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以人為本教文育人 ——《背影》教學案例
以人為本教文育人 ——《背影》教學案例
一、案例背景
1、教材分析:
緊承上一單元硝煙彌漫的戰(zhàn)爭題材的作品,本單元呈現出血與火滌蕩后的明凈和清晰的呼喊:再也不能讓人類間的殘殺延續(xù)下去了,應該讓世界充滿愛。編者將這種強大的價值導向隱藏在了單元編排中。本單元都是敘事性作品,描寫的對象都是普通人。通過普通人的日常瑣事,表現“愛”的主題,訴說人與人之間(尤其是對于普通人、弱者)的同情和關愛。學生可以從閱讀中感悟到“愛”這種博大的感情,從而陶冶美的情操。
朱 自清的《背影》是中國現代散文的經典之作,至今仍充滿感人至深的力量。它感人的力量從何而來?原來在禍不單行、陰云籠罩,哀愁焦慮的日子,父親用自己無微 不至的關懷讓遠行的游子幾番落淚。父子之情躍然紙上,父愛在背影的烘托下顯得異乎尋常地深沉和感人。人們歌頌父親一般采用正面來寫父親如山的高大形象,這 篇課文卻宕開一筆去寫父親不美的外表、動作和不漂亮的語言,特別是濃墨重彩寫了父親的背影。正是這樣一個在特殊環(huán)境下活動著的背影,成了本文的聚光點。父 親的慈愛和迂執(zhí),艱難和努力,困頓和掙扎,都凝聚在這一點上;父子之間分離時深沉的愛也傾注在這一點上。文章無論記人、敘事還是抒情都十分平實,在平實之 中蘊含著極為深摯的情感,可謂“真情真感真文”。
2、學生分析:
林語堂曾說:“能讀無字之書,方可得驚人妙句!痹诂F實生活中,能讀懂“無字之書”, 意識到親情可貴的學生委實不多。對于這些大都來自郊區(qū)經濟較發(fā)達農村的獨生子女,談及父愛,他們表示出很難理解。嬌生慣養(yǎng)中長大的他們比較熟悉母親細膩、 溫柔、無微不至的母愛,而對在苦海里泡大的的朱自清所描繪的慈父形象表示懷疑,這竟是中國寫父愛的典范之作?缺乏相應的情感體驗,要與作品產生共鳴,從而 學會把握和領悟人性美,最終學以致用,以我筆寫我心來刻畫有血有肉親情洋溢的父親形象,在這些方面有相當大的難度。
因而我覺得在上學期開展的《母愛如山》的綜合性學習活動的基礎上,給這些不諳父愛的學生們上一堂他們最該補的 “父情”課,很有必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以人為本,教文育人。因而制定以下教學目標。
3、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體會洋溢在字里行間的人間至情。
(2)、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體會語言的特點。
(3)、珍愛親情,增進與父母的溝通與交流。
4、課前準備:
朱 自清是我國現代著名作家,課前布置學生通過各種媒體去查閱有關朱自清及相關資料。在了解朱自清及其代表作的基礎上,走進朱自清的內心世界,感悟父愛如山; 珍愛親情,增進與父母的溝通與交流;學習描寫人物的方法,體會語言的特點,來學會以我筆寫我心,刻畫好自己的父親。查閱有關父愛的經典佳作,如將老舍之子 舒乙的《父子情》、美國作家E•Bombeck的《父親的愛》等作品搜索匯編成冊,在閱讀“相同主題,不同表現手法”的美文后,做好好詞好句摘抄,為寫作《我的父親》作充分的準備。
5、教學思路:
我分“知人論世,尋找共鳴;整體感知,理清文脈;合作探究,精心賞析;拓展閱讀,學生習作”四個步驟入手來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解讀文本。
文章不是無情物。這樣一篇為人稱道的美文,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感念父親及對自己過去不理解父愛而今懊悔不已的真摯濃厚的感情。這樣的寫作過程,是“情郁于中,自然要發(fā)之于外”,有感而發(fā)的文章,才可能具有震撼讀者心靈的力量。指導學生作文的時候,應該啟發(fā)學生盡可能挖掘、捕捉自己與父親之間的動情瞬間。
往往是很熟悉的事物,我們卻視而不見。寫作其實是一種主觀情感的抒發(fā),是一種個性化的精神勞動。E•Bombeck的《父親的愛》道出了我們?yōu)樯稌雎愿笎鄣恼嬲颍骸暗耆恢涝鯓颖磉_愛。除非——會不會是他已經表達了而我卻未能察覺?”因此要教學生不僅會寫最熟悉的人物,而且要寫那些打動過我們心靈的瑣事。心靈,只有經歷過顛簸與震蕩才能成熟;文章,只有滲透著淚與笑才會獲得真的生命!
