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談參加“引探教學”交流活動的感受
談參加“引探教學”交流活動的感受長沙市芙蓉區(qū)雙新小學 周露
老師們好,9月29日,我在湖南第一師范參加了全國引探教學的交流學習,下面就把學習的一點收獲和感受與老師們共同交流和學習,有不成熟的地方還希望老師們批評指正。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中指出:改變課程實施中過于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過:“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作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這種需要在小學生精神世界尤為重要!遍L期束縛在教師、教材、課堂圈子里不敢越雷池半步的學生,在今天更需要我們極力改變學習方式,在教學中把教師的“引”與學生的“探”有機結合起來,“引”中有“探”,“探”中有“引”,“引”指導“探”,“探”檢驗“引”,從而讓學生高高興興地進入語文世界,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在探索中激發(fā)興趣,從發(fā)現(xiàn)中尋求快樂,主動地獲取知識,獲得學習的成功。
對于“引探”教學的定義,剛剛陳婭已經做了詳細而透徹的闡述,下面我著重就我學習和平時教學的情況,具體談談如何在實踐中運用引探教學法,以及引探教學法在教學中的操作。
一、創(chuàng)設“趣”“疑”的情境,激發(fā)主動探索的欲望
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趣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tài)度,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為學生沉重的負擔!彼哉f教師只有善于激發(fā)學生對所學知識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才能達到獲取知識,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的目的。一堂新課的成功與否,其新課的導入起著重要的作用。因為剛剛上課,學生的思維還處于抑制狀態(tài),還沒有進入學習狀態(tài),這時,如果教師用一個小故事、一個謎語、或一首歌曲來激起學生的學習欲望,使學生迅速進入最佳學習狀態(tài),定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在教學看圖
說話《不要捕蜻蜓》一課時,首先出示謎語:尾巴一根釘,眼睛兩粒豆, 有翅沒有毛,有腳不會走。 讓學生猜猜是什么昆蟲,學生的興趣很濃厚,紛紛展開想象,表達自己的猜測,課堂氣氛很活躍,為新授的展開做了很好的鋪墊。在這種情況下,不僅激起了學生探索新知識的興趣,調動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為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又如,這次有老師在上分類一課時,先是錄制一段反映學生生活的錄象,讓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感受分類的必要,再一步一步主動加入到學習中去。
二、引導發(fā)現(xiàn)、感悟,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發(fā)現(xiàn)是探究的開始。由于好奇是少年兒童的心理特點,它往往可促使學生作進一步深入細致的觀察、思考和探索,從而提出探究性的問題。讓學生提出問題,自主合作探究,不僅僅是一個方式方法問題,而且是一種教育觀念的問題,如果我們能營造一個積極寬松和諧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成為“問”的主體,成為一個“信息源”,那么,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將被大大激發(fā)。因為學生提問題總是以自身積極思考為前提的。正因為這樣,我們說教師與其“繪”學生10個問題,不如讓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去“產生”一個問題。
只有學生自己主動提出問題,主體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發(fā)揮,才能體現(xiàn)自主探究發(fā)現(xiàn)。因此,教師要隨時注意挖掘教材中隱藏的“發(fā)現(xiàn)”因素,創(chuàng)設一種使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的情境,啟發(fā)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探索知識、使教學過程圍繞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的問題而展開。例如我在教學《小象過生日》時,首先我以故事的形式出示一籃堆放在一起的水果,提出要求:要買一籃同樣的水果,如何很快的買到?接著引導學生觀察,發(fā)現(xiàn),質疑:“看到這籃水果,你們有什么要問?”學生的思維閘門被打開了,“這籃子里會有哪些水果?”“每種水果會有多少個?”“哪種水果最多?” “哪種水果最少?”等許多問題的發(fā)現(xiàn),不僅使課上處處閃爍探究、創(chuàng)新的火花,更使學生進入到深層次的學習探索階段。
