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少兒英語教學的重要原則
少兒英語教學的重要原則馬瓊娜
少兒英語教學并不只是語言教學。當我們教授英語的對象是5至12歲的少年兒童時,就必須充分考慮這一群體的社會、認知和語言發(fā)展水平等因素。
從少兒成長研究和少兒第一和第二語言發(fā)展的研究中發(fā)現(xiàn),上述發(fā)展過程中都存在一定規(guī)律和一些至關重要的因素。因此,教授少兒英語時必須將這些因素時刻銘記在心。本文要談的一些原則也許只是常識,或已為一些教師在課堂上實踐過。那么,這也更加說明這些原則是少兒英語教學中不可忽視的。
一、從孩子本身已具備的各種能力入手
少兒開始學習英語之前所具備的各種能力經常被忽視或低估。實際上,他們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有他們自己的世界,擅長按照他們自己的方式理解周圍的事物,并且至少已經學會了一門語言。另外,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通常都很高。少兒認知發(fā)展水平不僅取決于年齡,同時也取決于支持并激發(fā)這種發(fā)展的外界刺激。當孩子的潛能和已有的能力被忽視,他們只被當作“空罐子”時,少兒英語教學的一種困境就會產生。形成這種教學困境的原因在于:設計任務或活動僅僅從成人的觀點出發(fā),而沒有反映孩子的世界。這種情況就使得孩子無法接近這些任務和活動,但并不說明他們不能完成此類活動。那么,教師面臨的挑戰(zhàn)就在于必須走入孩子的世界,設計適合他們水平的任務和活動。
Gardner(1983)認為,人有七種不同的或者說相互交叉的智力,即:語言智力、數學邏輯智力、視覺/空間智力、音樂智力、身體運動智力、人際智力和自我智力。因此,少兒英語課堂活動的設計必須充分考慮每個孩子的智力優(yōu)勢,使每個孩子都能夠充分參與,不斷進步。除了智力因素之外,少兒英語教學所使用的教材和輔助材料必須在視覺、聽覺和動覺上適當平衡,從而使具備不同優(yōu)點的孩子都有展示其所長的機會。
由于孩子認知水平的限制,他們可能還未意識到語言是一個系統(tǒng)。因此,英語課堂教學需要借助話題(topics)以形成目標語言的語言環(huán)境。這些話題應該有意義、有趣和具有可參與性,同時也必須在孩子的生活經驗和思維范疇之內。
二、鼓勵交際互助
學習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在談到孩子的一般性發(fā)展時,皮亞杰(Piaget)認為,孩子所接受的社會互動的質量和數量將會極大地影響他本身成長發(fā)展的速度。維果茨基(Vygotsky)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ZPD:zoneofproximaldevelopment)也強調了高質量的交往互動,如成人引導下的互動或與優(yōu)于自身的同齡人的互動至關重要。(1978:86)布魯納(Bruner)將這一ZPD理論比喻成“腳手架”,喻示孩子在建造自已知識和能力大廈的過程中,他人的引導和幫助如同腳手架一樣必不可少。Halliday也支持互動的觀點,他認為:“母語以及第二和第三語言的學習是一個認知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它的表現(xiàn)形式就是自我與他人連續(xù)不斷的交流!保1975,139)
> 交際語言教學法則將理解和傳遞信息作為其核心思想,它的重要性甚至超過了語言的準確性。
三、支持對意義的多種理解和商討以及協(xié)作談話
語言的意義并不是恒定不變的。我們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會對語言的意義不斷地進行再理解和更新。維果茨基(1978)曾提出過“文化工具盒”。他認為,孩子所獲得的母語的概念和意義來源于他所屬的文化。文化背景的差異造成語言意義的差別。Wells(1987)認為,協(xié)作談話能夠幫助孩子獲得語言的意義并達成一致理解。費舍(Fisher,1990)也強調了人的思維發(fā)展中談話的重要性。這正與維果茨基的另一觀點相呼應:將思維轉化成語言的過程對刺激全面發(fā)展非常重要。
> “只有通過多種載體(如觀察、傾聽、閱讀或使用參考資料)所提供的知識與學生語言的理解的互動,他的知識結構才能更新!保╓ells,1987:116)
> 對語言的意義進行商討和協(xié)作談話這一重要原則應在交際語言教學所倡導的真實的、貼近生活的任務和活動中得以充分體現(xiàn)。在這種真實的活動中,學生們相互交流觀點,共同解決實際問題,并達成一致的理解。顯而易見,所有學生都需要思考。交換觀點不僅僅是表述客觀事實;協(xié)作談話應具有真實意義,這才能夠激發(fā)參與者的談話動機。
四、讓孩子成為學習過程中的積極參與者
學習是一個積極的認知發(fā)展過程。孩子不應再被當作等待灌滿的“空罐子”,而應是語言和思維的積極探索者。如上所述,孩子已具有多種能力,這些都是構建新能力大廈的基石。Barnes這樣描述建構主義的論點:“我們每一個人必須通過不斷理解周圍的事物,積極構建自己的世界才能夠達到學習目標!保∟orman1992:123)費舍(1990)認為,注重以孩子解決問題為核心的活動,能夠使他們積極參與并探索語言的意義和答案。
對于能夠從認知角度積極參與學習過程的孩子,他們需要的是挑戰(zhàn)和冒險。如果給予的任務或活動沒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或冒險性,孩子將永遠無法獨立,有時甚至停滯不前,喪失學習動力。但這些挑戰(zhàn)也必須有教師或同學的適當支持,同時符合ZPD理論所提出的新的知識必須在接近孩子發(fā)展水平的區(qū)域內,即“最近發(fā)展區(qū)”內。
