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研究策略
本文提要 本文認為,一線中學英語教師應重視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研究,他們應當成為這一研究的主體。但是,許多英語教師想進行這方面的研究卻又不知道該怎樣做。本文簡要論述中學英語課堂教學可以研究什么,如何確定課題、研究要素、制定研究方案和分析數(shù)據(jù)等。
關鍵詞 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研究;問題;研究要素;研究方案;數(shù)據(jù)
On Doing High School English Classroom Research
GE Bingfang
Zhejiang Tongxiang High School Teaching and Research Institute 314500
Abstract This paper tends to emphasize that EFL teachers, rather than EFL researchers alone, should be the principal part of researching the EFL classroom. Though many high school EFL teachers want to do research on it, they more or less find it too difficult to conduct formal research. This paper briefly talks about what to research, how to find something worth researching, how to decide on the all parts concerned, how to make research plans as well as how to interpret data.
Key words high school EFL classroom research; questions; research constituents; research plans; data
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研究策略
在中學英語教學中,如果我們因為考慮到研究涉及統(tǒng)計、研究模式設計或解釋數(shù)據(jù)等方方面面說將研究“拱手相讓”給“專家”去做,從某種意義上講是一種“顛倒黑白的做法”。我們應讓教師基于自己的知識水平和實踐中遇到的問題進行實踐和研究。因而任何有幫助的研究者應高度重視教師的知識水平和研究過程,并幫助他們提高。但這里有一個矛盾。事實上,課堂教學作為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越來越受到重視,越來越多的教師已意識到它的重要性,可是又不太清楚自己應該怎么樣去研究。本文簡要論述課堂教學研究的一些問題。
一、研究內(nèi)容
其實,課堂教學的研究對于廣大教師來說是天天在做的事情。教師可以通過透視課堂教學,除了對課堂教學理論的探究外,還可以對教師、教材、學習策略、學生心理、交際能力、學生自我發(fā)展、現(xiàn)代教學技術(shù)在英語課堂上的使用等進行研究,如討論課文內(nèi)容時pair work和group work的運用、設置情景或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時錄像資料的使用,講解語法時歸納法和演繹法的交替使用等等。有些課堂教學研究時間較長些,如學習者策略(learner strategy)、值日報告對學生口語水平提高的作用、閱讀技巧訓練對閱讀理解的作用等。
有些教師對自己進行課堂教學研究的能力存在著疑慮,總在想“我行嗎?”其實,他們同時還在考慮其他問題,如:
l. 我的研究能否“擊中要害”?
2. 我怎么知道我的研究方法是否恰當?
3. 如何統(tǒng)計和處理各類數(shù)據(jù)?
4. 我的研究成果會有用處?
好問題──你在搞研究了!研究正是著眼于這樣的問題。
二、將想法(idea)轉(zhuǎn)變?yōu)樘厥獾膯栴}
僅僅有想法不能使研究進一步深入。將想法轉(zhuǎn)變?yōu)樘厥獾膯栴},可使研究者明確問題,為范圍較廣的課題尋找到切入點。這實質(zhì)上是一個“聚焦”(focusing)的過程。如“中學英語教學中語言與文化有什么關系?”這里,“中學英語教學”可以作為一個整體來研究,也可以研究聽、說、讀、寫、譯教學的某個方面。即使是讀,還可以討論閱讀速度、閱讀正確率、題材、朗讀等!拔幕钡母拍罡鼜V,可以結(jié)合教材討論“問候”、“問路”、“禁忌語”、“身勢語”等某些話題。
三、確定研究要素,使研究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
如果要研究初中口語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的作用,“初中”、“口語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三種”(如pair work、group work、games (bingo)、role play等)和“作用”成為四個要素,而研究的著眼點是在特定的教學環(huán)境中特定的教學技巧的作用。再如,許多教師了解交際法,也盡力在自己的英語課堂上使用這一專教法。但常常有這樣的情況:聽一些示范課上得很好,卻又覺得方法自己都能想得到,而操作時卻沒辦法做得好一點。對這一問題,我們可以確定這樣一個研究課題:在運用交際法進行英語課堂教中如何使教學思想與教學實踐相吻合。此時,最重要的數(shù)據(jù)便是課堂教學實錄(錄音或錄像),以分析課堂教學中教師之間的差異,找出這些差異(gaps)到底在哪里。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知道自己該做些什么去改進教學實踐。