就我自己來說,任教蘇教版數學的三年來,我就十分重視對學生提問意識的培養(yǎng),如,在上加和減時,我不是出示算式讓學生直接學習計算方法,而是先用課件出示3種物品的價格,然后讓學生當顧客自己提數學問題并想辦法解答,再以小老師的身份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的方法,主動來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親身體驗學習的快樂。
此外讀完文章,多問學生“有什么感受?受到什么啟發(fā)?還有新的想法嗎?”既重視了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探究的主體,發(fā)展的主體,又讓他們發(fā)表了內心真切的感受。如我看到有位老師教授完《司馬光砸缸》問到:學完了這課,你有什么要說的?有的說:“砸缸的辦法不好,把大水缸砸壞了多可惜啊,我可以扔根木頭進去,先讓小朋友浮在木頭上,再找大人救他!庇械恼f:“我要把自己的長衣服扔進去讓他抓住,然后拉出來。” 還有的說:“如果是現(xiàn)在我遇到了這個情況就可以打110。”這些標新立異,具有時代氣息的感受是多么稚氣、獨創(chuàng)呀!這樣學生在自讀、自悟、自問、自解的過程中初步體驗到探究學習的成功喜悅,從而喚起他們進一步探究的內驅力。
三、多給一些“活動”的機會,讓每個學生參與探究。
1,創(chuàng)設條件,激發(fā)興趣,提供主動探究的空間
作為老師,我覺得我們應該相信孩子,樂于為孩子提供“研究”所需要的時間和空間,并且給予積極的配合與指導。許多教育家都論述過教學中應有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學中,只有創(chuàng)設條件,提供他們主動參與的空間,學習效果才能得到增強。如我看到一篇教學案例,教學《草原》一課,老師讓學生根據課文對草原的描寫“那些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綠色渲染……輕輕流入云際”創(chuàng)作一幅圖畫。學生邊讀課文邊蘸綠色顏料作畫,課堂氣氛活躍,他們通過顏色的“涼抹”,體會到小丘的“柔美”,通過色彩的濃淡,“渲染”了草原的“翠色欲流”。在此基礎上,再以生動的語言形象描述草原的美景,小丘的線條是那么樣的柔美,特別是羊群在小丘下活動,真像無邊的綠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學生們完全陶醉于草原的美麗之中,思維處于積極的興奮狀態(tài)。這時,教師提出要求:你能根據圖畫,想象出羊群在草原的美嗎?請用比喻句描述。此時,學生已有了創(chuàng)作欲望,能大膽想象,積極思考表達。
2、給學生自由選擇的權利,提供主動探究空間
每個人都有自己一定的權力,每一個學生應該有選擇學習的權力,如果讓學生根據自身的情況,自己的喜好去學習,那么學生的學習興趣肯定非常濃厚。如教學中讓學生學習自己喜歡的文章;學習文中自己喜歡的段落或句子;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去學習課文;在課堂學習想自己所想的,談自己想談的,做自己想做的……讓每個學生在課堂中充分行使自己的權利,充分享受學習的樂趣。
這里提到一個寫作文的問題,雖然我不是語文老師,但我對此有一些想法,我覺得應該要減少命題作文,讓學生寫自己心里想寫的東西,我原來讀書的時候,第一師范的語教老師雷老師曾今給我們說過,要讓孩子們寫好作文,想寫作文就必須讓他們寫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十個字:我手寫我口,我手寫我心!
四、設計開放作業(yè),強化自主探究的實踐性
教學是一個開放的系統(tǒng),生活中處處有語文,數學,也處處用語文,數學。皮亞杰認為“兒童如果不具有自己的真實活動,教育就不可能成功!比绾卧O計開放的作業(yè),讓學生在自主探究的實踐中有所收獲呢?首先要尊重學生個性的要求,其次開放作業(yè)的形式要多樣。我認為作業(yè)內容的開放形式可以采用下面幾種:
1、 讀式的作業(yè):①閱讀自己喜歡的書,摘錄優(yōu)美的語句;②舉辦“讀書報告會”;③背誦古詩比賽;④生活見聞交流會等。
2、 游戲表演類的作業(yè):①編演課本劇;②語文游藝營(成語接龍、一字開花、猜謎語、繞口令、找朋友等);③對話表演(打電話、接待客人、老師家訪);④詩歌朗讀會等。
3、 書法繪畫類的作業(yè):①辦手抄報、墻報、黑板報;②參觀書法展覽;③參加寫字比賽、書法比賽;④為課文繪插圖;⑤根據文意、詩意、詞意作畫;⑥制作小書簽;⑦報刊剪貼、編輯等。
4、 書面表達:①班級日記接力;②故事接龍;③寫觀察日記繪畫日記數學日記;④編寫童話、寓言;⑤采寫廣播稿;⑥成立少兒文學社;⑦作文門診部等。這樣開放的作業(yè)內容,既與教材內容相聯(lián)系,又與學生生活相結合,還“接軌”了社會活動,學生有了“自由馳騁”的自主學習.自由探索的空間,在實踐中才能煥發(fā)生命的活力。
新課程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只有在教學中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關系,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和獨立性,引導學生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在合作中發(fā)展,才能使學習成為在教師指導下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
我的匯報完畢,謝謝大家! 2004-10-15 匯報
2004-10-17 整理
【談參加“引探教學”交流活動的感受】相關文章:
以“探”導“引”以“引”促“探”08-17
明目標 探教法——《鳥的天堂》教學談08-16
參加家長會的感受08-24
陳毅探母教學反思08-24
談作文教學中對學生觀察、感受、思考能力的培養(yǎng)11-28
指導學會研究,感受科學精神——《青蛙的眼睛》教學例談08-17
參加廣交會后的感受08-15
《船長》教學談08-16
用引讀法教學《游園不值》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