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初中語文十種地方教材概覽
⊙ 編寫體系
北師大本
聽說讀寫訓練材料的選擇,指導文字和思考練習題的編寫,均兼顧語文訓練的價值和思想教育的價值。聽、說、讀、寫訓練,根據(jù)各自的規(guī)律,自成系列。各單元按聽、說、讀、寫的次序排列,幾項內(nèi)容互相照應,相互滲透。分階段、分層次進行語文訓練。四個年級分成三個階段,六個層次。初中一、二年級為第一階段,該段與小學語文教學銜接,初中三年級為第二個階段,在第一階段基礎上擴充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初中四年級為第三階段,使初中三年學到的語文知識得到系統(tǒng)整理,綜合運用,發(fā)展語文能力。以語文訓練為主線,語文知識為輔線,根據(jù)語文訓練的需要安排語文知識。注意加強開發(fā)學生智力的訓練內(nèi)容。
北京市本
依據(jù)總的思路設計編寫體系的主要特點是:閱讀。和寫作訓練程序基本一致,有明確的階段性和系統(tǒng)性。階段性主要體現(xiàn)為初中三個年級各自的教學重點明確,各自是一個較完整的子系統(tǒng)。系列性主要體現(xiàn)為讀、寫、聽、說訓練和漢語知識教學各自有一個由淺入深的縱向系列。這個系列不僅體現(xiàn)于年級之間的梯度,而且體現(xiàn)于單元內(nèi)容的逐步加深。
上海H本
聽、說、讀、寫,讀是基礎。學生的閱讀習慣、閱讀方法、閱讀技能都應該有一定的訓練序列,以求在教學中得到有效的訓練,全面提高語文素質;突出訓練的主線,精簡知識教學內(nèi)容,減輕學生負擔;現(xiàn)代漢語語法教學,“不求系統(tǒng),務求實用”,不要求系統(tǒng)學習語法知識,不寫知識短文,而將有關知識編寫在訓練題中;表達教材自成系列,加強口語訓練和應用文寫作。閱讀教材與表達教材相輔相成;在每冊課本中安排一個“視聽單元”,形成視聽體系,有計劃地訓練學生的視聽能力。課本中只出現(xiàn)訓練提示,另有音像制品作為教材。
上海S本
讀、寫、聽、說能力是語文素質極為重要的構成因素,而能力的獲得必須以訓練為途徑,因此,這套教材在編排體例上,以能力訓練為基本線索。為了使訓練序列清晰而又便于操作,將每冊教材分編為“閱讀”與“表達”兩部分。
遼寧本
編寫體系基本上由如下三部分構成:聽、說、讀、寫四種能力形成四條訓練線平行展開(聽、說兩線較短,讀、寫兩線較長),它們之間相輔相成,互相促進;把課本編為兩套,一是以培養(yǎng)理解能力為主線的(閱讀)教程,著重訓練學生的聽、讀能力;另一是以培養(yǎng)表達能力為主線的(寫作)教程,著重訓練學生的說、寫能力;全套教材把培養(yǎng)聽、說、讀、寫能力分解為訓練點,把語、修、邏、文等基礎知識編排為專題,以能力訓練為經(jīng)線,以知識傳授為緯線,形成教學訓練的單元。
江蘇本
努力按著科學性與實用性統(tǒng)一,系列性和整體性統(tǒng)一的要求,建立“單元合成,整體訓練”新體系;全套六冊書,內(nèi)部包含閱讀、寫作、語文基礎知識三個子系統(tǒng)。知識系統(tǒng)力求簡化,范文系統(tǒng)力求優(yōu)化,作業(yè)系統(tǒng)力求精化,助讀系統(tǒng)力求強化。語文知識采取“單元小集中”的方法,編寫若干系列知識點,并從相關課文中提取出語言材料。第一至第四冊的文言課文,分散與現(xiàn)代文混合組元,并采取原文與譯文相對照的形式編寫,第五、六冊的文言課文集中兩個單元,適當編入最基本的文言常識;貫穿全套教材的是以讀寫聽說能力訓練線為主的多股交織的集合線(包括語文能力訓練線,知識結構線,思維發(fā)展線和學生學習語文心理發(fā)展線)。
