手渴望成功,四位導師也希望挑選的學員加入自己的戰(zhàn)隊獲得成功,所有的觀眾也渴望成功。同樣在一個班級中,如果沒有共同的期望,各想各的,各做各的,班級就像一盤散沙,不可能成為一個我們?yōu)橹院赖募w。
在學校舉辦各種班級比賽時,不管是個人比賽還是集體比賽,我都事先做好動員工作,善于發(fā)揮團隊力量,召開班會討論策略,人人參與獻計獻策。比如我班參加學!靶@文明禮儀大賽”,班干部組織全班積極報名參與表演,然后讓班級同學設計比賽形式(方案),然后全班討論,選出優(yōu)秀選手為主角,其他同學擔任“導演”、“配音師”、“群眾演員”、“后勤工作人員”、“道具師”、“服裝師”、“發(fā)型師”、“拉拉隊”、“攝影師”、“新聞記者”、“網(wǎng)絡發(fā)稿員”等工作,可謂全班總動員,極大調(diào)動了全班同學的積極性。由于我班準備充分、團結協(xié)作、表演完美,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績。后來班會總結中,師生一致認同是因為大家各司其職、積極進取、同心協(xié)作和目標一致才贏得了最后的勝利。再如我們?yōu)榱藸巹?chuàng)縣級優(yōu)秀班集體,我們?nèi)噙M行了一次“創(chuàng)建縣優(yōu)班我能做什么?”的主題班會,大家的熱情被高度調(diào)動起來,不僅僅為班級獻言獻策,還反思自我的優(yōu)勢與不足,從關心集體整體發(fā)展到反思自我優(yōu)劣勢,這樣個體與集體的內(nèi)驅(qū)動力發(fā)揮最大效果,最后我們在第一年以第一名的成績成功獲得縣級優(yōu)秀班集體。
從中,我們可看出有了共同的目標后,就擁有了團結奮斗的不懈動力。班級需要團隊建設,班主任要發(fā)揮總攬全局,協(xié)調(diào)各方的核心作用,在共同奮斗目標的引領下像一個和諧的黏合劑把大家聚合在一起。班級同心同德,同舟共濟,定能創(chuàng)造班級新輝煌。
。ㄗ髡邌挝唬核拇ㄊ〕啥际须p流縣棠湖中學外語實驗學校、西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以人為本”——《中國好聲音》給班級管理的啟示】相關文章:
我最愛《中國好聲音》03-20
“以人為本”班級管理模式初探08-17
中國好聲音廣告詞08-21
中國好聲音華少廣告詞08-21
中國好聲音華少開場白08-12
文化與以人為本的管理08-05
文化與以人為本的管理08-07
溫納模型對班級管理的啟示08-13
以人為本,營造和諧的班級氛圍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