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試談語文教學中預設語與隨機語的運用
(曾鳴 安徽蕪湖二中)
教學中運用的主要教學口語是預先進行設計的,如導語、提問語、應答語(如口述問題答案)、總結語等 。我們不妨把這種教學口語叫做預設語。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并非所有的教學用語都是預先設計的,并且有些 用語根本就無法預先設計。因為在教學過程中常常會出現(xiàn)一些預料不到的情況,與原先的設計有差異,這時就 需要教師能夠隨機應變,進行點撥、誘導,以達到教學的目標和要求。我們把這種隨機應變的教學口語稱為隨 機語。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應該做到口語的預設性與隨機性相結合,這樣才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收到好的 教學效果。
預設語大致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是整體塊狀語言的預設。如導語,作者、寫作背景的介紹,文章主題的概括,文章寫作特色的歸納等。 例如我在進行《荔枝蜜》這一課的教學時,設計了這樣的導語導入新課:
現(xiàn)在正是春天,我們來到郊外的田野,會看到一大片一大片金黃的油菜花,還會看到放蜂人在放蜂,看到 許多蜜蜂在花間忙碌,辛勤地采蜜。同學們吃過蜂蜜嗎?(學生回答:吃過。)你們在吃蜂蜜的時候可曾想到 過蜜蜂嗎?(有同學說:想到過。)那么你們對蜜蜂的感情又如何呢?好,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大作家楊朔是怎 樣寫他對蜜蜂的感情的。(板書課題:荔枝蜜。)
由于上這一課時正是春天(初中第二冊),加上導語中提出的吃蜂蜜的情形是現(xiàn)在的中學生大都經(jīng)歷過的 ,所以這一課的導語就可以作一個塊狀的預設。
再比如,在講授高中教材第四冊中的《竇娥冤》一課時,因為這是戲劇文學作品,同學們接觸較少,而元 雜劇這一形式同學們更不了解,所以在講授之前,需要對有關元雜劇的知識作一個介紹,像元散曲,曲牌、宮 調、戲劇角色,元雜劇的基本體式等,這些都是常識性的知識,加上高中生有較強的接受理解能力,也需要接 受一些系統(tǒng)知識,所以應該進行整塊的預設,不然,知識的介紹反而會顯得凌亂。同樣,一節(jié)課的總結語一般 也應該進行預設。
二是穿插性的教學口語的預設。通常我們在進行教學的時候,都要提出一些問題,進行啟發(fā)誘導,而這些 內容的表述,一般都是應該進行預設的。比如,我在講張潔《挖薺菜》中的關于為什么要寫“饞丫頭”這個綽 號時,設計了幾個問題進行啟發(fā):為什么“我”有“饞丫頭”這個綽號?(因為“我”什么都吃。)為什么吃 這些東西?(因為“我”餓,饑不擇食。)為什么“餓”?(因為“窮”,沒有東西吃。)那么寫“饞”實際 上是為了寫什么?(寫舊社會窮人的命運,反映舊社會的黑暗、不公。)這樣一組問題的提出,就能夠讓學生 清楚地知道這個地方的寫作意圖和作用。實踐證明,穿插了這樣的提問語,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一節(jié)課的教學中,往往分幾個步驟或幾個部分進行,這樣,部分、步驟之間就需要過渡。比如分析課文 與總結寫作特點之間,講解內容與分析語言之間,這些過渡性的語言,也可以進行預設,以求做到自然、嚴謹 。
三是問題應答語的預設。這類口語的預設可以說是最常見也是最多的。一般來說,每篇課文的重點難點、 課后思考、練習,都應該進行應答的預設。這類預設性語言較普通,易準備,這里就不再贅述了。
與預設語相比,隨機語則要靈活得多。隨機性語言,主要有啟發(fā)誘導語和課堂激勵語兩種。有時對一個問 題的啟發(fā)誘導,原先設計的表述沒有效果,即所謂啟而不發(fā),這時就要求我們隨機應變,改變原先預設的語言 ,換用另外的語言表述,靈活地進行啟發(fā)誘導,直到學生能夠接受并做出反應為止。
比如在講授《死海不死》這篇說明文時,里面有兩段神話故事,我設計的問題是:這兩處形象說明的作用 是什么?問題提出后,同學們反應不熱烈。我感到同學們可能不清楚“形象說明”這個概念,于是換了一種方 式提問:這兩個神話故事分別說明了死海的哪方面情況?同學們立刻作出回答:一個故事交待了死海的浮力特 別大的特點;一個故事解釋了死海的成因。我接著問,這神話是不是真實的?(回答:不是。)我再問:既然 這神話沒有科學依據(jù),不能真實準確地說明問題,作者為什么還要寫?同學們熱烈討論之后,弄清了這樣寫的 作用,即:可以形象地說明被說明對象的一些特征,還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能引起讀者興趣。至此,我根據(jù) 學生的理解,明確:“這種運用神話故事或其他生動形象的事例、比喻來進行說明的方法,就叫形象說明。它 的作用就是增加文章的形象性、趣味性!
另一種隨機性語言就是課堂激勵語,這種激勵語當然得因人、因事、因時而異,對于程度不同的同學使用 激勵語應該有所差異,對于同一個同學在不同問題上的表現(xiàn),也應采取不同的言語策略。比如,我到一所縣中 學借班上公開課時,讓同學們舉例說明“以物喻人”的方法。有個同學在回答時,她舉了“用園丁比喻老師” 之例。我首先肯定這個比喻的形式是對的,接著說:“這里的園丁是物嗎?園丁也是人?磥砦覀冞@位同學有 點大意失荊州了!彪m是否定性評價,但因為用了“大意失荊州”這個褒揚性話語,這位同學就不至于難堪。 在后面的聽課過程中,這位同學一直很認真、很投入。還有一位同學舉例說:“用桑樹來比喻老師”。我愣了 一下,聽課的許多老師也感到突然。但我立即穩(wěn)下來,說:“這個比喻很奇特,有一定的道理。你能不能再給 大家說說兩者的相似之處在哪里?”那位同學回答說,桑樹和老師都能默默無聞地奉獻自己,并對此作了較好 的發(fā)揮。我立即予以表揚:“這位同學剛才作了一段很好的口頭作文,如果再加加工,拓展一下內容,寫出來 ,一定是一篇不錯的文章。如果愿意也可以把文章寄給我看看!边@種隨機性的激勵,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 ,更會起到很好的作用。
當然,這里對預設語和隨機語的分類,只是為了表述的方便作出的。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預設語與隨機 語往往是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交錯使用的。如果只有預設語而沒有隨機語,那教學口語就會流于死板、呆滯; 如果只有隨機語而沒有預設語,教學口語又可能會成為一盤散沙,缺少支撐的骨架。因此,在教學實際中,將 二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使得教學口語既嚴謹又靈活,是我們教師應該把握的口語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