廣東本
讀、寫、聽、說與思維能力全面訓練。在重視讀和寫的同時,在每一冊中,為聽說訓練獨立設一單元。把思維能力看作是聽、說、讀、寫的基礎,除了在課文的分析和練習中加強思維訓練外,還專設了“觀察與感受”“聯(lián)想與現(xiàn)象”“分析與綜合”等單元。每一冊都設有聽說、閱讀方法、文藝作品的理解、思維方法以文章結構與表達方式的分析,文言文閱讀等不同中心,使各種能力得到螺旋式的提高。
廣西本
課文把初中作為一個學習整體,與小學銜接,以分解訓練為主,以綜合訓練為主,以整理鞏固為主的四個教學階段,教學內(nèi)容結構分為章→單元→課文(例文)三個層次。章是總體綱要,發(fā)揮宏觀導向作用;單元是綱上的目,是教學的具體單位;課文是進行單元訓練的例子,在本書中不再是具有獨立性的選文。這種序列體系為教學提供了綱舉目張有例證的整體優(yōu)化條件。
四川本
教材將語文學習的規(guī)律與學生的認識規(guī)律結合起來,將知識的傳授、能力的訓練、方法的指導、習慣的培養(yǎng)結合起來,架構起一個較為系統(tǒng)的整體訓練體系。知識和能力訓練的分段要求各有側重,又相互銜接,合理分布;編排的項目標志鮮明,雖是綜合組元,但疏朗清晰,達到了分之則序列清楚,合之則相互為用的要求;A知識內(nèi)容簡化,突出實用,按了解、理解、掌握、運用等提出不同要求進行訓練;基本能力訓練以讀寫聽說能力為主,相互有機配合,循序漸進,訓練落實。
浙江本
注意從各個環(huán)節(jié)加強對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從根本上一改過去的課文型,而成為以課文為憑借的訓練型。這部教材的縱橫聯(lián)結,形成一張科學的、系統(tǒng)的訓練網(wǎng)絡。以聽說讀寫能力訓練為主線,做到寓知識教學于能力訓練之中。訓練序列清晰,要求明確、具體。
⊙ 編寫體例
北師大本
聽說讀寫各有訓練要求、訓練內(nèi)容和訓練步驟、方法。聽話訓練和說話訓練設;“訓練要求”、“聽話(說話)指導”、“訓練材料”、“思考練習題”等項。閱讀訓練設:“訓練要求”、“閱讀指導”、“教讀課文”、“自讀課文”等項,并附“課外閱讀”。教讀課文之前有“初讀指導”,之后有“鞏固、運用、擴展”練習題,自讀課文前有“自讀指導”,課外閱讀后有“自測試題”。寫作訓練設:“訓練要求”、“寫作指導”、“寫作例文”、“練習題目”。練習題目分“片斷練習”和“作文練習”兩項。智力訓練分布在全套課本之中,貫穿于語文訓練的始終。
北京市本
每冊課文約30篇,分別構成7或8個單元。單元開頭是“單元提要”,這是本單元的教學綱要。然后是一組課文。每篇教材由五個部分組成,即“提示”、“預習”(自讀)、“課文”“課堂討論”和“練習”,然后是“單元綜合性知識與練習”(這部分要在計劃出版的修訂本才有,現(xiàn)行教材未。。文言文獨立組成單元,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誦讀能力,對古代漢語知識不提出系統(tǒng)要求。 每冊有附錄。
上海H本
各冊課本中編入一個“課外閱讀指導”單元,系統(tǒng)地介紹閱讀知識,指導閱讀方法;各冊教材每個單元之后附有“每周一詩”,選用歷代著名詩歌,提供注釋,讓學生讀讀背背,增加積累,陶冶情操;各冊和各單元的要求明確集中,有利于促進教學方法的改革。
課文不分文體、語體編排。閱讀教材的單元教學要求明確集中,便于教和學的操作。單元的設立層次清楚、循序漸進,又適當反復。
上海S本
