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聽·說·誦語文背誦亟待加強
(江蘇 薛德成)
背誦是我國語文教學十分強調的重要手段。但,遺憾的是,現(xiàn)在我們有些語文老師在強調能力培養(yǎng)、重視 思維訓練的同時,忽視了知識的傳授,放松了識記教學,不抓或很少抓語文背誦了。這不能不說是語文教學中 的一個失誤。究其原因,是語文教改在取得成績的同時產(chǎn)生了負效應,以為抓語文背誦就是在搞“死讀書”, 就不符合教改精神。
其實,作為傳統(tǒng)語文教學方法的背誦,和“死讀書”絕非是同一個概念。德國的物理學家艾賓洛斯說:“ 反復是保持的函數(shù)!北痴b就正是這種達到保持的手段。自古以來,許多名人大家是很懂得這一點的。歷史的 經(jīng)驗證明:背誦是學好語文極其重要的一環(huán)。
我們知道,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在于使學生學會正確地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提高口頭和書面表達能力。 而背誦恰恰是提高這種能力的有效手段。語文課本上的文章,特別是名家名篇,語言規(guī)范,用詞準確,文句優(yōu) 美,行文暢達,通過背誦,可以培養(yǎng)語感,提高說話和作文的能力。熟讀、背誦的東西多了,腦海中貯存了豐 富的字詞、句式、文章的結構、行文的氣勢等多方面的知識,在有表達需要時,就會像涌泉之水,源源不斷地 涌到舌下,流向筆端。所謂“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詩也會吟”就是這個道理。而且,背誦對于加深對課文 的理解有著獨特而奇妙的作用。文章的作者錘字煉句的功夫,匠心獨運的構思,作品高雅的格調,深邃的意境 ,不是一下子就能讀出來的,必須再三誦讀,反復琢磨體味,在潛移默化中獲得徹悟。特別是意境這個東西, 常常是“不可言傳,只可意會”。老師的分析固然代替不了,學生自己讀一兩遍即罷,也會無收獲,但卻能在 熟讀背誦的過程中有所感受,于是乎徜徉乎其中,心悟其意,心融其境,產(chǎn)生妙不可言之感。朱熹強調“讀書 百遍,其義自現(xiàn)”不是沒有道理的。再說,積累知識本來就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學生對精詞妙語,對 佳段名篇,理應牢牢記住,而且越多越好。這樣熟讀背誦的東西多了,對于說話、寫作大有裨益。如果學過就 忘,讓知識成為“過眼煙云”,對知識不加積累,腦子里一片空白,那是無論如何也說不好話、寫不好文章的 。我們應當把學過的知識盡可能多地貯存到大腦這座倉庫里,而貯存起來——記憶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背誦。
忽視語文背誦的偏向,固然是受了語文教改中某些偏頗認識的影響,但與語文教材也極為有關。語文課本 練習規(guī)定背誦的篇目和段落太少。我作了一個統(tǒng)計,除古文、詩歌外,初中六冊課本規(guī)定背誦的整篇只有兩篇 ,段落八段,總共只有三千四百字左右;高中六冊課文的練習,要求背誦整篇的一個也沒有,要求背誦段落五 處,總共只有二千二百字左右。初中語文第六冊,高中語文第四、五、六冊沒有一條關于背誦的練習,就連茅 盾的《白楊禮贊》、朱自清的《背影》這些膾炙人口的名篇也不要求背誦一個字。真不知我們的教材編寫者是 怎樣想的。編書的專家們一定都是些語文根基很深、知識淵博的老師,想必年輕時一定曾在背誦上下過不少功 夫,怎么對我們的學生就不要求背誦了呢?
我在語文教學中,對背誦是抓得一著不讓的。古文,基本上要求學生篇篇背誦,現(xiàn)代文除要求學生完成課 文后練習規(guī)定要背誦的篇、段外,還另外指定了一些篇、段要求學生背誦。而且,通常是通過默寫方式檢查背 誦完成的情況,學生一個也不能偷懶,抓得扎扎實實。十年來,我在這個一般中學,送了三屆初中、一屆高中 ,每屆學生語文升學考試成績都十分喜人。這雖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我想,狠抓學生熟讀、背誦確實起了很 重要的作用。
我深深體會到,語文教改廢止的只應是那種不加理解的“死讀書”,而決不排斥在理解基礎上的背誦。從 當前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來看,語文背誦亟待加強。讓我們大家都來重新認識背誦對于學好語文的重要作用吧,在 教學中扎扎實實地抓一抓。
在這方面,語文課本和中考高考題應加強導向作用,編者應在課本中增加要求背誦的篇、段,命題者應在 試卷上增加關于背誦的題型。這樣,教師抓起來才更有勁頭,學生背起來才更加認真。我想,背誦這一環(huán)抓好 了,一定會對學生學好語文起良好的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