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第17講)考場作文開拓文路能力•重視結尾(網(wǎng)友來稿)
江蘇省鎮(zhèn)江中學 陳乃香
說明:本系列稿共24講,2005年1月6日開始在資源網(wǎng)上連載
【要義解說】
結尾是文章中至關重要的一部分,既不能虎頭蛇尾,也不能畫蛇添足。結尾是全文主旨展開的最后完成部分,也是主旨的深化部分,決不可忽視。文章結尾沒有一個固定的模式,而應該依據(jù)文章本身的內容、形式特點,因勢而下,一脈貫通。
【策略解讀】
“文無定法”乃是寫作者的最高境界,但探索一些章法、一點技巧,會使我們覺得有法可依,便于操作。
1.自然結尾收束式,干脆利索廢話少。如2004年高考佳作《夜•月•人》結尾:那扇門緩緩合上,而你的身影,也帶著無盡的滄桑在我的視野中遠去。
2.總結結尾點題式,畫龍點睛筆法妙。如優(yōu)秀作文《心靈的承載量》結尾:承載一份愛的重量,我們應該付出同樣一份愛;承載一份競爭的重量,我們應該勇往直前去接受挑戰(zhàn);承載一份挫折的重量,我們可以付出同樣重量的決心和汗水……只有這樣,我們的心靈才會永不超載,永葆青春。
3.結局抒情議論式,突出中心使人明。如2004年高考佳作《最后的四十五分鐘》結尾:其實,做許多事情都需要山一般沉穩(wěn),這是起主要作用的;當然,水一般的靈動也必不可少,因為它將決定你的成果重大與否。
4.結尾利用反問式,引人深思受啟迪。如2004年高考佳作《菊•竹•民族》結尾:我也想在這世紀之交面對著智慧的淪喪,呼喚人文素養(yǎng)的回歸,呼喚“竹”與“菊”精神的充盈。沒有精神,何求發(fā)展?
5.首尾前呼后應式,結構完整好文章。如2004年高考佳作《煮咖啡》開頭:“怎樣才能煮好一壺上乘的咖啡?”其結尾:“一壺上好的咖啡就這樣煮好了,怎么樣,你也嘗一下!
作文的結尾是一道重要的“工序”。寫得不好,會使文章結構松弛,黯然失色;寫得好,會使文章嚴謹縝密,大添異彩,真可謂“回眸一笑百媚生”。這樣可使讀者駐足,令人回味。
【例文解剖】
話題:看到自己與看到別人(2004年全國高考作文題)
父親的布底鞋
在我的心目中,父親一直都是頂天立地的英雄,他的胸懷寬闊如大海。
父親一直都穿著一雙布底鞋,白底黑幫,寬寬大大,在大街上來來往往的人群中顯得格外刺眼,格外落伍。我曾經(jīng)笑著問父親:“你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響當當?shù)拇笕宋锪耍趺催穿這么土的鞋子?”父親微笑了許久,沒有說一句話。
父親曾經(jīng)對我說:“孩子,你別以為現(xiàn)在咱們有錢了,可咱的血管里流的是農(nóng)村人的血,咱的骨子里要有農(nóng)村人的那份質樸和忠厚!蔽衣犞赣H的話,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父親小的時候,家里很窮,父親沒有好衣服穿,還吃不飽肚子,但是父親學習很刻苦,肯下功夫,老在班里拿第一名。
在貧困的威脅下,許多孩子都輟學回家去放羊,但父親的父親——我的爺爺,一個老實卻又堅毅的莊稼人,咬著牙說:“再苦再窮,也要讓娃兒把學上出來!本瓦@樣,爺爺用他寬闊的肩膀和晶瑩的汗滴硬是供完了初中,而家里也因此窮得一無所有了。父親,以他農(nóng)村孩子的吃苦耐勞和憨厚聰明,以全縣第一名的好成績考入了縣重點,但卻也在爺爺?shù)男念^升起了一片愁云:“娃兒這么爭氣,可到這縣城中學上學的學費從哪里來?”爺爺在炕頭輾轉反側愁了一夜都沒愁出個結果。第二天早上,爺爺沉著臉對父親說:“今天早晨你跟我去割麥!倍碌母赣H眨了眨眼睛,像明白了什么,二話沒說拎起鐮刀就跟在爺爺身后邁出了院門。