每冊教材,“閱讀”與“表達”都安排7個單元。在閱讀過程中做一些書面作業(yè);在寫作過程中,在構思、表達方式,以及語言運用等方面從課文中得到一些啟示或進行直接的借鑒、模仿。共有4條語文知識序列。語法知識、修辭知識、標點符號知識,編寫在“閱讀”這一訓練系統(tǒng)之中;文章知識,則分散編寫在“閱讀”和“表達”兩個訓練系統(tǒng)之中。
遼寧本
每冊由7或8個單元組成。每單元由五個部分組成。
[1] [2] 下一頁
首先,安排一篇有關單元內(nèi)容的知識短文作先導,向學生傳授規(guī)律性的知識;其次,提出本單元語文能力培養(yǎng)訓練的任務,作為單元教學活動的指導;第三,介紹本單元培養(yǎng)訓練項目的教法與學法;第四,列舉例文,每單元5篇,其中精講1篇,作為本單元能力訓練的示范課。課內(nèi)教師指導下的閱讀共2篇。最后安排一個單元訓練,作為總結。每篇課文都安排以下五個項目:教學目的要求;預習提綱;課文與注釋;自學參考材料(有關時代背景、作家介紹等材料);課后思考與練習。
江蘇本
課文分教讀、扶讀和自讀三類。作業(yè)系統(tǒng),除每篇課文后精編練習外,還編寫了與課本配套的單元教學目標檢測題。
每個單元前有“單元教材支配表”,每篇課文前有學習重點提示。教讀和扶讀課文都有誘導式的預習提示和讀中提示。預習提示在提供概略的閱讀背景資料的同時,設計了精要的預習題。讀中提示著重啟發(fā)學生揣摩、體味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和語言形式。每單元教讀課文3篇;扶讀課文1篇,詳加評注,在教師扶持下閱讀;自讀課文1篇,運用“閱讀方法和習慣”系列短文中提出的方法,獨立閱讀。編入學法指導短文36篇。結合單元教學內(nèi)容,配編了“圖書箱”,有重點地介紹與課文有關的重要作家作品。附錄中編入了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日常生活和社會交際等常用語和應用文示例。
廣東本
讀、寫、聽、說能力的要求,分配在初中六冊課本中,標示單元題目,提出學習要求,提示有關知識和學習方法,選擇課文,設置練習。每個單元的開始,都設有“學習提示”,先說明該單元的教學目的和達到這一教學目的的方法。
廣西本
教材各單元前標有單元學習要點,課前設計有導語,文中注有旁批,課后設計了課堂討論題(或閱讀思考題)和讀后指要,單元結束有單元學習小結。單元的這些欄目設計,實質上構成了一個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導學系統(tǒng)”,既有量、度、序、位的控制,又體現(xiàn)了引導學生自學的導向功能,有利于教師組織課堂教學,也有利于學生自讀、自練、自測。
浙江本
課本的體例特點,是在章的總體導向下的單元組合。單元內(nèi)含教學目標引言,引路課文和自學課文;還有適量的用以比較學習或定向擴展視野的自讀詩選及知識資料;以單元訓練為臺階,分別設計有單項片斷訓練則(小作文)及目標綜合訓練;漢語則另編為若干講座,分別插入章或單元之后。
引路課文以教師教學使用為主,自學課文是為學生提供的舉一反三的材料。
(選自《中學語文教材概觀》
上一頁 [1] [2]
【初中語文十種地方教材概覽】相關文章:
安徽地方教材<徽韻>08-17
西方企業(yè)文化研究概覽08-05
關于美國之音網(wǎng)站概覽07-16
教育心理 - 教育心理學概覽08-17
數(shù)學“問題解決”研究概覽08-17
中國中小學課程改革概覽08-08
高二教材上冊兩個值得商榷的地方08-13
淺談初中語文教材應用文編輯的缺陷08-08
初中語文新教材培訓心得體會02-16