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學體會:思想品德課與德育教育
教學體會:思想品德課與德育教育作者/李瑞菊
思想品德課的內容和性質,決定了它的德育教育的主要功能,包括對學生進行良好的心理品質教育,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法律意識法制觀念教育,國情教育和社會責任感教育等。但長期的應試教育,使分數(shù)、成績和升學率成了衡量思想品德課的標準,教育的功能被弱化,重振思想品德課的教育功能勢在必行。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新教育以人為本,重視人的個性發(fā)展、全面發(fā)展的理念深入人心,教育的回歸給初中思想品德課堂帶來了希望。那么,怎樣充分發(fā)揮思想品德課的教育功能呢?以下是在教學實踐中的幾點體會。
一、加強道德情操和良好的道德品質教育
道德品質教育是初中思想品德課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一脈相承。道德品質教育的效果如何,直接影響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影響和諧社會的建設,作為思想品德課教師,肩負著義不容辭的責任。
在實際教學中利用課堂這塊前沿陣地,把課本中的知識滲透給每一位學生,并提出行為要求。例如,初一熱愛集體部分,使學生明白集體是個讓人成長的園地,從而為建設班集體貢獻自己的力量。結合學校組織的拔河比賽,廣播操比賽、才藝大賽等各種賽事,培養(yǎng)學生熱愛集體、為集體爭光彩的集體主義主人翁精神;孝敬父母、尊敬老師部分,使學生懂得,尊老愛幼、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要繼承發(fā)揚并學會感恩;初三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部分,通過對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和各個不同歷史階段民族精神的學習,樹立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擔當起歷史傳承的責任,做一個負責任的好公民;基本國策與發(fā)展戰(zhàn)略部分,使學生了解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這條東方巨龍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了世界的目光,中國的綜合國力日益增強,中國與世界各國在經(jīng)濟與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更加廣泛深入,從而增強使命感,肩負起時代的重任,做時代的主人。
思想品德課程的性質決定了其教學必須體現(xiàn)時代性。作為一名思品教師應具備時代感,緊緊把握時代脈搏,抓住社會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熱點新聞,堅持與時俱進。具體做法有以下三點:第一,要求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關注國內外重大時事,并做記錄,定期開展說新聞活動。第二,結合所學課本內容,聯(lián)系社會實際,倡導學生寫政治小論文,培養(yǎng)學生敏銳的政治視覺,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參政意識。第三,新聞引入課堂,或導入或創(chuàng)設情境。如在學習“科教興國戰(zhàn)略”時,可把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成功完成首次交會對接的新聞和視頻利用多媒體手段展示給學生,學生在贊嘆中國的高科技水平的同時,心中自然而然地轉化為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在學習初一珍愛生命部分時,可利用網(wǎng)上引起全國人民關注的“小悅悅事件”,展開討論,引起學生心靈的震撼,認識到在珍愛自己生命的同時,也要珍愛他人的生命和健康,當他人遇到困難需要幫助時,要伸出援助之手,鄙視冷漠,關心自己不忘關心他人。
二、加強心理品質教育
近年來,中學生中出現(xiàn)了越來越多的心理問題。初中生正處在青春期,無論身體還是心理都有明顯的變化,身體器官趨向成熟,而心理的變化跟不上身體的變化,心理充滿了矛盾,世界觀、人生觀都還沒有完全形成,有著這個年齡段上獨有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特點。據(jù)調查表明,在我國中小學生中間約1/5左右的兒童青少年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心理行為問題,這些問題導致行為上的失誤,不僅僅表現(xiàn)為有悖道德,甚至違法犯罪的現(xiàn)象也時有發(fā)生。因此,在學校教育中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