6、教學手段:
(1)朗讀教學法。本文為一篇美文,語言樸實感人,因而感知,感悟文章內容,朗讀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形式可以是多樣的,如教師配樂朗讀、聽錄音、學生齊讀、散讀等。
(2)研討點撥法。課堂教學以學生自主探究為主,重點研讀文中父親說的“五句話兒”,出現的“四次背影”,“三處情感的跌宕”,兩個“聰明”,“一聲長嘆”選用語言實例賞析,體會關鍵詞語的妙處,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教師在疑難處給予指導點撥。
7、教學用具:
多媒體CAI課件《背影》、配樂朗讀Flash動畫、學生通過各種媒體搜集父愛的文章,編輯《父愛如山》美文閱讀資料。
8、教學課時:2課時
二.教學步驟
(一)知人論世,尋找共鳴
朱自清,字佩弦,江蘇省揚州市人,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zhàn)士。有詩文集《蹤跡》、《歐旅雜記》,以及一些文藝論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1925年10月朱自清先生接到父親來信,不禁回想起八年前與父親在南京浦口分別時的情景,寫下了記實散文名篇《背影》。作者曾說:“我寫《背影》,就因為文中所引的父親的來信那句話。當時讀了父親的信,真是淚如泉涌。我父親待我的許多好處,特別是《背影》里所敘述的那一回,想起來跟眼前一般無二。我這篇文只是寫實,……”
(二)整體感知,理清文脈
師:范讀課文,學生聽讀,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調,體味本文表達了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
生:本文字里行間滲透著淡淡哀愁的父子間相愛相憐的感情,老爸疼愛兒子,兒子感念老爸。
師:從朱自清先生的寫作背景來看,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你能描述當年“我”寫《背影》時的真實心緒嗎?
生:本文寫于1925年10月,當時“我”正在清華大學任教。社會的世態(tài)炎涼,使“我”多年來在寂寞困愁中生活。正值家境敗落慘淡,祖母的死,父親的失業(yè),變賣典質還虧空,又添新債辦喪事,接二連三的災難劈頭蓋臉地向“我”襲來,“我”為走投無路而絕望。
生:家庭光景如此慘淡,為了“謀事”糊口和讀書尋求出路,父子不得不依依惜別,踏上了顛沛流離的路途,不知何時再能見面的痛苦困擾著“我”。
(此環(huán)節(jié)教師要珍視學生閱讀的最初體驗,尤其是文章的感情基調的理解。)
(三)、合作探究,精心賞析
語文姓“語”,所以應引導學生運用“知人論世”來探究文本。作者描述的是慘淡家景之下,冬天相別之時,兒子心目中的父親“背影”。接著扣緊父親說的“五句話兒”,出現的“四次背影”,“三處情感的跌宕”,兩個“聰明”,“一聲長嘆”來組織課堂教學。
重點要研讀第四環(huán)節(jié)中的“合作探究,精心賞析”部分的“五句話兒”與“一聲長嘆”, 要讀出與文章情境相同的感情,才有助于準確解讀文章主旨。朗讀是一項很好的訓練,既有訓練功能,又有教育功能,一篇好文章可以讀得蕩氣回腸,或慷慨激昂, 或溫情脈脈,使學生受到感染和教育。教育不是空洞的說教,而是讀書明理。閱讀佳作美文,高尚的情操、崇高的思想就會通過語言文字流入孩子的心田,提高他們 的文化品位、審美情趣,從而認識社會、認識人生,學會做人。
師:(第一環(huán)節(jié)聚焦“背影”)文中一共寫了幾次背影?幾次背影的出現各有什么作用?聯系全文細細品味。
(學生討論時,教師可參考課后練習一中的問題設計進行引導。明確后,用多媒體展示進行縱向比較)
師:(第二環(huán)節(jié)解讀眼淚)見到父親的背影時,作者流了幾次淚?分別表達了什么樣的感情?
師:研讀文中三處跌宕的情感潛流。不送與送是第一處跌宕。你能推測父親的心路歷程嗎?
生:“我”到南京為的是謀事糊口,心煩事忙,沒有空送兒子。但是怕這個熟識的茶房敷衍“我”,不放心就又來車站送兒子了。
生:這里動詞“躊躇”使用了兩次!邦H躊躇了一會”,時間較長;“躊躇了一會”,時間較短。表現父親是經過深思熟慮,最后作出的決定。說明父親關愛兒子勝過關愛自己。
生:這里也兩次使用了副詞“終于”,更表示作出“送”的決定的艱難思考過程。
師:走與不走是第二處跌宕。你能推測父親的心路歷程嗎?
