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提高數學計算能力之“解徑”
提高數學計算能力之“解徑”
一、重視學習興趣、習慣的培養(yǎng)
激發(fā)興趣是起點。在計算教學中,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樂于計算、善于計算是教學的起點。教師可以將童話、游戲、比賽等融入計算教學,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例如,教學四則混合運算時,課后可以讓學生念歌訣:“打竹板,各位同學聽我言。今天不把別的表,四則運算聊一聊,混合試題要計算,明確順序是關鍵。同級運算最好辦,從左到右依次算。兩級運算都出現,先算乘除后加減。遇到括號怎么辦?小括號里算在先,中括號里后邊算,次序千萬不能亂,每算一步都檢驗,又對又快喜心間!
此外,在計算教學中還可以適時地列舉中外數學家的典型事例,激發(fā)學生對數學計算的熱情,提高學習效果。比如:我國著名數學家陳景潤為了攻克“歌德巴赫猜想”,不斷演算,草稿紙就演算了幾麻袋。通過這樣生動典型的事例能激發(fā)學生的意志,喚起他們對計算的興趣。
養(yǎng)成習慣是關鍵!傲晳T決定性格,性格決定人生。” 好的習慣,成就人的一生,教育就是培養(yǎng)好習慣。當前小學生的計算習慣的喪失令人擔憂,要提升學生的計算能力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草稿習慣、驗算習慣。良好的審題習慣提升計算能力的關鍵因素,而運算的準確性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審題的正確與否。審題,是計算過程中關鍵的第一步。審題可以克服思維定勢的影響,消除強信息集中產生的思維干擾。從比賽的情況來看:學生的審題習慣不容樂觀,由于審題不清所出現的錯誤層出不窮。例如,計算1500÷25×4時,部分學生算成1500÷25×4=1500÷100=15;計算123-37+63時,受“湊整”這一強信息的干擾,有的學生算成123-37+63=123-100=23;還有計算5×2÷5×2時,受“相同的數相除得1” 的強信息干擾,很多學生錯誤地把此題算成5×2÷5×2=(5×2)÷(5×2)=1。因此,加強審題習慣的培養(yǎng)已迫在眉睫。
良好的草稿習慣可以幫助學生減少不必要的失誤,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正確率。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運用草稿的習慣,已經成為教師要關注和著力改進的重要內容之一,要盡可能減少因為草稿原因造成的計算錯誤。平時課堂作業(yè),可要求學生每人準備一個草稿本,作業(yè)時認真打草稿,并按作業(yè)題號規(guī)則排列,便于檢查時查對。教師在巡視輔導學生作業(yè)中,順帶檢查學生草稿是否規(guī)范。長此以往,能夠收到良好的效果。
由于受到年齡特征的影響,“粗心”已經成為當前小學生共有的一種特征。絕大部分學生認為做錯計算的原因是因為粗心而造成的。驗算可以幫助學生及時發(fā)現問題,并加以解決,把錯誤消滅在萌芽之中,可以有效地克服“粗心”的缺點。驗算是一種習慣,也是一種能力。教師要注重引導加強教育:在檢查時可采用逐步提問的方式進行檢查,如題目抄錯了沒有?豎式列得正確嗎?數位對齊沒有?驗算一遍,計算中有沒有錯誤?得數寫了沒有?
