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如何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充分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問,學生答,重結論,輕過程,教學方法單一,課堂氣氛沉悶,學生被動地接受,課堂效益很不好。課堂教學的效益不在于教師教了多少,而在于學生學到多少,而學生學到多少取決于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熱情和主動性。只有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學習,充分地思考,教師的努力才能取得效果。要想使學生積極,認真負責地投入學習,我認為首要的是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
一、營造良好氛圍
1、人的氛圍——師生間,生生間
在教學中只有營造寬松、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才能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而要營造師生間,生生間相互尊重,接納的學習氛圍要注意二點:
首先,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教師的人格對學生來說是無字之書,無言之教。人都是有感情的,尤其是小學生,他們的感情較之于成人更豐富,更純真,也更易于被損傷,他們當然也要求成人以同樣的純真的感情來對待他們。課堂上,教師親切的微笑,愛撫的動作,信任的目光,耐心的傾聽,睿智、激勵的話語,都無疑“在教學之間架起了一座情感交流的橋梁,能讓學生在和藹親切的愉快的氣氛中喝下科學的乳漿!
其次,鼓勵學生個體之間的融洽合作和平等競爭。我們要讓學生知道:班集體就如同一個大家庭,家庭中的每一個成員應情同手足,親如兄弟姐妹,相互尊重,相互關心、相互合作。形成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能消除學生的緊張感和顧慮,使他們自動地學習。自動地去創(chuàng)造。
2、課堂的氛圍
良好的課堂氣氛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內在情感和動機,協(xié)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形成強大的合力對學生學習起著潛移默化的導向和促進作用,因此,它是學生主動學習的保障。
我常常根據(jù)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要求或需要,巧妙地創(chuàng)設和利用課堂上隨機出現(xiàn)的情境變化,注重與學生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發(fā)表自己見解的欲望,努力創(chuàng)設和諧向上的心理環(huán)境。在教《鯨》時我創(chuàng)設了情境化的課堂:在一個大海洋里,東海龍王在對魚的分類時遇到了一個刺手的問題:鯨到底屬不屬于魚類?海龜?shù)艿苷f鯨不是魚類。鯨哥哥說自己是魚類。兩人都吵了起來。老師扮演東海龍王,而同學們都戴上頭飾扮演那些會說話的海底動物。這樣一來,孩子就像插上了翅膀,在課一開始就活躍起來,學生紛紛發(fā)言:“我是鯽魚,我有魚鱗!薄拔沂且粭l美麗的金鯉魚,我是由卵成長出來的。”“我是威武的龍蝦,經過我的仔細觀察和發(fā)現(xiàn),鯨哥哥是沒有魚鰓的,用肺呼吸。”課堂中教師始終以東海龍王的身份出現(xiàn),與學生平等地交流,師生的對話不再是指令式的,完全換成了證詢式,當有學生說:“我知道了,鯨是很大很大的動物”時我就引導他讀出有關句子,不完整的請其他學生進行補充。之后,我出示下面的填空:
鯨是很在的動物,最大的有( )公斤。我國捕獲過一頭(
)公斤重的鯨,( )米長,一條舌頭就有( )頭大肥豬那么重。
當學生說“我知道鯨是如何睡覺的……”時,我請同學們畫(貼)一幅鯨睡覺的圖,聽完了學生的發(fā)言后,我就問:“你知道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懂的?”孩子們置身于海洋中,他們產生了發(fā)自內心的情感,及爭先恐后表述感受,見解的欲望,繪聲繪色地朗讀課文,完全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課文的語言中,他們的思維變得活躍。此時,教學早已成為他們樂意參與的,有趣的,有意義的活動。
二、給學生空間
1、給學生質疑的空間
愛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為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創(chuàng)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庇纱丝芍|疑是學生主動探索的第一步,也是創(chuàng)新的基礎。鼓勵學生質疑,是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
我們可以從多方面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如從題目上質疑,從內容上質疑,從寫法上質疑,從課文內容的前后聯(lián)系上質疑,從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上質疑,值得注意的是,學生質疑水平的提高是有一個過程的。由多而雜到少而精,這就要求教師要耐心,并善于啟發(fā)和引導學生對所提的問題刊進行比較,分析。使學生懂得只有經過深入思考才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經過多次實踐學生提問的質量會逐漸提高,由淺入深,由表達里,達到更高的層次。如《一定要爭氣》一課,學生齊讀課題以后,我要求學生馬上猜測這篇課文可能寫些什么。學生憑直覺做出推想,有的說這篇課文可能講一個怎樣去爭氣的故事,有的說這篇課文可能講為什么一定要爭氣的道理,還有的說“應該講的是一種不服輸不妥協(xié)的精神。……我不對學生的猜測做正誤的判斷,而是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課文解決問題,這樣,在積極探求的氣氛中進入了課文的學習,學生的思維得了發(fā)展,主動性得到了提高。
2、給學生討論的機會
課堂討論可能深化學生對教材的理解和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學也可以促進學生獨立思考,主動創(chuàng)新。因此,在課堂上我們應該依據(jù)一定目的,把握關鍵問題組織學生討論。在討論過程中,我們不要急于用自己認為最貼切的答案去“塞”學生的進一步思考,而應該讓學生充分發(fā)表意見,即使學生不完整不周密的發(fā)言,教師了不宜匆忙打斷,以免挫傷學生的積極性,截斷他們的思維活動。
3、給學生求異的空間
求異思維是主動學習的動力。在教學中,我們要積極創(chuàng)造這條件。鼓勵學生大膽求異,多方面,多角度,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以發(fā)展學生的主動性。如在《司馬光》一課讓學生思考還能用什么方法來救那個孩子!斗Q象》如果在現(xiàn)在條件下,你還有別的更好的方法嗎?
三、肯定評價
1、教給方法
要讓學生始終主動參與學習,還必須教給學生一些走向學習成功的方法。識字教學中的熟字帶生字熟字加偏旁,形聲字等都有一定的規(guī)律理解詞語可以聯(lián)系上下文,也可以采用換詞和看圖的方式進行,提問題可以根據(jù)課題,插圖提問,也可以從不懂的地方提問。如舉一反三。語文課本上的一些課文,段落結構基本相同,如《富饒的西沙群島》《我的弟弟——小蘿卜頭》等。指導學生精學一段,教給方法,扶學一段,指導學生運用方法,學生小組討論一段再自學一段,最終掌握方法。實踐證明,學生掌握了這些方法,語文學習就變得輕松多了。
2、鼓勵和集體評價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發(fā)現(xiàn),當教師提出一個問題時,有的學生第一個就回答得很好,很正確,但是有的學生回答不出來或者說出問題以外的內容。這時,我們教師不要急于下結果。“你錯了”“你對了,其它不用再回答了!蔽覀儜摦攲W生回答問題準確。用“你回答得真棒!薄斑有更好的回答嗎”予以肯定鼓勵。學生回答問題特別成功,用驚喜的語氣加以肯定甚至表示向他學習,對欲言又止的學生用“大膽一些,試一試吧,老師會幫你的!碑攲W生自己完成了任務時,用“你成功了!”即使學生做得不夠好,我們也使評價語言便于學生接受,使學生從中受到鼓舞。長期堅持這樣的思路,組織教學學生學習的欲望和主動性就會明顯增強。
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們只有轉變觀念,努力營造一種和樂融融的教學氛圍,以靈活的教法,新穎的學習方式愛學生的成長,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價值讓他們學會學習的方法。只有這樣,學生的主動性就會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