生:上車后幫兒子忙前忙后,將諸事安排停當,兒子卻讓“我”走,但“我”還不想走,還想跟兒子多待一會兒,去買桔子給他路上解渴吧!
師:頹唐與惦記是第三處跌宕。你能推測父親的心路歷程嗎?
生:“我”少年外出謀生,獨立支持,做了許多大事。哪知老境如此凄涼、頹唐!家庭瑣屑讓“我”發(fā)怒。唉,“我”的身體又不好,在北平的孫兒現在多高了?不知兒子現在過得好不好?咋不來封信呢?
師:文中第五節(jié)一連用了兩個“聰明”。你是怎樣理解這兩個“聰明”的?
生:當父親忙著和腳夫討價還價的時候,“我”總覺他說話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其實哪里是父親說話難聽呢,實在是家境日下,囊中羞澀啊。作者自嘲并稱那時真是聰明過分。
生:父親囑托茶房好好照應兒子,“我”暗笑父親的迂,自以為看破世情,其實是不理解父親的眷眷之情,拳拳之心。作者還是自嘲稱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生:我覺得第二個“聰明”使用了程度副詞“太”,還加了“!”,均是褒詞貶用,都是“幼稚無知,自以為是”之意。恨自己不理解父親的深深的自責!感情是層層推進的!
師:文末一聲長嘆:“唉!”,第5段的末一句之首也有一聲嘆息“唉”,你能說出兩者的區(qū)別,讀準它們所蘊含的情感嗎?
生:前一個“唉”用的是逗號,表示短嘆;后一個“唉”用的是感嘆號,這聲長嘆是前面那聲短嘆的感情遞增,表達了對健康欠佳的父親無限的思念,也表達了對辛苦輾轉的自己無力盡孝的愧疚!
師:讀了《背影》,我們不由得感慨“可憐天下父母心”!是啊,天底下的父親都象朱自清的父親那樣,十分愛自己的子女,不忍心讓他們受到一丁點的傷害。他們忙里忙外,思前慮后,圖的是什么呢?他們什么也不圖,只求兒女平平安安。希望所有的同學都能孝敬父母,作一個關心父母的好子女。
(四)拓展閱讀,學生習作
1、選擇《背影》中你最喜歡的語段,說說喜歡的理由,并要求背誦。
2、學習了《背影》的描寫人物的方法與語言樸實感人的特點,來寫半命題習作《______的父親》。
3、在選編的《父愛如山》的閱讀材料里,自由選擇一篇,寫一則隨筆,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自擬題目,字數不限。
三.案例反思
于漪老師認為,語文教育要以學生為本,著力于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教語文千萬不能只重視知識的傳授、技能的訓練,而忽視對學生的培養(yǎng)。語文教育要牢牢把握兩個基本點,一是要為培養(yǎng)“四有”新人打下堅實的基礎,要教文育人,為培養(yǎng)學生成長、成人、成才服務;二是要準確把握語文學科的性質和功能。語文教育不能急功近利、立竿見影,要教在今天,想到明天,以明日國家建設者的素質要求、德才標準指導今日之教學。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文章語言樸實無華,看似平淡無奇,卻蘊含了作者刻骨銘心的親情。怎么才能使學生也有同樣的感受體驗呢?第一課時在初二(3)班,課前我也認真設計了教學過程,讓學生在課堂上談談對于親情的感受。然而這堂課并沒有取得意想中的良好效果。許多學生對親情的理解僅僅停留在“買橘送我”的層面上,對于文章從父親背影中折射出的深沉博大的親情,卻不能深切體會。甚至有學生在讀《背影》時,將父親艱難攀爬鐵道的背影解讀為“一個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隨意翻越鐵路線的父親”而不是一個深愛兒子的父親!學生的法制觀念強,只是他們所想的已經遠離了文本,讓思維的軌道偏離了方向?赡苁恰侗秤啊匪尸F的情景確實離學生遙遠了些,因而學生無動于衷,進入不了“角色”。只有在課文所表達的思想感情與學生的心靈之間“搭橋”,把學生引渡到文本中來,他們才能作出自己真正有效的體驗與評價。可見缺乏了必需的背景介紹,學生沒有“知人論世”的自學理念,會給文本的讀解制造很大障礙。我想這也就是第一課時失敗的根本原因。所以馬上調整教學環(huán)節(jié),重新設計教學方案。按照課堂實錄的教學步驟進行教學,初二(4)的第一課時的教學就截然不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這一節(jié)失敗的語文教學案例,讓我明白了“以人為本”的重要性,唯有如此才能“教文育人”。要將“以學生為本”作 為教學設計的主導思想,教師的作用是導而不是教。學生如是被動地不情愿地被教師的思路牽著走,則會事倍功半;導則是以學生為中心,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 教師要引導他們展開自主學習。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完成從教什么和怎么教到怎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怎樣才能最有效地幫助引導他們展開自主學習 的大轉變。
