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性學習課題的選擇與確立 推薦度:
- 相關推薦
“研究性學習”課題的選擇與確立
“研究性學習”課題的選擇與確立
福建省南安一中 林少安 (郵編:362300)
一 課題的選擇
(一)課題及其類別
我們知道,一般性的課題按不同的角度可以有如下幾種分類:
按照研究的深度可分為描述性課題、因果性課題和預測性課題。描述性課題是指對社會現(xiàn)象的真實情況進行具體詳細地描述,這是最基本的課題,難度小,層次低;因果性課題指揭示兩種或兩種以上社會現(xiàn)象之間因果關系,主要回答"為什么"、"怎么辦",層次較高,難度較大;預測性課題指在弄清了社會現(xiàn)象的因果關系的基礎上,對事物未來發(fā)展趨勢和狀況進行預測,研究層次最高,對實際工作和理論研究都有著重要意義。
按照課題的大小可分為宏觀課題、中觀課題和微觀課題。宏觀課題涉及的是某一時期較大范圍需要解決的標本性問題,如素質教育;中觀課題以階段性問題、局部問題對研究對象,研究涉及的范圍要小一些;微觀課題指研究對象非常具體、涉及面不太廣的課題。
按研究的層次可分為面上課題、重大課題和重點課題。面上課題面向大多數科研人員,它也稱為自由申請課題;重大課題少而精,目標明確,有重大科研意義,對課題組織者和呈擔者要求非常高;重點課題有針對學科發(fā)展和布局中最急需、最重要的問題和新學科新領域的增長點,開展深入研究而設立。
按照研究目的可分為理論性課題和應用性課題。前者是以揭示社會現(xiàn)象的本質及其發(fā)展規(guī)律為主要目的;后者以提出解決社會實踐問題的具體方案或對策為主要目的。當某一課題兩個目的兼而有之時,就可看作是綜合性課題或理論應用性課題。
研究性學習的課題大致有以下四類:
(1)知識探究型。這是研究課題中的最低層次。學生學到某一方面知識,在教師指定下拓寬學習范圍,獲得學習體驗,甚至形成學習報告。這種學習研究,盡管只是初步,但對于在更大范圍和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研究學習無疑是全新的起點。
(2)學術研究型。學生在文理各科學習中,對某一教學內容發(fā)生濃厚興趣,從而確定課題,尋找導師給予指點,化上數周、數月甚至年余時間研究探索,寫出學術論文。
(3)社會調查型。走向社會,走向生活,這是學校開設"研究性學習"課之后十分可喜的現(xiàn)象.學生通過對社會進行研究調查,然后撰寫出調查報告。
(4)創(chuàng)造發(fā)明型。在學生"研究性學習"課程中,最高的研究層次應當屬科技的創(chuàng)新發(fā)明。學生通過自已的努力,以科技創(chuàng)造為目標,進行認真的科技發(fā)明嘗試,并取得了成果。然后應用于社會并為社會創(chuàng)造出一定的社會效益。
(二)何處選題(即問題從哪里來)
(1)生活實踐(2)報刊、雜志論文(2)熱門話題(3)參考教師提供的課題
(三)如何選題
學生自主選題。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與特長自主選題。學生所選的課題,不受學科的限制,可以是運用某一門學科的知識就能解決的課題,也可以是需要綜合運用幾門學科的知識才能解決的課題;可以是理論性較強、需要邏輯推斷予以闡明的問題,也可以是實驗性較強、需要進行科學實驗才能解決的課題;可以是與當前社會生活密切有關的現(xiàn)實性較強的課題,也可以是需要進行調查、實驗、理論分析等綜合研究的課題?傊,選題的過程,是學生發(fā)散性、開放性思維得以充分展示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選擇全新的課題,也可以是前人(別人)已研究過的課題,但兩者都強調課題研究本身的新穎性--要么取一個新的研究視角,要么采用一種新的研究方法,要么提出一個新的觀點。
(四)選擇課題的原則與策略
價值性原則:社會價值、經濟價值、創(chuàng)造價值。
可行性原則:研究人員的能力和知識水平、研究經費及相關物質條件。即常常從人力、物力、財力、時間等文革面去考慮一個課題的可行性
總的講,在選擇和提出研究課題時,不僅要對這項研究的社會意義、社會價值有充分的考慮,而且要從各個方面周密地估價研究的可行性。
課題選擇的具體策略有:
審時度勢,根據社會需要,認清社會潮流,選擇當前社會實踐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為證實他人或自己的某一觀點選擇相應課題;
根據不同理論觀點之爭選擇課題;
通過對現(xiàn)有理論、觀點進行質疑提出研究課題;
查閱和評價已有研究文獻選擇課題,密切注意文獻中被忽略的問題、研究結果中存在著 相互矛盾的問題、方法上存在缺陷的問題、需要重復驗證的問題等。
從課題的研究過程中產生新的問題;
從新學科的發(fā)展中發(fā)現(xiàn) 、移植、借用新觀念、新思想、新方法,提出研究問題。
新的高中各科教學大綱都增加了研究性學習內容,主要有以下一些:(僅供參考)
生物-調查人群中的遺傳病,調查環(huán)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調查生物工程制品在社會生活中的應用;觀察生長素對植物生長發(fā)育的影響,收集我國自然保護區(qū)的資料,收集有關生態(tài)農業(yè)的信息,根據當地農業(yè)生產情況,設計一個農業(yè)生態(tài)系統(tǒng);通過調查,對社區(qū)的生態(tài)系統(tǒng)特點進行分析和評價。
物理-調查家用電器的發(fā)展帶來的安全問題,研究用電量與電路負荷的矛盾,雷電通過電磁感應對計算機等電器的破壞等問題,討論電冰箱的工作原理,氟利昂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成分,氟利昂中某些物質與臭氧的作用,臭氧層與人類的關系,臭氧層空洞對策。
歷史-分析總結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原因;巴爾于問題的由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點與影響;世界近現(xiàn)代史上著名科學家傳略;中國古代文明對人類文明發(fā)展的貢獻。
化學-調查市場補鈣保健品的種類、鈣的存在形式和鈣元素的含量;調查本地區(qū)燃料的種類、性能、發(fā)熱量、價格以及燃燒產物對環(huán)境的影響,提出合理使用的建議;調查常用電池的種類、使用范圍、性能價格比以及電池中的氧氧化劑和還原劑,了解回收電池的意義和價值。
地理-觀測月相,記錄并總結月相的變化規(guī)律,嘗試分析月相變化的原因;找兩副或兩副以上不同時期的家鄉(xiāng)地圖,看地理要素的變化,結合該區(qū)域面積、人口等統(tǒng)計資料,分析變化的特點和原因;了解家鄉(xiāng)種植結構的變化,為學校設計一個綠化方案。
數學-分析說明數列在分期付款中的應用;向量在物理中的應用;線性規(guī)劃的實際應用;多面體歐拉定理的發(fā)現(xiàn)等。
二 課題的確立
研究方案的制定。小課題確立后,要求每一個研究小組認真討論,共同擬定整個研究活動的計劃,形成具體完整的研究方案。
研究方案(開題報告)大致包括:課題名稱、指導教師、課題組成員、本課題目前的研究現(xiàn)狀、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課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本課題擬創(chuàng)新之處、研究方法、具體的實施步驟(研究進度計劃)、課題組成員的分工、課題研究所需設施、場地、經費預算、主要參考文獻等。以上內容完成以后,一般以班級為單位進行開題報告會。
課題申報表的填寫
經過嚴密地論證后,最后要填寫正式論證報告,送交有關部門進行評審。申請報告可手工填寫,也可計算機打印,一般需要多個副本,除了上交之外,需要自留一份備案查索。送交上去之后,研究者在申請方面的工作就已結束,只需耐心等待評審結果。
【“研究性學習”課題的選擇與確立】相關文章:
研究性學習課題的選擇與確立08-17
研究性學習課題報告范文05-31
研究性學習課題開題報告07-29
淺談語文研究性學習課題的篩選08-17
確立學生是英語學習主體的意識08-17
教育調查課題的選擇08-15
研究性課題選題的一些認識08-17
研究性學習小結08-22
研究性學習總結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