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閱讀教學中學法指導的基本原則
·淺談閱讀教學中學法指導的基本原則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边@句話 概括了教師在教學中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的重要性。中國古人有句話:“授人以魚,僅供一飯之需。授人以 漁,則終生受用無窮!苯探o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對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乃至成材后走入社 會都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能力,使他們形成自覺、認真、反復、廣泛的閱讀習慣, 變苦學為樂學,變被動學為主動學,既是閱讀教學本身對我們提出的要求,也是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規(guī)定閱讀教 學的重要任務。
現(xiàn)僅就閱讀教學中學生學習方法指導應遵循的基本原則,談一下粗淺的看法。
一、激發(fā)動機性原則
隨著現(xiàn)代教學論的發(fā)展,人們越來越重視學習過程中學生學習行為的主觀情意因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自覺 性、主動性,是進行學習方法指導的先決條件。例如《月光曲》(現(xiàn)行六年制十一冊)一課,分辨事物和聯(lián)想 是教學難點。在教學這部分課文時,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單元訓練重點,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教師可采用設 疑激趣的方法,調動學生運用已掌握的閱讀方法去主動求知。教師可先用形象的語言過渡,引出窮兄妹倆看到 的畫面(可配合、投影片)。然后問,“窮兄妹倆在美妙的音樂中陶碎了。他們聯(lián)想到什么呢?你從哪些詞語 中看出來的?”這樣學生運用已掌握的標志詞語找出答案,最后問學生“通過窮兄妹倆聯(lián)想到的畫面,你知道 曲子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貝多芬的思想感情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什么會這樣呢?”學生可聯(lián)系已掌握的學法 ,聯(lián)系上下文和當時的社會背景去理解。在進行學習方法指導的同時,如果不能充分考慮到學生情況差異,是 不會收到滿意的效果的。因此,在教學中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使學生 產(chǎn)生需要感、自信心、愉快感和自覺性,變“要我學”為“我要學”,只有這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漸進性原則
任何事都不是一揮而就的,學生掌握閱讀的學習方法,也是如此。閱讀教學學習方法指導應從低年級抓起 ,從基本抓起。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有一個起始、忘卻、強化鞏固、自覺運用的過程;也有一個由淺入深 、由點到面的過程。拿分段來說,大綱中規(guī)定四年級開始“學習給課文分段,說說段落大意!钡沁@一閱讀 技能形成、熟練卻要經(jīng)過很長時間,甚至要延續(xù)到初、高中才能基本形成,為什么這樣呢?這是由學生的學習 規(guī)律和不同文體結構特點等多方面因素決定的。因此在對學生進行學法指導時要充分考慮到他們的學識水平、 年齡特點和好忘規(guī)律,要耐心、細心、精心地運用多種手段,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指導。
三、序列性原則
閱讀教學的序列性原則是由閱讀知識各要素之間相互聯(lián)系、互相依存的關系決定的。在閱讀教學中,各個 學年的教學重點是成序列發(fā)展的:一年級是詞句訓練,二年級是句群訓練,三年級是段的訓練,四年級是段與 段的訓練,五、六年級是篇章訓練。每個單元訓練重點也是呈序列狀編排的。小學階段概括主要內容的技能要 經(jīng)過概括句意、概括自然段意思,概括結構段意思,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等幾個階段才能形成。這幾個階段是梯 度發(fā)展的。前面是基礎,是局部,只有基礎打好,才能形成系統(tǒng)的技能體系。教材編排的序列化為學習方法指 導的序列化提供了便利條件,教學中,針對教材特點,圍繞年級和單元訓練重點進行有序的專項強化訓練,便 于學生形成系統(tǒng)的獨立閱讀能力。
四、反饋性原則
反饋是一個過程,它貫穿于整個學習過程的各個階段。教師在學生學習過程中不重視反饋,學生就難以真 正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學生的求知心、自信心和既定的目標難免受到影響,這就勢必影響到下一個階段的學 習過程。教師的有意識的信息反饋可分為設置條件和直接參與兩種。例如在教學《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倒數(shù)第二 自然段時,教師用感情飽滿的語調敘述邱少云烈火燒身紋絲不動直到犧牲和戰(zhàn)友殲滅敵人后,問同學“‘看看 時間,從發(fā)起沖鋒到戰(zhàn)斗結束,才20分鐘’。這句話中的‘才’都包含了什么意思?”(①邱少云的行為是 保證這次戰(zhàn)斗迅速勝利的重要條件之一。②他的精神鼓舞了戰(zhàn)友們。)這樣設置反饋條件,就能較好地了解學 生的學習效果,便于學生調控學習行為。再如教《月光曲》貝多芬彈奏第二支曲子時,學生只理解到海面上起 了變化,曲調也起了變化。這時教師反饋到情況后,再對學生的學習行為直接參與,引導學生結合前文和當時 的社會背景理解“曲調的變化又說明貝多芬的內心感情有了怎樣的變化,為什么?”這樣,學生就馬上會對自 己的學習行為作出自主性調控。
五、能力培養(yǎng)性原則
學法指導是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的必要措施。在進行學習方法指導時,必須著眼于學生能力的 培養(yǎng)。
1.教師要善于導拔、點拔,注意鋪設思維途徑和方法,不要替代學生的學習行為,要敢于放手。
2.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給條件、給時間,使學生真正“動”起來。
3.要給學生以參與大量閱讀實踐的機會,讓學生在訓練中印證學法、選擇學法、改進學法。
學習方法指導得好,對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領悟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等都是有益的。但也應注意到, 閱讀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是基礎,它是學生形成閱讀能力的前提條件,二者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