《背影》是父愛名篇,如何讓“情動于中而形于言”的文章,來震撼學生的心靈,達到“以人為本,教文育人”的目的,還要學會真實刻畫既熟悉又陌生的父親,避免出現父親形象“千人一面”,對于初二的學生還是有一定的難度。所以,教師在處理教材時必須要精心設計,想方設法創(chuàng)設教學情景,激發(fā)學生將個體體驗、思考與文本聯系起來,讓他們的心與文本產生共鳴。
身為語文教師,我寫了下水作文,用自己的體驗來激勵、喚醒、鼓舞學生。尤其是在第二課時我問學生:“父親在文中講了五句話兒,那么‘我’講了幾句話?”這個問題一針見血,使學生感到震驚與羞愧!原來“我”對父親說:“爸爸,你走吧!庇袑W生恍然大悟:“原來如此,‘我’的自作聰明,不理解父親,才體會不出老爸的愛子情深。生活中的我又何嘗不是如此,老爸個頭比較矮,比較胖,我要求他盡量不要到學校里來看我,我甚至不愿同學知道他是我父親。我……”說著他哭了,一切已盡在不言之中。在這樣的情境中教學,完全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課后,很多學生寫出了自己的讀后感,高質量完成了習作《_______的父親》。學生有感而發(fā),一篇篇雖稚嫩但充滿感念與激情的習作,打消了我原先擔心部分學生可能會出現的為湊字數而作文亦或是虛構為文的顧慮。
語文與生活同在,把學生關在教室里,局限在課本中,必然遠離實踐。因此本文的教與學,則應以“父愛”為主題,要求學生在深入了解父愛的含蓄、深沉與博大的基礎上,以教材《背影》為范例,開展《父愛如山》的閱讀活動實踐課,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以讀促寫,自主表達,多讀多寫。千萬不可越俎代庖,削弱學生的語文實踐。把“破萬卷書”與“行萬里路”相結合,讓“有字書”與“無字書”相參照,使“閱讀生活”與“人性完善”一 體化,不斷豐富學生的精神世界,激活他們的生活積淀,參悟生活真諦,進而內化,充實和優(yōu)化他們的精神世界,形成強烈的表達欲,寫出有血有肉親情洋溢的作 文。讀寫是語文的雙翅,讀得少,讀得不得法,無疑是對語文教學的釜底抽薪。一定要打開學生課外生活的大門,讓學生在豐富的社會實踐中學好語文、用好語文。
關 注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定教,是現代教學思想的重要體現。學生是學習的真正主人。教師只是學生自主學習的促進者、引導者。學生有著巨大的發(fā)展?jié)撃,教師?該尊重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使他們意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逐漸形成獨立學習、自主發(fā)展的能力。在《背影》的教學中,我和學生在平等和諧的氛圍 中相互交流,真正感受到了在自主空間中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學習能力。從學生積極探究的實踐中,我也感受到了他們自主學習探究獲得的愉快,也感受到了作為引導 者的自豪和快樂。
“以人為本,教文育人”必 須滲透在語文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要引導得法,學生可以隨時吸取和得到不斷滋養(yǎng)。但同時也要認識到現實生活的復雜性,各種語文信息中的美 與丑、善與惡、健康與腐朽經常錯綜交織,對學生的個性心理品質的發(fā)展都會產生一定影響。所以教師要幫助學生分清良萎,辨別精華與糟粕,在“分析”上多下功夫,并對學生在語文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不健康的個性心理品質及時加以診治,促使其轉化。當然,這種轉化工作也必須根據語文學科的特點進行,而不是訓斥或簡單說教所能奏效的。也愿每一位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堅持“以人為本”,為“教書育人”而不遺余力。
初二語文組
【以人為本教文育人 ——《背影》教學案例】相關文章:
教學反思案例11-25
教學管理案例06-08
《背影》教學反思03-02
背影教學反思03-31
《背影》教學反思04-01
語文教學反思案例06-06
教學反思案例15篇02-05
數學教學反思案例(精選5篇)06-03
教育教學反思案例(精選10篇)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