這種學習過程中的積極參與在第二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耙匀蝿諡橹行牡慕虒W思想將學習過程看作是‘從做中學’的過程——學生語言系統(tǒng)的發(fā)展和形成主要是通過實際參與而獲得的!保⊿kehan,inWillis&Willis,1996:20)
五、按照ZPD理論對新知識的輸入進行定位
克拉申(Krashen,1982)把“可理解的輸入量”(input+1)作為學習過程中的關鍵因素。當新輸入知識或信息保持在可理解或接近的程度時,原來知識水平與輸入知識水平之間的“差異”會進一步刺激學生的語言發(fā)展。這又和維果茨基的ZPD理論以及布魯納的“腳手架”理論不謀而合,即成人或同齡人在孩子已有知識層次范圍之外的適當水平所給予的支持和引導,是孩子所長和發(fā)展的核心因素。但在很多情況下,無論是成人還是孩子學習語言,他們被灌輸的只是其現(xiàn)有語言水平層次上的過于簡化的語言,而不是更廣闊的語言環(huán)境下的新的語言。這條原則事實上和挑戰(zhàn)、冒險的重要性相互關聯(lián)。如果語言的輸入總是保持在學生現(xiàn)有的語言水平上,學生就沒有面臨挑戰(zhàn)和冒險的機會,以致失云了成功學習語言的必要條件。
六、語言應以完整的形式出現(xiàn)
多年以來,人們都是把語言分割成獨立的單位——傳統(tǒng)上是結構單位或語法單位——一點一點地教授給學生。然后由學生把這些斷斷續(xù)續(xù)的碎片象拼圖一樣拼在一起去理解這門語言。然而,孩子在學習母語時并不是這樣一個過程。他們置身于廣闊的語言環(huán)境中,吸收并使用完整的語言,并在更深層次的潛意識中逐步理解其結構和語法。Lewis(1993)倡導外語教學應該從“多個詞匯構成的語言段或完整的語言”出發(fā),發(fā)展學生成功地使用完整語言(段)的能力。Tough(Brumfit,1991)也曾談到課堂教學中“系統(tǒng)化語言”的作用。他認為:教師應該像母親在家里一樣,隨時替換孩子談話所使用的某些詞法,構成新的完整的語言。
令人遺憾的是,大多數成人和孩子在課堂學習中所接觸和練習的語言被局限在了“已經消化”了的句子層次。但我認為,教師不應該如此簡化學習的過程,而應該通過把結構化的學習途徑具體化,從而使學生接觸更復雜的語言環(huán)境。不管學生的學習風格、喜好、能力、綜合發(fā)展水平和語言發(fā)展水平如何,都能夠適應這種學習方法。在少兒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多使用故事、歌曲和短劇等,使孩子在可理解的和具有實際意義的語言環(huán)境中接觸和學習完整的語言。
七、在清晰和熟悉的環(huán)境中設計具有實際意義的、目標明確的活動
孩子在學習第一語言時并不選擇語言環(huán)境,學習語言只是他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他們使用原有的知識去理解新的語言現(xiàn)象,從已知中建立未知,并通過“吸收或同化新知識”,不斷地調整思維方式。同樣,在英語課堂上,孩子們需要一個清晰和熟悉的語言環(huán)境,進行具有實際意義的且標志明確的活動。他們需要知道為什么要做一件事情,其原因對他們來說應該是可理解的。那么,教師就要不斷地接近孩子,逐漸摸索出孩子的興趣和理解水平,并依次選擇適當的話題和任務。
八、幫助孩子逐漸獨立和自主地學習
孩子依賴教師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如果想讓孩子成為學習過程中的積極參與者,具有自己的理解力,課堂活動的設計就必須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少兒英語課堂中,階段性的二人或小組活動,以及詞典和參考資料的使用都有助于做到這一點。
九、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和支持性的學習環(huán)境
孩子需要安全感、適當的場所和愉快的學習。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積極的學習氛圍,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因素:要對所有的孩子一視同仁;支持挑戰(zhàn)性的活動和冒險;話題要有趣,并和學生的生活相聯(lián)系;活動要具有實際意義且目標明確;隨時適當地贊揚學生;紀律是嚴格和公正等。這樣的環(huán)境不僅會對語言學習產生積極的正面影響,也有助于培養(yǎng)孩子容忍他人的品質。
十、測試應和學習的方式相一致
如果我們把上述九條作為成功學習的關鍵,那么,測試和評價中就應該反映這些原則。這也是對上述原則的補充和完善。但遺憾的是,事實并非如此。許多語言學習的規(guī)劃和開發(fā)都沒有考慮測試的過程。
結論
顯而易見,以上十條原則并不是截然分開的。有些原則的內容是相互交叉的。重要的是,少兒英語教學必須注意:我們培養(yǎng)的是一個綜合和完整的人。只有基于這種思路,我們才能創(chuàng)造出有利于成功學習的最佳語言環(huán)境和氛圍。
來源:中小學外語教學
【少兒英語教學的重要原則】相關文章:
畢業(yè)論文提綱重要原則08-19
劍橋少兒英語教學計劃08-18
選題的原則01-02
好簡歷的原則08-15
劍橋少兒英語08-17
少兒自我介紹04-05
少兒教學計劃04-19
談班級管理原則08-17
論班級活動的原則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