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師不能成為“放映師”
教師不能成為“放映師”
景虹霞
。ńK省丹陽市華南實驗學校,212300)
近日,參加了一個市級音樂課堂研討活動,聽了幾位同行執(zhí)教的欣賞課和教唱課。其中有兩節(jié)課,內容“豐富”,看上去“很美”。
一位教師執(zhí)教的是《櫻花》一課。從新課導入到情境創(chuàng)設,從學唱歌曲到拓展延伸,幾乎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都通過多媒體呈現。一節(jié)課下來,制作精美的課件貫穿始終,毫不脫節(jié)。整節(jié)課,教師忙于電腦操作,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較少,范唱、配彈也都由電腦“代辦”。坐在一旁聽課的一位計算機教師打趣地說:“這樣的音樂課,我也能上!”
另一位教師執(zhí)教的是教唱課《愛我中華》。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將課件制作得“花花綠綠,動感十足”。課件中呈現了許多少數民族的介紹,從特色服飾到分布地域,再到民族節(jié)日,內容豐富而且生動。學生目不轉睛地盯著大屏幕,沉浸于這些動感、精美的畫面和視頻中,時不時竊竊私語,投入了很高的“熱情”,以至于在一些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使了不少“招數”,都未能把學生引到正常的音樂教學軌道上來。
課后,我和學生交流:“你們喜歡這節(jié)音樂課嗎?”
學生普遍反映:“喜歡!”
“為什么呢?”
“因為可以看到美麗的風景!
“可以欣賞到少數民族的精美特殊的服裝、頭飾!
“可以看到一些視頻!
……
“那你們會唱今天學的歌嗎?能唱兩句嗎?”
對于這樣一首人們耳熟能詳的歌曲,學生卻你推我讓,沒有一個人唱。
以上兩節(jié)課,兩位教師犯了同一個錯誤:忽視了對音樂內涵的關注。他們僅僅充當了“放映師”的角色,基本沒有起到音樂教師應有的示范、引領作用,未能促進學生積極參與音樂實踐活動;ㄉ诘恼n件使學生的注意力被音樂之外的內容(精美的畫面等)所吸引,多媒體教學輔助設備無形中阻隔了音樂與學生的情感紐帶,成為音樂課的主角,使“音樂”這一主題被淡化。(教學論文 www.gymyzhishaji.com)這兩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基本沒有達成,學生的注意力完全被課件上的畫面所吸引,接受了不少非音樂的內容,而音樂卻未能占領他們的心田。
音樂課上,教師不做“放映師”,應明確以下幾點:
第一,音樂的魅力在于從聽覺直扣人的心弦,引發(fā)人們的情感共鳴。
我國著名指揮家李德倫說:“怎么樣才會有音樂的耳朵呢?音樂聽得多了,就會有音樂的耳朵。”這句話其實也揭示了音樂教學的本質。我曾經嘗試過以不同的方式教學欣賞小提琴曲《思鄉(xiāng)曲》。一節(jié)課,我播放的是現場演奏版本的視頻,原以為學生會被旋律深深打動,可事實卻是:學生大多關注演奏者的動作、神情,甚至是服裝,基本游離在音樂之外,課后的反饋不盡如人意;另一節(jié)課,我將教學方式做了調整,讓學生單純地欣賞音樂,跟著旋律練唱,并談談對這首曲子的感受,之后再聽再唱,竟有一些學生感動得流下了眼淚。
不難看出,在音樂課堂中,還是應多提倡學生以聆聽的方式去感悟音樂的內涵。如果整節(jié)音樂課滿是畫面,學生又如何能靜心欣賞,體會到音樂中最動人的情感旋律呢?教師在制作多媒體課件時要追求實效性,給學生營造純凈的欣賞環(huán)境,讓他們通過聽辨旋律的進行和變化,展開豐富的想象,用心感受音樂、領悟音樂。
第二,教學中起主導作用的是教師,多媒體只是輔助手段。
無論是否需要多媒體輔助設備的參與,課堂中,教師都應當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甚至在一些嘗試人機對話的課堂中,這一定位也不應動搖。否則,課堂教學的意義也得不到體現。適當運用一些多媒體手段,可以給課堂注入生機和活力,為學生營造一個色彩斑斕、能靜能動的教學情境,輔助教學內容的展開。但必須控制課堂中多媒體設備承載的信息量,避免與教學無關或關聯不大的冗余信息。多媒體僅僅是優(yōu)化教學過程而采用的一種手段,絕不能撼動教師的主導地位。音樂本質上是一種聽覺藝術,不能簡單地以圖像播放代替音樂欣賞。
同時,無論在怎樣的教育背景下,音樂教師的基本功都是非常重要的。音樂是情感藝術,是心靈交流的藝術。學生更能接受自己所親身經歷的事物,教師聲情并茂的范唱、富有激情的現場彈奏是多媒體永遠無法代替的,甚至一些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的音像資料也不如音樂教師當堂示范指導來得有實效。所以,音樂教師應該通過扎實的基本功去感染學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唯有教學基本功過硬的專業(yè)教師,才能贏得學生的喜愛和信任,使之“親其師,信其道”。
第三,教師應重視對教材、學情的研究,不應將過多的精力放在課件制作上。
有一些教師在上課之前,不花時間去研究教材和學生,而是想盡辦法通過各種途徑搜尋現成的課件,直接拿來使用;還有些教師為了追求課件的連貫精美,把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放在課件制作上,結果課件拿得出手,課卻拿不出手。以上,是兩個典型的誤區(qū)。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是備課的首要任務。將過多的精力放在制作課件上是舍本逐末的做法,缺少了理性的備課,制作課件只會徒勞無功。
音樂課,必須尊重音樂藝術的本質,遵循課堂教學的規(guī)律,合理利用教學手段。在這一前提下,教師才能帶領學生有效地參與到感受音樂、鑒賞音樂、表現音樂、創(chuàng)造音樂的過程中來。這樣的課堂才稱得上是真正的音樂課堂,這樣的教師才不再是“放映師”,而是幫助學生提高音樂素養(yǎng)的“引路人”。
【教師不能成為“放映師”】相關文章:
影片放映合同03-22
成為優(yōu)秀教師心得09-01
讓青年教師成為閃亮的星08-17
教師要力求成為雜家08-17
《設置放映效果》課堂教學設計08-16
教師國旗下講話:讓運動成為習慣08-16
教師隨筆感言:成長是不能代替的08-24
如何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09-14
讓思考成為習慣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