二、落實口算、估算的教學,發(fā)展數感
重視口算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促進學生智力的發(fā)展,而且有利于學生的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鍛練學生的注意力和記憶力。面對計算教學中口算被“邊緣化”的現象,我以為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解徑:
長期訓練,堅持不懈!氨鶅鋈撸且蝗罩。要提高學生的口算能力,必須從平時抓起?谒隳芰Φ呐囵B(yǎng),不僅低、中年級訓練要持之以恒,而且應貫穿于數學教學的全過程,隨著學習內容的擴展、加深,在高年級也應同樣重視。例如,鼓勵學生人人都有一本口算本,課前1分鐘進行口算訓練等,堅持不懈地訓練對提升學生計算能力大有益處。
革新方式,“聽算”測評。聽算,是指教師口述題目,學生隨即練習的訓練方式。改革測評方式,進行聽算測評,可以消除口算題被“邊緣化”的現象,改變看著口算題動筆算的尷尬狀況,使口算回歸其本真面目。進行聽算訓練,計算過程要短暫地保留在記憶中,對發(fā)展瞬時記憶起很大的作用。進行聽算訓練,壓縮了思考步驟,提升學生思維的靈活性。長期堅持可以淡化學生潛意識里口算筆算化的現象,理清兩者之間的區(qū)別。
運用方法,適當記憶?谒汶x不開方法,良好的口算的方法對提高口算速度和正確率意義非同尋常。例如,運用數的組成來計算10以內的加減法;用湊十法來計算20以內的進位加法;利用加、減法的互逆來計算20以內的退位減法;用乘法口訣直接求積、求商;根據運算定律進行口算等。此外對一些常用的數據適當記憶可以提高口算的速度和正確率。例如,和、積為整百、整千的特殊數據:75+25=100、 25×4=100、125×8=1000、625×16=10000……
估算與生活實際聯(lián)系緊密,估算與其他數學知識也密不可分。估算以口算、筆算為基礎,而估算的靈活運用反過來也會促進口算、筆算更加熟練、準確。所以,教師應把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作為重要的教學目標,慎防估算“異化”。在計算教學時,要合理滲透估算,能把枯燥的計算變得富有生氣,激發(fā)對估算興趣,培養(yǎng)估算的習慣,發(fā)展學生的數感。
捕捉時機,練習估算。用估算方法對結果進行快速“定性”,是提高計算能力的重要途徑。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估算意識,應該是教師主動、有意識行為,而不是被動地只在教材設置的估算習題上下功夫。教師就要善于捕捉時機,把估算滲透到學生平日計算教學的點點滴滴當中。在進行計算時,運用估算的方法可以對計算的結果做預先定位,確定計算結果的取值范圍。通過計算前的估算和計算后的檢查,可以避免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錯誤。
學會方法,樂于估算。估算是問題解決策略多樣化的一種重要體現。在利用估算解決問題時,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估算方法,不同的場合或不同的要求,就會有不同的估算結果。要重視學生估算意識的培養(yǎng)和估算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學會估算,樂于估算。
三、加強基本概念和法則的教學,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
概念、法則是思維的基本形式,只有概念明確、法則清楚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及合乎邏輯的推理。比賽中我們發(fā)現很多學生的計算錯誤是由于對數學概念理解不清、法則不明而引起的。例如:在多位數除法中,有的學生只注意如何試商,忽視商的數位。
由此可見,算理和法則是計算的依據。正確的運算必須建立在透徹地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學生的頭腦中算理清楚,法則記得牢固,做計算題時,就可以有條不紊地進行。與計算有關的基礎知識,主要指數學概念、運算定律、運算性質、運算法則和計算公式等內容。掌握好這些基礎知識,關系到每個學生計算技能的強弱,是學好數學的開始。深化對這些算理和法則的認識,需要教師通過課堂教學的智慧,讓學生悟出算理,導出算法,形成良好的認知結構。
老師們普遍感到:教材往往從具體的問題情境引入,在學生理解了算理之后,馬上就去解決大量實際問題,在這里看似應用意識得到了培養(yǎng),但另一方面學生的計算錯誤率卻很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很差!棒~和熊掌兩者不能兼得!蔽覀冊谝还(jié)課中不可能既重視問題的解決又落實了計算的技能,兩者總會所偏重。筆者認為,在強調“算用結合”的基礎上,教師在教學中要以理解算理,掌握方法,形成技能為主。
在計算教學中權重“經歷過程”與“法則結語”之間的關系,要堅持“兩點論”,既要看到差異,又要看到統(tǒng)一。做到既重視教學的結果,又重視教學的過程。反對教學中“唯過程”或“唯結果”兩種極端傾向!敖洑v過程”與“法則結語”其實是數學課堂教學不可分割的整體,它是數學課堂教學呈現的兩個重要方面。計算的法則、結語是構成數學計算知識體系的“框架”,一切計算活動都是建立在計算法則的基礎上,忽略了法則的教學,憑空談什么經歷、體驗、方法、策略,那只能是子虛烏有。同樣如果把計算教學局限于計算本身,把計算作為專門的技能來學習,只注重訓練學生程式化的敘述“算理”,強調模仿和記憶算法,那樣學習的意義又何在?
小學部數學組
2009年4月27日
【提高數學計算能力之“解徑”】相關文章:
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計算能力07-03
數學閱讀能力對提高數學成績的作用08-21
引導反思會解問題,提高數學練習效率08-24
立足成才尋找支點提高學生數學能力08-20
加強線性代數的教學 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05-04
提高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心得體會04-17
地理讀圖描述能力的提高08-23
如何在教學中提高學生數學思維能力08-19
如何提高地理讀圖能力08-25
如何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