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guān)推薦
試談閱讀教學中的隨機訓練
一、清晰模糊處。
教學中,一旦學生認識理解出現(xiàn)模糊,教師可即時點撥,使每個知識點在學生頭腦中產(chǎn)生明確、清晰的印象。如《一夜的工作》中“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數(shù)得清顆數(shù),好像并沒有因為今夜多了一個人而增加了份量”一句,是理解周總理生活儉樸品質(zhì)的重點,到底花生米有沒有多呢?對此,學生往往無法確定,故教師需加以引導,隨機訓練:①了解目的:這句話寫什么?作者的目的`是什么?②了解關(guān)系:作者是以什么突出總理生活儉樸的?(以花生米少)是如何寫出其少的?③明晰概念:到底花生米有沒有多呢?從哪里可以看出?(由上文“兩杯茶”可知值班室的同志預備的是兩個人的晚餐;句中的“好像”對此也作了暗示)由此可見什么?(往日的花生米就更少了)這樣,就對學生進行了準確、清晰、深入理解語言的訓練。
二、統(tǒng)一矛盾處。
由于認識理解能力的差異,小學生對同一問題的理解往往會出現(xiàn)截然不同的“矛盾”答案,我們可圍繞目標,巧用“矛盾”,引導思辯,以統(tǒng)一認識。如閱讀《在仙臺》,對“魯迅在仙臺頗受優(yōu)待”的理解學生往往出現(xiàn)“是優(yōu)待”與“不是優(yōu)待”的矛盾答案。正確理解這一點是深入理解課文中心的重要一環(huán)。為此,教師可先引導學生找出“頗受優(yōu)待”的具體內(nèi)容(不但學校不收學費,幾個職員還為我的食宿操心)。
接著,抓裝幾次三番,幾次三番地說”引導理解“操心”的程度。再聯(lián)系當時當?shù)氐腵情況,看有沒有受到優(yōu)待,從而使學生明白:①當時正值清末,中國留學生在外國受人歧視,魯迅先生在仙臺能受到“學校不收費”和“幾個職員”為他的“食宿操心”的待遇,應該算是一種優(yōu)待,這說明日本人民對中國人民是友好的;②雖然幾個職員作了努力,但魯迅搬家之前住處蚊子頗多,搬家后又要吃難以下咽的竽梗湯,嚴格地講又并不能算是優(yōu)待,但這幾個職員是無能為力的。這說明日本政府對中國留學生的歧視。
三、突破疑難處。
閱讀教學中,學生會碰到各種各樣的難點,如與理解中心關(guān)系密切,教師可巧妙運用這些難點進行訓練。如一教師在引導閱讀《春蠶》時,學生提出:既然學費來之不易,課文為什么不將“我”刻苦學習的情景寫出來呢?這說明學生對“材料選擇”與“中心表達”間的`關(guān)系不能理解。該教師便這樣順勢引導:①課文寫了哪幾方面的內(nèi)容?這些內(nèi)容表現(xiàn)了什么中心?——由內(nèi)容明確中心;②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圍繞這一目的選擇了哪些材料?——由中心明確材料;③把作者刻苦學習的內(nèi)容寫進去可以嗎?為什么?——由假設(shè)得出結(jié)論(這樣寫課文就缺乏明確的中心了)。這就使學生具體理解了中心與選材間的關(guān)系,對學生進行了“圍繞中心選擇材料”與“選擇材料表達中心”的訓練。
四、探究膚淺處。
課文有些內(nèi)容雖不是理解的重點,但教師也要有選擇地加以引導探究,以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刻性。如《在仙臺》中有這樣一句:“冬天是一件舊外套,寒顫顫的,有一回上火車去,致使管車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車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有的學生認為這句話說明留級學生對藤野先生不尊重,與課文中心相悖。這樣理解顯然浮于表面,故可聯(lián)系下文“他們的話大概是真的,我就親見他有一次上講堂沒有帶領(lǐng)結(jié)”引導理解:“他們”指誰?“他們的`話”指什么話?“大概”是什么意思?你認為哪些話是真的?哪些話是假的?這告訴我們什么?從而讓學生明白:留級學生所說的“管車的疑心他是扒手”這是假的,而穿衣服“模胡”這是真的,作者這樣寫旨在以藤野先生穿衣的“模胡”反襯其“治學嚴謹”,說明他把全部精力都用到了工作上,無暇顧及自己的生活。這樣引導,可防止學生理解中的淺嘗輒止,以培養(yǎng)其思維的深刻性。
五、巧用精妙處。
學生思維活躍,他們在教學中往往表現(xiàn)出出人意料的“聰明”。為此,教師可捕捉其答問理解中的精妙之處,借機訓練。如閱讀《將相和》,一位教師提問:“秦王說愿意拿15個城換和氏璧,趙王和其他大臣有何表現(xiàn)?藺相如表現(xiàn)又如何?”一名學生回答:“趙王和其他大臣左右為難,無可奈何,而藺相如是不慌不忙,胸有成竹!痹撋饐栔械腵詞語選擇得恰到好處,概括了課文內(nèi)容,突出了人物特點。由此教師受到啟示,而在后文閱讀中安排了如下訓練:(在橫線上填入合適的成語)“藺相如見秦王對璧(愛不釋手),根本不提交城之事,便假說璧有斑點,要回寶玉,這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備);藺相如提出要秦王舉行個典禮才肯交璧,其實他采取的是(緩兵之計);舉行典禮的日期到了,可他已派人將璧送回,來了個(金蟬脫殼)!边@樣引導,不但能使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而且能幫助學生積累語言。
六、選擇質(zhì)疑處。
學生質(zhì)疑往往能反映出他們智慧的火花,我們可巧妙捕捉,借機訓練。如《記金華的雙龍洞》中有這么一句:“隨著山勢,溪流時而寬,時而窄,時而緩,時而急,溪聲也時時變換調(diào)子。”一教師在引導閱讀時,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溪水這么多的變化,它們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呢?對此教者課前并未考慮,于是他當機立斷,引導訓練:①完善句式:先引導思考:“溪聲時時變換調(diào)子是說什么?”(水聲時而高時而低,以呼應前面的對應句)接著引導學生搞清楚:“寬”和“窄”是說水面,“緩”和“急”是說水速,“高”和“低”是說水聲。最后引導填充:“水面(時而寬,時而窄),水流(時而緩,時而急),水聲(時而低,時而高)!雹诶斫怅P(guān)系:先引導口頭填空:“水面寬時,水流,水聲;水面窄時,水流,水聲。”再變換句式:“水流急時,這里的水面,水聲;水流緩時,這里的水面,水聲;水聲低時,這里的水面一定,水流;水面寬時,這時的水流一定,水聲一定。”教師這樣引導,不僅使學生深刻地感受到了溪水的美,而且有效地對學生進行了句式變換和邏輯思維的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