可當爺爺邁出門檻后,不由愣住了,父親也愣住了——全村老小男男女女都站在門外,有的手里拎著半截米袋,有的提著一只瘦雞,有的捏著幾張破損了的沾滿汗?jié)n的鈔票,有的托著幾件陳舊卻干凈的衣服……村長四爺爺微微笑著說:“咱村祖上風水好,出秀才,小三子(父親的小名)替咱村爭了一回臉,咱村人臉上光彩……大家來送送娃兒……”眼淚順著爺爺臉上的皺紋滑了下來,爺爺對父親大吼一聲:“給大伙跪下……”父親“嗵”的一聲,雙膝落在泥土地上……
父親后來對我說:“你知道我為什么一直都穿著布底鞋嗎?那天我走的時候,村里四奶奶塞給我一雙布鞋說:‘小三子啊,這年頭大伙兒都困難是實情,可人活一輩子,不能老想著自己,還要多替別人著想著想,誰家沒有個難處啊?你四奶奶我活到這把老骨頭,就盼著子孫后輩能出個人才,將來做個大官,讓咱村子所有人都能吃飽飯,孩子們都能念上書!
后來我上了大學,見了世面,可每當我面對城里燈紅酒綠的世界時,我就想到當年全村人送我的情景,人得活良心,人不能只圖自己過得好,還要多替別人想想!”看著父親眼角閃光的淚珠,我忽然明白了父親當年大學畢業(yè)毅然放棄優(yōu)厚待遇回到村里帶領大伙兒開辦企業(yè)的原因:人不能光活自己。
解剖:乍一看題目“父親的布底鞋”,以為和話題內容風馬牛不相及。然而且慢,讀完全篇后,就會覺得,這位考生寫了一個寓意深刻的小故事。這個故事的題旨恰恰和話題內容“看到自己與看到別人”相吻合!案赣H當年大學畢業(yè)后毅然放棄優(yōu)厚的待遇回到村里,帶領大伙兒開辦企業(yè)”,致富以后,成了“響當當?shù)拇笕宋铩,但他“一直都穿著一雙布底鞋”,其目的就是不忘根本,“不能只圖自己過得好,還要多替別人想想”。本文卒章顯志,“人不能光活自己”奏響了全文的最強音。
【精題解析】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
作家張煒在《解放日報》撰文提出,人要盡可能擁有—種大關懷大視野。文章說,現(xiàn)在好多三十歲左右的人談到“文革”苦難,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他們的情感疏離得很,連一點點了解的愿望都沒有。這是多么可怕。他們沒有經(jīng)歷“文革”,但是“文革”對我們的民族有著多么大的影響。同樣的還有1958年和1960年的事情,土地改革,國內戰(zhàn)爭,抗日戰(zhàn)爭,孫中山和魯迅,這一系列的大人物大事件,樣樣親歷當然不可能。問題是我們作為一個人是否努力地去理解。一個人的思想要參與歷史和事件,排除了歷史感,也必定抽掉了現(xiàn)實感。像“9•11”連帶了多少大問題,它需要耗費我們的許多思想,它在等待我們的見解。如果自己沒有見解,就要接受別人的見解,就要放棄思考的權利——世界上再也沒有比放棄思考的權利再窩囊的事情了?墒沁@樣的事情天天都在發(fā)生。
請根據(jù)上述材料并聯(lián)系實際,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體自選;③題目自擬;④不少于800字;⑤不得抄襲。
解析:人要盡可能擁有一種大關懷大視野。否則,從關心小世界到只關心自己,人會變得越來越自私、越來越不求甚解,最后對這個世界連一點把握的欲望和能力都沒有了。當歷史進入大時代的時候,其首要指標就是人們的思考力強大,關心問題,并相應地產(chǎn)生出一些思想者。(作者:江蘇省鎮(zhèn)江中學陳乃香)
作者郵箱: 13952865227@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