四、查閱相關文獻,決定研究方案
筆者認為,在選定研究專題或課題前后,查閱相關文獻是十分重要的。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的研究是“踏在別人肩膀上”做的。在申報課題時,我們一般有“與本課題相關的先前研究成果”一欄。訂閱一些刊物,閱讀一些專著對了解中學英語教學研究的最新動態(tài)大有裨益。語言學的專著、中學英語教育學和教學法專著、科研方法專著、中學英語教學方面的雜志對于中學英語教學科研至關重要。
在開始進行課堂教學研究時,不管用什么研究方法,都需要搜集數(shù)據(jù)。例如研究學生課堂活動的參與程度與學習成績之間的關系。也許要先對學生的學習水平有一個量的依據(jù),然后,在一段時間里,用錄音機進行課堂實錄,從課堂活動總量、teacher talk、student talk及研究對象的參與量、學習成績等多個變量來看問題。思辯法、文獻法、實驗法等研究方法可以適當結(jié)合,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也應相互結(jié)合。
五、分析數(shù)據(jù),報告成果
課堂教學研究的數(shù)據(jù),可分為定量數(shù)據(jù)(quantitative data)和定性數(shù)據(jù)(qualitative data)兩類。定量的數(shù)據(jù)均為一些數(shù)字,較為直觀,可直接用來進行統(tǒng)計、描述或計算相關性、概率、方差等。而定性的數(shù)據(jù)則是一些文本、采訪、觀察記錄、學習日記、社會現(xiàn)象的描述等非數(shù)字材料。定量研究由于它有一定的研究套路,因而可以使研究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并且更加有效。而定性研究會給研究者加重負擔,因為它更需要研究者的洞察力、直覺和理解力。不過,筆者認為,課堂教學研究應兩者有機結(jié)合,依據(jù)課題內(nèi)容確定研究方案后去收集數(shù)據(jù),應以能完成課題內(nèi)容為原則。
參考文獻:
1. 陳向明. 什么是“行動研究”[J]. 教育實驗與研究, 1999(2):60-67.
2. 葛炳芳. 行動研究:中學英語教師科研新方法[J]. 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 2000(2):41-44.
3. Brown, H. D. 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 [M]. NJ: Prentice Hall Regents. 1994.
4. Cook, G. & B. Seidlhofer, Principles &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 [M]. Oxford: OUP. 1995.
5. Kemmis, S. Action Research and the politics of reflection[A]. In D. Boud et al (eds), Reflection: turning experience into learning[C]. London: Kogan Page. 1985:139-164.
6. Sch?n, D. A. The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How professionals think in action. New York: Basic Books. 1983:333.
7. Seliger, H. & E. Shohamy. 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Methods [M]. Oxford: OUP. 1989
8. Skehan, P. A 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 [M]. Oxford: OUP. 1998.
9. Stenhouse, L. Authority, Education and emancipation[M]. Heinemann Educational Books. 1983:36.
10. Widdowson, H. Aspect of Language Teaching [M]. Oxford: OUP. 1990.
11. Williams, M. & R. Burden.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 a Social Contructivist Approach [M].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中學英語課堂教學研究策略】相關文章:
中學英語課堂活動設計的目標、策略與范例08-22
中學德育劵工作策略研究08-24
中學數(shù)學思想方法及其教學研究08-18
探究性學習策略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08-24
中學化學知識的記憶方法和策略08-16
中學語文課堂中的趣味化教學研究08-17
中學教師開展教學研究的實踐與思考08-24
談中學英語課堂學生活動的開展08-20
讓初中學生樂于作文的教學策略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