初一教材中的情緒對生活的影響和怎樣調控情緒部分,從理論上對學生進行了指導,讓理論滲透到每一個學生的心靈,在此前提下積極開展第二課堂,對學生進行心理咨詢問卷調查,設置信息箱、郵箱,對有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個別心理咨詢,請心理專家對全校師生做心理輔導專題報告,進行心理疏導,同時定期開展家長會,把心理健康教育拓展到家庭教育中,與家長同心協(xié)力,共同探討學生在家庭、學校的心理表現(xiàn),使心理教育有更強的針對性、目的性。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我們要堅持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做到學校、家庭共同參與和配合,著力培養(yǎng)身心和諧、人格健康全面發(fā)展的一代新人。
三、加強法制教育,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
社會主義法律和道德具有共同的性質、任務和目標,兩者之間是互相配合、互相促進和互相補充的。青少年是祖國的希望,是民族的未來,肩負著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重任。 (范文先生網(wǎng) www.gymyzhishaji.com) 但近年來,青少年違法犯罪現(xiàn)象已發(fā)展成為影響社會安定和家庭穩(wěn)定的一大社會問題,如何加強青少年法制教育,到底該怎么教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一個問題。根據(jù)多年來的教學實踐,體會到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是最佳途徑。無論是教學素材的選擇、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探討話題的提出、問題解決的邏輯關系,還是結論的呈現(xiàn),都應該是與現(xiàn)實生活密不可分的。例如,在講八年級“同樣的權利同樣的愛護”內容時,首先老師在做課前準備時,要圍繞學生的生活實際,搜集生活中與學生相關的行使生命健康權、尊重或不尊重他人生命健康權的典型案例,并整理歸類制成課件。其次,布置學生尋找發(fā)生在自己身邊的或自己了解的有關行使生命健康權(正確或不正確),對待他人生命健康權(尊重或侵害)的典型案例,如,藥家鑫傷人案等,查找并學習相關的法律。有了這些素材,就可以在情境中導入,在案例中分析,從而激發(fā)學生強烈的的探究意識,使學生進一步形成對生命健康權的正確認識,引導學生珍愛自己的和他人的生命,正確行使生命健康權。
另一方面,學法的目的在于應用,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學要真正走到學生的生活中去,包括學生的家庭生活、學校生活和社會公共生活!罢堖M來”,請司法專家做法制報告會;“走出去”,讓學生利用周末節(jié)假日進社區(qū)普法宣傳、社會調查,調查環(huán)保、消費維權等方面存在的問題,并向相關部門提出和理化建議。這些活動的開展增強了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強化了法制教育的作用。
四、重視國情教育,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初三思想品德的內容,是國情、理想、責任感的教育。內容涉及到國家的大政方針、路線政策、基本國策、國情教育、依法治國等。針對學生現(xiàn)有的生活閱歷和接受能力學習起來有一定的難度。但是,這部分的教學內容理論性雖強,卻又無不與學生的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貼近生活的才是最親切的,學習科教興國戰(zhàn)略和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時,教師可以利用“2008北京奧運”,“2010上海世博”,“2010廣州亞運”,天宮與神舟八號的太空之舞等素材,這樣就能做到深入淺出,使枯燥的問題趣味化,抽象的問題具體化,復雜的問題簡明化,深刻的問題通俗化,輕松達到了教育的目的。同時學生在真情實感中感受到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化。另一方面,還可以直面“三聚氰胺”、“蘇丹紅”、環(huán)境污染、人口問題、留守兒童問題等社會問題,讓學生清醒的認識到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對我國的國情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從而更加堅定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信心和決心。
總體來講,思想品德課教師做到學科知識教育與德育教育的有機結合,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知與行統(tǒng)一的原則,充分發(fā)揮思想品德課的教育功能。
。ㄗ髡邌挝唬荷綎|省日照市新營中學)
【教學體會:思想品德課與德育教育】相關文章:
思想品德課教學探究08-17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08-25
思想品德課教學論文08-23
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01-11
初中思想品德課生活化教學的體會08-16
思想品德課教學計劃06-27
思想品德課中的游戲教學08-17
小學思想品德課教學常規(guī)08-17
思想品德課目標教學概述08-17
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反思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